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忠和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27
|本章字节:7772字
中国政府准备应朝鲜政府之请出兵,并根据《天津条约》通知了日本政府。日本政府得知后,也以保护侨民为名出兵朝鲜。清廷外交总署虽然感觉有些意外,但尚未看出日本的寻衅之意。6月12日,日方向清廷总署递交了一份措词极为蛮横的照会:“日本派军系根据《济物浦条约》的规定,关于我国派军多少,行动范围,唯行其所好,毫无受中国掣肘之理”,并声明日本从未承认朝鲜是中国属国。这时,总署大臣和李鸿章才悟出日本别有用心,感到事态的严重。
6月12日,日军先遣队800人抵朝。22日,天皇召开御前会议。23日,大本营命令第二梯团出发,28日登陆完毕。至此,日军在朝人数已达8000余人,日军倚仗优势兵力挟制朝鲜,挑衅中国。
9月17日,清军与日本海军在黄海爆发大海战,清军败绩。
黄海海战使中国舰队损失百分之三十,日本完全控制了黄海的制海权,更为主要的是此战的失败使清军丧失了再战的斗志。事后,军事专家分析说,清政府在战略思想上就犯了根本性的错误。第一,北洋海军没有利用舰队去获得制海权,而只把舰队的活动区域限制在渤海湾附近的地带,海军舰只成了保驾护航的仪仗队。再有,北洋舰队自建立以来,从未进行过改造以保持自己的战斗力,所以在吨位、航速、火力方面都落后于日本。
日本侵略军食髓知味,从陆路攻入中国辽宁,将战火引入中国本土。
二日本野心愈炽
1日俄战争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而沙俄为获得不冻港旅顺,控制我国东北地区,联合了法、德对日施压,中国被迫向日本增加赔款白银3000万两以“赎回”辽东半岛。史称“三国干涉还辽”。逼日还辽不久,沙皇俄国便以“还辽有功”为借口,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等特权,后来,又强行向中国政府租借旅顺和大连。俄国修铁路直通旅顺,引起日本强烈反弹,决心与俄一战。
1900年沙皇俄国借镇压义和团之机出兵侵占我东北全境,引起日、英、美等国的不满。而日本经过10年备战,实力大增,1902年又缔结了英日同盟,决心在东北地区卷土重来,建立霸权。1903年日俄瓜分东北和朝鲜的谈判破裂,1904年2月8日,日军偷袭旅顺,日俄战争爆发。
日俄战争之激烈远远超过了10年前的甲午海战。俄国战败,从此俄国势力收缩至北满一带,日本势力则大肆扩张。
2张作霖与日本
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张作霖等被日方招为“征露(俄)义勇游击队”队长,给日本人提供情报。此为张作霖与日本人发生关系之始。
辛亥革命之后,张作霖以他的狡黠手腕从师长、督军、上将军、东三省巡阅使、奉吉黑热察绥六省经略使,直至安国军总司令、大元帅,一度执掌了北方政权。
张作霖虽然是草莽出身,但是是个颇有政治头脑和军事谋略的政治家。他清楚地知道日本利用他实现在东北获取利益的目标,他同样反过来利用日本人实现自己的目的。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张作霖很快夺取了东北三省的地盘。张作霖在夺得地盘和拥有自己的军事力量以后,就开始或明或暗地对抗日本人。对于张来说,日本人并不是他的朋友,而是其手中的棋子。在他执政的十年内,日本对其威逼利诱都让他切齿痛恨。加上张作霖的个人私心,这些都让张和日之间的合作无法长久。从根本上讲,日本人只希望张作霖控制东北三省,成为日本的傀儡。日本人并不希望张作霖入关,因为他们的野心绝不只限于东三省。
日本为达到目的开始大量向东北移民,加大投资和增加驻军。1928年,日本努力把在东北的移民扩大到20万,并且制订了移民100万户的长远计划。张作霖却有他自己的利益考虑,他以为日本人的移民最终是要赶他下台,他在激烈的谈判中一方面稍微放宽日本移民限制。一方面又大量从中国河北、山东、河南和安徽等地吸收关内移民,中国人移民的速度远超日本移民的速度。东北的日本人仍然是绝对的少数民族。同时,张作霖利用很多小手腕削弱日本人的特权。在日本人通过大量的军事援助得到在南满的商人居住权欣喜若狂以后,他们惊讶地发现奉天政府用非正式的命令让中国人禁止租房给日本人,使日本人狼狈不堪。据当时日本外交官统计,奉天政府用于限制日本人的非正式条文大约有100多条。
张作霖野心极大,他不满足于只做东北王,所以时时想要染指关内。最终做了短暂的北京主人,却只控制了有限的北方地盘。
1928年,面对北伐的国民军,张作霖发表通电,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并自动撤出关外。此时,张作霖已不再完全顺服日本人的意志,成为日方独霸东三省的障碍,关东军遂决定除去他,于6月4日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将他炸死。
3“九一八”事变
张作霖被炸死后,日本妄图以武力侵占东三省,同时要把东北丰富的资源运回国内,因此亟需修筑敦化至图门江的敦图路,以和朝鲜铁路接轨。为此,日方遂于1929年10月,向吉林省省长张作相提出,由满铁垫款修筑敦图路的要求。
此时,刚刚统一的中国局势并不乐观。虽然北伐胜利,国民党政权外有共产党的武装挑战,内部也是山头林立。宁、粤之争愈演愈烈,5月27日,汪精卫、孙科、胡汉民、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在广州另立政府,公然独立与南京政府唱开对台戏。其“外交部长”陈友仁竟示好日本,以承认日本在满蒙利益为条件,换取日本的军火武器。而作为中央的南京政府正忙于应付国内的政争和乱局,对于强邻日本居然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应对之策,至于备战更是谈不上了。
对于当时中国的合法政府是南京的国民政府,日方则嚣张地说,他们从不承认南京政府是中国的中央政府,并威胁说,关东军可能会自由行动。张作相把日方的意见报告给张学良,张学良认为日本不过是恫吓而已,并不一定会出兵。最后,只是确定了敷衍日本人的外交方针。作为一个总理北方军政大权的首长,面对虎视眈眈的恶邻,居然以“敷衍”二字对付,可见其昏庸到了什么地步!
关东军少壮派对铁路交涉一味拖延的办法非常不满,他们认为中方的毫无诚意,是对日军的侮辱,肆言要以武力解决。下面办事人员请示张学良时,却根本找不见他。那时中国官场的拖拉、疲沓作风,仍然停留在封建时代——或者还不如,根本无法和已经高度资本主义化的欧洲、日本相抗衡。
最后,日本军阀决定在1931年9月18日,正式发动日本夺取中国东北的“满洲事变”。同时关东军开始大量的军事演习,模拟进攻沈阳的一切可能情况。一时间,日军在沈阳的驻地枪炮声彻夜不停,连周围的中国居民也习惯了。这些行为让中国的一些政治家感觉到了威胁,东北外交委员会的老资格外交家顾维钧发现关东军的变化时曾写信给当政者予以提醒。
国民政府方面也向张学良密送过一些情报,但是整日混迹于女人堆里的张学良对此缺乏重视。认为日本人最多是挑衅,是为了扩大南满铁路的利益,所以并没有对东北的兵力部署作相应调整,也没有下令东北军进入全线戒备。张学良出于错误的判断,于1931年9月6日下令给辽宁省主席臧式毅、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当万分容忍,不与反抗,免兹事端。
1931年9月18日晚10点,日本关东军的南满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带领6名日本士兵和2名重金聘请来的中国人,共同炸毁了沈阳附近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的一小段铁轨。由于日本并不想真正破坏他们的重要生命线南满铁路,炸药的威力很小,10分钟以后的一辆南下火车毫不费力地通过了爆炸区域。河本随即枪杀了被重金雇来的2名中国人,并且把两套东北军军服套在他们的身上,用来诬陷东北军。之后半小时内,关东军最高参谋官板垣征四郎大佐下令已经准备半年的关东军全线进攻沈阳、长春、营口的东北军。之后,关东军最高司令官本庄繁中将对日本东京参谋本部发电告知“我军正在出动主力,扫荡满铁沿线之中国军”。接到报告以后,日本军方大喜过望。
日军武力入侵东北的行为终于开始了。
1931年9月18日,张学良大病初愈,与于凤至、赵四小姐和另外两三个女人正在前门外中和戏院,看梅兰芳为辽西水灾赈灾演出的《宇宙锋》。突然其随从副官报告他沈阳有长途电话。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告知:驻沈阳南满站的日本联队,于当晚10点,袭击北大营,并继续向市区进攻。
“九一八事变”是“卢沟桥事变”的前奏,从此中国遭受了14年的战祸,其中教训国人应该永志不忘!
主要参考文献
陶菊隐著:《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版。
公孙訇编著:《直系军阀始末》,河北文史资料第22集,1987年。
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孙景悦、郭建平主编:《奉系军阀风云纪实》,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莫建来著:《皖系军阀统治史稿》,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郑志廷、张秋山著:《直系军阀史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大公报》(1918—1927年)。
《北洋画报》(1927—19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