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品勇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30
|本章字节:11436字
1453年5月,奥斯曼人攻下君士坦丁堡之后,从此奥斯曼帝国苏丹得到了一个出色的商港和军港、一个扼守欧亚贸易中枢的重要据点。随后苏丹将君主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征服者默罕默德骄傲地自称两块陆地与两片海域的统治者。
1453年至1566年是奥斯曼帝国的黄金时代。奥斯曼帝国军队凭借着先进的火器和大炮,越过陶鲁斯山脉,将穆斯林名城开罗和大马士革,圣城麦加、耶路撒冷和麦地那纳入帝国的版图。奥斯曼苏丹从此自诩为伊斯兰教的保护人和穆斯林文化的代表,并开始使用“虔诚信徒的首领”这一封号。
奥斯曼帝国在苏莱曼二世时期,加紧了向多瑙河上游发展的脚步,1526年,在莫哈奇战场战胜了匈牙利骑士精锐部队,3年后,将匈牙利击败并纳入帝国的版图。从此,从多瑙河上的布达佩斯到底格里斯河上的巴格达,从克里米亚半岛到尼罗河第一瀑布,都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
奥斯曼人之所以能在巴尔干半岛上迅速的扩张有着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巴尔干半岛地势平坦,少有难以突破的要塞。其次,巴尔干半岛上从未有过统一的政治实体,拜占庭、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一直在竞相争斗,使奥斯曼人能够“渔翁得利”。另一方面,当时的西欧基督教国家正处于民族国家建立前的阵痛之中,英法百年战争,热那亚和威尼斯在地中海上的争夺、罗马教会内部的混乱,都使他们无力应对奥斯曼人在巴尔干半岛上的进展,也不可能认识到这种进展对未来的欧洲政治格局会有着怎样的影响。
奥斯曼帝国的国家结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草原传统”、“加齐”理想的及借鉴于波斯和罗姆苏丹国的高级伊斯兰传统,是维系奥斯曼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支柱。
“加齐”理想,就是以“圣战”为荣,积极的外面夺取土地和财富。
这也就决定了奥斯曼国家以征服立国、靠战争起家的军事封建主义特点和奉军人为至尊的价值观。在政治体制上,奥斯曼人继承了伊斯兰国家的宗教、社会和政治习俗及财务管理方式,而所有这些都是当年伊斯兰教征服者从被征服民族包括波斯人、希腊人那里学来的。奥斯曼人将这些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体制。
帝国盛世的这段时期对外贸易也十分繁荣,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各国商人都得到了相应的贸易特权。欧洲各国的大使也相继到任。在苏莱曼指令下,奥斯曼帝国的标准法典《群河总汇》问世,苏莱曼因此以“伟大的立法者”而著称于世。在他统治的时期内,奥斯曼帝国文化也有了惊人的发展,既融合了草原游牧部落传统,波斯人的艺术主旨、文学典范及崇拜王权的政治观念,又有着拜占庭人的军事和政治制度,以及阿拉伯人的宗教、科学和文字,渐渐地成为近东文化一道新的风景线。咖啡的传入成为了16世纪奥斯曼国家生气勃勃的象征,来自新大陆的烟草也通过英国人传到了奥斯曼帝国。民间的文化活动更是展示出了帝国的繁荣和昌盛。在苏莱曼一世统治时期的末期,帝国的总人口数多达一千五百万人。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君士坦丁堡的成功沦陷不仅标志着拜占庭帝国千年统治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新的世界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它在东方穆斯林国家中的地位急剧上升,随后帝国的控制能力和对外侵略扩张能力随之倍增,对欧亚国际局势的发展越来越具有的发言权。在此后的二三十年中,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迅速扩大,摩利亚、塞尔维亚、瓦拉几亚、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先后成为帝国的一部分。在亚洲,奥斯曼帝国也兼并了许多其他地方,基本完成了安纳托利亚的统一,并使克里木汗国臣服。
默罕默德二世去世后留有两个儿子:长子巴耶济德二世,时年33岁,当时是阿马西亚省的总督;次子杰姆21岁,任前塞尔柱突厥罗姆苏丹国首都科尼亚省的总督。默罕默德二世生前制定了残酷的“夺取苏丹职位的后代必须将他的兄弟杀死”的“卡农”法,使得这两位一奶同胞的兄弟必须面对你死我活的争斗。杰姆虽然地处与帝都伊斯坦布尔只有4天路程的科尼亚,但由于年长的巴耶济德二世早已将朝中大臣和加尼沙里军团的军官买通。因此,这些人将想让杰姆继任的帝国首相和向杰姆传递消息的人杀害,而派人让巴耶济德二世火速赶往伊斯坦布尔任苏丹王位。
巴耶济德二世接到消息后立即率领大队人马,昼夜不停地向伊斯坦布尔狂奔。到达伊斯坦布尔后,巴耶济德二世为能顺利进入王宫向负责王宫保卫的加尼沙里军团的每个士兵都分发一份优厚的赏金,这样,巴耶济德二世就将帝国军队的主力加尼沙里军团争取到自己的一方。
杰姆得知巴耶济德二世即位的消息,满心的不安与焦虑,遂率领卡腊曼和科尼亚两省的军队进军占领了奥斯曼帝国在小亚细亚的行政中心布鲁萨,作为他对抗巴耶济德二世的大本营。
苏丹的王位遭到威胁,巴耶济德二世,立即率领军队,准备进攻布鲁萨,并将杰姆打败。杰姆率随后少数亲信大臣逃往埃及马木鲁克王朝,并由此前往麦加朝觐。
巴耶济德二世并不像他的先辈那样心狠手辣,并不想置一奶同胞的唯一的兄弟于死地。他派出使者赶往麦加,表示以后不再追究杰姆的反叛责任,并许诺继续给予他王公的待遇,只要他肯永远居住在耶路撒冷,不再返回伊斯坦布尔。然而杰姆没有被巴耶济德二世的诚恳所打动,而是杀死了他派来的使者,拒绝了他的要求。1482年7月,杰姆率领投奔他的人马渡过海峡,准备攻打伊斯坦布尔。
巴耶济德二世对此早有防范,强悍的加尼沙里军团很快将杰姆军击败,杰姆只身逃脱,投奔欧洲雇佣军占据的罗得岛。此后,杰姆成了欧洲基督教国家敲诈巴耶济德二世钱财的筹码,罗得岛上的圣约翰骑士团在收到巴耶济德二世每年给付的四万枚金币后,答应为其看管杰姆。后来杰姆又被转手到了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和法兰西国王查理八世的手中,受尽屈辱。再后来,查理八世想要利用杰姆进行一次对奥斯曼帝国十字军的东征,但杰姆却因身患热血病去世。巴耶济德二世看重兄弟情谊,用重金将他的遗体赎回,安葬在布鲁萨帝王陵墓中。
在杰姆还活着期间,巴耶济德二世由于担心欧洲国家支持杰姆与他争夺王位,并没有对欧洲国家展开大规模的战争。但当杰姆病死后不久,奥斯曼帝国才决定开展大规模的对外征战,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国内封建骑兵和加尼沙里军团的压力。因此,巴耶济德二世遂着手在帝国境内的锡诺普、勒班多、格利博卢、发罗拉和普雷佛札等地建造新型战舰。以便从海上进行对欧洲国家进一步的掠夺。
奥斯曼帝国海军进行的新一场对外战争是从对威尼斯共和国所属的达尔马提亚海岸线的城镇开始的,这就势必引起与威尼斯共和国海军的战争。1499年10月,奥斯曼帝国与威尼斯共和国的战争从陆地和海中同时展开,巴耶济德二世率领大军攻占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科罗尼城和麦托尼,随后奥斯曼帝国海军在纳瓦里诺附近将威尼斯舰队击败。
经过几年时断时续的战争,双方打得难分上下,最后于1503年彼此签订一个和约,结束了双方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使威尼斯的军事实力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而奥斯曼海军凭借国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做后盾,一举而成为地中海东部的霸主。奥斯曼帝国在海上的称霸引起了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件,那就是葡萄牙人达伽马在1498年为欧洲人开辟一条通向亚洲的新航道。这对现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1512年4月,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巴耶济德二世将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的儿子们又要为争夺王位展开一场厮杀。
巴耶济德二世共有8个儿子,但其中有5个死在他前面,在他死后只剩下3个儿子。大儿子考尔库德在马尼萨省任总督,他是一位有学识的王子,深得大多数的神学家、诗人们和哲学家的拥护与支持;二儿子艾哈迈德在阿马西亚省担任总督,他深得巴耶济德二世的喜爱,并认为他是未来苏丹的最佳人选;而小儿子塞利姆一世则在特拉布松省任总督,是一位崇尚武力的王子,深得加尼沙里军团的拥护。这三人驻所按地理位置,特拉布松省距首都君士坦布尔最远,为获得距首都伊斯坦布尔最近的位置,以便在将来巴耶济德二世去世后能够第一时间到达首都,获取王位。塞利姆一世在得知巴耶济德二世病重的消息后,立即率军占领帝国原首都埃迪尔内,从而获取了距伊斯坦布尔最近的位置。
苏丹的继承人艾哈迈德面对弟弟塞利姆一世的步步紧逼,也不甘示弱,但他却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那就是为了争取到小亚细亚半岛上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支持,他抛弃了原先信奉了奥斯曼帝国正统教派的逊尼教派。改信什叶派后竟然在公共场合穿戴上什叶派教派的服装。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伊斯坦布尔,作为一名虔诚的逊尼正统教派的君主,巴耶济德二世很是愤怒,决定取消艾哈迈德王位的继承权。他派人将塞利姆一世召至宫中,举行了隆重仪式,并将自己的王位禅让给塞利姆一世。然而在一个月后,他在前往他的出生地德莫提卡宫休养的途中因病去世。
塞利姆一世虽然坐上了苏丹的位子,并且占据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和部分欧洲领土,但他也只能说是一半的君主,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另一半亚洲部分在他的兄长艾哈迈德和考尔库德手中。
塞利姆一世即位后最先要做的事就是率领大军横渡博斯普鲁斯海峡,收复本应属于他的领土。然而艾哈迈德依仗有小亚细亚半岛上什叶派穆斯林的广泛支持,加上新兴的萨非波斯帝国做后盾,面对塞利姆一世的征伐展开了坚决的抵抗。塞利姆一世可以说是奥斯曼帝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天才,在他的率领下,艾哈迈德和考尔库德的军队都先后被打败。
随后塞利姆一世开始了在帝国的极盛时期进行的对外扩张。塞利姆的主要对手是伊朗的萨菲王朝和埃及麦木鲁克王朝。萨菲王朝什叶派,在安纳托利亚拥有数以万计的信徒,并煽动叛乱对抗逊尼派奥斯曼的统治。
正像一百年前巴耶济德一世向东扩张引起与新兴帝国帖木儿帝国的冲突一样,一百年后塞利姆一世率领的奥斯曼军队在向东的扩张的过程中也遭遇一个新崛起的强大帝国—萨菲波斯帝国。两大帝国间必有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
1514年4月,出于报复伊斯马仪支持艾哈迈德和争夺亚洲新领土的目的,塞利姆一世以保护逊尼派穆斯林的名义,率领十五万大军、六万只骆驼向大不里士进军。
有着兵力优势和新式火枪、大炮的奥斯曼大军使得波斯皇帝伊斯马仪不敢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而是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然而在奥斯曼大军进军的途中,实施焦土政策,烧毁城镇,损坏桥梁,不准备给敌人留有一点一滴的粮草救援措施以期将其拖垮,将其击败。
8月14日,塞利姆一世率领奥斯曼大军在经过数几个月的艰苦跋涉后,终于到达了萨菲波斯帝国的首都大不里士附近的查尔德兰。
在那里等候的是波斯皇帝伊斯马仪率领的八万精锐的土库曼骑兵。伊斯马仪想凭借这一支精锐之师,打败远途而来、人困马乏的奥斯曼军队。
萨菲波斯军队首先对奥斯曼军队发动了奇袭,妄想一举将其击败。
但在强悍的、骁勇善战的加尼沙里军团面前,萨菲波斯军队丝毫没有半点优势,长途奔波后的加尼沙里军团士兵非但没有被击败。相反,加尼沙里军团的士兵越杀越勇,反而将萨菲波斯骑兵一举击溃。
奥斯曼军队的火炮在这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强大的火炮的轰击下,那些手持长矛、大刀的萨菲波斯轻骑兵死伤遍野。在萨菲波斯骑兵被奥斯曼人的大炮轰击得溃不成军后,塞利姆一世命令加尼沙里军团发起猛烈的攻击。在凶猛强悍的加尼沙里军团冲击下,波斯大军瞬间溃败。
波斯皇帝伊斯马仪以前从未见过如此强悍的军队,也未经受过如此猛烈的打击,在战场上完全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在其贴身卫兵的保护下,慌不择路一直向东逃去,未敢进入大不里士城一步。
塞利姆一世带领军队乘胜追击,一举攻克大不里士,伊斯马仪的后宫嫔妃及所有财宝都成了苏丹的战利品。在这次战役中,萨菲波斯军队共有五万多人战死,一万多人被俘。
这是一场世界战争史上冷热兵器的经典之战,火枪、大炮与长矛、大刀之间的交战是这场战役最值得回味的地方,这次战役可以当作是世界战争史上从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过渡的一个分水岭。从此以后,凶猛强悍不再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首要因素,而威力强大的火炮则成为一个强大的军队所必备的武器。而掌握这一武器的军队并不是文明古国波斯,也不是埃及,也不是中国、印度、希腊,而是昔日落后的游牧民族奥斯曼突厥人,以后才是欧洲人。
萨菲波斯帝国的皇帝伊斯马仪在遭到惨败之后意识到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能与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对抗,于是四处奔跑寻求盟友,以共同对付强大的敌人。他先后派出使者出访葡萄牙、印度莫卧儿帝国、埃及马木鲁克王朝、匈牙利以及神圣罗马帝国。这些国家刚开始都赞成组成共同反对奥斯曼帝国联盟,但由于复杂的形势变化,这项建议未能付诸实施。只有埃及马木鲁克王朝因与奥斯曼帝国接壤,深感“唇亡齿寒”的道理,遂与萨菲波斯帝国结成联盟,以对付共同的敌人奥斯曼帝国。
1516年,塞利姆一世乘萨菲波斯帝国与印度莫卧尔帝国联合出兵进攻中亚的乌兹别克汗国之机,出兵攻打埃及马木鲁克王朝。
“马木鲁克”原指从高加索、中亚等地招募来的奴隶兵团。到了13世纪中期,马木鲁克军队首脑在埃及策动政变,推翻了阿尤布王朝,建立起突厥人的又一王朝—马木鲁克王朝。马木鲁克王朝建立之始,正值旭烈兀率蒙古大军在西亚征伐,所向披靡之际。1260年6月,马木鲁克军队在巴勒斯坦不卢斯附近的阿音札鲁特战役中击败了蒙古铁骑,将其统帅怯的不花俘获。这一战使得马木鲁克王朝名声大振,马木鲁克军队乘势占领了叙利亚及阿拉伯半岛上的希法兹地区,以及伊斯兰教的三座圣城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都并入埃及的版图中。
对于一心想成为伊斯兰世界主宰的塞利姆一世绝对不能容忍马木鲁克王朝的存在,于是,在查尔德兰之役的一年多后,又一次率领他的大军,开始了新一轮的远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