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奥斯曼帝国的衰亡(1)

作者:博品勇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30

|

本章字节:11716字

在苏莱曼大帝去世以后帝国逐渐走向衰落,而此刻奥斯曼人并没有立刻认识到是他们不仅仅只是失去了一位贤明的君主,奥斯曼帝国在苏莱曼的儿子塞利姆二世的统治下,虽然还有着以往陆地上的军事优势,对地中海的威慑还有所加强,但是到了16世纪末,昔日强盛帝国耀眼的光环在人们的眼中逐渐暗淡。一些有正义感的人士意识到西方的政治、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使它们变得相对强大了。而相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地域广袤,再加上海岸线又特别的长,无论是从外敌防御还是内政方面都遇到了异乎寻常的难题。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后期的几个世纪里,帝国由于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内部集团的相互争斗,加上地方割据势力的独霸一方,俨然成为了帝国逐渐衰败的原因。其次就是帝国军事封建采邑制度受到了严重击打,这种军事采邑制逐渐向世袭个人封地转化,结果造成了奥斯曼帝国社会经济基础的松动,加上广大农民和被征服民族的不断反抗,使得奥斯曼帝国对外战争屡次受挫,极大地削弱了奥斯曼帝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


在苏莱曼死后不久,就开始走下坡路,1683年进攻维也纳失败,可以认为是帝国走向下坡路的标志。而后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扩张再没有取得更多的进展。奥斯曼人此时所面对的问题,而是变成了如何保持既得领土,武装力量的任务不再是进攻,而是防守了。


奥斯曼帝国是15世纪至19世纪唯一能够挑战崛起的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但是奥斯曼帝国最终没能抵挡住欧洲国家近代化发展的冲击,于十九世纪初趋于没落,最终大败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四分五裂。国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土耳其国父凯末尔领导国民起义,击退了西方势力,据小亚细亚立国,驱逐苏丹王室,废哈里发,改国号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帝国妖后:洛克萨拉娜


在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土耳其,无论任何女人都是无权参与政治的,她们深居在自己的闺房里望着外面男人的一举一动,但是至少有一个女人,甚至可以说是成功地操纵了苏丹王位的继承,并且影响了奥斯曼帝国数百年的历史。这个女人叫洛克塞拉娜,意思是“俄罗斯人”。


她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在培根这个女人的随笔中,她是一个妖后型的女性。


如同奥斯曼帝国庞大后宫中的众多女奴一样,洛克塞拉娜的出身不详。她也许生长在俄罗斯或者是波兰的一个家庭,也可能是一位神甫的女儿,或是一位平凡的农家女孩。或许她会嫁给一个平凡的人,度过平凡的一生。但是她的命运却因一支穆斯林军队的劫掠而改变。


她成了一名俘虏被送往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一个奴隶市场上贩卖,后被奥斯曼帝国易卜拉欣买得。如果易卜拉欣知道他买进家门的这个女奴有朝一日会成为他的主子和死敌,他一定会悔恨得把自己吊死在自家的豪宅大门上。


当时奥斯曼帝国正如日中天,年轻的苏莱曼大帝统治着帝国。易卜拉欣与苏莱曼同岁,他是他最为信赖的大臣和形影不离的酒友。易卜拉欣很义气地送给朋友一份美妙绝伦的礼物。这份礼物就是洛克塞拉娜。从此,洛克塞拉娜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女逐步走向奥斯曼帝国的皇宫的深处,而一个国家的历史也将因这个女人改变。


从洛克塞拉娜的画像上,可以看出,她虽非绝色佳丽,但是气质高雅,眼中充满睿智。而事实上,她可以称作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权术家。她玩弄政治游戏得心应手,把自己的政敌逐个消灭。而这些人物都是苏丹的挚爱和亲信。苏莱曼完全被她征服,在他眼里,她就是他的光明天使,而对于她灵魂中的黑暗,他双目如盲。


洛克塞拉娜开始进入在后宫中的地位很低,但是,她绝非那种安分守己的女奴。凭着自己高雅的风度、成熟的智慧和高超的讲故事的能力,洛克塞拉娜很快吸引了苏莱曼的注意,并完全迷住了他。苏莱曼甚至有时会带她一起在公开场合露面。


为了权利“爱笑的姑娘”变得狠心毒辣


那个时候,苏莱曼已经有了一个儿子—穆斯塔法亲王,他的母亲叫做古尔巴哈尔,也是一名女奴意即“春天的玫瑰”。有一天,她与洛克塞拉娜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结果,洛克塞拉娜获得全胜,从此一人独占了苏丹的宠爱。而那位不幸的女奴无论是地位还是影响力都在不断下降。


不久之后洛克塞拉娜为苏丹生下一个儿子,王位继承人之一。她一生共为苏莱曼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她看起来总是充满欢乐,无忧无虑。所以,苏莱曼赐给她一个土耳其名字“古尔勒姆”,意思是“爱笑的姑娘”。然而苏丹没有看到她灵魂深处的痛苦。在封建时代的奥斯曼帝国,兄弟之间往往为了争夺苏丹王位而进行极端残酷的斗争。


在15世纪末,征服者默罕默德二世颁布了一条“杀害兄弟法律”:“诸王子中得就王位者,有权处死他所有的兄弟。”这意味着,作为一个母亲,非洛克塞拉娜所生的王子必须死。


洛克塞拉娜先期的活动卓有成效。1534年,古尔巴哈尔母子被打发到一个偏远的行省。他们从最接近苏丹的圈子中逐出去了。当他们奉命踏上路程时,肯定已经看到了前途的黑暗。


然而这时,帝国的首相易即大维齐卜拉欣却支持苏丹的长子。他想尽办法把他立为皇储。易卜拉欣在少年时代就与当时还只是储君的苏莱曼相识。两人年岁相当,堪称莫逆。易卜拉欣受过良好的教育,才华横溢,为苏丹所赏识。苏丹则把妹妹许配给他,他担任大维齐一职长达13年。


然而当他不识相地同苏丹的宠妃作对时,他与苏莱曼以往的任何交情都变得毫无意义,他也就把自己列在了洛克塞拉娜的死亡名单上。


易卜拉欣的失败之处就在于他担任大维齐的时间确实太长了。他竟然忘了自己权力再大也只是苏莱曼一个棋子,他甚至敢于擅用“苏丹”


的称号。洛克塞拉娜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她使丈夫深信,他的好友担任大维齐集权过多,已经对他构成威胁。于是在一个深夜,苏莱曼下令趁易卜拉欣熟睡时将他绞死。


他的尸体被抛在宫外,没收了他的巨额家产。在1536年。易卜拉欣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输得精光。


紧接着,洛克塞拉娜向苏丹提出应该举行一个官方的正式的婚礼娶她,为她确定名分。结果这一惊人的请求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苏丹竟然同意了。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们从不结婚,征服者默罕默德二世是最后一个正式结婚的苏丹。在帝国建国初期,出于政治需要与周边一些国家联姻。但是从默罕默德二世之后,奥斯曼帝国势力逐渐强大,已无此必要。为了避免后宫和外戚势力的影响,苏丹们都不举行正式婚礼。苏莱曼与洛克塞拉娜的这场婚礼轰动了整个穆斯林世界和欧洲。


洛克塞拉娜的儿子们则由此得到合法的王位继承权,她的影响也进一步扩大了。


1541年,老宫发生了一场火灾。洛克塞拉娜以此为借口带着大批宫女和太监搬迁至奥斯曼帝国举世闻名的政治中心大塞拉留,这也是苏丹与大臣们议事的场所。因为在这里她可以更加接近王位和政权,更方便地干涉国家政务。从洛克塞拉娜搬迁至大塞拉留那一刻起,奥斯曼土耳其“后宫政治”的时代拉开了帷幕。


洛克塞拉娜对于苏丹以及帝国政治影响力是众所周知的,她曾和当时的波兰国王通信并送去贺礼。她的女儿米丽玛公主也曾与波斯的姊妹通信。同时洛克塞拉娜也是一个爱国者,她避免了奥斯曼帝国与新兴的帝国—俄罗斯之间的战争,把苏丹的注意力引向东方的波斯。


1549年,苏莱曼要为洛克塞拉娜修建一座新宫殿。但是,洛克塞拉娜却为此担心,因为一旦她从大塞拉留搬出就会失去对苏丹和政治的影响力。为了避免苏丹的怀疑,她建议由她出资修建一座综合性的清真寺。因此她成为奥斯曼历史上第一位修建清真寺的女性。尔后,历代拥有权势的后宫妇女纷纷出资修建清真寺、陵墓,以便让后人记住她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洛克塞拉娜的儿子们逐渐长大了。而穆斯塔法亲王是苏丹的宠儿,已被立为王位的继承人。他德才兼具,深受军队拥戴。但是恰恰是因为军队的拥戴成为他日后致死的理由。洛克塞拉娜和她的女婿,大维齐路斯底穆一起向苏丹进言称他的长子想学他的祖父用武力把他赶下台。苏莱曼随后命令儿子去解释清楚。为了表示诚意,穆斯塔法亲王解除了武装,独自前往谒见他的父亲。当他进入苏丹的大营后,他的喊声回荡在平原上—至今似乎还能有人听到。而他的怨灵肯定还在荒野中飘荡不肯安息。


据说,当穆斯塔法亲王的尸体被抬到苏丹的面前时,他确实流泪了。当洛克塞拉娜的儿子日汗吉尔听到长兄的噩耗时,他受不了这悲惨消息的刺激,自尽身亡。如果说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善恶两面的话,那么日汗吉尔就是他母亲洛克塞拉娜善的表现,但是洛克塞拉娜的这个儿子却带着他的善良死掉了。


至此,洛克塞拉娜的儿子通往王位的障碍消除了,苏莱曼只剩下两个儿子,他们都为洛克塞拉娜所生。但是洛克塞拉娜的任务还未完成。她在考虑着该让哪一个王子继承王位。长子塞利姆无能昏庸而又好喝酒,次子巴业塞德能干但性情残酷。然而,洛克塞拉娜没有时间想这么多了。无论多么富于战斗力的人,在天命面前也只好败下阵来。


她最终没有等到作皇太后的那一天。洛克塞拉娜死后,她的两个儿子立刻为争夺苏丹的王位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结果是巴业塞德亲王失败后和五个儿子一起被处决。无能的塞利姆最终胜出,于1566年即位,是为塞利姆二世,塞利姆苏丹的外号是“酒鬼”,是奥斯曼帝国最为糟糕的苏丹之一。在他的统治下,帝国衰落的时代开始了。在这场王位争夺战中,米丽玛公主叱咤风云。洛克塞拉娜所有的孩子当中,这个女儿继承了她的全部精髓。


五百年过去了。地跨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连同她的苏丹和后宫一起被历史的滚滚巨浪裹挟而去,今天,洛克塞拉娜留在土耳其温熙阳光下的,只是她的墓碑而已。还有她给苏丹的书信,因为在政治上权势很大,所以在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上洛克塞拉娜被称为许蕾姆苏丹。


“我的主人,我的苏丹,我的卑微的面孔伏在您脚下神圣的尘土中,我热爱的苏丹,我的主人,我亲爱的灵魂,我的命运,我的幸福。


我的苏丹,您的尊贵的书信中的每一个字,都给我的眼前带来无限光明,都为我的心中带来喜悦……”


苏莱曼大帝与许蕾姆苏丹在一起苏莱曼大帝也曾经用笔名“穆希比”(muhibbi)为许蕾姆苏丹创作了下面这首诗:


“我寂寞壁龛的宝座、我的爱、我的月光。


我最真诚的朋友、我的知己、我存在的理由、我的苏丹、我唯一的爱。


美人中最美的人……


我的春天、我面露欢快的爱、我的白昼、我的甜心、带笑的树叶……


我的绿树、我的芳香、我的玫瑰、这世上唯一不会让我悲伤的人……


我的伊斯坦布尔、我的卡拉曼、我安纳托利亚的土地


我的巴达赫尚、我的巴格达和呼罗珊


秀发亮丽的我的妻、蛾眉弯弯的我的爱、眼中充满淘气的我的爱……


我会永远歌唱你的赞


我,痛心的爱人、眼中充满泪水的穆希比,我很快乐。”


维也纳之战后


历史上的奥斯曼帝国是曾经中世纪中后期疆域最辽阔、统治时间最长的伊斯兰教帝国,它代表着伊斯兰文明的最高成就。然而昔日强盛的帝国在苏莱曼大帝死后就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他的儿子塞利姆二世更是个昏庸的苏丹,帝国的衰败的确不能归咎在一个或两个君主身上,它的衰落是渐进的,几个世纪中衰败的种子就已经悄悄地进入奥斯曼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内部。


1571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勒班多战役中被威尼斯和西班牙联合舰队打败,以此失去对地中海的控制。此后,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十七至十八世纪,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帝国、俄罗斯帝国交战接连失败,势力转衰。九次俄土战争几乎战无胜绩,失地千里。一直到十九世纪初,境内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巴尔干半岛诸国先后独立;英、法、奥、俄相继争夺其领土。最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与同盟国,最终战败,结果遭列强宰割。


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标志着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开始,在此之前虽然在海陆战场上偶有失败,但奥斯曼帝国仍保持着扩张势头。1683年7月奥斯曼军队围攻维也纳,力图攻下这个堡垒以继续向欧洲扩张,同年9月,由波兰国王约翰三世率领的波兰—奥地利—德意志联军大败奥斯曼军队,获得此战的完全胜利。


这场战役是奥斯曼帝国在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帝国的版图日益缩小,欧洲国家反守为攻,步步紧逼。


1606年,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签订了《西特瓦托罗克条约》,这是奥斯曼帝国历史上第一次与交战国以平等身份签订的条约,苏丹承认奥地利皇帝是罗马皇帝,这就意味着奥斯曼帝国不再以征服者自居。但是,奥斯曼帝国保留的余威还是在17世纪中顶住了奥地利人和法国人的军事压力,将威尼斯人的势力排挤在东地中海贸易区之外,夺取了克里特岛。不久后奥斯曼帝国又卷入俄国与奥地利争夺巴尔干半岛和多瑙河流域的战争。两败俱伤后,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人议和,俄国占领了基辅及其周围地区。


1682年,奥斯曼帝国在柯普吕吕家族几代大臣的主持下进行改革,短暂的恢复了昔日的强盛和生气,但这也未能改变奥斯曼大军败于维也纳城下。随后,奥斯曼人又在1687年第二次莫哈奇战役和1697年的山塔之战中接连战败于奥地利人及其盟军,任由其占领匈牙利、希腊和黑海沿岸;此时沙皇俄国则趁火打劫夺取了亚速海(1696年)。


在英国和荷兰的调停下,奥斯曼接受了屈辱的《卡洛维茨条约》(1699年),几乎将整个匈牙利、斯洛文尼亚,以及克罗地亚的大部分地区割给了哈布斯堡王朝,并且将卡曼尼支、乌克兰和波多利亚割让给波兰;将摩里亚及达尔马提亚一些地区割给了威尼斯。后来又将亚速海割了给俄国,从此沙皇进入到了本属奥斯曼内海的黑海地区。这个条约是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作为战败国而签订的和约,是其退出与欧洲大国间竞争、走向衰落的重要标志。


长期以来帝国领土的割让沉重地打击了奥斯曼人的士气。以至后俩许多人认为无论怎样挽救帝国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有少数奥斯曼人开始逐渐认识到:只要帝国能够发现欧洲强盛的原因,并且把他们最好的东西与奥斯曼帝国的制度结合起来,改革就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