作者:杨雪舞
|类型:古代·奇缘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9
|本章字节:13178字
二十里水路,转眼就到了清渠的白头岩,再往前走,河床窄了,水也浅了,若大的粮船根本去不了。再说,顺河而上,只能到五河城,要去濠州,则需扭头向西了。在白头岩的清渠边早有上千辆马车在等着,船一靠边,军士们忙着下船装车。
“常将军,留一半粮食你运去五河?”朱元璋着问。
常遇春笑而不答。
“我可要借你的两千兵押粮回濠州。”朱元璋又说。
“朱将军还是看不起我常遇春,要与我借两千兵?”
“常将军,你此话怎讲?”
“兵,可不可以不借,都随你去。若蒙朱将军不嫌弃,我常遇春也愿随将军左右效命。”
“真的,真的?!”朱元璋一把抱紧常遇春,仰天长叹:“我朱元璋何德何能,能得常将军来共创大业!真是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啊!”
常遇春心里更是激动,只是说不出话来。他年幼家道富蔗,从父读书习武;到青年时,父亲遭人陷害,家财抄没。为报父仇,他手刃仇人,被官府追杀,流落山林为盗,凭绝人勇力做了大哥。群雄起义,他便带了兄弟们去攻五河,自己做了将军。他深知五河独木难撑,一直苦于没能找到一个有为之人,成一番大事。自上次遇一朱元璋来救五河城,便深信此人定是当世雄才。这次又巧遇朱元璋相求,更是喜出望外,经劫粮一事,对朱元璋更是心诚悦服,早已暗下决心,终身追随,成就大业,现看朱元璋对自己如此重视,更是欢心不已。
一场激战之后,经过生死考验,两位死里逃生的军人,更加佩服对方,成了殊死的兄弟。从这以后,常遇春追随朱元璋,一路冲杀下去,开疆扩土,打败各路义军,最后来席卷幽燕,直捣元朝大都,立下了赫赫的战功。朱元璋为了对他加奖,封他为开平王鄂国公。可惜命不遐年,常遇春英年早逝,三十九岁时得“御甲风”暴死于军中。朱元璋得知后,心痛如焚,作诗曰:
“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这是后话。
30、
自朱元璋率兵去劫粮,郭子兴心中无底,在帅府坐立不安。郭子兴本是个胸无大志的人,起兵不过是一个投机的行为。如今已捞到了好处,做了大元帅,剩下的事,便是只想保住这上天恩赐的富贵。现如今天下大乱,没饭吃的穷苦人要想活下去,就只有当兵。因此,要扩展势力,兵源已不成问题。关键是需得有养兵的粮食。只要有了粮食给人吃,要多少兵都可以。这一直以来,军队所需的粮食,基本上都是孙德崖供应,正因为如此,他才遇事总要迁就孙德崖五分。近些日子来,孙德崖与他越来越离心,时时以粮食来制衬他郭子兴。如果这一次朱元璋弄不到粮食,他不但失去一员得力的战将,失去三千精锐的勇士,更有可能让他的部队饿肚子。到时候,情况将无比的严峻。想到这里,郭子兴的心中如一团乱麻。就在这时候,朱元璋凯旋归来。
郭子兴一颗悬起的心凳时落下,喜出望外走出帅府,亲自迎接朱元璋。在帅府里,郭子兴听完劫粮的战事,帅颜大开,夸过朱元璋,又夸常遇春。得意万分地说:
“现在,我要封赏各位。封朱元璋为总兵官,汤和授管军总管,常遇春授总管都督,花云、吴良均做千夫长,日后再建功劳,即刻加封。”
郭子兴的话音刚落,儿子郭天叙急了,他怒气冲冲地瞪着双眼,一步跳到朱元璋面前。原来,郭子兴濠州举义后,自己封元帅,孙德崖封左副元帅,自己亲生儿子天叙为总兵官。如今,郭子兴让朱元璋也做了总兵官,这不是与自己平起平坐?这是心性高傲,却又虚伪无才的郭天叙所不能容忍的。他眼睛直瞪朱元璋,脖子上冒出青筋,气急败坏地说:
“这朱和尚来投濠州这才几年,就从一个卫兵升到将军,又做镇抚,这回还升总兵官,这也太不尽人情了。”
“你给我住口,什么人情?本帅只知道论功行赏!做将军、元帅都要能带兵打仗,朱元璋哪次晋升,不是打出来的?孙副帅,你说呢?”郭子兴声色俱厉地训斥了儿子,又转过头来问孙德崖。
“可是,他把带去的兄弟们都打光了,只留他自己回来做总兵官”没等孙德崖开口,郭天叙抢着说。
“你再胡说八道,我赶你出去。”郭子兴大声地喝斥儿子,感到有些恶心。郭天叙虽然是我儿子,但他太不争气了,非但能力太差,还跟着孙德崖来反对我。这么下去,我郭子兴辛苦打来的天下,不是迟早都会落到孙德崖手里?郭子兴这么委屈地想着。其实,大凡无能的人,生出的儿子又象他自己,往往就很难与他同心。因为比他稍有心机的人,往往就很容易骗走他儿子的心。郭子兴一时不明这个道理,但还是有自己的一套打算。现在来了这个朱元璋,文滔武略都很突出,成了我的义女婿,又与孙德崖不和,让他当个总兵官,自己元帅的位子不就稳坐无忧了。郭子兴这么想着,扭头坚持地问孙德崖:
“孙副元帅,你看朱元璋能不能先做这个总兵官”
“这个……”孙德崖吱唔着,手摸下巴,斜一眼朱元璋,心里说:别得意,我就不信你躲得了第一次还能躲过第二次。
“好吧,就这么办。几位将军劳累了,快去休息,明天,我在府里摆宴,为几位将军庆贺。”
郭子兴见孙德崖久久不语,便大声地宣布。这回有了朱元璋,他更不怕孙副帅了。
可就在此时,孙德崖已经想好了怎样除去他的眼中刺,朱元璋。
命运的变化如同月亮的阴晴圆缺,不影响智者的情绪。朱元璋面不改色地倒掉厄运赐予的失败之酒,却紧紧握住盛酒的机会之杯。
31、
孙德崖的府坻,富丽堂皇,装修豪华的大厅里,有一张华丽的帅椅,孙德崖端坐于上,目光斜视着跪在他面前的肖辉。
“孙副帅,小人有辱使命,请赐罪。”肖辉头埋在地下说。
孙德崖在椅子一动不动,温和地说:“你没有罪,该做的你都做好了,我也没错,只是……你起来罢,坐下说话。”
肖辉在孙德崖右边椅子上坐下来,孙德崖再不看他,只望着茶杯出神:
“这次,我们都没有错。”他突然抬起头来盯着肖辉说:“只是,这个朱和尚……太难办了。如今,他不但毫发未伤,既成了郭子兴那老鬼的女婿,又有了常遇春,汤和这些死党,我们要取代郭子兴就更难了。不过,我就不信,我这个江南首富会一直跟在算命先生后面?”
正在这时候,有人来报:郭公子到!
孙德崖向肖辉丢个眼神让他藏起来,自己笑哈哈地迎上去,与郭天叙密谋了好一会,唤肖辉出来吩咐道:
“从现在起,你去跟着郭公子办一件大事,一定要象听我的一样听他的安排,待事成之后再回来。”说罢转向郭天叙说:
“这个人,我就交给公子了,公子带回去好好安排一下,一定要万无一失。”
在孙德崖与郭天叙商量时,朱元璋正离开帅府,三步并着两步赶回镇抚府。他第一次有点儿一日不见如别三秋的感觉,就如所有的好夫妻一般,不单是生理上的那点需要,更多的是他想见到她,心里有许多话要说给她听。
朱元璋还刚到城外,马秀英就知道了,一颗悬了两天的心登时落了下来。她感谢上苍,她丈夫险中求胜,捡回一条命,赢了这一仗。她招呼下人杀鸡宰鹅,她要好好地慰劳自己命大的丈夫。
朱元璋见到屋里满桌的菜,却见不到马秀英的影子,便抬脚走进里屋,马秀英正跪在香案前祈祷。望着马秀英虔诚的模样,朱元璋心里非常激动:有人挂念,真好!他心里说,走过去扶起马秀英:“我饿了,吃饭去。”
马秀英端起满杯的酒,真诚地为丈夫祝贺:
“来,元璋,为你们满载而归……”
朱元璋摇摇手,马秀英见朱元璋满脸沉痛,立刻止住了话头,她懂了丈夫的心事,便与朱元璋不约而同地走到庭院,面对东方,夫妻双双跪下,将这第一杯酒敬献给洪泽湖抢粮之战牺牲的三千英烈。
“多好的战士,不该全部战死。”朱元璋说:“元军好象知道我们一定来劫粮,搜索圈一再扩大,搜到十里地外。”
“他们一定是得到密报。”
“可有谁会知道,且这么快去密报?”
“只有那天到帅府里的人做得到。”马秀英很有把握地说:“这报密的人,一定是孙副帅的人。”
“你这么肯定?”
“他能挑唆郭元帅让你去做这十成会送命的事,就会派人去告密的。”
“这么说,我们这将军府也不安全了?”
“已经知道了,有什么不安全的?”马秀英反问,瞅着朱元璋:
“对!来,为我们知道了不安全干杯!”朱元璋突然笑起来。
马秀英看着朱元璋,眼睛充满了柔情,好一会,忍不住扑到他的怀里。
32、
三更时分,前面的正房里闹哄哄的。家丁们都拥在朱元璋的卧房,低着头垂泪。主人就这么去了,他们这些下人,又到何处去谋得生计。大家正为自己的将来担心,朱元璋与夫人从后面的厢房出来,家丁们都大吃一惊。
朱元璋平日里与夫人睡的被子被被刺穿,他们竟然还是好好的,这让家丁们又惊又喜。有胆大的正要开口问一问原因,朱元璋一摆手,示意什么都不要问,不仅不要问,朱元璋还嘱咐家丁说:“你们出去吧,这里发生的事,谁也不准声张出去。”家丁们会意地点点头,应声出去。
家丁们走后,夫妻俩四目相对,马秀英担心地说:“这种事,我去告诉郭元帅,他可能也不会相信;他就是信了,也拿孙德崖无法;倘若他俩人真干起来,濠州红巾军就完了。”
“夫人说的极是,可他们在暗处,我们在明处,真是防不胜防。”朱元璋说。四目相望着,俩人都在想办法。
“我有了。”这话俩人似乎同时讲出来。
“我们都写在手上,只一个字。”朱元璋提议。
“行。”马秀英回答。
他们想到的办法,同时写好在掌心,同时亮出来,原来都是一个“走”字。
“现在只有不去防他,三十六计,走为上策。”马秀英说。
朱元璋望着夫人,先是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马秀英猜准了丈夫的心思,知道朱元璋在担心郭子兴那里不好交待,于是开口说:
“郭元帅那儿,我去说服,大不了我在这里做人质,郭元帅一定会让你去的。”
朱元璋听了,紧紧地拥抱着自己的夫人,说:“这样一来,可要让你受苦了。”
马秀英躺在朱元璋怀里,良久,抬起头来说:“为了你,什么苦我都能吃。只是,这一会,我留在这里,并不会吃苦,要吃苦的,反倒是你。我……真为你担心。”
“你,真好!你不要为我担心。如今有这么多兄弟跟着我,还有汤和与常遇春。我这一去,还真是可以天马行空,做些事情出来。”
“我想问你,此去先攻哪里?”马秀英轻轻地问道。
“定远!”朱元璋脱口而出。
“看来我已是多虑,将军早以成竹在胸。”
“那里的话。”朱元璋分辩道:“攻打定远,还是在夫人的启发下刚刚想到的。如今我濠州西面有彭莹玉在瑞州与元军大战,东面有张士诚在高邮与元军大战,这东西两方面军队都无力顾及我濠州正南面的定远,这正是定远最易于攻击之时。且定远地处我濠州与滁州之间,历来非常富遮,攻之实可获益非浅。”
“兵弱粮丰。又是天赐良机!”马秀英深情地望着朱元璋:“我祝你马到成功!”
“谢夫人贵言,我一定攻占定远。为我自己,也为你打出一遍新天地来。”朱元璋信心十足地说。稍停,由不得又涌出许多担心,他深情地望着马秀英:“我走后,你可怎么办?”
“你放心,我会去找义母把事情讲明,然后让她与我一起去说服郭元帅,就说是他派你去打定远的。”
朱元璋听了还是不放心地望她。马秀英不由得咯咯地笑了,说:“我了解郭元帅,你就放心去吧。”
朱元璋这才感激地点点头,关切地说:“我这一去,就你一个人留在这里,又有了身孕,但愿在生孩子前我能赶回。”
马秀英掐子算了算,说:“要到年底,这孩子才会出来,我想那时我们一定早见面了。”
“但愿如此。”朱元璋说着,紧紧地拥抱着马秀英,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这晚,他睡得很甜,一大早醒来,心情非常舒畅。“孙德崖,你倒是帮了我一个大忙,濠州太小了,更小的是像孙德崖这些人,离开你们,难道不是一桩很好的事情么?”他自言自语,偏过头来,看看熟睡的马秀英,心里有些不舍。
“可是,这又算得了什么?不要多久,我会来接她走的。”他自信地说。
33、
这是1355年,一个美丽的秋天。朗朗的天空,发出灿然的光辉,澄清而又缥缈;几只高飞的云雀,箭一般飞向远方。前面的云彩,如碧海般一片汪洋。近处的原野,有一片高梁,丰满的穗头,在秋风中得意地轻摇,好似波动的洪流。
朱元璋万分地高兴,因为虽然是无奈出走,可他一走出这高高的城墙,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惬意。因为对他来说,这确实又是个丰收的秋天!他心里热烘烘的,带着一行人走出濠州,爬上一座小山头。他勒马回头,久久地注视着濠州城,突然感到这座城似乎太小。
一年前,为进到这坐城门后,自己能有一个好些的发展,他不惜冒了生命危险,去截杀元军。十二个可怜的元兵,就因为他那点念想,成了皇觉寺里走出来的三个和尚的刀下鬼。生命,对自己来说是多么的保贵,而对他人来说,又是多么的不值一提。
朱元璋有了这么不同于普通投军人的开始,接着便有了他不同于普通军人的继续,先是为郭元帅救驾,再后是去解五河之围,劫元军粮食……现在想来,自己之所以能有这么多与他人的不同,只不过是因为早年的那些苦难,由于这些苦难而长久地积压在心中的那份豪气。正因为有了这份豪气,他朱元璋比其他的军人更加大胆,更加敢于冒险,而善于冒险。结果,他终于成全了自己,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他赢得了主帅的信任,赢得了比任何人都更快地迁升,还赢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最重要的是,他有了一群能与他生死与共的好兄弟!
是的,正如郭子兴所言,他的每一次升迁,都是以命相搏换来的。可到头来,却要遭到“自己人”刺杀!人生真是险恶,小人处处都有!然而,真正的智者,总是能有效地躲开小人的攻击,坚实地保全自己。朱元璋的目光,移向带出来的部队,足足八千人,还有常遇春、汤和、吴良、花云这些忠勇的好兄弟。命运没有亏待我,郭元帅没有亏待我,我也不必和那些人去计较什么!他脸上露出一丝舒心的微笑,目光追踪着云雀消逝的远方,他的心似乎也进入那汪洋般云海,感到眼前的大道无比宽阔。
常遇春与汤和诸将见朱元璋停着不走,便众星托月般地围在他身边。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汤和说。
朱元璋回头看看汤和,说:
“你在替我抱倔?我感到自己不倔,呆在濠州城里不一定就好。”
“跟那些人在一起,难成大事。”常遇春说:“守着这么个小城,迟早被别人消灭。”
“常将军说得好。我们此去扩展势力,既是为了郭元帅,也是为我们自己。如今群雄争霸天下,必然是弱肉强食,倘不尽快壮大自己,终是他人锅里的肉。所以现在要生存,就得有实力,至于那些虚名虚利,实在没半点用途。孙德崖逼我走,我该感谢他。”
从将面面相觑。朱元璋哈哈大笑,勒转马头,冲下山去,众将紧随。一时只见尘烟四起,滚滚然如条狂奔的黄龙。到离定远三十里处安泰镇时,日头已开始西沉。朱元璋下令在镇西头的平阔处安营扎寨。士兵们忙呼着,朱元璋召来常遇春、汤和、花云、吴良诸将说道:
“而今我们出来,首先得有块立足之地。虽说是替郭元帅开僵拓土,但有孙德崖在,我们的给养不一定能保证,因此,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粮食来源。定远就在前面,我想去夺取,作立足之地。吴良,你带几个人,速去定远探明情况,回来报告。这附近有关情况,也都尽力去察明。所谓知已知彼,才能打赢。”
吴良领命去了,朱元璋在心里说:“定远城高墙厚,储粮丰足,我能打得下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