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悲哉上将军——张自忠(2)

作者:耿立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6:22

|

本章字节:8328字

第二天一早,军法处长来请示军长,如何处置孙二胡。进了房子,吓了一跳,地上落满了烟蒂,显然将军一夜没睡。59军上下谁不知道,孙二胡是一条功狗,是张将军手下的能征善战的功狗,从喜峰口到卢沟桥,每役必与,在他的手下,光手刃的鬼子不下百名,谁知,这样的狗既能看家护院,也反噬主人,这让张自忠陷到了两难的境地。军法处长请示,将军冷冷地吐出几个字“依法从事”。


军法处长走了,过会儿,军法处长进来请示说孙二胡想最后见军长一次。张自忠默然,但随即摆手坚决地回绝:“不见,快杀!”军法处长看到张自忠将军冷峻的脸颊上挂着一滴浑浊的泪。将军受不了,怕杀晚了,自己会后悔。枪又响了一声,部队继续前进了。


三天后,部队到达临沂,阻击日军,大胜,这是国民党正面抗日以来取得的第一次真正的胜利。


一个月后,张将军率部驻扎休整。忽一日,传令兵脸色苍白地进来报告,结结巴巴地说:“首长,他,他回来了。”军长纳闷,斥责道:


“谁?谁回来了?这么慌张!”传令兵气喘不过来:“是,是孙队长回来了。”


孙二胡被带了进来,满脸黑炭,衣衫褴褛,胡子头发一样长,仿佛从另一个世界走来。


原来那天行刑的士兵,敬慕孙队长是条汉子,手有些发抖,结果子弹没打中要害,孙二胡也是命大,被好心的老百姓救回了家,休养了几日就恢复元气了。老百姓劝他逃命去,但他打听到张自忠带部队在这一带驻扎,就又赶了回来。


张自忠将军忽地从地图前站起,接连下了三道命令:“换衣服,备酒菜,关起来等候处置。”孙二胡,早就被处置过了,而且是最高级别的处置了,还能怎么处置呢?


副官试探性着问张将军:“是否让孙二胡归队?”张自忠没有回答。


第二天,副官再去见张自忠,指挥部里烟雾缭绕,看见将军一夜未眠,满脸憔悴地坐在办公椅上,身前落满了烟蒂,桌子上堆了一堆纸片,副官用眼睛瞅了瞅,大惊,每张纸片上都写了一个大大的“杀”字。


军法处长再次来到孙二胡面前,宣布张自忠手令。孙二胡似乎早知有此一天,面不改色,听完命令,标准的敬礼。没等孙二胡提出见将军,军法处长就又宣布将军备好酒菜为他饯行,孙二胡一脸的茫然,然后嘴角动了动。


将军来了,酒菜也只是几只烧鸡和肘子,这在战争期间,也是丰盛之至了,几位师长陪酒。席间无话,师长们轮流给孙二胡劝酒。孙二胡眼圈红红的,只是每劝必喝酒。洒过三巡,孙二胡突然抬头,眼直直地盯着将军,张自忠将军马上接过这目光,仿佛要刺透对方。


突然,孙二胡把身上的上衣扒去,满身的伤疤,如铜钱如石子如树瘤,或凹或凸,也如起伏不平的山川河流,师长们有的不忍心,扭了头。


张自忠将军随即指着身边的一位师长说:“把衣服脱了。”师长脱了,也是一身的震惊,到处是伤痕累累。军长又指着另一位师长,说:“你的也脱了。”师长脱了也是一样的凹凸不平,后面的军人齐刷刷跟着脱掉上衣,简直就是一次血与火的重塑,是战争的馈赠与光荣。


最后,张自忠将军猛地扒去自己的上衣,胸口一处致命的碗口大的伤疤震撼人心。大家都低下头,孙二胡也把头埋了下去,目光有点躲闪,忽然跪在地上,说:“我对不起将军!”


张将军扶起:“你放心走吧,弟兄们会替你多杀几个鬼子的。”


翌日,孙二胡躺在了量身定做的柏木棺材里,张自忠跟他握手作别。枪声再次响起,随后是59军密集送行的枪声响彻苍穹。



在张自忠殉国三周年的时候,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撰文《追念张荩忱上将》:“张上将是一方面的统帅,他的殉国,影响之大决非他人可比。张上将的抗战,远起喜峰口,十年回溯,令人深佩他的卓识超2 72群。迨主津政,忍辱待时,张上将殆又为人之所不能为。抗战既起,张上将奋起当先,所向无敌,而临沂一役,更成为台儿庄大捷之序幕,他的英勇坚毅,足为全国军人楷模。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国一役。


每读张上将于渡河前亲致前线将领及冯治安将军的两封遗书,深觉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是的,张自忠是怀着赴死之心渡河求死的。我想起古琴曲《公毋渡河》:“公毋渡河,公竟渡河。公竟渡河,其奈公何?”


1940年日本发动了旨在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的“宜昌作战”(中方称枣宜会战),当时希特勒以闪电战袭击北欧,一举成功。此举使日本军阀深受刺激,也为之鼓舞,颇欲在中国战场也有一番作为。再就是为纪念日本天皇生日(即4月29日天长节),日军战役计划是先将襄河东岸国军部队包围歼灭于枣阳地区;尔后推进至襄河西岸,将国军主力部队歼灭于宜昌附近。


战役开始后,张自忠决定渡河督战,当晚,张自忠给副手冯治安写了一封信,派人连夜送之。信中说:“仰之我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d、179d取得联络,即率该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做好做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小兄张自忠手启五月六日于快活铺。”


我们想到了《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一节,那是古代中国男人在大义面前敢担当的观之地带。那渡河文字如钻石,在历史的深处闪光,撼动哺育了秦汉以降的中国人。


易水已逝,岁月不再。但两千年后的张自忠的渡过襄河却又一次震撼了世界。


我们知道燕国的人马来到了易水,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由于荆轲队伍动身延迟,燕太子丹产生了怀疑。当太子丹婉言催促时,荆轲震怒了。这段《刺客列传》上的记载多少被人忽略了,荆轲和燕国太子在易水上的这次争执,让人感到一种悲凉。这个记载说明,那天的易水送行,不仅是不欢而散甚至是结仇而别。燕太子只是逼人赴死,只是督战易水;至于荆轲,他此时已经不是为了燕国,不是为了太子丹;他此时是为了自己,为了诺言,为了表达人格而战斗。此时的荆轲,是为了同时向秦王和燕太子宣布抗议而战斗。


那一天的故事脍炙人口。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那支慷慨悲壮之歌。但是我们怎么还原荆轲的心情,他是激昂还是黯淡?我想愤激义气多于承诺。刺秦的队伍尚未出发,已有两人殒命,都是为了荆轲的渡河西行。田光的自杀,樊於期的头颅。这都是逼迫荆轲西行的约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和他的同道高渐离在易水之畔的悲壮唱和,其实藏着的是别人无法破解的秘密。那也许是以血践履历史的承诺。


张自忠渡河了,从人们骂他“汉奸”的那一刻,他就想着有一天的渡河,只有当他殉国之后,结束自己的生命时,我们才会体味张自忠信中这誓言的沉重。“良心”二字,在张自忠的手令及谈话中时常出现。


我的家乡与张自忠将军的老家同属鲁西,相距200里路,我知道这两个字在山东话中是表明心迹、分量很重的用语。山东人做事常是捶着胸脯说:“做人要讲良心。”“求良心得到安慰”,就是要为“这个任它草堆也好,破窑也好,你儿时放摇篮的地方,便是你死后最好的葬身之所”的国家、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中国人的血只有流在脚下,那良心才不负国家,那良心才安妥。美国作家史沫特莱曾称张自忠为“有良心的将军”,这正是张自忠作为一名军人,在民族危亡之际,不惜以命相抵所求的一种悲壮而崇高的境界,诚如古语所云:“受命之日忘其家,临阵之时忘身,军人之武德,于斯尽矣。”


是的,在张自忠身上,有着传统名将的印记,对栽培自己、提携自己的老官长不离不弃,这种情意的激扬已经深入骨髓,化为血液。张自忠是西北军瓦解后仍对冯玉祥忠心耿耿的少数几个将领之一。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实乃冯玉祥栽培的结果。尤其是在他几次危难坎坷之际,冯总是力挽狂澜,伸以援手,更使张自忠感激不尽。虽然冯玉祥对他称兄道弟,但张自忠内心一直将冯视为前辈,言必尊称“先生”。同样,冯玉祥也对张自忠寄以厚望。张出任59军军长以后,屡建战功,连获耀升,官至上将衔集团军总司令和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成为西北军的正统继承者,使冯先生备感欣慰。此时,冯玉祥虽然手无兵柄,远离前线,但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前线的战况。临沂大捷的喜讯传来,冯先生异常兴奋,一面致电张自忠祝捷,一面派人赴前线劳军。以后,张自忠历经徐州突围、潢川之战、随枣之战,屡克劲敌,所至有功,成为名闻遐迩的抗日名将,不仅为民族争了气,也为冯先生争了光。


在张自忠将军殉国前一年,他来到重庆看望隐居读书的冯玉祥先生。


最难风雨故人来,那时心情抑郁的冯先生阴霾一扫而空。他在巴县中学设宴为张自忠洗尘,张自忠将临沂战役中缴获的日本军刀作为礼物赠给了冯先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抗日战争终于胜利。冯先生感慨万千,睹物思人,在军刀上刻下一句话:“此刀是张上将自忠在临沂大战得的日本鬼子的,民国28年送给我。”


相见那天,两人联床夜话,苍穹大地,圆颅方趾,巴山夜雨,喋血烽火,相谈甚惬。张自忠对冯先生再一次说到慷慨赴死:“我不管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我总要拼命地干一场。做一个榜样给人看,我一定尽我所有的力量,报效国家,不给先生丢脸。活着我要活个样子,死也要死个样子!”


第二天,两人互道珍重,依依而别。张自忠走出不远,却又心事重重地停住了。是预感到他生未卜今生休?已经预感到今生再难与冯先生相见?


张自忠折转身来,怀着诀别的心情回到屋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重重地向冯玉祥磕了个头。冯先生被这一情景惊呆了,忙说:“荩忱,你这是干什么?”只见张自忠眼含热泪,神色庄重地说:“我这一生是先生培植了我,我活着要一心一意地为国尽忠,像个人,像个军人,不辜负你培植我这一生;我死了也要像个鬼,像个忠魂,不会辱没先生练兵带兵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