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谨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4:07
|本章字节:11008字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寻找自己活着的独特意义而努力了,比如,他看到自己能让别人笑,他会很开心,认为自己是受欢迎的,是有用的。这会使他能够修正自己,也更愿意付出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如果他看不到自己活着的独特意义,那么他就会任凭生活拖着自己走,而不知道去改善。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寻找他活着的独特意义。
孩子是自己的单数
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他独立的生命意义,他的所有观点、态度、行为等都会沿着这个意义进行。如果父母把自己的生命意义强加给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思维混乱,无法认识自我。
父母总认为孩子是陶土,自己是陶匠,孩子成为什么样,得看我们做父母的功力。我们把他们捏成什么,他们就会成为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的作用的确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侵犯孩子的思想领地,可以压制孩子,让孩子永远听自己的话。
小语十岁左右的时候,我带着她去一家玩具店,准备给她买一件礼物。在那里,我们碰到了小语的一个同学。两个孩子围着玩具店的柜台转,指指点点地评论着那些漂亮的玩具。
小语的同学看见一个玩具熊,觉得很好,就让她的妈妈给她买。
小语见此,马上也说要买。当时,我对给孩子买这种玩具很不以为然,我以为那种益智玩具才更有意义。
于是,我说:“咱们先看看别的玩具吧,你看那个钓鱼玩具不是挺好吗?”
小语马上就恼了,说:“是给你买玩具,还是给我买玩具?”
她的声音特别大,引得她的同学和同学的妈妈都看我们。我觉得特别下不来台,就说:“你知道什么?那个钓鱼玩具更适合你。”
“是你玩,还是我玩?”小语不甘示弱。
我严肃起来,眼睛紧紧地盯着她,希望她能够意识到我生气了。
但这对小语根本就不起震慑作用,她反而也瞪着我说:“天天说教育,你懂什么是教育?这是给我选礼物,不应该是让我满意才对吗?
你喜欢钓鱼,不代表我喜欢。别拿你那套理论来套我,否则,我就变成白痴让你看看。”
我尴尬极了,简直想抽她一巴掌。我连忙走到另一条通道上,让自己平静下来。谁知就这一刹那的工夫,小语就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玩具。
买完之后,小语看我的脸色不对,就说:“妈,你天天说,我自己的人生我做主。为啥我连个玩具的主都做不了呢?”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没有说话,我不是生小语的气,我是在想自己:为什么我每做一件事情,总是想着让它对小语更有意义呢?
对孩子来说,快乐地玩就是最大的意义。别担心,孩子的玩,不只是玩,还是一种自我成长。就像玩具熊,它能让孩子拥抱自己,能在大人无法安慰孩子的时候给孩子力量。
我特别希望小松和小语能够学会时间管理,就经常在他们耳边叨叨,比如,每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都想好,该准备好的作业和书本都装好,避免第二天临时乱抓。
小语的时间管理很合我的意,小松就差了。小松特喜欢玩,做作业的时候也会玩。每次,小语都准备睡觉了,小松的作业还没有做完,而他的作业量比小语少得多。
为此,我给小松规定:第一,放学回家,马上做作业;第二,每道题规定完成时间,超时要惩罚;第三,做作业时,隔三十分钟后才能休息,否则要惩罚。
这一办法对小松果然有效,特别是第二条,它使得小松做作业中间没时间玩了。
可是这样实行了大概一个月,小松就不干了,回家也不做作业,即使拿起作业,也是东张西望,拿这个玩玩,拿那个瞅瞅。
我要惩罚小松,小松就抗议道:“不行,我学习了一天,你就不能让我玩会儿吗?你就不怕我成为机器人啊?”
我说得多,小松的抗议就多,那套时间管理规定对他的约束越来越差。我很沮丧,几乎要停掉这套办法。
可后来我发现,这个方法其实有个漏洞,那就是放学后就做作业。
这对孩子来说不公平,刚放学时,他的精神处于放松的状态,根本就不想绷紧。
于是,我把第一条改成:放学后,随意玩三十分钟,然后开始做作业。
这样做以后,小松果然不再反抗了。
孩子反抗父母的话总会有原因的,父母要做的,不是强行让孩子实行自己的政策,而是根据孩子的需求,改变自己的策略,让自己的教育策略更适合孩子。
奶奶特别讨厌小语的同学姗姗。原来,姗姗有一次在早市上和奶奶过过招,从奶奶手里高价抢走了一个小玩具。
尽管后来,姗姗认识奶奶后,向小语说明那是买给自己生病的弟弟的,希望奶奶不要见怪,但是奶奶就是无法喜欢姗姗,她总说姗姗心眼太多,怕小语吃亏。
每次姗姗来的时候,奶奶都不热情;她走后,奶奶还不断跟小语唠叨:“你个傻姑娘哎,你就不听老人言吧。这个姗姗心眼忒多,早晚有一天,她会把你慢慢吃了。”
奶奶一说这话,小语就特别来气,说奶奶啥都不懂,就知道添乱。
奶奶本来一肚子火,一听小语这么说,就更生气,找陶京评理:
“你说这个丫头咋这么不听我的话呢?难道我会害她吗?我是她亲奶奶啊!”
陶京笑了,说:“哎,妈,您甭理她,她自己撞在钉子上,就知道了。”
孩子喜欢自己做主,即使是忠言,他也会觉得逆耳而选择不听。
这时父母不要急着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听从自己,而要给他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慢慢认识自己的错误。
蒙老师心语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尽管他童年、少年时期的成长轨迹可能会和父母重合,但这种重合只是一种腾飞前的准备,父母千万不要力图让孩子的生命轨迹永远和自己重合,否则,你就无法让孩子获得起飞的能力,无法让孩子飞得更好。
尊重孩子的人生渴望
父母可以期望孩子成才,但不要把自己幻想中的人生角色强加给孩子。因为孩子已经开始感悟生活,开始触摸自己,他有自己的人生渴望,有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现方式。
父母总是会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认定做什么更成功、更幸福,于是就会把这个概念强加给孩子。也有些父母,因为自己的人生志愿没有完成,就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替自己完成。不管是哪种,对孩子来说都不公平。其实关于孩子的人生,我们应该听听孩子的心声。
我的同学萨仁花的爸爸吉日嘎拉是艺术馆的艺人。尽管萨仁花的父母很早就离婚了,但是她的妈妈还是希望萨仁花能像她爸爸那样有才华。
萨仁花高中毕业以后,没有考上大学,她曾经去找过爸爸吉日嘎拉,希望能跟着他学习马头琴。吉日嘎拉很久不见女儿,特别高兴,他表示愿意教萨仁花学习马头琴。
但是,在说这话的时候,吉日嘎拉有些犹豫。萨仁花极为敏感,吉日嘎拉已经另外组建了家庭,她不希望自己成为爸爸的累赘。她见爸爸犹豫不决,马上就要走。
吉日嘎拉很难过,连忙拉住萨仁花说:“不是,不是,你听爸爸说,爸爸只是不确定你是不是真的喜欢马头琴。很多来艺术馆学习的孩子,都是被父母逼着来的,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学。”
萨仁花沉默了,其实,她对马头琴没有什么概念,她常年和牧民妈妈生活在一起,耳里眼里都是牛羊的声音,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吉日嘎拉说:“我的儿子,你的弟弟,他就没有学习马头琴,他说不喜欢。一开始,我特别接受不了,两个人别扭了好长时间,但是后来我发现,他喜欢小提琴,居然偷偷跟艺术馆的一个师傅学了小提琴。人各有志,我也就不再逼他了。”
萨仁花喃喃地说:“我学小提琴的条件也没有。”
“不是,爸爸不是这个意思。要不,你先跟爸爸学一段时间,要是喜欢,就继续学;要是不喜欢,就复读,再参加一次高考,到外面的世界看看,看看你到底喜欢什么。”
后来,萨仁花没有学马头琴,她参加了高考,还考到了厦门。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继承自己的事业,的确,如果父母在某方面有建树,那么孩子在这方面的学习会轻松一些。但如果孩子就是无法喜欢父母的事业,那么一定不要逼迫孩子。
小语特别爱臭美。你看吧,就是一堆螺丝,她也能把它们串起来,装饰在头上,或做成项链。
每当此时,陶京就会哈哈大笑着说:“哎呀,我姑娘真是时装设计师的料,你看,她多有创意。”
这样的夸赞,更助长了小语的爱美之心。周末做完作业,她就开始时装表演。
她把她所有的衣服都拿出来,一件一件试,穿完一件衣服,还会在外面套一件其他的衣服,乱七八糟地搭配。
我对她的这种行为不屑一顾,而奶奶是小语的忠实粉丝。不管小语搭配成什么样,奶奶都会鼓掌叫好。
那天,小语没有做完作业就开始玩搭配,我很生气,喊她去做作业,她答应了一声,但没有去做,我就更生气了,一把扯过她搭在肩上的一条裤子,说:“你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我怎么不能?我将来要做服装设计师。”
“你知道啥?做服装设计师是很难的,如果没有创意,对服装和时尚不敏感,那你最后只能成为裁缝。”
“谁说我对服装和时尚不敏感?再说了,裁缝咋啦?你不是说工作无贵贱之分吗?”
我一时语塞,我没想到,自己对于职业的认识也这么狭隘。
“你看我这身搭配,难道没有创意吗?你看,这条链子,虽然是自行车链子,但是和这条有点狂野气息的牛仔裤搭配,不是很合适?
我相信,这绝对能引领时尚潮流。”
“好吧,我相信你,但是你能不能先做完作业?如果你现在功课不好,就是脑子里有点把螺丝变成配饰的创新思想,将来也还是无法做出好衣服来。”
“哼,偏见。”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将来能选择最好的职业,享受最幸福的人生。
但其实对孩子来说,怎么体现出他自身最大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千万不要过早地给孩子的职业方向定位。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曾经经常抱怨自己的儿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只对收拾屋子特别着迷,他能把所有的物品都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再自制一些合适的整理箱、袋,进行包装。
这位妈妈当时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出息,将来最多也就只能做个理货员,因此,每次见儿子整理东西,都会大叫着把东西夺走,扔掉。
这个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都是和妈妈别别扭扭地过来的。他始终不听妈妈的话,但现在,却成了着名的数学家。
一些看似没有出息的行为,也可能会造就伟大的人生。因为这些行为可能是孩子发展自身优势的一个途径。所以,父母不要用有没有出息来看待孩子的行为。
蒙老师心语
父母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期待,这是一种正常的态度。但是,不要给孩子的未来及早定性,即不要过早给孩子的未来安排一个固定的角色。因为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你不知道他擅长什么,也不知道他的潜力正在暗中作用发展哪一方面的能力。要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让孩子自己掌握自己的未来。
别干扰叛逆期的孩子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段叛逆期,这是生理所致。但是如果父母总干扰孩子,独断地帮孩子建设他的人生,那么孩子的叛逆期就会无限延长,甚至变得不可理喻,因为他无法认清自己。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成长特别快,尤其是错误的行为,对他的成长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是因为叛逆期的孩子,张开了全部潜意识,在探索自我,探索更大的潜能。
春山是我的高中同学,他是一个忧郁的胖子,不高兴的时候,就会不停地吃东西。没有几个人喜欢和春山玩,大家都觉得他太沉闷,太……太没有出息。
就说玩游戏吧,他特怕挑战,一遇到论输赢的事情,要么赶紧躲开,要么就自动举手投降,说:“反正最后一个肯定是我,你们玩你们的,别管我。”
我们见过春山的妈妈,身材苗条,一看就是精明强干的人物。据知情人士说,她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乡村干部。
有些同学就开玩笑说,春山肯定是抱养的,不是亲生的。还真有愣头青,把这话转给了春山。
春山并没有生气,反而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我敢百分之一百地保证,我是我妈亲生的,否则,她不会事事都操心,什么都要管管。”
这个世界哪个妈妈不操心孩子的事啊,因此,有人对春山这话不以为然。
春山说:“你们有谁的妈妈,把孩子每一任班主任的资料都调查保存得完美的?你们有谁的妈妈,对孩子任何一年班级里其他孩子的档案都了如指掌的?”
此话一出,众皆哗然。
春山继续说:“你,萨仁花,在我妈妈的档案里,是一个内向的、不太聪明的女孩;你,庄旭梅,在我妈妈的档案里,是一个太活泼的女孩;你,詹青,在我妈妈的档案里,是一个勤奋的学生……”
“你妈妈记录我们干什么?”有人不解地问。
“因为她在分析谁对我有好处,谁对我没好处。”春山说。
同学们一听,倒吸了一口凉气,纷纷用怪异的眼神看着春山。
春山说:“我就知道你们会这么看我,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我早就认为自己是个怪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