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谨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4:07
|本章字节:11146字
堂弟当时正在吃饭,一听说小松脚趾被夹了,把饭碗一扔就跑。
赶到粮仓后,赶紧把老鼠夹从小松的脚趾上卸下来。小松已经哭成了大花脸。
堂弟连忙把小松送进了医院,医生给他做了治疗。虽然这不算什么严重的伤,但堂弟还是让小松在医院里观察了一天才出院。
回来后,堂弟以为小松要回家,但是小松这个家伙好了伤疤忘了疼,一瘸一拐地依然和小伙伴们一起跑来跑去地玩。
堂弟十分担心,总是跟在小松后面,不停地提醒他“小心”、“慢点”。孩子们做游戏的时候,堂弟常常会跟小松一伙,极力帮助小松。
暑假结束,小松回来后,对我说:“其实受伤也挺好的。”
我听小松介绍了整个过程,不禁很生气,对小松说:“因为害怕不能给我一个交代,你舅舅才那样溺爱你。可是你难道不能反省一下吗?你受伤,是你自己的过错啊。”
孩子如果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受伤,父母一心只为孩子治疗伤口,甚至溺爱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忽略自己的错误,甚至为了得到这种溺爱,而宁愿再犯错误。
一天,我刚进家,奶奶就问我盒子里有多少图钉,还说小语把图钉弄撒了。我连忙去书桌附近仔细查找,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翻了个遍,没有。
为了以防万一,我对小语和小松盯得特别紧。他们只要进这个房间,我就走在后面,仔细看孩子的脚下有没有什么东西。
那天,小语又来这个房间玩,我忽然发现,在她前方大约一米左右处,有一个黑点,还闪着光,我吓坏了,连忙大喊:“停,停!”
小语尚小,被我的声音吓呆了,回头恐惧地看着我,半天忽然“哇”
一声哭了起来。我顾不得她,连忙去收拾前方路途上的“障碍”。
让人好笑的是,那个黑点其实是一个亮片,从小语衣服上掉下来的。我不禁莞尔。
陶京听到小语哭了,跑了进来,他抱起小语问怎么了。我跟他解释说害怕地上有图钉。陶京有些生气地说:“你真是大惊小怪。咱们不是已经翻遍了吗?”
“你不记得小松小时候脚丫被玻璃碴扎坏的事了,输了好几天液呢。”
孩子伤在身上,父母就会伤在心里,甚至会成为心理阴影。但是如果对于孩子受伤的事情,父母总是显得过于关注,那么只会弄巧成拙,甚至可能让孩子也产生心理阴影。
蒙老师心语
孩子身体受伤的时候,很需要父母的关爱;受伤事件应该成为一个警示,告诫父母和孩子不要再犯某种错误。这是受伤后需要铭记的两件事。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受伤的孩子,父母不能过于溺爱,过于关注,过于警惕,以免使孩子产生恐惧、依赖等不良心理。
别让孩子心里充满仇恨
孩子也是社会人,其他人不会像父母那样事事纵容孩子,耐心教导孩子,可能会伤害他,羞辱他。一旦孩子遭遇羞辱,父母要让孩子释怀,而不是让孩子记恨在心。
一些父母如此教育孩子:“有人打你,你就打他;有人整你,你就整他。”一个很常见的说法是,不怕事,不惹事。这是一种正确的为人处世方法。但不怕事,并不意味着就要以牙还牙,甚至睚眦必报。
我堂叔是老师,他的儿子叫会,会上学特别晚。在学校里,他并不是特别受欢迎,相反,却总是与众人格格不入。
有个孩子,不知道会是一个“有来头”的人,在站队的时候,嫌会笨手笨脚的,把他推倒了。当时会并没有什么特别反应。
回家后,会把这事跟爷爷说了,爷爷当时就暴怒,去那个孩子的家找家长说理,还要赔偿费。会的爸爸、我堂叔是老师,他听说儿子被“打”,就在学校里狠狠批评了那个孩子。
之后,每天上学的时候,爷爷都要护送会。爷爷说:“要是有人打你,你就赶紧告诉你爸,让你爸收拾他。”
会说:“我不用告诉我爸,我自己就能处理。”说完,会就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头,紧紧握在手心里。
爷爷赞道:“我们会就是聪明,想得这么周到。对,就这样,看谁还敢欺负你。”
这之后,不管有没有爷爷护送,会手里都会握着一块小石头,他看谁不顺眼,就拿石头给人家一下。就这样,会成了个小霸王。
可怜的会,连高中都没有考,因为他根本没心思学习,并一直认为只要一块小石头就能搞定一切。
孩子的心被种上了仇恨,那么他的全部心思就会用来报复人,这不但会使他的心灵扭曲,还会埋没他的潜能。
我老家有个亲戚,带着孩子到我家里来串门。这个孩子显得非常拘谨,我给他水果也不敢吃,只是跟他妈妈嘟囔着要喝水。
我拿着杯子去倒水,孩子接了过来,可看是热水,马上就放下了。
他妈妈不耐烦了,说:“你别烦人了,自己去接。”
孩子马上拿起一个空杯子,跑到厨房,接了一杯水就喝。我看见了,连忙说:“别喝生水。这里有矿泉水。”
但是孩子已经一口水入肚了,他惊诧地看着我。他的爸爸在旁边显得特别尴尬,笑着说:“哎呀,这农村人老土,啥都不知道,接了水就喝。”说完就斥责孩子。
孩子的脸一下子红了,马上往水池里吐,可是咳了半天,只咳出一口痰,他就吐到了厨房的水池子里。
小语马上说:“哎呀,我们要在那里洗菜的,你怎么往那里吐?”
孩子一下子呆在原地。他的爸爸不由分说,站起来就走进厨房,给了孩子一巴掌,孩子一下子哭了起来。
我连忙过去劝解,说:“我也是农村出来的,我还不知道吗?农村用的是水井,水特别甜,当然能直接喝。这只是孩子的习惯,不能怪孩子。”
这事过去了,我没当回事,可后来小语说,那个孩子后来写信骂了她,说她虚荣、夸张、矫情、没有人性,还说他爸爸说了:“你妈妈也是农村出来的,拽什么?”
一些敏感的孩子,会把别人纠正他的话当成羞辱,如果父母此时也因自卑而敏感,以致无法正视别人的纠正,那么就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仇恨,而这种仇恨的根基正是自卑。
我实习的时候,有个孩子叫民英,跟我的关系特别好。我以为这只不过是孩子的一种新奇心理,但后来我发现,民英把我当成了救命的稻草。
民英年纪比别的孩子都大。因为她小时候给人劝架的时候,被人伤了大脑,所以学习显得特别吃力。
民英的老师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她经常骂民英是“笨蛋”,是班级里“拖后腿的人”。民英每天上课都提心吊胆,生怕哪一件事没有做好,又被老师当众大骂。
我作为一个实习生,唯一的教学武器就是微笑。
我叫民英回答问题时,看她很紧张,就走过去拍拍她的肩膀,让她坐下,说:“你是因为和老师不熟、紧张才不会这个问题的,等你不紧张时再说。”
我并没有想过这句话对民英的影响有多大。这之后,她在我的课上表现得特别积极,只要我提问就举手,而我叫到她的时候,她有时候甚至不知道我问的题目。
我不禁觉得好笑,对她也多了一份关注。
实习期很快就结束了,民英告诉我,她要退学了。我惊讶地问为什么,她说:“我已经受不了老师的责骂了。我注定会成为一名农民。
我恨所有的老师,除了你。”
看着民英那咬牙切齿的表情,我吓了一跳,赶紧搂住她,恳切地说:“对你伤害最大的,不是老师的辱骂,而是你自己内心的恨。你不恨我,所以你的表现特别好,如果你能不恨其他老师,那么你也会有突破性表现的。”
长期受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的排斥、侮辱后,孩子很难不产生仇恨心理。这时候,他更需要父母的心理按摩,一定要告诉孩子,仇恨最后伤害的人,只有自己。
蒙老师心语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这个思想已经是十分落后的了。要知道,对内心纯净的孩子来说,仇恨将是最大的成长障碍,它不但会影响孩子对自己潜能的挖掘,会影响孩子与他人之间的相处,还会让孩子的心理变得扭曲。所以如果孩子受到侮辱,那么父母要想办法让孩子释怀,同时,不要记恨。
不要经常抱怨孩子
抱怨是毒,它会残害人的激情,让人变得软弱无能。但抱怨最容易遗传。如果父母因为生活不快而经常抱怨,那么孩子就会产生消极心理。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看到一些人,他们抱怨生活不如意,抱怨市场不景气,抱怨国家政策不力,抱怨孩子学习不给力,反正一句话,就是事事不如意。抱怨久了,就是见到好事都会把好事当成坏事。
小时候,我很不喜欢我三姑的性格,她动辄就笑话我。但我十几岁后,却越来越敬佩她了。
我姑父的前妻死了,留下一个弱智儿。我三姑嫁过去之后,就要照顾这个弱智儿。但我直到十几岁才知道这个孩子不是我三姑的,因为我三姑一直对他特别好。
尽管我三姑喜欢嘲笑我,但却决不允许我嘲笑她的这个儿子。我知道她这个禁忌,生气的时候,就会故意“捅马蜂窝”,这使我和三姑之间的关系变得很僵。
我知道这个孩子不是三姑的儿子之后,很不解,问我三姑:“难道说你的亲侄女还不如一个外人的傻儿子吗?”
我三姑一听特生气,厉声对我说:“他不傻,他也不是外人的,就是我的!”
“哼,你这是何苦呢?我还以为你多幸运呢,原来,嫁过去,得给人家收拾烂摊子。”
我三姑气得把这话告诉了我父亲。父亲就找来我教训道:“按你的话说,你的三姑很苦,那你为啥又气她呢?”
“我就是不服气,她经常嘲笑我,却不允许我嘲笑那个傻子。”
“傻闺女,你一点都不懂事啊。你三姑婚后才知道有这么个儿子。
当年,她为这事和你爷爷奶奶大闹,甚至还上吊自杀过。你奶奶说:
‘两个选择:一离婚再嫁;二回去,认真过日子。’”
“我奶奶好冷酷。”
“那时候的人啊!”父亲叹了口气,“你三姑无法,只好回去了。
但是经常抱怨,一回家来就跟你爷爷奶奶生气,把你爷爷惹烦了,就说:‘你越抱怨,越倒霉。’”
“恐吓!”
“是事实。她抱怨时,那个孩子和她关系特别不好,还打她。后来,她就信了你爷爷的话,接受了,对她儿子特别好,结果现在你看,那个儿子要是一天见不到她就大闹。”
抱怨的结果,只是使事情越来越糟。一个喜欢抱怨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必然很僵。他传递给孩子的是不耐烦,是消极,孩子会感觉到一切都是不如意的,会产生自卑。
那年出差,在车上碰见一个年轻妇女。我们搭上话后,她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是老师。她立刻就说:“现在的老师可吃香啊,别说国家政策优待教师,就是这请客送礼也足够了啊。”
我一听,很尴尬,就不去接她的话。
谁知,她却关不上话匣子了,继续说:“现在的教师,待遇高了,师德却差了。我们孩子的老师,动辄就暗示我们,该送礼了。如果送晚了,就会给孩子脸色看。”
我低头假装整理自己的物品,心说,如果她再继续说,我就走人。
她大概终于认识到了,说:“哎呀你看我,就是平时太恨老师了,说话都不顾对象了。其实,你不一定是坏老师,毕竟还是有好老师呢。”
我一听更是哭笑不得。
她拉着我的手,表示亲近,又说:“我抱怨惯了,你别介意。”
我毫不客气地说:“看您这样子,您的孩子在学校里肯定经常挨批评。还有,您要是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师,那么您的孩子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就永远都不会好起来。”
她愣愣地看着我。
这回轮到我发力了,我继续说:“因为您的抱怨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了怨恨,但孩子又必须天天和老师在一起,这样,他要么会变成唯唯诺诺的人,要么会变成一个经常对抗的人。”
“老师不好就是不好嘛,难道还不让说吗?”
“让说,但您不分场合,随时都说,有什么用呢?尤其是在您的孩子面前,您的这种抱怨就是毒品,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老师做什么,都认为老师是错的。这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呢?”
当孩子因为某些缺陷而被老师批评时,即使老师是错的,父母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师,因为这样只能使孩子形成仇恨、对抗,而不利于他正确认识自己的缺陷。
我和小语在一家餐厅吃饭,听到一个父亲对着儿子抱怨:“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吗?你看人家阿狸,给他爸拿回来的都是奖品,你呢,给我拿回来的,都是惩罚。”
我看了看那个孩子,他面色凝重,手里的筷子也不知道该放在哪里,就那样一直架在空中。
“傻子似的,不吃饭干啥呢?快吃,以后给爸长点心就行了。”
那个父亲说着,又慈爱地摸了摸孩子的头。
孩子的筷子这才重新放进了碗里。
“唉,我的工作事事都不顺心,你还天天给我添乱,我都要喘不过气来了。”父亲又抱怨道。
这时,孩子“啪”一下放下筷子走了。
有些父母总是抱怨孩子这做得不好,那做得很差,给父母丢脸,让父母不省心。这样做,只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而无法令他做出任何改变。
蒙老师心语
不管是生活所迫,还是关注孩子的过错,父母都不要向孩子抱怨。
抱怨是一种消极的毒,会让人变得软弱无力。这种毒极具传染性,它借由呼吸,就能传递给你的孩子。一旦你的孩子也学会抱怨,那么他就没有心思去挖掘他的自身潜能,反正抱怨更省事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