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别让自己成为孩子的阴影(1)

作者:蒙谨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07

|

本章字节:10990字

你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什么样的父母,对于孩子才是好的呢?


有很多人以为,成功的父母,就是好的父母。因为成功,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更舒适的环境;因为成功,可以给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成功经验;因为成功,可以让孩子有更广阔的眼界,更高的起点。但其实,如果成功的父母,没有伴随成功的教育,那么父母的光明,反而会成为孩子的阴影。


别拿自己的成功做孩子的标尺


父母和孩子,既可以相容,也会相斥。当父母过于关注自己的成功,拿自己的成功来做孩子的标尺时,孩子可能就会受到伤害。


古有“虎父无犬子”之谚,但也有“富不过三代”之言,这说明,尽管父母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孩子一个高起点,但如果教育不当,孩子反而会跌得更惨。


一天,我做完晚饭,让小语和小松过来端饭端菜,小松马上来一句:“我爸是陶京。”小语毫不示弱,说:“我爸也是陶京。”


奶奶不知道怎么回事,惊讶地看着两个孩子,说:“你们以前不知道爸爸的名字吗?”


两个孩子看着奶奶,哈哈大笑。


陶京听出了这其中的味道,就跟奶奶解释了那段时间发生的“李刚门”事件。


我恍然大悟,马上对两个孩子说:“你们自己的人生,扯上爸爸干什么?难道还觉得他插手你们的事少啊?”


小松笑着说:“幸亏我爸不是李刚,不然我肯定是个败家子。”


“你爸是陶京,你要是不学好,你也是个败家子。”奶奶说。


“哎,奶奶你不知道,就凭我爸,那教育水平,再加上我妈,那么个教育大家,您说,我和小语能长成歪瓜裂枣吗?”小松又开始了油嘴滑舌。


“bingo!以前,我虚荣心还特强,特羡慕家有好父母的孩子,现在我觉得我特羡慕我自己。别看我的父母很普通,但却给我提供了成长最好的土壤。”小语文绉绉地说。


我和陶京相视而笑,为能得到两个孩子的拥戴而高兴。


对孩子的虚荣来说,父母有权势、有财富、有地位、有能力才好,这是孩子的骄傲。但是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父母有好的教育方法才好,这才能构建孩子真实的未来。


项怀英虽然不是农村人,但她总说自己是山里飞出来的金凤凰。


她说,她的父亲是园艺工人,每天只能在小区里帮人家照顾花草,而她的母亲则是理货员,还经常跳槽。


项怀英的父母都是临时工,偶尔两个人都没有活干了,一家人的口粮就成了问题。好在项怀英有个哥哥,早早就参加了工作,有固定的收入。但哥哥结婚之后,项怀英一家又过起了风雨飘摇的日子。


因此,项怀英工作后,不辞辛苦地捞金,即使后来钓了个金龟婿,她还是特别重视金钱,仇视贫穷。


项怀英不避讳自己的这种世俗心理,她说:“我就是势利眼,我就是喜欢钱。但是因为我看中钱,我才能获得这么巨大的成功。我凭着个人的能力出过国,我凭着个人的能力创建了一个企业。所以,我并不觉得钱有什么不好。”


话说得很有道理,说实话,我也很喜欢钱,也看重钱。可我总觉得这种太重利的思想总是危险的。


大概是母亲这样现实的思想教育,炯炯很小的时候,就很会精打细算。项怀英特喜欢更新家具,而炯炯就会帮妈妈联系收废品的,不管价格多少,只要炯炯谈下来,那么卖旧家具的钱就归了炯炯。


即便如此,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后来小松跟我说:“炯炯这家伙就是一个铁算盘,不管干啥,你就看他吧,脑子里噼里啪啦一通算,有利才做,一点人情味都没有了。”


我问他怎么了,他说:“有个孩子生病了,大家都捐款,炯炯也捐了,但是你知道他是怎么捐的吗?他找了一家报社,大肆宣传,然后当众之下,捐了一万。”


家庭富有的孩子,要么特别看重钱,要么特别不看重钱。不管怎样,如果父母不能正确告诉孩子财富是什么,那么钱就会成为孩子摆脱不了的阴影。


我大学有个同学,叫甄美慧,是一个特别要强的女孩子,即使已经确认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她也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尝试,直到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甄美慧特别喜欢交朋友,她对每个人都很好,但是对每个人的话又都不相信。别人告诉她的是简单的真理,她也一定要经过自己验证之后,才能相信。


我曾经问甄美慧:“你为什么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张?不能放松一下吗?”


她一下子没能明白我的意思,我告诉她:“就比如,你现在想要学绘画,还要画到最好,每个人都不是完人,你何必这么逼你自己呢?”


她想了半天,才叹了口气,说:“哦,大概是我以前从来没逼过自己吧,我不知道自己的深浅。”


这回,换我不明白了,她笑了,说:“我爸原来是我们那个地方的县长,我从小听到的就是赞誉声。我一直以为,我是最优秀的,是最有能力的。可是,我十五岁那年,我爸被撤职了,家里一下子变得特冷清,而我的耳边经常充斥的就是对我的责骂和诋毁。”


过于优秀的父母,在世俗的社会中会给孩子带来一个事事顺利的环境,但这个环境的一切都是虚的,一旦父母的名利、地位消失,孩子得到的一切也会随之消失。


蒙老师心语


苏东坡曾经说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对家有优秀父母的孩子来说,可能意味更加深远。父母的成功,有时候是孩子身后的七彩光环,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孩子的阴影。如果父母不能放下身段,如果父母用自己的权力保护孩子,如果父母给孩子传达过多的关于财富与成功的世俗思想,那么孩子就会受到消极的影响,孩子的成长就会出现问题。


不要用自己的优秀约束孩子


所有的孩子都有古灵精怪的一面,不信,你可以试试。当你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的时候,孩子不是认真地听,而是怀疑地看着你,他更希望听到你真实的想法。


越是成功的父母,对世界的理解就越有更多的条条框框,因为他们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和荣誉。但这些条条框框,通常都是孩子的陷阱。


陶京有个同学,是一个着名的教育家。以前,经常会在电视里看到他,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曾经感动很多父母。


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教育家的儿子却几乎是一个废品。


十五岁时,打架、喝酒、嗑药、泡妞、赌博,五毒俱全。


因为这个儿子,这个教育家的事业一落千丈,尽管他的教育思想非常合理,但人们就是不再愿意相信。一个连自己的儿子都教育不好的人,又怎能谈教育呢?


之后,这个人几乎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一心陪儿子过日子。


偶然一次,陶京在一个球场上碰见了父子俩。让他惊讶的是,这对父子之间居然特别和睦,而他的儿子也不再是那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反而显得彬彬有礼。


陶京问他的朋友怎么回事,他的朋友说:“以前我不懂,教育其实就是生活。我和儿子把日子过得很好,我就教育好了他。根本不用我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当父母的职位或者工作方式具有管束性时,孩子的叛逆思想会特别严重。父母的地位越高,约束能力越大,孩子的反叛性就越强。除非父母放下身段,否则孩子是不会听从父母的。


我有个医生朋友,他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身材苗条、容貌端庄、举止文雅的妇人,带着自己的女儿去看病,她的女儿背部经常会出现浮肿,还会有红色斑点。


这个妇人说,她带着女儿去了很多地方,但没有人能明确说明,这到底是什么病。他们要么说是过敏,要么说是有心理症结。


我的朋友发现,这个女孩子长得特别胖,脸部线条也不是很好看,而且她的姿势特别难看,他就对那个妇人说:“你女儿不太像你哦。”


那个妇人马上说:“哎,可不嘛,她长得像她姑姑。”她一边说,一边露出厌恶的表情。


我的朋友问她:“你希望你的孩子长得像你吗?”


“当然了。这还用说吗?”


“那你以后不要跟她说,你怎么怎么好,她姑姑怎么怎么不好的话,也不要说她像她的姑姑好不好?”


“你怎么知道我这样说过?”妇人迟疑着,“其实,我平时教她锻炼身体,也教她正确的行走坐卧姿势,可是你看她,就像一团泥一样。”


妇人说着,就猛地捶了孩子佝偻下去的腰一下,孩子吓了一跳,眼睛不由得眨了眨。


我的朋友连忙制止她,然后开始给这个孩子做身体检查,在做背部按摩的时候,我的朋友一直问那个孩子:“你感觉委屈吗?”


那个孩子侧头去看她的妈妈,我的朋友说:“你直说就行。别看你妈妈。”


那个孩子就说:“委屈。”


我的朋友就说:“那你就哭吧。”


那个孩子就号啕大哭起来。


她的妈妈很奇怪,问她:“你哭什么?你有什么委屈的?”


那个孩子说:“你一直觉得我不好,我不好看,我胖,我姿势难看,我……”


孩子泣不成声,她的妈妈大惊失色,说:“我没有啊,我只是在教你怎么做才能更好一点啊!”


“你的表情,你的眼神,都在告诉我,我多么糟糕,我和你的差距有多大,我永远都不可能像你那么好。”


如果父母用讨厌的眼神来看孩子,那么即使父母在耐心地教孩子规则与进步的方法,那么孩子得到的也不是规则、方法,而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小语放学的时候,在天桥上买了一个小圆镜。回来后,她就拿着小圆镜左右端详,就连做作业时,也把小圆镜放在作业本上方,像拜神一样摆着。


我不希望小语把时间都浪费在这上面,就说:“我在办公室里,业绩算是最好的,可我们的下一代里,你的成绩恐怕——”


“哼,虚荣。”小语马上把小镜子抢过去,白了我一眼。


“你这么喜欢照镜子,还说我虚荣啊?”


“我算虚荣吧,但我只是修饰容貌。你呢,修饰名声,还说我?


哼!”小语愤愤不平。


“那好,咱俩都不虚荣,你别照镜子,我也不拿别人和你比,怎么样?”


“成交。不过你得先行动。一个月后,我发现你变好了,我自动把镜子上交。”


狡猾的小语。


一些在自己圈子里有影响力的父母,会特别希望孩子也和自己一样在某个圈子里有影响力。为了完成这点,他会不断教给孩子规则,并把那种比较思想传达给孩子。这会使孩子很受伤。


蒙老师心语


教给孩子规则,这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但是使用这种手段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向孩子传达任何负面的信息,尤其是不要用自己的优秀之处来压制孩子。否则,孩子的心思就无法用在遵守规则上,而是用在对父母的反抗上。


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


父母可以为孩子制定目标,但这个目标必须要在孩子的内心得到承认,否则,这个目标只会让孩子感到压力,也成为两代人矛盾的焦点。


优秀的父母,一般来说,生活、工作都特别有规律,计划性特别强,基本执行的是目标制度。目标制度是成功的一种方法,但如果不加选择地将其应用到教育里,可能就会造成错误。


学校开完运动会的第二周,我的学生孔祥生就给我带来了请假条,说脚崴了,不能上体育课,也不能跑操了。


我问他怎么回事,他低着头说:“周末骑车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


车子砸在了脚上,起来的时候,脚一下子踩在一块小石头上,结果就崴了。”


我看了看他的脚踝,的确有两处轻微擦伤,就准了他的假。


晚上放学的时候,孔祥生的爸爸来接他,看他居然一瘸一拐的,就问他咋啦。孔祥生连忙偷眼看我。我觉得很奇怪,就站在那里看着这对父子。


孔祥生连忙拉着父亲走,可是由于走得匆忙,脚又踩在了一块石头上,他“哎呀”一声蹲下来。


孔祥生的爸爸看起来特别紧张,连忙让他坐在马路牙子上,给他检查脚。他揉了几下,说:“看来你明天得跟老师请假了。”


我也过来了,问孔祥生:“是不是伤到昨天受伤的地方了?”


“昨天?昨天没事啊。什么伤?”孔祥生爸爸说。


“他昨天骑自行车砸了脚,还崴了一下。你这个当爸爸的,不知道吗?”


“没有啊,昨天我和他一起骑自行车,是刮了一下,可没事啊。”


这时,我看见孔祥生很恐惧地看着他的爸爸,嗫嚅地说:“我就是不想练习了。你天天让我跑步,我这次运动会都破纪录了,你还让我跑,要求跑到更好,我太累了。”


如果父母给孩子定的目标过高,或者不给孩子放松的时间,那么孩子就会因感到疲惫,而想办法破坏父母的计划。


艾尔是我的一个大学老师的儿子,他二十五岁了,现在是一个流浪者。他不想回家,也不愿意工作,就整天在外面靠打零工赚取微薄的生活费。


我的老师特别瞧不起这个儿子,就连上课的时候,偶尔也会说上一句:“你们可别像艾尔那么笨。”


据说,艾尔很小的时候,我的老师是按照天才的方式来教他的,可是艾尔天资笨拙,表达能力差,对数字的敏感性也差。我的老师教了一阵下来,发现他什么都不会,特别沮丧。


有人曾劝我的老师:“别老逼着孩子成为天才。”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