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品勇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30
|本章字节:11176字
塞利姆三世是18世纪时期奥斯曼帝国改革者的真正继承人,他花费大量的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军队方面。
无论他自己还是他的顾问,都不是很清楚在什么程度上欧洲的技术革新是社会、经济和政治革命的产物,而这些方面的革命自宗教改革以来一直在发展。奥斯曼帝国许多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都来源于传统的财政制度,因为特定的收入分配给指定的花费,发行债券是为了额外的债务,财政部门的开支源于最初的可用收入。没有一个全面的预算,结果导致周期性的财政混乱。帝国政府的官员在自己的职位上又各自相对独立,他们随心所欲地花钱,既没有行政的也没有财政的监督。塞利姆三世对这个问题的反映是,不是致力于建立一个预算系统,只是简单地使旧的系统运转起来。
尽管塞利姆三世的大部改革只取得了部分成功,但他仍然为他的后继者打下了改革的“楔子”,指明了改革的道路。但从长远来看,或许在奥斯曼帝国的民众中更有影响的是引进了某些关于西方的意识,它继续打破古老的“铁幕”。这一过程始于“郁金香时代”。古老的封闭意识虽然没有完全摧毁,但已有所突破,而且在奥斯曼帝国内部涌动的不仅是欧洲的军事和技术成就,而且还有使这些成就转为可能的许多观念。
这些改革的模式是传统的奥斯曼人对时代的需要所做出的反映。
1807年,随着塞利姆三世被废黜,他的改革也被取消,整个事件发生得相对比较容易,这说明了塞利姆三世在他的追随者中缺乏根深蒂固的支持者。这时期的奥斯曼帝国还没有一所真正的现代文学学校,这表明了欧洲的思想在这时并没有扎根,但是它留下了种子,等待着下一时期开出真正的花朵。
19世纪奥斯曼帝国在一连串的战争中接连失利,更使其滑向灭亡的深渊。开始法国的拿破仑率军攻入埃及,之后是出生在阿尔巴尼亚的将军默罕默德·阿里在埃及建立起了独立王国,并出兵攻打亚洲占据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这场战役的结果是穆罕默德·阿里几乎割据了原埃及马木鲁克王朝的所有领土。接着希腊人在俄罗斯帝国以及英、法两国的支持下获得了自治地位,不久后又独立。1829年在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又一次战争中,奥斯曼帝国再一次战败,除了向俄罗斯帝国割让摩尔多瓦外,同时塞尔维亚也取得了自治地位。
奥斯曼帝国的前盟友法国也趁火打劫,于1830年出兵占领北非的阿尔及利亚。
1847年夏,伯利恒教堂发生丢失星章事件,负责调查的部门不能做出结论。法国政府借此发难奥斯曼帝国,试图以此为契机插足近东。法国要求奥斯曼土耳其根据1740年的一项条约扩大拉丁教派各种权力。同时俄国人则威胁奥斯曼土耳其不得接受法国人的要挟,否则断绝与奥斯曼帝国外交关系。经过两年的谈判和宗教会议,苏丹决定:耶路撒冷一切照旧,但拉丁教徒将有权掌握伯利恒的圣玛丽教堂和圣诞教堂大门的三把钥匙,法国对于苏丹让步表示满意。
俄国此时也表态,设法使奥斯曼帝国政府向耶路撒冷总督传达一项命令:在交出钥匙时应当向拉丁教徒讲清楚,他们并没有随时进入大门的权利。
同时,帝国政府还得将希腊教派在圣地的一切权利记录于市法院的档案中,宣布拉丁教派的任何进一步要求都是无效的。当法国平静地接受这一挑战时,俄国驻巴勒斯坦总领事要求将苏丹的敕令在耶路撒冷予以公布。法国大使对此提出抗议,并且威胁奥斯曼帝国政府说,如果它再顺从俄国,法国就要封锁达达尼尔海峡。在帝国答应了俄国的要求后,法国并未实现它的威胁举动。在这场所谓基督教东西教派的斗争中,奥斯曼帝国苏丹就像一头驯服的羔羊,诚惶诚恐地听从大国吩咐,此时当年征服亚欧非三洲的雄风已荡然无存。
尽管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奥斯曼帝国联合英、法和撒丁国打败了俄罗斯帝国,使俄罗斯帝国向奥斯曼帝国的继续扩张得到了一定遏制。但在20多年后的877~1878年的战争中,俄罗斯军队穿过埃德尔纳,一路直刺到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的城郊。奥斯曼帝国被迫接受一份城下之盟,承认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的独立,并且保加利亚也得到了自治地位,将比萨拉比和东部的卡尔斯和阿尔达汉等战略要地割给了俄罗斯帝国。这就为30年后直接导致奥斯曼帝国丧失在欧洲的全部领土的巴尔干战争留下伏笔。
1860年,黎巴嫩的德鲁兹派和马龙派之间又发生了激烈的争斗。
德鲁兹派杀害了3万多名基督教徒,这次事件在欧洲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奥斯曼政府隧派富阿德帕夏去镇压肇事者,法国趁机调出一支6万人的军队,其他国家此时也提出了外交抗议。黎巴嫩和大马士革的法庭做出了残酷判决。英国人为了与法国对抗,反对严厉制裁德鲁兹人。在英国的干预下,流放到的黎波里的德鲁兹人在最终回到了家乡。
在欧洲巴尔干半岛,各基督教民族也在欧洲各国支持下逐渐取得独立。
先是罗马尼亚合并了已实现自治的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走上了自治道路。尔后,鲁梅利亚的各斯拉夫行省发生了激烈的暴动,当时俄国的领事起了煽动作用。黑塞哥维那在1875年也发生了骚动,奥斯曼帝国政府试图用武力镇压和行政改革的手段平息这次骚动,但它所建立的一个包括基督教官员在内的行政委员会却由于伊斯兰教徒的阻挠而无法付诸行动。1876年保加利亚也发生了起义,原因是帝国政府陷于财政困难发出命令在四个星期内将所有拖欠的税款收齐。帝国政府策动塞加西亚移民对起义者进行野蛮屠杀,这一事件引起了英国人的愤怒,反对党领袖甚至提出了将奥斯曼人赶出欧洲的口号。
9月,在欧洲各大国的压力下,奥斯曼政府被迫承认五年内保留并认可保加利亚总督的权利,并建立一个国际管制委员会处理相关问题同年5月,萨洛尼卡的基督教徒与穆斯林之间为了一个保加利亚少女发生争吵。当时德法两国的领事遭到了暗杀,结果导致一支欧洲舰队开到了萨洛尼卡港外。这时伊斯坦布尔的神学和法律学校的学生相继发生了暴动,推翻了首相和宗教首领穆夫提。三国商议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之间休战两个月,如果在此期间不能达成和平协议就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1876年6月,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政府向奥斯曼帝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销奥斯曼帝国卫戍部队和塞尔维亚边境的非正规部队,并任命米兰亲王为波斯尼亚总督,正式对奥斯曼帝国宣战。
1877年,沙皇俄国以巴尔干半岛上的骚动已影响了它的和平发展为借口向巴尔干半岛派出大军。在《巴黎条约》中保证维护奥斯曼帝国领土完整的西欧各国这时却宣布中立。俄国人与罗马尼亚签订了一项军事条约,获得了使用罗马尼亚全部资源和交通工具的权力,俄国大军顺利地通过罗马尼亚去攻击驻塞尔维亚的奥斯曼人。5月,罗马尼亚宣布独立。1878年,俄国人占领了亚得里亚堡,但它欲进攻伊斯坦布尔的行动,在英国舰队的干预下被迫停止。奥斯曼人在俄罗斯的压力下割让了亚美尼亚,承认保加利亚独立。但是英国不承认这一条约,从而得到了塞浦路斯。这时,奥地利也开始武装军队,欲在这场混乱中争一份领地,俄国被迫坐下来谈判。1878年在柏林会议上,由于俾斯麦的干预,奥斯曼人保住了保加利亚南部,但是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格罗从此独立,同时希腊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领土让步。罗马尼亚将比萨拉比亚割让给俄国,换得了多希鲁加。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和诺维巴沙旗却处于奥地利的直接威胁之下。
但希腊对这个《柏林条约》并不满意,于1896年又策动了克里特岛暴动。1897年夏天,帖萨利亚也发生了暴动。但希腊人在军事上过于薄弱,只是在西欧强国的支持下才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各大国所规定的和约条款只给大陆希腊人带来了微不足道的边界调整,而克里特岛则成了在基督教徒总督管理下的自治省。
19世纪70年代以后,财政困难奥斯曼帝国达到了最高点。奥斯曼帝国政府在巴黎进行谈判筹借新贷款,并且欲使奥斯曼银行成为整个帝国的收税人和出纳人,但都没有成功。这时,如果苏丹阿齐兹能把他的巨大私人财产拿出一部分,或者减少他的宫廷消费,仍可躲避最坏的事情发生。但他并没有这样做,政府被迫宣布国家破产。首相宣布,帝国政府由于财政亏空,只能按照所欠贷款总额度的50%偿付贷款利息,另一半则追加5%的利息。在宣告破产的时候,未能偿清的债务加上当时为购买装甲船、克虏伯大炮和马丁枪所借的债款,据估计达6225亿法郎。
进入20世纪,衰退的奥斯曼帝国更是江河日下,先是新近统一的意大利向奥斯曼帝国在非洲的最后一块领土利比亚提出了领土要求,1911年9月29日,意大利派兵五万多人,在20多架飞机的配合下(这是人类在战争中第一次使用飞机,从此诞生了第三兵种空军),攻占利比亚。到了第二年的10月15日,由于巴尔干地区战争的威胁,奥斯曼帝国与意大利在瑞士洛桑附近的乌希签订和约,将利比亚割让给意大利,同时割让的还有多德卡尼斯群岛和罗得岛。
接着进行的以巴尔干半岛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为一方,以奥斯曼帝国为另一方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这次又以奥斯曼军队的大败而宣告结束。1913年5月,交战双方签订了《伦敦和约》,据此条约,奥斯曼帝国几乎丧失了它在欧洲的全部领土。在接下来进行的以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希腊、门的内哥罗和奥斯曼帝国为一方,以保加利亚为另一方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奥斯曼帝国在保加利亚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出兵攻占不久前割让给保加利亚的埃迪尔内,才在欧洲保留住更多一些的领土。
然而促使奥斯曼帝国最终灭亡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选择了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一方,对战对以英国、法国、俄罗斯为首的协约国。战争的结果是同盟国战败,奥斯曼帝国向英、法等国投降。1918年11月13日,一支由60多艘军舰组成的协约国军队接管了伊斯坦布尔。随后,英国、法国、希腊、意大利等国分别出兵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其他部分领土。
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国家的代表与奥斯曼帝国的代表在色佛尔签订了《色佛尔条约》,这一条约是变相灭亡奥斯曼帝国的条约,根据该条约,奥斯曼帝国除首都伊斯坦布尔周围的一小块外都将被割让。连接欧亚两大洲的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实行要向一切外国船只开放。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军事重镇伊兹密尔交付希腊管理。亚美尼亚获得独立,库尔德斯坦则获得自治地位,奥斯曼帝国仅保留在小亚细亚西部地区的领土。同时,该条约还规定在奥斯曼帝国境内恢复已被废除的“治外法权”。
《色佛尔条约》的签订传到奥斯曼帝国境内,举国激奋,设在安卡拉的由著名军事将领凯末尔领导的“安纳托利亚和隆美利亚保卫权利协会”发表声明,严厉拒绝接受这项条约。一些反对签订《色佛尔条约》的奥斯曼帝国官员和大臣,也纷纷投靠凯末尔。奥斯曼帝国面临着被彻底瓜分的处境。为了挽救民族独立,凯末尔开始组织和领导民族抵抗运动,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协约国被迫在洛桑和会上承认土耳其国家的独立自主。1923年10月29日,新兴的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凯末尔当选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土耳其的历史揭开了新一页。
最后的独裁者:哈米德
阿卜杜拉哈米德二世是奥斯曼帝国晚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但是大家对他的看法基本上是单纯地定义为刽子手和暴君,认为帝国是在他手中才成为欧洲列强任人宰割的鱼肉。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
阿卜杜拉·哈米德二世的母亲是苏丹阿卜杜拉·迈吉德的姐姐的一个舞女奴隶。对于他的母亲来自哪里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一个索卡西亚人,也可能是由亚美尼亚人转化而来的。然而从后宫廷内部产生了一个可怕的谣言,并散布到了宫廷之外。经过不断传播成为了一个看似真实的故事—据说阿卜杜拉·哈米德二世的父亲是一个亚美尼亚厨子。当时阿卜杜拉·迈吉德在得知第二个儿子出生后,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是哪个女人生的?”由于在他的后宫有很多女人,所以这是一个相当普通的问题。尔后一个星期过去了,苏丹承认了之前的男孩是他的孩子。宫廷中的传言是因为阿卜杜拉·迈吉德曾秘密地询问了孩子的母亲,而后者提醒他,自己的怀孕是在后宫的浴室里发生的。
无论哈米德二世是否真的是阿卜杜拉·迈吉德的儿子,这个问题现在已经不是特别重要了。然而,重要的是,这个真的是帝国未来的统治者是在一个旧历史时期的奥斯曼世界,以及古代东方式的,被神化的绝对专制式的君主这样的典型的宫廷体制下被孕育出来的。阿卜杜拉·哈米德二世的出生不仅仅是旧秩序的产物,同样是旧时训练和教育的产物。他在童年到成年这段时期一直生活在后宫中,整日与奴隶、女人还有太监们生活在一起。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不学无术,而且十分迷信,贪婪并且唯利是图,同时对宗教也十分狂热。
阿卜杜拉·哈米德二世的母亲在他七岁时死于肺结核,时年二十六岁。他的父亲阿卜杜拉·迈吉德也同样死于肺痨。他的叔叔—苏丹阿齐兹也被废黜了,不久之后,他可能死于自杀或被谋杀。他的同父异母兄弟穆拉德五世被宣布为精神失常,最后也被废黜。阿卜杜拉·
哈米德二世以假装自由思想,并以书面形式表示支持宪法为条件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在他的哥哥精神恢复正常后,阿卜杜拉·哈米德二世迫使他放弃了自己的权利。
尽管阿卜杜拉·哈米德二世身材矮小且体弱多病,但他并未放纵自己于那种萎靡不振,昏庸堕落的宫廷环境。他克服了想谋害他的人的阴谋生存下来,年轻的王子在恐惧和仇恨中逐渐成为了一个残酷无情的人,尽管他成为了自己所拥有的偏见,恐惧和仇恨的受害者,但他却不是一个懦夫,没有成为后宫的女人们、以及朝廷大臣们的工具。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