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定天下(5)

作者:杨雪舞

|

类型:古代·奇缘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9

|

本章字节:8372字

“老天爷想做什么,人是很难清楚的,更何况,如今的天旱,绝不是刘御史造成的。”


朱元璋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说:“皇儿这样的回答,思路上有问题。作为皇上,如果只是以事论事,或是以常理来处理问题,这皇上是断断做不下去的。”


朱标听了,大吃一惊,目瞪口呆地望着朱元璋,那意思分明在问:要处理问题,怎么不以事论事?又怎么不按常理?


朱元璋见了,清楚朱标心里的话,微笑着望了他说:“这种事情,你需要动动脑筋,自己先好好想一想,印象才会深刻。实在想不出来,父皇再讲给你听。”


朱标听了,果然认认真真地思考起来。


165、


本来长长的太阳已经缩到窗外去了,朱标还是想不明白父皇的训示。在他看来,处理大臣间的纠纷,就该就是论事,就该按照常理,如不其然,怎么能讲得清,又怎么能让人服气。朱元璋看着朱标一脸困惑的神情,知道给他再多的时间也难得想明白,于是叹息一声说:


“皇儿,让父皇来告诉你,但凡遇到臣子们相互状告时,你首先要去分析他们告状的原因,弄清楚他们为什么会告状。至于其间的是非曲直,当皇上的根本不用去弄清,因为皇上一但把告状的原因弄清楚了,皇上就能够决定用什么方法来处理了,问题也就已经解决了。”


朱标听了,更加吃惊。望着不解的儿子,朱元璋笑着开导他说:“你说说,李善长为什么要告刘伯温?”


“因为……刘伯温预示天气不准,会影响朝庭在百姓们心中的威信。”


“那么,刘伯温为什么要来预示天气呢?”


“因为,他要杀李彬。”


“他要杀李彬,父皇也批准了,杀了不就行了,为什么要去预示天气?”


“因为李丞相说天旱太久……”


“行了,你再想一想,李善长为什么要告刘伯温?”


“因为李彬……”朱标虽然说出来,心里却没有底,眼睛一眨都不眨地望着父皇。


朱元璋听了大笑起来:“皇儿,这回你说对了。李善长之所以要告刘伯温,就是因为李彬……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你知道李彬是什么地方的人吗?”


“濠州。”


“对,他是濠州人,我们也是濠州人,李善长也是濠州人。皇儿现在明白了吗?”


“有些明白了,李丞相是在维护濠州人,让父皇也来帮他维护濠州人。”


“你说,父皇能成全李善长吗?”


“不能!”


“为什么?”


“因为皇上要主持公道。”


“对,说得很好,皇上要主持公道。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朱标摇了摇头。


“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父皇现在说给你听,你一定要记牢这句话,今后,一辈子都要记牢这句话。”


朱标认真地点点头。


“皇上要主持公道,更要权衡朝中各方的力量。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都不能让某一方力量在朝中座大。现在的濠州人,在朝庭里势力太大了,这就是李善长他们做得好事!皇儿你一定要明白,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当皇帝的要做全天下的主人,就不该再让别人在朝庭里拉帮结派,分裂自己的天下……”


谈到如何当皇帝,朱元璋虽然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现在还刚做了二年,就好象从来就是个皇帝一样,说起来头头是道,精心点驳自己的儿子。


朱标感觉到父皇的话,许多与宋濂教的有矛盾,但他却不便开口发问,只是挂记着刘伯温的命运,不知父皇会怎么处罚他,忍不住替刘伯温求情说:


“父皇,儿臣认为,刘伯温此事虽有错,但并没有罪,还请父皇不要惩罚他。”


朱元璋摇了摇头说:“这事不能从有罪还是有错来考虑,皇帝考虑问题,只能从怎样有利于江山社稷的稳固来进行。现在打得了天下,朝中的一些人却在结党营私,刘伯温虽然有许多地方不能让我满意,但他从不跟这些人搞在一起,单凭这一点,我是不会亏待他的。”朱元璋说到这里,停下来望着他的儿子朱标。


朱元璋记得,在他刚刚得到天下时,曾招刘伯温来征询有关天下治理的事,刘伯温告诫他说:“元朝以宽纵失去天下,因此只有严肃法纪,立纪陈纲,才能救济斯民。”在这一点上,说是刘伯温的告诫,不如说是刘伯温的符合,因为朱元璋虽曾教朱标要善待罪犯,但本人却非常喜欢严刑苛法的。他曾私下里对马秀英说:“朕收平中国,对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非猛不可。”既然在这个问题上君臣的看法如此统一,给他一些惩罚他是可以接受的。更何况,这一边还必须安抚李善长的心。朝中的许多大事现在还需要他打理,我不可以让他有太多的不满意。想到这里,朱元璋迎着儿子满怀希望的目光,说:


“作为皇帝,在对待臣子的问题上,要惩罚分明。这一次,刘伯温预示不准,李丞相说的也有道理,不惩罚刘伯温是不行的。”


在朱元璋回想过去的短暂时刻,朱标一直满怀希望地望着他的父亲,如今听了这句话,目光中的希望渐渐逝去,代之以一种深深的挽惜,说:“这一回,刘伯温实际上是无辜的。”


“朕已经跟你说过,皇帝处理臣子之间的矛盾,需从大局从发,不应该只看他们的是是非非,有辜无辜。这话你一定要记住!”朱元璋突然严肃地说。


“孩儿谨遵父命。”朱标的声音不大,说完垂下了头。


朱元璋见了,心里知道儿子一下子还没有完全接受。朕何尚又不知道刘伯温是无辜,但为了安抚李善长,还是要给他较严的处罚。为了让刘伯温也能安心受罚,我得让人去找来刘伯温,亲自给这个天下第一谋士讲讲,也好让他心服口服。至于朱标,还得慢慢来。朱元璋心里这么想着,对儿子说:“这些事情,你不仅要遵父命,而且要认认真真的去想,要把他想通,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这样,今后才可以独立地处理许多事情。”


“孩儿一定按父皇的话去做!”


朱标这一次回答的很真诚,朱元璋听了,满意地一笑,说:“你去罢!”


在苦苦的钻营后突然有了权利,便觉得众人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并越来越大胆地享受着这种无上的自鸣得意,把从前别人给他带来的不快全都要找回来。这,就是风光无限的小人得志。


166、


朱元璋斜依在养心殿,闭了双眼,静静地考虑着。有几件事情急需要他定下来,他想了几天,心里已有了底,但考虑到这些事关系重大,还是想再听听别人的意见。他想起刘伯温,这些事也只能问问他,更何况,刘伯温预示天雨不准需要处罚的事,也正好借此时给他讲一讲。


李善长抓住这事不放,在那里大做文章,在他的运作下,差不多每天都有人在状告刘伯温。公允地说,刘伯温以自己的才智与忠诚帮助他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朱元璋心里是有数的。他盛赞刘伯温:“运筹决胜,助我成功”;夸他“凡所建明,悉有成效”;说他“发纵指示,三军往无不克。”有如此才能,如此功勋的人,一次预示天雨不准,又有什么关系?可是,这刘伯温有时也让朱元璋心烦,这个经常得到朱元璋夸赞的人,未免也太任性了一些,清高了一些,甚至狂妄了一些。对这样的人,不敲一敲他,一定会做出更多让人不高兴的事来。朱元璋想清楚了这些,徒然地睁开又眼,吩咐徐太监去唤刘伯温。


刘伯温斩了李彬之后,心里轻松了许多。李善长,这一回你可是在你的那些老乡们面前,丢尽了颜面,但你又能奈我其何?刘伯温这么想着,差点笑出声来。只是没高兴两日,心里又沉重起来。所谓智者千虑,也有一失。这一次还真有些意外,老天爷竟然与刘伯温想得不太一样。杀了李彬已经三天了,还是没有下雨!


“大事不妙!这老天爷要替李善长来出这口恶气,看来我得自认倒霉了。”刘伯温这么想着,唤来杨宪,说道:


“就这一两日,我可能要回乡下去住一年半载。我走后,御史中丞一职,你虽然暂时还不能得到,但因为斩李彬一事你告病在家,不受半点牵连,接替我主事的,一定是你。”


杨宪听到这儿,大吃一惊,问道:“中丞做得好好的,为什么你要离去?”


“你没有看见?”刘伯温伸出一个指头,指了指天,说:“是天要帮他,非人力能及。只是,待我走后,你需小心谨慎做事。对有关我的话题,无论是在皇上还是李善长面前,你都需不加评价,保持中立。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相信你、敢于委你重任。待一年半载后我回朝中时,这中丞一职,定会是你的。”


杨宪听了,跪下便拜,说:“中丞一职,卑职万万不敢有半点非份之想。”


“不是非份之想,你一定要替我受这遭罪。李善长一伙的诬告不断,我自己又出了预示不准的丑事,除了暂时避一避,我已想不出有再好的出路。我相信,只要你在朝中站住脚,到时候李善长一定会输给我,你一定要替我争这口气。”


杨宪听了,这才高兴起来,口中称谢。正在这时,有太监来宣:


“皇帝召见!”


刘伯温来到养心殿,君臣礼毕,朱元璋示意让他坐下,开口道:


“这次请先生来,是有几件事要问你。”朱元璋抬头看看刚刚装修一新的大殿顶子,一捋胡须接着说:


“如今元大都战事已定,但元顺帝还有十多万人马,常在近处干扰。我想命徐达领军出塞,将北元军队赶得更远些,最好是赶到沙漠里去,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自从徐达与常遇春北伐元末残余势力大告成功后,蒙古大汗脱浑铁木尔被赶往大漠以南。因为在他手里失去了祖先夺来的中华江山,脱浑铁木尔曾在漠南长声痛哭。朱元璋虽然听不到这位昔日皇帝的哭声,但还是明显地感受到了这些昔日统治者不甘心的呐喊。为了防止他们来骚扰,以维护国内的安定,朱元璋早就安排了自己最信任的、也是大明王朝第一的军事统帅徐达,镇守北平。然而,大明王朝与北面的蒙古边界线太长,元帝国北逃的残余部队还有十多万铁骑,他们因为来去非常迅捷,一直象狼群一样,不断骚扰大明王朝的边界城市,令人防不胜防。朱元璋征询刘伯温的,就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刘伯温虽说智谋过人,但一下子没想到朱元璋会问这个问题,好在他对这个问题也曾考虑很深,想了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