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谋大胜(2)

作者:杨雪舞

|

类型:古代·奇缘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9

|

本章字节:13130字

这位曾经是贩布的汉子徐寿辉,他趁乱举义,结果因为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竟然被众人推为首领。在徐寿辉那堂堂一表的相貌里,藏着的却是一颗胆怯、无能的心。人世间,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有。在战乱的年代里,虽然最多的是杀戮无辜、弱者惨死,但也会出现一些荒唐、滑稽的事情。象徐寿辉这么个人,在攻下蕲水,打败元朝威顺王宽彻不花后,竟然也要立蕲水为都,自己称起皇帝来。这回,陈友谅耍弄他,就象耍弄一个白痴。陈友谅拿来一大壶好酒,给他讲明了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后对徐寿辉说:


“等我们喝过之后,你就去宫里等赵普胜来。到时候,你自己先问他清楚,再来与我说话。”


徐寿辉听了,连忙点头答应。心想:陈友谅,你也有失算的时候,等赵普胜到来,我再也不会让他离去。今后有赵普胜的保护,看你陈友谅的野心还能够得呈?这么想着,徐寿辉心中暗暗得意。陈友谅却不去管徐寿辉是怎么想的,他只是一杯又一杯地逼劝徐寿辉喝下去。目的很明显,徐寿辉醉了,就是陈友谅的胜利。可笑的徐寿辉终于喝得不省人事。陈友谅一挥手,烂醉如泥的徐寿辉便被拖了出去。他自己也不知道睡了多久,现在睡得正熟的徐寿辉让人请回龙榻前,他一看陈友谅身着龙袍坐在上面,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还道是陈友谅今日里就要取而代之了。


见徐寿辉进来,陈友谅缓缓地走下龙榻,解下身上的龙袍,说:


“你这龙袍还真好穿,见你醉了,我只好穿上你这身衣服代问赵普胜。”


“赵将军来了?”徐寿辉忙问。


“来了。”陈友谅回答。


“人在何处?”


“被我斩了。”


徐寿辉只觉得两眼一黑,他呆呆地望着陈友谅。


“他确实投降了朱元璋,他这次就是劝你去降朱元璋。”


“不可能,不可能!”徐寿辉大声喊起来。


“哼!”陈友谅瞪他一眼,丢下龙袍,大步朝外走去。


徐寿辉呆望着陈友谅,悲哀地说:


“你也太狠了!”


陈友谅走过他身旁,朝他一登眼,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


汉王府里,金碧辉煌,张必先,张定边正在那儿候着,见陈友谅回来,忙迎上前。


“解决了。”陈友谅说着坐在汉王椅上。


“既如此,汉王可以取而代之,顺应民意,自己称帝。”张必先凑曰。


“我看还是暂缓些好。”张定边说:“如今局面刚定,徐寿辉已是笼中之鸟,汉王挟之,联络张士诚与方国珍,更为便利。”


陈友谅点点头,说:“明日即攻下池州,然后沿江而下,占了南京后,再做皇帝。”


说罢三人哈哈大笑。


98、


解决了赵普胜的事之后,第二日,陈友谅亲自率军,一举收服了枞阳赵普胜的部队。望着满江的水军,陈友谅万分的得意。只有我陈友谅,才能够做出这种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事情!现如今,水军、陆军尽归我统领,放眼天下,还有谁比我更有实力?!这么想着,陈友谅大声命令:


“横渡长江,直逼池州!”


命令一下达,大船载了大军,乘风破浪,往池州而去。花云得知,一面派人飞马前去铜陵,向邓友德求援;一面召集众将,商量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事,说:“现在陈友谅的军队,比我们多十余倍,已在途中,即来攻城,我们怎么办?请大家各自说说自己的意见。”


“死守城池,人在城在。”众将齐声呐喊。


花云听了,高兴地说:“我正要大家这句话。吴国公平时待我们很好,现在是关键时刻,我等都应以死报效。”言罢,他亲率众将登城,检查城防。


大船中,陈友谅对张定边说:“此番夺回池州,一定要速战速决。我们若不能一举而攻下池州,待铜陵援军赶到,要拿下池州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末将一定尽力,在铜陵援军赶到之前拿下池州。”张定边说。


到中午时分,陈友谅军队登岸,张定边手握长矛,身先士卒,城中花云挥剑城上,指挥击敌。奈何敌众我寡,不到三刻时间,便有张定边先锋汪华卫攻上城来。花云挺剑下击,后面飞来流矢正中花云臂膀,汪华卫乘势攻杀花云。花云臂上带箭,奋然起迎,血战汪华卫。张定边见已有突破口,急督军蜂拥而上,花云手下众将、军士奋起迎敌,一一战死。花云身中数剑倒在血泊里,被汪华卫五花大绑,送到陈友谅帐前。


陈友谅生性残暴,但对勇猛之士,却很是敬佩,刚才在城下看到花云拼死撕杀,不由得心存好感,上前劝说道:


“我看你是位勇士,不防降了我,待我做了皇帝,大将军有你做的。”


“呸!”花云将一口血水喷到他脸上,大骂道:“无耻小人,买主求荣,谁会降你,要杀便杀,再莫枉费心机。”


陈友谅抹去脸上的血水,恐怖地笑了笑:


“不识抬举,给我绑在北门城楼,乱箭射死。”


邓友德得知池州被攻,即带所有兵马,前来救急,谁知到了北门城前,远远看见被吊在大柱上的花云,身上到处是箭,犹如刺猬一般。正伤心时,陈友谅出现在城头,大声喝道:


“朱元璋手下小将,快快投降,不然,他就是你的下场。”陈友谅挥剑一指花云。


邓友德愤怒难当,举兵攻城。城上飞矢如雨,冲在前面的士兵,一排排倒下。副将张龙提醒邓友德说:“敌人太过强大,将军还是保存实力为好。”


邓友德闻言,猛然省悟,强忍悲愤,下令回军。


陈友谅高立城头,哈哈大笑,说:


“今天本王高兴,暂让你多活一日,明天就取铜陵,如不识趣,一定与这花云一般下场。”


邓友德回身,拉弓放箭,箭从陈友谅耳边擦过,陈友谅连眼睛也不眨一下。邓友德忙率众人撤回铜陵,一面精心布防,一面派人飞马报信南京。


在战争中,命运特会弄人,常使小小的疏忽,引起决定性的变化,朱元璋懂得这个道理,在决定命运的战略上,非常谨慎地听取他人意见。


91、


这天清晨,雷声滚滚,紧接大雨滂沱,等到酣睡的朱元璋醒来,天已大亮。他睡了也就是两个时辰,睁开眼见马秀英正欣赏地瞧着他,便伸手搂过马秀英亲了亲。马秀英紧紧地抱住他,他开始有些想……但他突然又想起了昨晚上刘伯温的那番话,抓着马秀英的双肩,看着马秀英那张充满爱意的脸问道:


“昨晚刘伯温要我撤回东、西、北三路大军,集中力量来对付陈友谅,你认为如何?”


“撤回三路大军?”马秀英紧嘟双唇,眼睛巴眨地思考着:撤回三路大军,张士诚必然趁虚攻占我已夺城池,但如不撤,陈友谅势力强大,又踞长江上游,发兵来攻……我看此事关系重大,应该召集文武众臣,好好商议,再做定论。她把这想法毫无保留地讲出来,朱元璋听了,连声夸她说的对,唤来吴良吩咐他速去通知文武大臣,立即到殿上议事。


朱元璋回到南京,众臣都盼着与他见面,这回听吴良口谕,纷纷冒雨前来,集中在大殿里,朱元璋走出来见了非常高兴,点头问候之后对大家说:


“各位,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商议撤军之事。有高人建议撤回东、西、北三路大军,集中力量对付陈友谅,不知各位以为如何?”言罢眯细眼睛瞧着大家。


汤和首先发言,他认为撤回东、西、北三路大军,张士诚必然乘虚占我城池,骚扰后方不得安逸。不如先一举灭了张士诚,再来对付陈友谅,这样既可保全我们拥有的城池,又可以免除张士诚骚扰后方之忧。


朱元璋听罢不言语,把目光转向李善长,想听听他对此的看法。李善长却不想这么快发言,将目光转向一旁的沐英。沐英见了马上发表自己的意见:首先表示赞同汤元帅的看法。说今日撤回三路军,无异于将数月苦战得来的城池拱手于敌。主张再调来北路李文忠元帅协助徐达大元帅与常遇春元帅夹击张士诚,一举拿下杭州。


朱元璋静静地似乎很认真地听着,脸上看不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等沐英讲完,还是眯细着眼去看李善长。


李善长见了,只觉着浑身有些热,不得不发表自己的看法,他提出三个问题:一、能不能一举灭了张士诚?二、在攻打张士诚时陈友谅会不会来进攻南京?三、集中兵力对付陈友谅时张士诚会不会帮忙?完了说军师考虑问题很深透,很想听听军师的意见。


好个李善长!刘伯温想:他既然能提出这在些问题,当然是与我想的一样了,却不愿意大露锋芒,看来确是个有智谋又深知为官之道的人。我既然要帮他朱元璋,有什么就说出来算了。想到这里,刘伯温开口道:


“如不出我所料,就目前张士诚的实力来看,我们就是再围三十天,也难拿下杭州城。我们如果继续攻打张士诚,三天时满,陈友谅一定进逼南京城下。如果我们迅速撤兵,陈友谅在十日之内也会进逼南京,到时候,东面张士诚,西面方国珍都不会与他合作攻南京,只会乘虚掠我城池。”


三日时满,进逼南京城下?汤和对此话非常不满,走出来问道:“在军师眼里,难道我池州、铜陵、当涂都是纸糊的不成?”


汤和身边几位武将,也都不满地责问。朱元璋心里虽然不是滋味,却有些信刘伯温的话,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又将目光投向李善长。


92、


此时的朱元璋,虽说很欣赏刘伯温的才华,但对他的直言不讳却是有些儿心中不快。在若大个人世上,但凡心胸不是那么宽阔的人,总是爱对别人的个性有所挑剔。只有真正的君子,才会置他人的个性于不顾,而只专注于这个人的德行与才能。只不过有一种心胸不那么宽阔的人,由于经历了颇多,对人生世象观察的很透,他们能够一切追踪于利己的原则为人处世,对自己便能作非常有效的克制。当他们需要别人的帮助时,对别人个性的挑剔便能不那么显示出来。此时朱元璋尽管反感刘伯温直言不讳的个性,自然不会当面有所反应,只不过在心中,非常希望李善长能多说出些道理来,击败刘伯温,打掉他那太过自信的心态。


李善长同了朱元璋这么久,已经很能知道他的心事,见他将目光投到自己身上,就知道刘伯温的话对他有些刺激。然而,在李善长看来,刘伯温的话,又很有道理。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来发言,确实有些为难。不能得罪朱元璋,是李善长做人的一个原则。但他知道,象这种事情,聪明透顶的朱元璋,迟早会弄明白。如果现在为讨好朱元璋而反对刘伯温的意见,待朱元璋明白真相后,必然会认为他李善长无能。这么想着,李善长含糊其辞地说道:


“我们现在若是继续攻打张士诚,陈友谅必来犯我。至于需要多久时间能到南京城下,恐怕……”他估计可能也就是三、四天,但此刻又不便这么直白地说出来,因此只好就此打住。


朱元璋焦急地看着他,就等他的这位丞相能给武断的刘伯温回敬一下,不料他在这节骨眼上停住了。


“丞相快说下去!”朱元璋催促说。


“恐怕要看战况的进展了。陈友谅现在已殊杀了赵普胜,紧接着他一定会进攻池州,如果花云能在池州……”


就在李善长吱吱唔唔时,有铜陵派快马来报:“池州失守,陈友谅即攻铜陵,请吴国公速派兵增援。”


见信使万分狼狈地进来,朱元璋就已经知大事不妙,听他说完,不由得内心一声叹息:这回,倒是让刘伯温说准了。看来,现在是到了我朱元璋一生中最关键的时刻!既然如此,我还能因为自己心中的一点不快,去得罪刘伯温吗?不行,当然不行,我现在需要他的智慧,需要他对战事高人一筹的见解和谋略,我不可能让他有半点不愉快。想到这里,朱元璋赞赏地望着刘伯温,赞叹地说:


“军师果然料事如神,真是天助我也。汤和、沐英,事实面前,你们要服气!”


汤和、沐英听了,都争着领兵前去救援铜陵。朱元璋一听,知道他们的心里还是不服气,还是认为,三日之内,陈友谅到不了南京城下。了解了他们的想法之后,朱元璋感到必须要说服他们,否则,将军与谋士离心,这正是战前的大忌,于是眼瞪着汤和与沐英问道:


“若是现在去救援铜陵,得付出多大代价,你们知道吗?”


汤和、沐英一时回答不上来。朱元璋继续启发他们:“你们想想,此时前去救援铜陵,得给你们多少兵力?能守住铜陵,又要牺牲多少兵力?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付出这样的牺牲吗?”


汤和与沐英,这时才真正地认识到此时去救援铜陵确实不合适。冲着朱元璋说:“我们思虑欠妥,请国公责罚。”


朱元璋听了,这才开颜一笑,说:“你们都是统兵数万的大将军了,今后遇事,切记要冷静考虑,万万不可莽撞行事。告诉你们,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消耗陈友谅,最后消灭他。”


“国公所言极是。”李善长接口说:“消灭了陈友谅,就等于夺得了陈友谅所占的长江上游南北的所有地盘,甚至……”李善长看着朱元璋,他认为让吴国公来说下面这句话更好些。


“甚至整个天下。”朱元璋接着说:“现在,我们集中智慧来考虑一下:集中兵力对付陈友谅的具体步骤。”


“国公料敌如神,对付陈友谅的具体步骤肯定成竹在胸。”李善长说。


朱元璋听他尽说些赞扬话,心里虽然高兴,但还是不满意,这种时刻,他最需要的是真知灼见,高人一筹的谋略。于是,朱元璋把目光鼓励地投向刘伯温。刘伯温坦然地迎着这目光,缓缓地开口道:


“可使快骑,即刻出发,着北路军即回南京,东路、南路军猛烈夹攻杭州后,也迅速撤回……”


朱元璋听着,不断夸赞,频频点头。面对危急,他心中已有了一些应对的办法。


93、


李文忠攻占六合后,依照朱元璋临行时的教诲:扩大军队,争取民心,将六合与扬州治理的井井有条。除此之外,他还四处收集粮食,招兵买马。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他便扩充了三万军队。这时候,朱正文建议:是否攻下西北来安,这样可以与西面的滁州联成一片。


此时的李文忠,已经深知朱元璋的战略意图。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取得最后的胜利,争得多少地盘是没多大用处的,关键还是拥有多大的实力。于是摇摇头说:“如今群雄争战,有实力者便有天下。眼下还是整军待命为好。”


正说着,有南京信使到。李文忠接过朱元璋手谕,只见上央只写了五个字:


“速回师南京!”


朱正文看了一时茫然,李文忠却非常自信地说:


“有大仗要打了。”


与此同时,徐达和常遇春也接到朱元璋相同手谕:


“速全力猛攻杭州,即悄然回师南京!”


常遇春有些茫然,徐达却会心地笑了,即主动与常遇春取得联系,约定双方同时猛攻杭州城的时间。


这几天,张士诚借口巡防,整日里呆在绸布店老板女儿的卧房里消遣。他给这女子取名叫艳艳,如约给了她十斤白面送回去,艳艳见他守约,对她也算温和,便十二分真心地服侍张士诚,让他肆意享用、消遣。正春风得意地享受着,突然听到北门与西门同时受到徐达与常遇春的猛烈攻击的消息,张士诚一惊,倏地从床上坐起来,在屋里走来走去。


“这怎么是好,怎么是好。”张士诚自言自语:“莫非,我张士诚的好日子就此结束?”


他摇摇头。这是不应该的,朱元璋已经面临灭顶之灾,陈友谅难道会容忍朱元璋这么发展下去?这是张士诚常常宽慰自己的一句口头阐。


“既然有人攻城,你还不快去。”艳艳在旁提醒他。


“对、对、对,我去看看情况怎样。”张士诚对艳艳说:“你放心好了,我兵多将广,杭州一时是不会丢的。呆会,我再来看你。”


张士诚说完,依依不舍地离开艳艳,来到太尉府。丞相李行素、司徒李伯升、左丞相蒋辉,同知枢密院事史文炳都在,见张士诚来了,众人都起身相迎。张士诚不等坐下,就连忙问道:


“敌人怎么会从北门、西门同时进攻?现在情况如何?”


“敌军攻击虽然非常猛烈,我军正在全力抵抗,今日不会有碍。只怕是这么持续下去……”史文炳苦着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