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品勇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30
|本章字节:11498字
回到1533年,从击败沙维王朝到任命海雷·丁为海军上将的中间,奥斯曼土耳其还有一段惨败的历史。那时苏莱曼从地中海发起进攻,但却被热那亚的海军司令安德鲁击败,不但如此安德鲁还趁势反击,挥军直进地中海东部,在希腊沿岸大肆掠夺,之后又强占了科龙和勒班多。这两个港口尤为重要,被西班牙为首的天主教世界控制着,这意味着西班牙的势力已经从地中海上插进了奥斯曼帝国的心腹,苏莱曼为此彻夜难眠。他知道安德鲁的厉害,要想在他手上翻本是非常难的。
安德鲁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人物,这个还要看十多年前,也就是16世纪20年代,哈布斯堡的扩张让法国和教皇都感到恐慌,于是他们便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班牙,不过西班牙的统治者查理五世很快在意大利的北部取得多次胜利,尤其在1524年的帕维亚战役中还活捉了法王佛朗索瓦一世,此时双方的优劣之势相差的已经非常悬殊,西班牙即将获得全胜,但就在这样弱势的情况下,安德鲁两度在地中海击败了强劲的西班牙海军,这在当时是没有几个人能办到的。当然最后由于实力相差过于悬殊,法国和教皇最终落败,安德鲁终究不能靠个人能力挽救全局,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承认他卓越杰出的军事才能。
后来教皇臣服于查理五世,安德鲁自然也成为了查理五世手上的一张王牌。
为了对抗安德鲁,苏莱曼终于决定了启用海雷·丁。也就到了任命他为海军上将的时刻。
地中海战场的周旋:
海雷·丁和安德鲁无疑都是杰出的军事家,两人之间彼此的争斗也为这个时代增添了许多光彩。
1534年,也就是海雷·丁上任的次年,便夺回了被安德鲁抢去的科龙和勒班多,然后向东进军洗劫了意大利沿岸,然后又南下攻占了突尼斯。并准备以此为跳板向西扩张。奥斯曼帝国转危为安,苏莱曼自然大喜。事实上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海雷·丁的加入使他的领导团队变得完整。在此之前,易卜拉欣作为大维齐一方面负责帝国的日常行政,同时也是东方战场的总指挥,而在西方战场上,苏莱曼却明显缺乏大才,海雷·丁加入到帝国军方改变了这一点,他成为了帝国西扩的核心人物,使得奥斯曼帝国在东西两线的战场上均有值得信赖的人物去策划战术和执行战略。
不过胜利的好景不长,1535年,安德鲁在突尼斯大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光复突尼斯,粉碎了奥斯曼帝国的西进计划。此时苏莱曼心里明白如果硬打自己是讨不到便宜的,于是便展开了外交策略,最后成功地和法国结盟。法国的这一举动震惊了天主教世界,西班牙的压力骤然增大,受到法国制约后也无力东扩,只能把势力维持在突尼斯以西。而苏莱曼也暂时无力东进,双方在经过一轮激烈的争斗后,进入了相对缓和的对峙状态。
最终导致苏莱曼无力西进的是太后哈桑的去世和所带来的政治动荡。
帝国中央集权逐步减弱:
在封建时代,一个国家的中央集权是影响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而中央集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至高无上的君权,一个是相权,另一个是将权。三权如果掌握在三个齐心的人手中,那么帝国必然是向上发展的,就像1533年—1536年期间,三权分别由苏莱曼、易卜拉欣和海雷·丁掌握时,帝国走向了最强盛的顶峰。但是,易卜拉欣死后,相权傍落,被洛克塞拉娜和沙赫所掌握,这情况一直持续到1539年,这一年苏莱曼在欧洲又取得一些小规模的胜利,此时他亲征回到伊斯坦布尔,开始准备对内发起一些改革。他任命了路特菲帕夏为大维齐,此人是一个由士兵逐步晋升上来的将军,除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外,他还精通诗词和法律,是一个非常全能的大才,比起易卜拉欣他或许缺乏谋略,但是他为人更加正直,也更稳重。因为易卜拉欣在位时,虽然为帝国作了突出贡献,但他本人也很跋扈,结党私营,利用职权谋取了很多财富,但路特菲帕夏却没有这么干,在一上任便兢兢业业的工作。
路特菲帕夏首先开展了一次法律的修改和编撰活动,加强对犯罪的打击,接着调整税收和官员薪金,改制帝国的财政系统,整治贪官污吏。以上一些改革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净化了奥斯曼帝国的社会环境,在它们得以实施后,路特菲帕夏开始着手政治上的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后宫,就是洛克塞拉娜和沙赫,为了重新凝聚中央集权,路特菲帕夏甚至要削弱大军在握的海雷·丁。
就历史的角度看,如果路特菲帕夏的改革成功,奥斯曼帝国将进一步发展,但事实上是不可能成功的,他所面对的敌人是代表整个后宫王族的洛克塞拉娜和有着雄厚实力的海雷·丁,两方面的实力都非常强大,非路特菲帕夏。所以1541年,路特菲帕夏遭到罢免,他制定的政策同时也被取消。奥斯曼帝国又形成几个大人物把持相权的混乱格局,中央集权不但没有凝聚,反而更加分散了。
后世的历史学家将此时定义为奥斯曼帝国从盛世走向衰落的开始。
第四次匈牙利战争:
路特菲帕夏遭到罢免以后,苏莱曼再次把政策调整为对外征服,这也是因为匈牙利又出了问题,第三次匈牙利战争的成果便是斐迪南和扎波良都臣服于苏莱曼,当时苏莱曼利用两人的矛盾,让他们相互钳制以维持着匈牙利的情况。但在1538年事实发生转变,扎波良开始担心匈牙利被奥斯曼帝国所占领,成为其领土,而不是能继续附庸,于是他和斐迪南达成了协议,宣称自己死后把匈牙利境内属于自己的领土让与斐迪南。如果真如扎波良所说那样,匈牙利又将重新统一。
扎波良这么做的目的在于等苏莱曼来彻底征服他的时候,他能有哈布斯堡这个强大的盟友的做后盾,当然还有是因为他没有子嗣。
不过此时波兰的统治者西吉斯孟德对匈牙利也充满着野心,于是他把自己的女儿伊莎贝拉嫁给了扎波良,希望他们能生下一个子女,以便继承扎波良在匈牙利的土地,这样他可以通过控制这个子女,得到这些土地。
结果是扎波良和伊莎贝拉果然生下了一个儿子,并成为了扎波良在匈牙利内部控制范围的继承人。不久之后扎波良去世,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领土,不过因为牵涉到波兰,所以斐迪南不愿看到这样的结果,于是发动了战争,这时已是1541年,很快斐迪南取得胜利,匈牙利近乎统一,并宣称继续臣服于苏莱曼。不过苏莱曼不想看到匈牙利统一因为匈牙利一旦统一,臣服于他的时间必定不会长久,这就是之前他想要让扎波良和斐迪南在匈牙利都有领土的原因。于是苏莱曼出兵大败斐迪南,又把扎波良的儿子送回了波兰,将匈牙利从附属变成了领土,并在此建立了行省。
第五次匈牙利战争:
1542年,查理五世把天主教诸国召集在一起,欲光复匈牙利。
基于他的威望和地位,很快欧洲各国除了威尼斯和法国外都派出了军队。至于威尼斯和法国为什么不派兵,原因尽不相同,法国是因为重新和奥斯曼帝国结成了同盟,威尼斯则是因为此刻还没有从1538年的大败中恢复过来,它门口的爱琴海依然被海雷·丁盯着,一旦有任何异动,立刻便有亡国之祸。
查理五世组织的这次大军迅速地占领了匈牙利全境,欧洲一片欢腾。
然而第二年,苏莱曼举兵反攻大破天主教的军团,并夺回了匈牙利,再次强兵压境,威胁维也纳。不过一想到曾经在维也纳久攻不下的过去,苏莱曼没有实质性的将它包围,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如何能长久保持匈牙利的胜利成果之上。
帝国的进一步衰落:
欧事战事既然平息,苏莱曼便再次把目标聚焦国内的他开始准备处理后宫涉政的严重问题,这次他任命哈蒂姆帕夏为新的大维齐。自此相权再一次回归正轨,由有谋有略的大臣掌握。哈蒂姆帕夏在东方战场有过显著军功,对政治也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上任后便和苏丹一起再次修改法律,他们重用法学家艾芬迪并制定了《奥斯曼王家法典》,着手处理失业问题,奥斯曼帝国因此再一次得到发展,不过这样的好景并没有持续多久。
此时苏丹王位的继承权人是洛克塞拉娜的儿子默罕默德,不幸的是默罕默德却英年早逝,这令洛克塞拉娜大受打击,王权的继承也落到了穆斯塔法手上,这个穆斯塔法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太后哈桑去世后和易卜拉欣结盟的那位妃子—古尔巴哈尔的儿子,穆斯塔法也是苏莱曼的长子,早年曾在东方战场立过战功。穆斯塔法并不是一个养尊处优的王子,而是一个纯粹的战士,毫无疑问他是最合适继承苏丹王位的人,如哈蒂姆帕夏这样的大臣也坚信他能把帝国治理好,所以赢得了大多数人支持。不过对于苏莱曼的影响,古尔巴哈尔远不如洛克塞拉娜,这个女人再次使用手段魅惑苏莱曼,诬告哈蒂姆帕夏,罪名是贪污,于是又一位正直的大维齐被罢免,相权再次落入洛克塞拉娜手中,此时他推荐了自己女婿达玛特为大维齐,很快又安排了很多自己的心腹进入政府和军队的重要部门,苏莱曼的领导团,因此变得腐朽不堪。同时,洛克塞拉娜开始预谋为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塞利姆争夺苏丹王位的继承权。这一系列的政治变化,被后世史学家认为是帝国在路特菲帕夏下台后第二阶段的衰落。
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严重的问题,苏莱曼亲手任命了三位才华出众的人出任大维齐,即易卜拉欣、路特菲帕夏和哈蒂姆帕夏,但他们多少都是因为洛克塞拉娜的关系而被处决或罢免。这样看苏莱曼像是个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君王,他对于洛克塞拉娜的信任甚至超过任何一个真正为了国家效忠的大臣,这也是洛克塞拉娜为什么总能在政治斗争中获得最后胜利的原因,而这个女人却又偏偏是个野心极大,且只顾私利不顾国家利益。帝国的衰落有着她不可推卸的责任。
王位之争:
伴随着苏莱曼逐渐老去,苏丹的王位之争也变得越发激烈,此时朝中积极的大臣们都看好长子穆斯塔法。而此时他正在阿马西亚地,筹划进一步打击沙维王朝的计划。不过由于大维齐达玛特的牵制计划没有得到履行,与此同时洛克塞拉娜再次展开阴谋,向苏莱曼传言穆斯塔法和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土库曼人以及强盗团伙勾结,伺机发动叛乱。此时苏莱曼越发昏聩,他竟然信以为真,以助穆斯塔法攻打沙维王朝为由,亲率军队赶到穆斯塔法所在的阿克特皮。穆斯塔法丝毫没有防备的恭迎父亲,却被抓住,不久后被处决。穆斯塔法的死意味着王位继承权将在洛克塞拉娜的两儿子塞利姆和巴耶济德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而此二人和穆斯塔法都相比甚远。
此后,各地军团因为穆斯塔法的死而联合在一起,从而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叛乱的领导者宣称自己是穆斯塔法,自己没有死。
这只叛军很快在帝国的东部边境建国,宣布脱离苏莱曼的统治,不过很快就被镇压了。假的穆斯塔法也被处决。
在这次叛乱中巴耶济德王子迅速崛起,成为了屈塔西亚的总督,而另一位王子塞利姆则是马尼萨总督。两人为了争夺苏丹王位的继承权,相互敌视,但由于母亲洛克塞拉娜的原因,双方表面上依然显得很和睦。
1558年,洛克塞拉娜去世,巴耶济德和塞利姆终于开始了血腥的冲突,苏莱曼没有办法只能派人劝解,但劝解无效,两人依旧仇视彼此。然而苏莱曼又做出一个昏聩的决定,在他眼中认为塞利姆更为温和,而巴耶济德充满野心。于是他选择了塞利姆留在身边,结果是把巴耶济德调到东部边疆。而事实上,塞利姆却是一个懒惰而贪图享乐的人,相比之下巴耶济德更有雄心。1560年,塞利姆在苏莱曼的默许下进军巴耶济德所在的边疆向他发起进攻,结果是巴耶济德战败,逃往沙维王朝。苏莱曼为此遣使到沙维王朝,给其统治者沙赫塔大笔的钱财,要他杀死巴耶济德,沙赫塔欣然同意,巴耶济德王子就此被杀害。
于是苏莱曼在晚年选择了一个最无能的儿子作为苏丹王位继承人。
此时,塞利姆的女儿伊玛斯也成为了后宫的领袖,她的丈夫索库鲁则成为了新的大维齐。这意味着后宫干政的现象没有因为洛克塞拉娜的去世而宣告结束,反而将洛克塞拉娜树立为榜样,后宫人物的野心越发膨胀,对政治干预也越发强烈。奥斯曼帝国的未来将注定越发衰落。
红胡子海盗海雷丁
16世纪20—30年代,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和统治延伸到了马格里布东部,经过几个世纪的历史演变,马格里布各国也走向了独立发展的道路,13世纪时,马格里布已初步形成了三个独立的王国,即定都于突尼斯的哈夫斯国、定都特累姆森的阿卜德·瓦迪国和偏安非斯的马林王国。这三个王国就是今天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最早雏形。到了14—15世纪时,由于内部战争和慌乱,农业萎缩,工商业严重落后,从而相继走向了分裂和衰落。
此时马格里布的分裂局面给了外部势力入侵的机会。早期的殖民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向马格里布伸出了罪恶之手。1415年,葡萄牙侵了马格里布西北角的休达城,从此拉开了殖民侵略战争的序幕,与此同时西班牙人也不甘落后。当时在斐迪南一世(1452—1517年)的对外政策中,入侵马格里布战争是首要政策。他继位后,打着宗教旗帜不断进行宗教宣传以召集新的十字军远征,企图把马格里布海盗势力赶出地中海,以达到独霸地中海的目的。15世纪末,摩尔人在格拉纳达的起义,被他看成是伊斯兰教对基督教的威胁,成了西班牙发动战争的借口。
1497年,西班牙率先出兵占领了梅利利亚。接着在1505年春又袭击了阿尔及利亚沿海港口米尔斯·克比尔。1508年,西班牙军队夺取了奥兰地区,1510年,又强兵占领贝贾亚;同年7月,西班牙将领佩德罗·纳瓦罗攻占了的黎波里,他还在阿尔及尔沿海岛屿上修筑了佩尼翁要塞,并安置了大炮,把阿尔及尔城置于炮火威胁之下。短短十年中,西班牙将马格里布沿海地区主要据点全部据为己有,并计划着征服整个中马格里布。
西班牙侵略者遭到了马格里布各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也引起了各国统治者、尤其是阿尔及尔商业贵族的极度恐慌。西班牙接连的军事行动不仅直接威胁到这些商业贵族的统治,而且也危及到了他们的切身经济利益,因为他们赖以致富的海盗活动受到了遏制。西班牙建立佩尼翁要塞后扬言要夺取阿尔及尔,更使他们感到如末日来临。他们自知无力抵挡西班牙人的入侵,便求助于爱琴海的海盗首领巴巴罗萨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