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帮助孩子寻找活着的独特意义(2)

作者:蒙谨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07

|

本章字节:11190字

如果父母事事对孩子加以控制,即使孩子由于性格懦弱听从父母的,他也会不自觉地在听从中进行反抗,并以伤害自己为目的。因为他的目标已经不是开发自己,而是报复父母。


我有个堂叔,十几岁就结了婚,妻子是一个很老实的农村女人。


堂叔的妈妈,我三奶奶,在家里说一不二,脾气又特别不好,动辄就拿堂婶撒气。


三奶奶不但自己打骂儿媳妇,还唆使儿子也来打骂儿媳妇。为了教育好儿媳妇,三奶奶还准备了一条精致的小皮鞭。


堂叔其实并不喜欢这个媳妇,开始的时候,只要是他妈让他打,他二话不说,抄起皮鞭就打。可后来有一天,他忽然不打了。


三奶奶骂他:“怎么,娶了媳妇就忘了娘啊?”


堂叔说:“媳妇是你给我娶的,我不知道你给我娶媳妇干什么,可是现在这媳妇是我的了,你没有权利再打她,更没有权利指使我打她。”


一直以来,这个家都是我三奶奶说了算,堂叔对她是言听计从,因此,我三奶奶特别受不了,她破口大骂,一边骂一边还打堂叔,让堂叔向她认错。


三奶奶这样打骂了一天,可堂叔就是不吭声。三奶奶气得了不得,拿起皮鞭抽打婶婶,谁知,堂叔站起来就把皮鞭夺过来扔掉了。


三奶奶气急败坏,在地上打着滚嚷:“可了不得了,你这个不孝子,我要把你赶出家门,你自己出去过吧。”


那时候,农村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堂叔没有工作,又刚结婚,手里根本就没钱,更没有房子。但是堂叔听了三奶奶这话,却二话不说,拉起婶婶就走了。


这一走就是好几年。三奶奶整天哭天抹泪。


当孩子发现父母的决定对他的人生有伤害时,他会特别逆反,甚至会产生仇恨心理。即使让自己作难,他也不惜反抗父母,远离父母。


我刚嫁进陶家的时候,陶琳高中还没有毕业,特别叛逆,妈妈的话不听,哥哥的话也不听,而且天天想着谈恋爱,尽管没有人跟她谈。


我婆婆很保守,听了陶琳那些恋爱的论调,简直受不了,经常骂陶琳,要不就苦口婆心地劝她:“你个大姑娘好好地守点本分好不好?”


我开始也不喜欢这个样子的陶琳,但有一天半夜,陶琳忽然喝醉酒回来,她大笑着对横眉竖目的婆婆说:“我就是想要看看你这个样子,太好玩了。”


婆婆又要打她,我赶紧劝住了,并告诉婆婆,即使陶琳酒醒了,也不要说她什么。婆婆无可奈何,后来就不再管陶琳。


但是奇怪的是,陶琳反而变得特别规矩。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有时候会用反抗父母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成长。对于这反抗,他甚至没有对错的概念。如果父母不过分压抑孩子,这种反抗很快就会过去。


蒙老师心语


当孩子反抗自己时,父母都如临大敌,因为这表示自己的任何良言都无法被接纳,还表示自己对孩子的任何帮助,都会变成无用功。


其实不是这样,反抗的孩子,是在认识自己,是在探索自己的能量,对也好,错也罢,只要他知道这是自己的选择,那么这也是一种成长。


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做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某个年龄段对于他的某一种能力发展特别重要,这个年龄段就是敏感期。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做教育,会事半功倍。


做好教育,应该顺势而为。当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我们就要抓住他对语言的敏感期,对他进行语言教育;当孩子对秩序显得格外重视时,我们就要给孩子讲述秩序的安排。


我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男孩子,说话特别晚,三岁了,还说不清“妈妈”、“姐姐”等词语。这个孩子的妈妈急坏了,不再相信“贵人语迟”的话,反而认为这个孩子有问题。


也不怪妈妈着急,她的亲叔叔就是智障,她害怕这会遗传给自己的儿子。


于是,妈妈就带着儿子四处求医问药。尽管医术是相同的,但各个医生的说法却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有的说这孩子傻了,有的说这孩子没问题。


妈妈一时没了主意,就开始四处给孩子找补脑的药和食品。这个孩子从此开始了吃中药的历程。据不完全统计,光中药渣就能堆一座假山。


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对数字特别敏感,对人际关系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兴趣,他能很快地分辨出远房亲戚和自己之间的关系。而且,这个孩子也开始“乱说话”了。


孩子拿着小棍棒,一个一个地排开,然后一点点分开,确保每堆都一样,一边分,一边还“一”、“二”、“一”、“二”地说着。可是这个妈妈却感觉很烦,一脚就把那些东西踢开了。


她抱着孩子的时候,也总是对着孩子的脸说:“我希望他不是个傻子。”


受了这些消极的影响,这个孩子的发育更加迟缓。


其实每个孩子的敏感期都不一样,就说语言敏感期吧,有的孩子早些,有的孩子晚些,即使孩子表现得特别晚,也不要急于给孩子定性,说他智力有障碍。


萨仁花说她六七岁的时候,就是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必须睡在一起。她总觉得这事情有点不对,于是,就故意捣乱,今天要妈妈陪着,明天要爸爸陪着。


结果不久,萨仁花的爸爸和妈妈就离婚了。萨仁花的爸爸离开了她和妈妈,再也不回她们的家了。


那时候,萨仁花罪恶感特别强,她认为,要不是她捣乱,爸爸妈妈就不会离婚。萨仁花的妈妈是一个普通的牧民,她每天都特别努力地经营牛羊,希望给萨仁花更好的生活。


母女俩很少交流这件事,而萨仁花的罪恶感就一直持续着,并影响着她对人际交往的判断。


我刚认识她的时候,她是一个特别敏感、特别不愿意和人打交道的人。我特别喜欢萨仁花的淳朴,就主动和她交往。


我们熟了后,萨仁花告诉我,她就怕哪一句话说不好,哪一件事做不好,朋友成了敌人。


我问她怎么会有这么多担心,做朋友就要至情至性,聊得来就在一起,要是觉得没有共同语言了,就少说两句,也不至于成为敌人啊。


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担忧。但我们交往的那段时间,她总是显得小心翼翼的。我问她关于某事有什么意见时,她也是半遮半掩的,不敢全部说出来。


后来,我学了心理学,才知道,她其实是在人际敏感期时受到了伤害,不能正确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


在孩子的敏感期,如果遇到什么意外,那么孩子对某种能力的敏感度可能就会下降,甚至会出现错解。父母要多观察孩子,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我们小区有个孩子,十岁左右还总是把东西放进嘴里,她爸爸妈妈都是知书达理的人,对于孩子的这一习惯非常恼火,觉得特别丢面子。有时候,还会当众教训孩子。


我总觉得孩子之所以会把东西放进嘴里,并不是坏习惯使然,而是一种心理症结。但这话我可不敢跟孩子的爸妈说。


那天,我和小语、小松在小区里散步,迎面正碰上这个孩子走过来。这个孩子比小语大几岁,但和小松却很熟。两人见面就打了个招呼。


小松很热情,上去就抱住了那个孩子,那个孩子看起来特别尴尬,一个劲儿推小松。小松很不满意,说:“你干吗?不喜欢我吗?”


那个孩子不好意思了,连忙说:“不是,我没和别人拥抱过。”


“你妈你爸不抱你吗?”小语快人快语。


那个孩子摇摇头。


“你缺抱哎,我妈说,孩子要是不被抱,就会变傻的。”小松说。


小松刚说完,就听我身后有人说:“你妈净瞎说。”我回头看去,是那个孩子的妈妈。


我笑了,问她:“你是不是从小就不让孩子把东西放进嘴里?”


“那还用说吗?把东西放进嘴里,那多脏啊!”


“哎呀,这不对,孩子那时候是口腔敏感期,他需要用嘴来接触物体,感知物体,理解物体。这时候,他的皮肤也特别敏感。你要多抱他,他会变得很聪明的。”


“瞎说。”


“……”


零至六岁,是孩子的感官敏感期,这个时候,孩子会把什么东西都放进嘴里,千万不要为了卫生而把东西夺走。你要真讲卫生,不妨把孩子放进嘴里的东西进行一下卫生处理。


蒙老师心语


抓住敏感期做教育,就像顺着势头买股票一样,会大有益处,能让教育事半功倍。对大多数儿童来说,零至六岁是一个集中的敏感期,这其中包括器官、语言、秩序、社会规范、书写等等。但并不是每个孩子的敏感期都一样,对于晚一些的孩子,父母要耐心等待。


请耐心观察、解读孩子


大概没有几个父母能够定下心来,认真地读一读孩子。当他们读不懂孩子的时候,他们会感觉烦躁,把原因归咎于孩子,对孩子发脾气,这只能使问题越来越糟。


即使是我们的孩子,即使与我们朝夕相处,他还是有他自己的世界,他还是有我们不能理解的地方。当我们读不懂孩子的时候,总是想让孩子给我们一个解释。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可以等待,等待孩子愿意交流,或者等待我们终于看懂孩子。


我并不是刻意强调成绩的人,即使作为班主任,也没有在成绩上刻意给孩子压力,尽管我在这方面的压力巨大。


我以为,只要我对孩子的成绩采取一种宽松的态度,那么小语和小松就不会在成绩上对我有所隐瞒,这样,我就会知道他们在学习上的具体问题。


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一次,我和小语班里的一个家长聊天,发现小语居然没有把英语测试卷拿给我看,而这张卷子,据那个家长说,老师特别重视。


我心里就有了火,但是那次我没有发火。小语放学后,我询问了她的考试情况,她的确考得不理想,但也不至于到我的下限。


我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下,告诉小语下次学校有什么情况,不管怎样,都要及时通知我。小语答应得特别干脆。


可是不到两天,我偶然在小语的桌子上看到一张试卷,居然也是我没有看过的,我马上把正在吃饭的小语揪过来,问她怎么回事。她脸色一变,支支吾吾。


我火了,说:“我什么时候因为你成绩不好说过你?你为什么总是把卷子藏起来?你藏起来,我不但不知道你的成绩,还不知道你到底哪里没学好。这样,我就不能帮你了。”


“哼,你口口声声说不关心成绩,实际上,我只要成绩稍差点,你就马上给我补课,说这说那的。难道这是不关心啊?”


当我们口是心非时,或者是没有注意到自己所奉行的原则,正在被自己打破时,孩子会敏感地发现,并对你隐藏他的想法。只有找到源头,改变自己的错误,隔膜才能消除。


小松说,他有个同学,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特别僵,他平生最讨厌的就是和父母说话。而他的父母,为了和他多沟通,给他买了手机,只要是下课的时间,就会给他打上一通电话。但他通常都不接。


小语听了,就说:“如果是我,也会这样做。我们也需要私人空间的。”


“是啊,我说老妈不给咱俩买手机呢,原来是怕打扰咱们。向老妈致敬。”小松一边说,一边给我敬了个歪歪斜斜的礼。


“我才不是怕打扰你们呢,我是懒得理你们。”我故意说。


“咱们老妈就是心狠,能不理咱们就不理咱们。不像我同学他妈,总是想要打开他的心看看。”


“你说,你要是现在正想骂人,我打开了你的心,我是不是得骂你一顿?但你骂人的心就那么一刻,你说我骂了你,你是不是觉得委屈?你委屈了,是不是得怪我?你怪我了,是不是和我关系就不好了?”我说。


“老妈就会说绕口令,这一绕,就把咱俩绕进去了。不过,幸亏您是我妈,不那么逼我,不然,我有话肯定也不和您说。”小语说。


不要刻意去掏孩子的心里话,给孩子留点隐私权。否则,你越想问,孩子就越不想说。再说了,如果孩子说了,你没有像孩子期待的那样去处理,反而会使事情更糟。


陶琳有个同事的妹妹离家出走了,同事特着急,陶琳就帮着她四处打听寻找。二十四小时都没有找到,一家人只好报警。可是警察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踪影。


大约一个月之后,那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回来了,蓬头垢面,脸上和身上到处都是伤。可是当她妈妈问她怎么回事时,她就是不说。


她的妈妈情急之下,摇晃着她说:“你快说啊,你不说,妈妈怎么知道你受了什么委屈?你说出来,妈妈就给你报仇去。”


那个孩子眼神特别吓人地说:“要报仇是吧?你就是我的仇人。”


一句话,让她的妈妈呆若木鸡。陶琳的同事气不过,打了妹妹一巴掌,可是她只是沉默,低头坐在那里。


陶琳是个热心人,她知道后,就跟同事说,让那孩子到我家里住一段时间,缓一缓劲,再说。


也就是住了两天,这个孩子就憋不住了,给她的妈妈打电话,说自己很后悔,不该不听妈妈的话,谈什么恋爱,还要和人私奔,差点被人绑架。


她的妈妈接到电话后,泣不成声,马上跑过来把孩子接回去了。


当孩子犯了大错误时,他知道一定会受到大惩罚,此时他会死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父母越是逼问,他就越是抵抗。相反,如果父母能够晾一晾,孩子反而能够打开心门。


蒙老师心语


读懂孩子,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表面的东西,不一定能反映孩子的内心。但如果孩子不想打开天窗,那么父母就不要急于和孩子说亮话,否则,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使得沟通不畅。不管怎样,作为父母,都要做一个细心的观察员,做一个有耐心的开导员,接受孩子的一切,让孩子愿意和自己说说他心里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