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北方内战(4)

作者:王忠和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27

|

本章字节:11610字

江浙战争又称齐(燮元)卢(永祥)之战。起因无外乎争夺地盘,因为上海一带的淞沪地区本属江苏,是个全国首屈一指的富庶之地,据说,淞沪宪兵司令每月的鸦片税收就可供三个师的军饷。但是一直担任淞沪护军使的卢永祥升任浙江督军后,淞沪也随之改属浙江,卢任命何丰林为淞沪护军使。不久,齐燮元继李纯成为江苏督军,看中淞沪地区的富饶,朝思暮想地想要使之重归江苏管辖,并且想要将卢赶出浙江,于是引发了1924年9月齐卢间的战争。


江浙战争虽限于东南一隅,但却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当时,直系军阀独掌北京政府,并极力推行“武力统一”政策,对各系军阀都构成了威胁。为共抗直系,浙、奉、粤结成了同盟。奉、粤积极支持卢永祥,并警告曹锟、吴佩孚不要帮助齐燮元挑起战争。曹、吴为本系私利,决定援助苏齐,试图拔掉反直同盟在东南地区的根据地。不料此举却触发了火药桶,并最终导致了直系军阀的垮台。


卢永祥是行伍出身。在小站时由一个伙夫补缺成为士兵。他是段祺瑞的嫡系,自从皖系败北之后,是老段残存的最后一点实力。以齐燮元为代表之苏、皖、赣、闽四省的曹、吴势力,必欲除之而后快。而此时段祺瑞也正在联络各方力量,策动反对曹、吴。


齐燮元(1879—1946)出身保定陆军速成武备学堂,一直在吴禄贞、李纯等人手下。李纯死后,继任江苏督军。齐燮元的嫡系有两个师,兵员充足,装备精良,军官出身正规,有良好的军事知识和作战经验。而且齐燮元善于笼络部下,所以手下也愿意为他出力。


齐燮元屡次向曹、吴进言,要赶走卢永祥,拿下淞沪。曹锟与卢永祥在小站时就是同僚,不愿意闹翻;吴佩孚和卢既是同乡,又欣赏其为人,所以都不同意齐的意见。开始卢永祥也不想与齐交火,甚至准备下台让贤。无奈他手下不干,逼着卢永祥与齐开战。齐燮元志在必得淞沪,卢永祥不得不应战,终于使战争不可避免。


1924年9月3日,齐军放了第一枪,江浙之战爆发。战争期间适逢雨季,官兵们在雨中作战,其苦况不想而知。齐、卢双方的内部都是矛盾重重,谁也不愿意过分卖力,所以战争从一开始就陷入胶着。


江浙战争持续四十多天,双方都筋疲力尽之时,被督军周荫人排挤出福建的孙传芳,趁机袭取了浙江。


此前,福建发生了王永泉驱赶李厚基的事件。很快,北洋军的援闽司令孙传芳联合周荫人又打垮了王永泉,孙当上了福建督军,周为帮办。周荫人是福建地方势力,孙传芳不愿意与之发生利益冲突,便趁着齐卢战争的机会率领着万把人的“饥军”,窜入浙江。被视为浙江屏障的仙霞岭防守司令未战即降。卢永祥惊恐万状,连忙于9月18日将督办公署迁往上海,并令夏超为杭州守备司令。浙江地方军头,如陈仪、夏超等久受客军的压制,已和卢永祥离心离德。孙传芳得知卢逃往上海,便紧追不舍,直追到嘉兴、松江一带,双方交起火来。孙传芳的军队纪律很好,战斗力也强,于10月初占领了杭州。这时齐军加紧攻势,使卢军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地位。卢永祥属下的一群骄兵悍将,平日里花天酒地,哪里愿意为别人卖命,便都劝卢暂时下台,以待来日东山再起。卢永祥在齐、孙的联合攻击下,只好于10月13日下台。卢永祥走后,孙传芳虽然没有当上海守备司令,却将卢的军队收编成四个师、一个混成旅。为他后来的五省联军打下基础。这时,吴佩孚派来支援齐燮元的张允明趁机攻入上海;只有齐燮元未得任何好处,徒呼负负。


因为浙江问题关系着奉、皖、孙“反直三角同盟”的命运,所以齐卢战争牵动了奉张的神经,他决心趁机报复。


“反直三角同盟”的另一角也有所动作。1924年9月4日,即江浙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孙中山在广州大元帅府召开会议,宣布“援浙即以存粤”,决定誓师北伐。其北伐计划首先进攻江西,待到攻克江西后,顺江而下占领安徽,以后与浙沪联军会师于南京,再沿津浦路北上,联合奉军直捣北京,推翻直系军阀的统治。第二天,孙又发表“申讨曹锟吴佩孚令”,号召广东人民“蹈厉奋发,为民前驱,扫除军阀,实现民治”。后来,因为广东内部发生分歧,致使孙的北伐计划未能实现。孙中山一生屡兴北伐之师,无奈屡兴屡败。


9月4日,为响应浙卢反直,张作霖以“同盟”为由,向直系军阀宣战,同时发表“讨伐曹锟通电”,斥责曹“贿买议员,豢养牙爪,以窃大位,以祸邻疆”,表示“作霖为国家计,为人民计,仗义誓众,义无可辞。谨率三军,扫除民贼”。


9月9日,段祺瑞亦发表“讨曹通电”,指斥曹“不知国家人民为何物,礼义廉耻为何事”,“复令四省攻浙,排除异己,连累无辜,贪一己之尊荣,造弥天之罪孽,倒行至此,岂能幸存”。同时号召“海内贤豪,一时袍泽,必能当仁不让,见义勇为,著刘琨之先鞭,放范滂之揽辔,出民水火,勿任沦胥”。


6第二次直奉战争


奉系军阀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实力大体上并未受到损失。为报一箭之仇,老张积极整军经武,致力改革,起贤任能,收揽人心。他又设立兵工厂,延聘德国技师,制造先进军械;还训练空军,成为国内首创。一时间各路人马如张宗昌等多来投效,张作霖并加紧与粤、浙联络,以共同对付直系政权。


1924年9月3日,江浙战争爆发,张作霖即以粤、浙同盟关系,于9月4日发表通电,谴责曹、吴政府,并以援助卢永祥为由,组织“镇威军”,向山海关、热河一带增兵。张作霖自任“镇威军”总司令,将所属部队共25万人编为6个军,以姜登选为第一军司令,出兵山海关;以李景林为第二军司令,由锦县攻朝阳;以张学良为第三军司令,会同姜登选部,攻山海关九门口;以张作相为第四军司令、吴俊升为第五军司令,作为援军,部署于锦州、兴城、绥中一带,防止直军从海上登陆,并随时策应两翼作战;以许兰州为第六军司令,由西面的开鲁攻打赤峰,而后向承德开进。


9月13日,京奉线火车停驶。


15日,奉军分兵两路向榆关(山海关)和朝阳出发。同日,张作霖发表致曹锟电,形同最后通牒,声称:“今年天灾流行,饥民遍野,弟尝进言讨浙之不可,足下亦有力主和平之回答;然墨沈未干,战令已发,同时又进兵奉天,扣留山海关列车,杜绝交通,是果何意者?足下近年为吴佩孚之傀儡,致招民怨;武力讨伐之不可能,征诸苏军之连败而可明。弟本拟再行遣使来前,徒以列车之交通已断,不克入京。因此将由飞机以问足下之起居,枕戈以待最后之回答。”不待直系回答,奉张即统辖17万大军杀进山海关。第二次直奉战争终因江浙战争而爆发了。


其实,曹锟并不想打仗,他的想法是,最好部下为他掌控各省,让他做个太平总统。所以对宣布独立的张作霖一直施加拉拢手段,希望与他重修旧好。但张作霖的胡子脾气倔得很,他还为第一次直奉战争的失败而恨恨不已,说:“我让你打败了,今天要是与你言归于好,让人看不起我。这口气非出不可!”当曹锟接到张作霖从奉天发来的挑战书后,便急如星火地电召吴佩孚迅速到京主持作战任务。9月17日,吴佩孚由洛阳赶赴北京时,直系大将冯玉祥、王怀庆等和全体阁员以及北京城的高级文武官吏都到车站排队恭迎。吴佩孚在四照堂召集军事会议,所有高级将领悉数到场。众人等候多时,吴方姗姗来迟,只见他衣冠不整,懒散不羁,视战争如儿戏,完全没有军人作风。骄兵必败,能不慎乎。当日,曹锟发布讨伐张作霖电令,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将所属部队共17万人,分3路出兵。其兵力部署为:以彭寿莘为第一路军司令,出兵山海关;以王怀庆为第二路军司令,出兵赤峰口;以冯玉祥为第三路军司令,出兵古北口;杜锡珪为海军司令。另设10路援军,分别以曹锐、胡景翼、张席珍、杨清臣、靳云鹗、田维勤、张治公、李绍云、潘鸿钧、谭庆林为司令,随时准备投入战事。四照堂会议从下午两点一直开到午夜,恰在写到“总司令吴佩孚”之命令时,总统府的电灯骤然全熄,与会者心里打鼓,莫非这是不祥之兆吗?


命令发表后,冯玉祥要求发饷,吴却借故不给。吴并不信任冯玉祥,他以为这次战争的主战场在山海关一带,冯任西路,能打更好,不打也没关系,目的是将他调开,防其捣乱。但为了笼络他,还许愿战事完成后,让他任东三省巡阅使兼吉林督理。


在奉军发动进攻之前,直军主力第一路军已开进榆关中立区。吴佩孚派温树德率领渤海舰队两度由秦皇岛进攻葫芦岛,企图以奇兵由营口登陆直捣沈阳。奉军将领沈鸿烈率领东北舰队加强沿海防务,使直军海上进攻计划始终未能得手。奉军的空中力量优于直军,因此,奉军飞机先后在榆关和秦皇岛一带投弹轰炸,破坏直军的阵地。


9月15日,奉军分两路进攻热河。热河都统米振标部和前去增援的王怀庆部第十三师是三路直军中兵力最弱的部分。自15日至22日,奉军一路进展顺利,接连占领开鲁、朝阳并开始向凌源发起攻势。同时,在榆关中立区,奉直两军主力开始发生战争。20日,张作霖邀请沈阳领事团的教士传话,除表示尽力保护中立区侨民安全外,并称因战争需要将派飞机前往秦皇岛轰炸直军的大本营。因此,请外国侨民先行撤离战区,由榆关到秦皇岛的外国舰队也请先行离开。


这时,直军第三路军的战斗任务是由古北口、喜峰口一线向平泉开进,会同第二路军进攻奉军的侧面。但是,第三路军的行动迟缓而拖拉,9月23日,冯玉祥才与陕军师长胡景翼率部离开北京。走到怀柔时,部队又停顿下来,借***通不畅,叫士兵一面修路一面开进,因此,行动更加迟缓。此时,热河方向战况十分紧张,奉军已突破直军的东部防线,正向承德开进。吴佩孚连连电催第三路军迅速开赴前线阻敌,并派“讨逆军”副总司令王承斌前往承德指挥第二、第三路军联合作战。


奉、直两军主力在榆关地区相峙数日后,自9月28日起战事转趋激烈。直军处于守势,居高临下,占据地理优势。但是奉军精锐部队第三军在张学良、郭松龄的指挥下,前仆后继,奋勇仰攻,双方死伤惨重。10月7日,在奉军的强烈攻势下,直军力不支敌,九门口守军第十三混成旅旅长冯玉荣通敌,致使九门口失守。


由于榆关前线形势危急,一直坐镇北京的吴佩孚急调后援部队迅速开赴前方,自己也于10月11日离开北京出发到滦州。12日,吴佩孚前往榆关巡视战况,亲自督阵,使直军前方的形势得以稳定下来。


榆关激战之时,热河战线的奉军于10月9日占领赤峰,15日,直军第三路军争夺赤峰,不攻而克。原来,这一路的奉军已奉命向榆关秘密移动,攻占赤峰的目的不是占领,而是为了调动直军。


奉军将主力集中在榆关一带,发动全线猛攻,先后又攻占了石门寨、山海关,于10月17日开始进入关内。吴佩孚凭关据守的作战计划失败后,率部退至秦皇岛,又以舰队运兵3万余人,向榆关方向增援,企图挽回直军的颓势。但是,由于此时冯玉祥秘密率部回师北京发动政变,遂使直军士气大伤,吴佩孚原定的作战计划被全盘打乱。


7北京政变


北京政变实际上是冯玉祥与吴佩孚之间权力的争夺。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其父于清末时为直隶候补知府,为李鸿章之兄李鹤章所器重。冯玉祥生于天津,及入塾年龄,一见到书本就弃之而去,回家告诉父亲说:“孩儿不喜欢读书。”父亲问他喜欢什么,他说,愿意当兵。于是冯父将他送入保定军官学校,所以冯一生都操保定口音。冯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为人精明,肯吃苦,很快当上了营管带,手下有五百人左右。民国二年,袁世凯扩军,驻扎廊坊的冯玉祥军扩编为第十六混成旅,辖步兵两团,炮兵一营,此后这成为冯发达的本钱。所以冯玉祥对廊坊颇有感情,还建亭纪念——后来被占领的奉军拆掉。


冯招募的士兵多为燕赵子弟,教他们粗通文字,然后加以技能训练。冯能够与士兵打成一片,所以很受士兵爱戴。


吴、冯二人同属直系,年纪相近,职位相当,还曾结为金兰,私交原本不错。但是自从吴在湖南战场连获佳绩,地位日升,声望日隆,冯与他便生了嫌隙。一次,吴过生日,冯馈赠他一罐清水,不知是不赞成吴喝酒,还是讽喻他要官清如水,总之,吴不大高兴。再有,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吴升任直鲁豫巡阅副使,冯则得为河南督军。不料,吴开府洛阳后,一直视河南为自己禁脔,竟转调冯为毫无实权的陆军检阅使,冯大为不满,只是惧怕于吴的势力,未敢发作而已。再后来,黎元洪复出,与直系并不合作,吴便想要将其赶走。正是冯玉祥充当了驱逐黎元洪的急先锋,此后曹锟才得以当上总统。但是事后论功行赏,冯却向隅,反而落下一个逼宫的恶名。从此,冯把吴恨得不行,常想找机会报复,以泄心头之恨。


此时,吴佩孚虽然声望如日中天,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不说奉系、皖系及南方诸派;就是直系内部,怨恨吴的人也不少,皆因吴佩孚待人过于严苛,所以众人只知畏其威,而不知感其德。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反直同盟,也就是反吴同盟。其中,冯玉祥乃是中坚。直奉战事将起,冯军枪械尚未补齐,多次派人去陆军部催讨,始终不得要领。最后多方凑足十万银洋,给曹的嬖幸李彦青送去,方领到枪械弹药。曹锟见了冯玉祥竟无耻地说:“你这么苦,还给我送钱,实在是过意不去。”


事实上,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刚刚发动的时候,冯玉祥、王承斌、胡景翼、孙岳等所谓的“新直系”就设想了两种计划:一种是吴佩孚打胜了,他们就将自己的军队集中到榆关,阻止吴军再回来,同时逼迫曹锟任命吴为东三省的巡阅使,这是排吴不倒曹的计划;另一种是吴佩孚打败了,他们就回师北京,发动政变。这是曹、吴并倒的计划。


战事一起,吴任命冯为第三军总司令,强迫他担当热河一路。冯本不愿意离京,迫于曹、吴一再的催促,只好率一旅卫队离开北京,而所有军需辎重都留在南苑总部。其余部队则轮流从朝阳门出发,绕道西便门回京,敷衍曹大总统。出发之后,吴又不发给冯军以充分的粮饷弹药;而吴自任榆关的一路,饷械却极为充足,这使冯军更为离心离德,行军路中,乃发一电至京,中有“自古无军费缺乏而能战胜之军”等语。10月9日,冯又发一电与直皖各系诸将领,声称,曹锳、李彦青、王克敏等宵小朋比为奸挑起战祸,必逐而歼之,明确地表达了反战的态度。此电一到北京,引起极大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