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4:07
|本章字节:11814字
一
在中国轰炸机部队三炸大和岛的时候,中国战斗机部队为粉碎敌军“绞杀战”也展开了英勇的战斗。
1951年夏天,朝鲜爆发40年未遇的大洪灾,山水下冲,河流漫溢,泛滥成灾,河流水位普遍上涨3至4米,最高竟达11米,水流速度每秒4至6米。洪流所至,交通中断,堤防大溃,房屋倒地,千辛万苦运上前线的物资装备被冲走毁坏。志愿军主要后勤集散地三登更是一片汪洋,连高高的电线杆都沉到了水底,三登高炮营的战士被突发的洪水逼上高压线,电缆经受不住重负断裂,167名忠勇官兵没死在战斗中,却被洪水活活淹死。
志愿军后方的公路路面全部被冲坏,路基被冲塌,205座公路桥竟无一幸免,全部被洪水冲散了架。志愿军后勤供应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最危急的时候,有些前线部队只剩三天的存粮。
而联合则不但发动了“秋季攻势”,还趁机在志愿军后方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空中攻势,大批美机开始对志愿军后方最狭窄的蜂腰部进行长时间的毁灭性轰炸,希望将志愿军前线部队活活绞死,慢慢闷死。美国人得意地称此为“阻碍战”、“窒息战”、“绞杀战”。
“绞杀战”计划是经过美军将领极其科学严密的计算后实施的,美军经过侦察判断后认为,北朝鲜没有能够支持大兵团作战的重要军事工业,只在平壤和军隅里有少量兵工厂,生产有限的轻武器弹药等少量军火,所以和军不得不从满洲和西伯利亚运进作战物资。而据计算,在沙院里一线以南的战区里驻有60个师,按最低标准计算,这60个师,每师每天需要至少40吨补给品,才能进行有限的战斗,因此,必须每天至少往前线运2400吨补给品才能维持这60个师的战斗力。
第五航空队司令官帕特里奇少将,向联合总司令官李奇微上将报告说:“我们研究了的运输系统,发现它是由汽车和铁路运输组成的。在前线,使用人力和畜力进行搬运,但他们的长途运输是依靠卡车和火车的。使用的俄国制卡车每辆的载重量约为两吨,所以可以推断,运送一天所需的补给品,必须使用1200辆卡车。而根据里程计算,我估计每辆卡车从安东到前线需要10天,就算的运输部队有超人的意志力,他们昼夜兼程,至少也得5天。”
根据美军将领的计算,每天得有6000辆卡车奔跑在安东通往前线的路途上,才能保证前线60个师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但是,没有那么傻,因为和都不生产汽油,只能从俄国进口,这一费用是很昂贵的。但如果用铁路运输的话,可以就地取材,因为北朝鲜的矿井里有的是煤,朝鲜铁路火车每节车皮载重量是20吨,因此只需要120节货车车皮就能运送每日所需的补给品了,所以,必然以铁路为主要运输手段。
应该说,美军的计算非常准确,抗美援朝中后期,铁路运输的确承担了中国军队大部分运输任务。
当时在进行精确计算后,美军将领一致同意,把北朝鲜的铁路系统作为空军轰炸打击的重点,李奇微当时问帕特里奇,彻底摧毁的铁路系统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帕特里奇答复如果只用美国空军的力量,大约6至8个月。李奇微说时间太长,让美国海军也一齐上阵,让第七舰队的飞机负责轰炸这些铁路的桥梁部分。
李奇微最后下令:“鉴于铁路对于运输的至高无上的作用,远东空军和远东海军航空兵对北朝鲜的铁路系统进行为期3个月的猛烈攻击!”
后来,对北朝鲜铁路的攻击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美国人对自己空中力量的强大如此自信,以至于帕特里奇少将在“绞杀战”刚一开始时,就告诉记者:“对铁路实施的全面的阻碍突击,将能削弱敌人到如此程度,以致第八集团军发动一次地面攻势即可将其击溃,或者将能使敌人主动把部队撤至满洲附近,以缩短其补给线!”
“绞杀战”这个充满了血腥气的名字,是美国远东空军第五航空队的军官们起的,第五航空队是封锁北朝鲜铁道网之战的绝对主力,美国空军军史记载了“绞杀战”可怕的轰炸力度:
“第五航空队在每天单独的战斗命令中,为每个战斗轰炸机联队规定一段长度为15到30英里的铁道线,由他们进行攻击。战斗轰炸机各联队在f86所组成的阻击幕掩护下,每天通常出动两次对他们所负责的那段铁路进行攻击。大多数的联队长都使用32架到64架的大编队方式,并根据敌人的抗击情况和天气情况改变他们的活动方法。他们采用下滑和俯冲等方法,下滑轰炸的命中率较高,而俯冲的优点是:不易被地面炮火击伤或击落。有些轰炸机在8月间使用过1000磅的炸弹,但战斗轰炸机对铁路攻击所用的标准军械很快就改成了两枚500磅的炸弹,将铁轨炸断并不是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易行,因为的铁轨轨距为56寸,所以只有直接命中这个狭窄的铁路目标方能把它炸断。尽管如此,8月和9月间可以检查出的轰炸效果表明:第五航空队所取得的成绩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般战绩,所投掷的炸弹总数当中约有12。9%炸断了铁轨,换言之,即所出动的总架次当中有14完成了炸断铁轨的任务。”
从美军这段记述中,完全可以想象一下美军对北朝鲜铁道网的轰炸达到了何等可怕的强度,整个北朝鲜的铁道线,没有一寸被遗漏,被美军分成一段一段,由各个飞行联队进行承包轰炸,后来统计,战争期间,朝鲜一千多公里的铁路线竟落下了10万吨美国炸弹。
为了粉碎“绞杀战”,志愿军后勤司令员洪学智率部打响了中国军队第一场诸兵种联合后勤战,志愿军后方铁道部队、工程部队、运输部队、公安部队、高射炮兵、兵站仓库和医院卫生站紧密协同,在千里交通线上同美国空军斗智斗勇。而年轻的中国空军,也是反“绞杀战”的主角之一,中国空军的空三师就是在反“绞杀战”的战斗中一举成名的。
空三师是一支年轻的部队,到安东第一次轮战时,组建时间还不到一年。1950年10月5日,由华北军区步兵独立第二〇九师师部和所属的六二五、六二六、六二七三个步兵团整编组建成空军驱逐第三旅,六二五、六二六、六二七团依次整编为七、八、九团,旅长方子翼,政委高厚良。同年11月7日,奉军委空军命令,空军驱逐第三旅的番号,改为空军第三驱逐师,部队师、团领导机构及绝大部分成员来自陆军第二〇九师,飞行干部由军委空军司令部调进,飞行员来自四、五、六航校。机务人员来自地面航校和训练大队,其他勤务保障连队,如汽车连、场务连、警卫连等,均由军委空军调进。
这时规定,空军部队的番号前不冠驱逐、轰炸等机种名称,于是1951年2月1日,空军第三驱逐师正式改为空军第三师,空三师成立时,共有官兵3183名,其中飞行员59名、地勤人员280名,装备米格15战斗机59架、雅克12通讯机2架。
1951年2月1日,空三师正式开始独立组织飞行训练,随时听令开赴安东前线作战,训练刚开始时,由于缺乏经验,空三师两个多月竟连续发生4次机毁人亡一等事故,飞行员赵抗、赵国亮、陈守春、李学4人牺牲。空三师丝毫没有畏惧退缩,继续紧抓训练不放松,从2月1日至10月20日,在262天里共组织了131个飞行日,人均飞行时间6时30分,这个数字,对一支刚建立的飞行部队来说是惊人的。
后来空三师能在朝鲜的天空打出那样耀眼的战绩,和他们在战前刻苦的训练有极大的关系。上战场前,空三师在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直接领导下,4次参加了“集团军进攻战役中空军的战斗行动。”
听听这个演习的名字,就知道一年前还是“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这场当时最现代化的战争的磨砺下是怎样飞速地进步着。
这4次战术演习,特别是第二次演习,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实兵演习,空三师共起飞8批73架次,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锤炼了自己。4次演习后,空三师出动飞机的再次准备,单机由30分钟缩短为15分钟,野战指挥所在3小时内可以开设完毕,并担任对空指挥,后勤工作也完善了场道检查、油料和氧气化验等制度。
这一年的5月6日,正在朝鲜价川开设前指的空四师副师长袁彬被调任空三师,任代师长,后任师长,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新疆航空队出来的老红军袁彬竟把一支新部队带成了群星荟萃的王牌英雄师。
二
1951年7月9日,空三师七团两个大队、九团一个大队进驻安东浪头机场,投入实战。无奈天不作美,连日大雨,部队无法作战训练,连等半个月天不放晴,只好悻悻而返。这次上前线,虽然一次战斗出动也没有,但还是使部队经受了一次大战前的转场机动演练,临战准备也更充分了。
这时美军的“绞杀战”计划渐入高潮,为了粉碎“绞杀战”,中国空军从1951年9月起,按照刘亚楼部署的车轮战法,采取轮番进入、由少到多、以老带新、老新结合、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办法,以师为单位陆续参战,刘亚楼想用这个办法多锻炼一些部队。
1951年10月21日,在空四师奉命返回二线休整的同一天,代师长袁彬、政委高厚良率空三师50名飞行员,驾驶50架米格15,再次开赴安东浪头机场,担任掩护朝鲜泰川一带新建机场和平壤至安东一线交通运输的任务。
掩护朝鲜境内机场的任务,朝鲜战争中,中苏朝三国空军倾尽全力始终未能完成,甚至自己在中国的基地都常遭偷袭,美军只要一见中朝方面在朝鲜修机场,就立刻拼命轰炸。当时中朝方面是两个步兵团外加大批地方百姓承包一个机场,但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让一个机场竣工使用。于是中朝商定,第一步先在平壤以北、安州以南地域新建4个可供喷气式飞机使用的机场,其中两个为水泥混凝土跑道、两个铺设钢板跑道,在平壤以南地区修建两个喷气式飞机的机场,均为水泥混凝土跑道。此外,补修8个旧机场,作为普通机场使用,其他机场则待第二步或第三步修建。中朝双方还对如何抢修这批机场做了明确分工:平壤以北地区的4个机场,即是水泥混凝土跑道的顺川、顺安机场,钢板跑道的永柔、南阳机场,由朝方负责修建;补修8个旧机场中的平康、新幕、沙里院3个机场由中方负责,其余由朝方负责。但是,机场修建计划尽管周密,却架不住美国人的疯狂破坏,美国人记道:“有一次,一个从”米格走廊“返航的f86小队在平壤俯冲下来,并扫射了在该机场的修建工人,在完全没有遇到空中抗击的情况下进行活动的远东空军飞行员们认为,攻击机场非常像射击不动靶子一样,虽然在耐心地不断地修复机场,但远东空军轰炸机指挥部的工作也进行得极为顺利。”
一位跳伞的中国飞行员曾回忆,他曾路过一个修建中的朝鲜机场,只见举目所及,整个机场五、六平方公里的区域,全是炸翻的黄土,可见美军对中朝方面修机场的忌惮和破坏的疯狂。
空三师打出彩了的,还是在掩护交通运输线的战斗中。
上战场前,空三师的飞行员们纷纷向四师的老大哥请教击落敌机的秘方,一位名叫赵宝桐的年轻飞行员请教李汉,是怎样把敌机打下来的,李汉很认真地传了一句真经:“当你要攻击敌机时,一定要回头看看有没有敌机攻击你!千万不要顾头不顾尾!”
赵宝桐把这句话记得死死的,结果第一次实战就击落两架敌机,直到成为中国空军的射手王。
11月4日上午,飞行员们翘首以盼的实战机会终于来了。
随着几声“砰砰”枪响,一串信号弹飞上天空,刺耳的警报声顿时响彻浪头机场,早就在座舱里严阵以待的飞行员们立刻开动飞机滑向起飞跑道,然后一架接一架紧急升空,编队后飞向战区。10时26分,七团副团长孟进率领的3个大队22架米格机全部起飞完毕,在友军的掩护下直逼价川上空敌机。
孟进将三个大队分为两层,三大队高度7000米担任掩护,一、二大队为攻击队,高度6000米。虽然是初次上阵,孟进已经显示出优秀的空战指挥素质,他以后和林虎、郑长华三人被公认为新中国第一代最优秀的团级空中指挥官。
这时价川之敌已经南退,与三师空中编队呈相反方向运动,孟进遂决定不予追击,下令左转返航,但三大队却没有听到孟进的命令,误打误撞,与敌大机群遭遇。
当时三大队大队长牟敦康首先发现清川江上空一朵白云边有许多小点在运动,牟敦康疑惑中还问了一句:“那是谁的飞机?”
牟敦康随即醒悟过来:“注意,发现敌机,三大队准备攻击!”
牟敦康此举充分显示了一个战场指挥官的决断能力,当时我机高度有利,位置有利,于是他断然下令攻击。
这一群敌机是24架f84,轰炸完毕后正在清川江上空朝大海方向飞去,牟敦康大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背后猛扑上去,当即冲乱敌机群阵脚,混乱之中,牟敦康抵近射击,连续击伤击落敌机各1架,首开空三师歼敌纪录。
三大队副大队长赵宝桐带着僚机范万章,紧随牟敦康之后紧追敌机。范万章这时已经极具“英雄僚机”的风范,率先开火,打乱了几架试图攻击赵宝桐的敌机的阵脚。这时赵宝桐冲得过猛,已经扎进了敌机机群中,情急之中在耳机里喊了一句:“我看不到你们了!”
“看不到也保持空域继续战斗!”大队长牟敦康在耳机里高喊了一声。
听到大队长牟敦康的喊声,赵宝桐顿时稳住了神,顺手将1架敌机套进了瞄准光环,这时他想起李汉传的真经,急忙回头一瞅,1架敌机果然在背后已经准备占位攻击。赵宝桐暗叫一声:“好险!”对着前面的敌机“哐哐”就是几炮,然后什么也不看马上拉起,拉起的过程中,赵宝桐就见一长串弹光从座机下掠过,后面的敌机果然开火了。赵宝桐后来回忆,在航校里,教员教过,击中敌机以后,不要去看它最后怎么了,不能看!要不,你们忙着看,后面敌机来打你了,你都不知道,射击完了就要赶快占位,重新占位。
正是教员的这番话救了赵宝桐的命。
这时由于拉起过猛,赵宝桐的飞机进入最危险的螺旋状态,打着转转往下掉,转到离地300米,还有半秒钟就要坠毁的紧急关头,赵宝桐终于改出了螺旋,重新向上爬升,就在这时,1架冒着烟的敌机同他擦肩而过,坠向地面,这正是刚才被他击中的敌机。爬上去后,赵宝桐对着1架敌机又开了几炮,只见那架敌机往下一沉也没了影子。返航的时候,赵宝桐看到敌我双方好多飞机都被打落了,在地上一堆一堆地冒着烟,当时友军也与敌交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