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谨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4:07
|本章字节:11176字
在孩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之前,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决定着孩子对自己的解读程度。如果父母总是看到孩子的坏,那么孩子也会下意识地去屏蔽自己的好。如果父母能无条件接纳孩子,总是给孩子希望和鼓励,那么孩子就会在潜意识里铸造信心和勇气。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一定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请把孩子当孩子
别以为孩子很简单,其实孩子有着父母已经丧失的很多潜质。我们不能为了这些自己已经流失的东西,而故意去剥夺孩子尚在的那些潜质。
没有纯真的眼睛,不能算是孩子;没有爱动好玩的天性,不能算是孩子;没有出奇的好奇心,也不能算是孩子。可是现在,还有多少孩子,有着纯真的眼睛,爱玩好动,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呢?
莫文薇是我的一个同事,她是一位美术老师,但我更愿意叫她“心灵捕手”。
我曾经问过我班里的学生,如果你能选择父母,你希望你周围的哪一个成人能做你的父母,让我奇怪的是,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莫文薇。
这让我有一种挫败感,就问学生为什么。
一个学生说:“她上课经常做游戏。”
“画画怎么做游戏啊?”
“比如,她要我们画一个吃惊的人,就会问什么人会吃惊啊,吃惊的人会有什么表现啊,还让我们讲故事。”那个学生回答说。
又有学生说:“在认识莫老师之前,我特讨厌绘画,我觉得我没有天赋,但是莫老师说我线条感特别强,她说我不但能画,而且能画得很好。”
“是吗?你说老师总是给你自信?”我问。
“是啊,我从来没有听莫老师说谁的画画得不好。她总是能发现最好的地方。”那个学生回答说。
又有学生说:“还有,还有,老师,每节课我们都会和同桌互换作品,看着别人的作品,我们给编上有趣的故事。”
“那太好玩了,你们编的故事一定和作者的想法不一样吧?”我问。
“嗯,不管一样还是不一样,都特别好玩。”这个学生回答说。
对孩子来说,他最希望父母做到这几点:第一,经常和他做游戏;第二,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第三,能把生活过得特别有趣。
我有个同事,叫李和梅,敦厚淳朴,和人交往时,必须自己吃点亏才舒服。如果你想平等地和她交往,她就会觉得特别不安。
比如,吃饭的时候,她一定要自己多出一份钱,给和她一起吃饭的人买一点小吃。这倒不是炫富,因为她根本不富。
或者大家一起开会,她一定要做一次服务生,给大家递递拿拿,才能安心坐下来开会。
我发现她这个性格后,就直接告诉她:“你对自己特别不自信,你不愿意人们高看你一眼,你希望人们践踏你,才心安。但是有人践踏你,你又会觉得委屈。”
李和梅听我这么说,吃了一惊,她喃喃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自己。好像,你说得对。可为什么我要自我践踏呢?”
这其实也正是我想要问的,但恐怕这个原因深埋在李和梅的潜意识里,得需要一些特别的心理催眠手段,才能让她说出心里话。
我不会催眠,但我经常和李和梅聊天。我发现,她一说到小时候的事,就显得特别尴尬,特别不情愿,有时候还会说:“我那时候特别傻。”
她这样说的时候,我会回她:“有几个孩子小时候不傻呢?如果每个小孩都像成人那样精明,那这个世界也太恐怖了。”
她听了我这话,总是一愣,往往会沉思半天。几次之后,她忽然问我:“小孩就应该是傻的哈?”
“对啊,我小时候,家里刚孵出小鸡,我拿起来就要把它放进嘴里呢。”
李和梅哈哈大笑,说:“看来我不是最傻的。可我小时候,我妈妈总说我傻,总是告诫我这个不能说,那个不能做,否则别人就瞧不起我。”
我一下子发现了李和梅的心理症结。
孩子做傻事,没有错误,也永远不是错误。因为大人还有做傻事的时候,何况孩子呢?不要动辄就骂孩子傻,让孩子承担起“精明”
的责任,那才是真的傻呢。
我的学生韦意对父母离婚事件渐渐释怀时,变得特别爱撒娇。有时候,在班里和同学说句话,他也会撒一下娇。
男生,撒娇,这两个词汇很难融合。因此,同学们一见韦意撒娇,就会特别反感。但是那段时间,我对他却特别纵容。我告诉孩子们:
“你们连撒娇都不会了,还要嘲笑别人吗?”
孩子们哈哈大笑,都学着韦意的样子,开始撒起娇来。我笑了,说:“你们看过小孩子对陌生人撒娇吗?韦意对你们、对我撒娇,证明他很看重我们,把我们当成他最信赖的人。”
这时,我的学生就不笑了,还有人说:“老师,那我也可以撒娇吗?”
“当然。”
这之后,我们班差点形成一股撒娇风,不过,看孩子们玩得那么高兴,心无城府的样子,我很开心。
做孩子,就要心无城府。对一个心里有阴影的孩子来说,缓解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让他放松,而撒娇就是他放松的一种方式,这能让他对纠结的事情释怀。
蒙老师心语
孩子就是孩子,不要高看他,也不要低看他。他有成人没有的智慧,也有成人没有的幼稚和软弱。我们要接受孩子的软弱,承认孩子的智慧,始终如一地爱孩子。如果我们反感孩子的幼稚,一味想要孩子变得精明,想要让孩子快快长大,那我们只会伤害孩子,导致孩子成长得更慢。
请乐观看待孩子
父母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错事,别人给予孩子什么样糟糕的评价,只要父母相信孩子,那么孩子就有转变的机会。
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为自己活,也为父母活。当然,不要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这句话。所谓为父母活,是孩子对父母的心、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都能成为孩子奋斗下去的动力。
别看我爸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却特喜欢看书,他看的书很杂,有《毛泽东选集》、《牛虻》等,也有金庸的武侠。
我妈去世以后,虽然村里人对我都会多一分呵护,但也有不懂事的孩童,常跟在我后面喊:“没娘教的,没娘教的。”
开始,我是拼命追打这些人,但有一些男孩子,我根本就打不过,反而被他们打。回家后,我就会向爸爸大哭大闹,让他把我妈找回来。
现在想来,我这样无理取闹肯定让爸爸特别难受,但是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爸爸好像并没有多沮丧。我只记得他当时跟我说的一句话:
“你看那黄蓉,也是没娘教的,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呢?”
我不知道黄蓉是谁,我爸爸就给我讲述《射雕英雄传》的故事,听得我如痴如醉。听得着迷时,有时就会把自己想象成黄蓉。
有一次我爸爸给我讲完故事,我不由自主地问他:“你看我像黄蓉吗?”问完之后,我就后悔了,黄蓉是多么机灵、美丽的人啊,世界上能有几个?我怎么能跟她比呢?
但是,我爸爸仔细看了看我,然后飞快地跑到外面,拿来一根光溜溜的小木棍,递给我说:“嗯,还真像,再拿上这根‘打狗棒’,就更像了。我看,以后还有谁敢欺负你!”
我拿着那根“打狗棒”,觉得特别开心,就在地上乱舞起来。
那之后,虽然还是会有人说我,但我却再也不会那么难过了。
当孩子在外面遇到挫折时,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积极看待这件事情,并能从孩子身上发现别人没有的优秀之处,哪怕是从他人身上转移来的优点,对孩子也具有良好的疗效。
小百合是我们村最美的姑娘,她性格有点狂野,说话也口无遮拦,尤其在和妈妈说话时,更是肆无忌惮。因此,小百合和妈妈的关系特别差。
我经常听小百合对妈妈说:“我知道你最讨厌我,你最疼金菊。
同样都是你的女儿,你咋就不能同样疼呢?我哪儿得罪你了,让你这么讨厌我?”
有时候,旁人也会劝小百合:“百合啊,这事自始至终我都在旁边看着呢,我没发现你妈妈讨厌你啊?你做错了,你妈***评你,这是为了你好啊!”
的确,我遇到小百合和妈妈吵架的时候,也发现,小百合妈妈没有多么大的错误,只是在教训小百合的时候,有些词用得比较重——这就是我小时候的感觉。
但后来,我听我三姑说,小百合的妈妈的确有点不喜欢小百合,因为小百合的模样、性格都极像奶奶,而小百合妈妈和奶奶之间的关系特别不好。
听完这话之后,再看小百合和妈妈的冲突,我就有了新的感觉。
比如,小百合穿着新衣服在地里玩,金菊也穿着新衣服在那里玩。但是小百合妈妈却光教训小百合,而不说金菊一个字。
当小百合问妈妈,为什么不教训金菊时,妈妈说:“你是姐姐,你就应该做得好。妹妹不懂事,因为她小,你是姐姐,怎么也不懂事呢?”
这话听着特别有道理,可是我想,如果我是小百合,心里也会感觉不平衡吧。
有些父母会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对孩子的某些言行产生厌恶心理。
有这种心理,不管教育内容看起来多么正确,实质都是错的。因为孩子更关注情感,他会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排斥。
有一次我出门坐地铁,由于不是高峰期,车上人不是很多,但也有一些人没有位子。
列车进入某站,车门打开后,一对母子进来了。孩子大约十岁的样子,很活泼,一个箭步就蹿了进来。
这时,座位上有个小伙子,忽然发现自己到站了,着急忙慌地站起来就往门外跑。那个孩子看到有个座位空了下来,马上就朝那个方向跑。
但那个座位前有一个姑娘,小伙子站起来后,姑娘就顺势坐了下去。此时,小男孩也跑过来了,他把手撑在座位上,眼睛直直地看着姑娘。
姑娘吓了一跳,也看了他一眼,然后猛然发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从门口走过来,大概也是刚上车的。她马上站起来,说:“大妈,您来坐这。”
老人感谢着走过来,可小男孩已经一屁股坐在了上面。老人笑了,没说话,站在一边。姑娘气哼哼地看着小男孩。
小男孩的妈妈这时看不过去了,喊道:“你怎么那么没礼貌?你小小年纪的,站一会儿怕什么?”
小男孩这才不情愿地站起来。我以为男孩的妈妈肯定要长篇大论教训孩子了,谁知她只是在孩子耳边说了一句:“好儿子,能给老奶奶让座,很不错哦。”
小男孩得意地笑了。
我想,这个男孩这一次就学会了给别人让座。
当孩子因没有是非观念而做错事时,父母不要责备孩子,而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要孩子能选择对的,就要不吝夸赞,这能强化孩子对是非观念的认识。
蒙老师心语
无论在孩子身上发生什么事情,错误的事,失败的事,自己不喜欢的言行,或者被众人不看好的言行,父母都不要过度责备孩子。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只是不懂是非,或者能力没有被挖掘出来。父母要有耐心,要能乐观看待孩子的一切,给予孩子指导,对孩子表达自己的信任,那么孩子就会朝着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别随意指使孩子做事
现在还有谁敢说“我的孩子我做主”吗?恐怕没有吧。孩子是他自己的,即使作为父母,我们也没有资格随意指使孩子做事,否则,我们可能就无法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
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尊重。当父母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获得自尊、自信、自爱,愿意朝着父母希望的正确方向走下去。
小语虽然经常抱怨奶奶偏心、更喜欢小松,但却经常自愿帮助奶奶做一些事情,比如,给奶奶洗洗衣服等。
每次,小语这么做的时候,陶京就大加赞赏:“哎呀我的闺女,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你看小松,奶奶那么喜欢他,他就给奶奶洗过几回袜子,你却经常帮奶奶洗衣服。”
小松听到这话后,总会说:“爸爸,你夸就夸吧,干吗还捎上我?
你不知道,小语是别有居心,她是想让奶奶更疼她一些,不然,你看她为什么不给你洗衣服?”
我正好在旁边听到这话,就对小语说:“谁说的?小语,你就帮妈妈把这堆衣服洗了,让小松看看你是不是纯粹的孝顺。”
我当时正在拆洗被褥,洗衣盆里还有一大堆衣服。小语看了看,说:“好,我负责洗被单、床罩。”
“切,露馅了吧,这些只要放进洗衣机就行了,哪儿还算洗啊?”
小松马上说。
“要不你洗啊?你凭啥让我洗那么多衣服啊?我都给奶奶洗衣服了,难道我不洗这些衣服,就说明不孝顺奶奶、不孝顺爸爸妈妈了?”
小语很不平。
“爸爸不是说我只给奶奶洗袜子,代表我不孝顺吗?”
“没有没有,两个宝贝,你们都孝顺。这些衣服,我们不强迫你们洗,我和你妈洗。你们要是看着我们辛苦呢,可以过来帮帮忙。”
陶京连忙说。
不要为了让孩子做某些事情,而给孩子扣上大帽子,否则,孩子即使就范,也会对这些事情产生厌烦,甚至会对父母产生厌烦。
我在小区里散步,路过一家人的窗口。窗户打开着,我听到屋里有人喊:“宝贝,来,帮妈妈端饭!”
就听那个被称为宝贝的说:“我不,我要看电视。”
“这么大孩子了,都不知道帮妈妈做点事。”
“我做作业的时候,你也没有帮过我啊?”
“做作业是你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