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耿立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6:22
|本章字节:8422字
现在我们知道,他在威远台与满人盟誓,完全是效申包胥救楚,实际上只是以明不能有的京畿地区换取清出兵平闯,达成分河而治的南北朝局面。这与南明弘光政权的立场其实完全一致,也是“阶级仇”超过“民族恨”,“安内”胜于“攘外”。因此以王朝的正统观念来看,非但无可指责,还受到普遍赞扬,以为“克复神京,功在唐郭(子仪)、李(光弼)之上”,是一位了不起的救国大英雄。
吴三桂是一个悲剧的英雄,如果他出生在洪武时代呢?那就不用在这苦苦挣扎,在他降清之前,他的舅父、姨父、兄弟、朋友,很多人早已降清,皇太极本人和他的亲友曾去信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他都没有降。
后来闯陷京师,他宁肯考虑降闯,也没有打算降清。老父、继母、弟妹共三十余人,俱困北京,于明于闯都是人质,如果当初弃土降清,不但全家遇害,还落个“不忠不孝”。而他引清兵入关呢?它的代价仍然很大,为此他不惜挥泪作书,与父诀别,忍看全家被杀,但至少名节无亏(为明平闯是“忠”,舍父讨贼是“义”)。然而三桂的悲剧在于,虽然从愿望上讲,他本人想作申包胥,南明也把他视为申包胥,但多尔衮却不是秦哀公。满人夺取北京后并没有打算就此罢手,而是长驱直入,席卷天下。吴三桂生活在悲剧时代,他当然注定是悲剧,吴三桂越滑越远,从剃发为号到拒见南使,从追杀李闯到进军西南,终于一步步变成最大的汉族降臣。闯是平了,仇是报了,但明也灭了,节也毁了,实际上当了个伍子胥。
康熙平定三藩,是效汉高祖诛韩信、彭越、英布,乃改朝换代的例行节目,“逼”有“逼”的道理,“反”有“反”的道理,在吴三桂的讨清檄文中,我们可以读到:
……本镇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歃血定盟,许虏藩封,暂借夷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李贼遁逃,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戴,誓必亲擒贼帅,斩首太庙,以谢先帝之灵。幸而贼遁冰消,渠魁授首,政(正)欲择立嗣君,更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谢夷人。不意狡虏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误。本镇刺心呕血,追悔无及,将欲反戈北逐,扫荡腥气,适值周、田二皇亲,密会太监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年甫三岁,刺股为记,寄命托孤,宗社是赖。姑饮泣隐忍,未敢轻举,以帮避居穷壤,养晦待时,选将练兵,密图恢复,枕戈听漏,束马瞻星,磨砺竞惕者,盖三十年矣。……
这话有真有假,前半是真后半是假。吴三桂为把自己的破碎人生璧全圆满,不惜编造离奇故事,但是他的解释却有个时间的麻烦:三十年的委屈心酸,三十年的卧薪尝胆,现在还有人相信吗?
吴三桂为他的后半生付出的代价也很惨重,不仅自己的儿孙妻妾被凌迟处死,还使多年追随的部下,副将以上几乎都被杀头。他一生两叛,兼取其辱,此乃汉奸史上又一典型。
也许登临怀古是人的通病,在山海关上一面想着戚继光、吴三桂,一面唏嘘不已。功业难免成空,最后的结局是如此悲凉,真让人不敢再在功名上有所作为,作为功狗都要被烹掉的。(此节参看李零先生的文章,致谢)
三
逡巡在箭楼上,看到很多的人把历史的沉重化作随意,真不知道该作何种思索,没有规定历史也许这是一种进步,其实历史对后来人来说是一种重构。这里面难免不拟想,但拟想恰恰是还原历史的方式。
其实知道山海关的另一个名字——榆关,还是在初中的乡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榆关是我熟悉的榆树的榆字。山与水、风与雪、关隘与故乡、兵士与归人。当时是不知道纳兰真的在康熙面前做侍卫,这样的情景真的是纳兰的体验,后来是真的羡慕汉文化的精深。
这山海关是和流犯、贬谪的人连在一起的。也许,山海关对流人来说,就是生死线,只有埋骨关外做野鬼幽魂才能返回关内的家。而山海关注定在看饱热血和箭簇的冰冷后,要见证一段男人的友情。
纳兰作为内阁大学士太傅明珠的公子,出身王裔,生在宰相之家,自幼聪敏过人,天资颖悟,7岁能诗,18岁中举,“价重明月,声动天门”,集富贵荣华于一身。然而他却把一个汉族落魄的知识分子,为朋友奔波的顾贞观引为至情的朋友,顾贞观因替文字狱被流放到塞北的吴兆骞四处奔波时,认识了纳兰,结识的当夜,纳兰就写下这一首《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顾贞观是在40岁时,才认识纳兰性德的,他说:“岁丙午,容若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那时,顾贞观经人介绍,两人成为忘年之交。
顾贞观为老友吴兆骞从塞外归来千辛万苦。由于当年的文字狱一案是顺治皇帝钦定,想推翻先皇的钦定之案比登天还难。当时满清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也正是整肃江南士人的时候,有谁能为流放者说一句话呢?侯门深似海,顾贞观在山海关附近雇人收殓流放人中途死去的尸骨,进行掩埋,以给吴兆骞积阴德盼能感动天地,让其返回关内。
一年两年,遥遥无期。吴汉槎流放到八千里外的宁古塔,已经16年了。
顾贞观接到吴汉槎从从戍所寄来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塞外苦寒,四时冰雪。呜镝呼风,哀前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莹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于是他决计再到京师做一番努力,在他结识纳兰后,顾贞观感到了檐滴的冰凌开始蠕动。
窗外飞雪,多少流放者的妻子母亲淡妆素服,手拉稚儿幼女,出塞寻子寻夫,于是他决计用纳兰给他的金缕曲的词牌以词代书,将深情怀念寄给关外的吴汉槎,他一连写了两首《金缕曲》: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魅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甘载包胥承一诺,盼鸟头马角终相救。置此礼,兄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乖窃,只看杜陵穷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兄剖。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催折,早衰蒲柳。
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番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顾贞观写完天已大白,在他低声吟哦的时候,听到门外有呜咽之声,开门,只见门外檐下的雪地上,站着脸上挂着两行清泪的纳兰,纳兰对顾贞观说:“给我十年时间吧,我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今后你完全不用再叮嘱我了。”顾贞观在雪中望着纳兰,心头一热,但他马上又说:
“十年?他还有几年好活?五年为期,好吗?”雪中的纳兰擦掉眼泪,点头答应。
造成吴汉槎谪戍宁古塔的“丁酉科场案”,是满清一代的大案,株连之广,死事之惨,为后世所难想像。吴汉槎竟能绝塞生还,传名后世,实为“丁酉科场”大狱中的幸运人物。
以写《圆圆曲》使山海关知名的诗人吴梅村在汉槎远行时,写了一首慷慨悲凉的长调——《悲歌赠吴季子》,今天读来,对人生识字忧患自来,别有一番怀抱: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诽诋!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绝塞千山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七月龙沙雪花起,橐驼腰垂马没耳。
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前忧猛虎后狼兕,土穴偷生若蝼蚁。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鬓为风沫为雨。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人们说吴汉槎入关后和顾贞观交恶,两人不复往来。友谊是两个人过家家吗?但是又想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能把给予别人的支撑要别人当利息来兑付吗?那样的友谊又有何益?
我忽然拍热山海关的城垛栏杆,如果友情要计算成本的话,顾贞观你为这样的人奔走,值得吗?
也许人性都有自己的暗角,有不可避免的丑陋,但我还是唏嘘不已,也许,只有如此,历史才让人玩味不已。
史书记载,吴还京,两人交恶后,顾亦不自辩一语。纳兰之父明珠招兆骞小饮,入书房,见粉壁大书曰:“顾某为吴汉槎屈膝处。”顾贞观竟为救朋友脱离苦难而屈膝下跪,吴某顿觉羞愧难当。
四
山海关把满清从一个部落送到中原,登上龙亭,山海关也把无数的希望埋葬在关外,我想到我的家族。姥爷埋骨关外,做孤魂野鬼不能还乡;舅老爷头被挂在濮州的城门上遥望关外。山海关外,一个人看到的是活路却埋在家乡,一个人看到的是死路却葬身在异地。
本来是浏览山海关的自然风景,看看矗立的箭楼,夸赞一下长城那样也就足矣。蜿蜒的长城和山岭,起初一定满载着人的希冀和向往,那是一家的院墙,院子里老婆孩子热炕头过日子,院子里也有打骂争斗,但不许外人窥视。我划了圈子,我用这墙划的圈子,圈子里都是我的。
历史真的如此否?人在一直修长城,为的什么?为的是院子里的日子。但我想,换一个脑筋换一副思想,没有了院墙,又该如何?
没有了院墙,你可以纵贯北中国,指向比北更北的草原,还有无尽的欧亚大陆。也许,农耕的民族就是要在院墙里过日子的,他的血不再沸腾,他已惧怕海的波涛和大地的无尽,守着吧,把奔波留给异族外人。
我只是想,这样的看法,有什么不好呢?大家相安无事多好。
但这样的想法注定会引起人们的疑问,就你特殊?那你呆在家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