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关注孩子的群体生活(1)

作者:蒙谨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07

|

本章字节:12188字

孩子的社会情感培养极其重要,这就意味着母亲的第一项任务应该是:赢得孩子的兴趣、感情与合作。如果母亲的这项任务失败了,那么孩子就不会对社会产生兴趣,他会认为社会是冷酷的,而且无法改变。这会使他变得敏感,不信任他人,同时也不自信。为了避免这一点,母亲在关怀孩子的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群体生活,让孩子学会积极处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极其重要


一个被父母忽视的孩子,他在人群中会表现得极为不合作,对于帮助他人的事情没有兴趣,遇到事情,也不会想到通过求助他人来圆满解决。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其实就是孩子对社会关系的第一次定义。因为孩子无法了解社会其他人群之间的关系,他唯一能体会到的就是父母和自己之间的关系,他会把这种关系定义扩展到社会范围内。


晶晶是一个备受宠爱的孩子,上幼儿园前,任何一个时刻,围在她身边的人都不少于六位。


晶晶的姥爷和爷爷都是事业成功的人,退休后,他们闲不住,就把教育孙女当成了第一要事。晶晶看到他们对其他人总是一种颐指气使的架势,而对自己,却言听计从。


晶晶的妈妈从美国留学回来,爸爸从英国留学回来,两人的事业都相当出色,走到哪里都被人高看一眼。这一点,晶晶也感觉到了。


尽管晶晶的妈妈和爸爸对她要求十分严格,甚至还斥责过老一辈人溺爱的教育方式,但晶晶还是很早就被惯坏了。


一次,六个人(标准六人组)带晶晶去游乐园玩。游乐园有很多人,每到一个游乐项目,都要排队等候,这让晶晶玩得非常不舒服。


看着晶晶的小眉毛渐渐跳起来了,妈妈不停地告诫她:“要有耐心,当你能够学会等待,你会发现结果将更美好。”


这样的大道理对晶晶一点用都没有。到“火车隧道”那个项目时,晶晶终于爆发了,她顺着队伍往前跑,一边跑一边打那些排队人的屁股,还骂道:“都给本公主滚开。”


这可犯了众怒,人们不好说孩子,就对大人说:“怎么教育的孩子?这地方难道是你们家开的吗?”


晶晶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很不爱听这话,四个人马上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吵架小组,和那些质问他们的人吵了起来。


晶晶的妈妈和爸爸不停地劝架,还训斥晶晶,但晶晶哪里肯听,她不停地说:“我有什么错?”


看到长辈很受人尊敬,同时自己又备受宠爱的孩子,会认为这世界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自己就是法律。这些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去考虑别人,因为他们的心里只有自己的感受。


我们村有一家人是外来户,刚搬来不久父亲就生病死了,剩下六个姐妹和母亲相依为命。大姐很早就和母亲一起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老二和老三都很努力,老五老六也都很听话,唯独老四,经常惹祸。


别看老四是女孩,但她可是上树、爬墙什么事都敢干,她还组织伙伴们到村里的果园去偷还没熟的果子。


虽然是老四组织的,但是孩子们的心一点也不齐,一进门,大家就四散开,各自找自己喜欢的果子去了。


老四看果子看得入了神,看门人走到跟前都没有注意到,还在喊:


“人参果,你给俺老孙下来吧!”结果被看门人抓了个正着。


看门人看她是女孩子,就问有没有同伙,她马上把其他几个孩子的名字都供了出来,还给看门人指点谁在哪里。在老四的帮助下,看门人很快就找到了其他几个孩子。


看门人很厚道,并没有惩罚他们,只教训了他们一顿,就让他们走了。


出来后,老四马上说:“我告诉你们,我想到一个很好的对付那个老家伙的办法。你们跟我来。”


说着老四就朝着果园的东北方向走去,可是她走了几步,却发现没有人跟着她。她回头一看,几个伙伴都站在原地,鄙夷地看着她。


“干什么?”


“叛徒,没想到你是叛徒。”有个孩子说。


“那不叫叛徒,那叫好汉不吃眼前亏。”


“哼,你当我们会信吗?”


几个人说着,就都走了。老四恨恨地拿起一块土块,朝他们掷去,骂道:“孬种,这世界就没有好人。”


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偏偏老四是这种性格呢?因为老四是中间的孩子,父母和姐姐们关心的都是更小的孩子,而她不大不小,备受忽视。受忽视的孩子,容易感情淡漠,不信任人。


潘龙进入青春期后,不再和继母作对了,他把矛头完全指向了爸爸。潘龙的叛逆,是我见过的所有的孩子里面最极端的一个。只要是爸爸喜欢的,他就一定会讨厌。


潘龙的爸爸很想让潘龙继承家业,对他寄予了厚望,给他请了好几个家庭教师。这却成了潘龙和爸爸作对的一个好办法。


每个家庭教师来,潘龙在第一天都会表现得非常好,然后在第二天马上就翻脸,诬陷那些老师偷他的东西、侵犯他的人权等。


很多老师被潘龙的爸爸整得掉了几层皮,此时,潘龙却反过来对那些老师说:“你们就不应该来潘家,你难道不知道老潘就不是什么好人吗?”


这样的事情闹多了,潘龙的爸爸终于知道了真相,他发现自己居然一直被儿子欺骗,就气急败坏,狠狠揍了潘龙一顿。


于是,潘龙有了离家出走的理由。不久,学校附近发生了好几起暴力事件,据说都与潘龙有关。


父母离婚后,孩子要么觉得是自己的错,终身自责;要么觉得父母都不爱自己,他会仇恨父母,用尽所有的能力去反抗父母,而且还会把这种敌对心理蔓延至与其他人的交往中。


蒙老师心语


为什么教育心理学常说,一定要爱孩子,多陪孩子,给孩子心理成长真正需要的东西?就是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到孩子对社会情感的解读。如果父母不陪孩子,那么受忽视的孩子就会变得不自信,不愿意与人建立信任关系。如果父母溺爱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把自己当成法律。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经常闹矛盾,那么孩子可能就会把这种仇恨心理蔓延到社会中。因此,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教育极其重要。


寻找不合群孩子的心理症结


孩子不合群,可能是因为性格内向,也可能是受成长环境影响。


但不管怎样,父母一定要根治孩子的不合群问题,因为在人群中长大有助于孩子建立正确的社交感情。


成年人大多认为,人脉对事业极为重要,因此广建人脉。其实对孩子来说,人脉也极其重要,一个不喜欢和人交往的人,是很难形成正确健康的社会心理的。


我现在已经想不起她的名字了,只记得她在毕业照上一条腿跪在地上,正好挡在另一个孩子的前面。看起来,就像那个孩子拖着她的腿一样。


关于这个人的记忆,只有角落。在人群里,她总是闷声不响的,如果有人问她有什么想法,她会忽然之间,脸变得通红,连连摆手,说:“我不懂,我不知道。”


时间久了,同学们也就学会了忽略她。


有一次,我们在上课时间就做完了笔顺练习,老师一高兴,就让我们去玩秋千。大家排着队,依次坐到秋千架上。


可是轮到她的时候,她刚要坐到秋千架上,就被她后面的一个孩子给推开了,那个孩子说:“轮到我了。”


她居然笑着说:“是吗?好的,好的。”然后就走开了。


说实话,这件事我已经不记得了,只是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她给每个人都写了一张明信片,那时候流行这个。明信片上,就写了这件事情。她说:“我恨你们所有的人。”


这张明信片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震惊和惶恐,害怕自己就是那个伤害她的人,也害怕来自她的报复。


但之后,我很少听到关于她的消息,就渐渐淡忘了这个人。直到大学毕业后,村里发生了一件特大新闻,新闻的主角是她,我才又想起她。


新闻是这样的:她把自己的丈夫杀了,然后自杀了。


村里所有的人都不相信这是事实,人们说:“那么老实的一个孩子,这是怎么了?”


村里一个老人说:“这个孩子积淀在心里的仇恨太多了。”


如果孩子过于自卑,不能和人正常交往,那么他就无法体会到与人交往的快乐,他会担心和别人建立关系,会不断躲避。这会让人们忽略他,而他又极为敏感,不喜欢被忽略。


萨仁花上高中的时候,特别崇拜一个叫薛影的女孩。这是一个独行侠女,在校园里,总是行色匆匆,当然,也形单影只。


薛影没有朋友,在她的班级里也很少和人讲话。最有特色的地方,是老师上课提问的时候,她会举起一个答题板,把答案写在上面。


她可不是哑巴,因为除了这件事情之外,薛影还做过一件震惊全校的事。那就是有邻校学生来本校闹事,薛影一个人站在那么多男生面前,滔滔不绝,一通训斥,居然把那些人说得颜面扫地,灰溜溜地逃走了。


就这一点来说,薛影受到的可不是萨仁花一个人的尊崇,那时候,还没有“粉丝”一说,否则“靴子”肯定不逊色于当今的“玉米”。


我也喜欢薛影,但我不崇拜她,我甚至有些可怜她。因为我知道,薛影之所以不和人交往,是有心理阴影。


那一天,我坐车出去买东西,到某站后,正好薛影上车来,她一上车就站在了门口,没有看见我。


我喊她,但车上人声嘈杂,她没有听见。我就走过去。走到她身边时,我拍了她肩膀一下,她吓了一跳,“啊”的一声尖叫起来,同时还伴随着战栗,然后惊恐地回头看着我。


我看着她那紧张得有些变形的眼睛,也吓了一跳,连忙说:“我是小李呀。你怎么吓成这样?”


让我更惊讶的是,她居然好半天都没有认出我来,就那样惊恐地瞪着我。我拍着她的背安抚她,说:“别害怕。”


好不容易,薛影才反应过来了,但是她恨恨地看了我一眼,转身就朝一边走去,弄得我既尴尬又莫名其妙。


后来,我找薛影家附近的人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她很小的时候差点被人抱走。


当孩子因为受惊吓而无法走近人群时,父母应该帮助孩子重新与人建立信任关系,而不是任由孩子继续保持这种恐惧心理,长久下去,他会逐渐失去与人交往的自信,变得自闭起来。


陈彧因为是转学生,在刚来本校的时候,很不合群。她的妈妈在接她放学的时候,看到别的同学都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唯独她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走着,很是心疼。


为了让陈彧和学生们打成一片,陈彧的妈妈没少下苦功,办pary(聚会),让班级里的孩子们到她家里玩,还跟我打招呼,让我帮助陈彧,缓和一下她和别的孩子的关系。


第一次,由于陈彧在班里不怎么说话,她的pary没有一个人参加。她的妈妈一想这样不行,马上又生一计,请班组长帮忙,发请帖。


孩子们毕竟喜欢热闹,第二次pary有很多孩子参加。陈彧的妈妈准备了很多美食,也准备了一些玩具。


由于陈彧是pary的主角,每个孩子都免不了和陈彧接触,有的问她喜欢什么书,有的问她房间的颜色为什么是紫色的。


渐渐的,陈彧就不再自卑了,很快融入到班集体中。


孩子换一个环境后,会由于陌生而产生自卑感,这时候家长如果能让他变被动为主动,那么就能帮助他消除自卑,顺利和人交往。


蒙老师心语


不合群的孩子,大多都因为对人群有一种恐惧感,无法相信自己在人群中有驾驭能力。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多培养他的自信心,多给他制造与人群接触的机会,同时,帮助他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让他认识到自己在人群中的价值和作用,并喜欢上和人交往。


让孩子自行解决交往中的问题


孩子刚开始和其他孩子交往时,难免会受原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左右,会和其他孩子产生冲突和矛盾。父母这时最好不要插手,孩子们会自动调整和他人之间关系的距离和方式。


父母插手孩子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解决矛盾的能力提高的机会。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他需要知道自己在人群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到底怎么和人合作。


小语刚上小学的时候,每次回家,我都发现她的脸上有伤,我问她怎么了,她会忽然恍然大悟地想起来什么,然后哭着对我说:“青青是个坏孩子,经常打人。”


几天后,我又听到另一位家长说,她的孩子也经常受一个叫青青的孩子的欺负。既然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家委会的人就决定把这件事反映给老师。


孩子受伤的家长们纷纷商议,怎么教孩子一些保护措施。商量来商量去,无非就是一条:离青青远点。


这话我当然传达给了小语。谁知小语听了后很生气地说:“妈妈,你怎么那么没有同情心?”


“我怎么没有同情心了?”我莫名其妙。


“你难道不知道青青的妈妈去世了?她难过,才打架的。现在我们都知道了,我们都愿意和她玩,她现在也愿意和我们玩了,你看我的身上也没有伤啊。”


青青的妈妈去世了?这我哪里知道啊!难怪,那么小的一个女孩子,会有那么强的攻击性。不过既然小语已经选择了原谅,那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成人以为自己对孩子无所不知,但实际上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一无所知。如果我们冒昧地加入孩子的关系中,很可能会破坏孩子的感情和交往能力。


还说我那个聪明的堂弟会,他上一年级的时候,遇到的是我的第一任老师杨老师。杨老师性格温和,但很耿直,她告诫我堂叔:“千万不要再给孩子灌输攻击性思想了。”


我堂叔有些不愉快,但是杨老师是学校里最好的老师,他也就没有说什么,只是客气地说:“希望杨老师能帮忙照顾一下孩子。”


杨老师摇摇头,叹了口气,就走了。


会上学的时候,依然握着石头,见谁不顺眼,就给谁来一下。杨老师不止一次地批评他,但都经不住我堂叔在家里对他的思想灌输,他依然如故。


杨老师为了这件事很是愁闷。他教过的几个高年级学生很快就从学校里知道了这件事,他们商量着要给会一个严厉的教训。


为了让事情做得严密一些,这些学生想出了隐藏身份的办法。


那天晚上放学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那时候学校规定,即使是回家,也要站队。会依然握着石头走在队伍的一侧。他走走停停,一会儿教训一下这个,一会儿教训一下那个。


就在这时,忽然有几个蒙着头巾的人跑过来,一下子把会抱起来,抓走了。好几个班级队伍的学生都看到了这件事,但没有人出来制止。


会被抬到一个角落里,被狠狠地揍了一顿。临走,那群人还给会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别迷信你老爸的能力,你再欺负人,还会有人收拾你。”


字迹很凌乱,像是故意乱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