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2:21
|本章字节:5508字
【原文】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解释】
呻,诵读。
占毕,同苫,读zhān,管,竹简。毕,竹简,书简。占毕,课本。
讯,告知。
及,急于,追求。
数,同速。
安,安稳,牢固。
使,教育。
施,读yi,给予,教给。
悖,违背事理。求,接受,求学。
佛,同拂,读fu,违逆,违背。
隐,病,痛,以……为苦。
疾,憎恨。
益,益处。
刑,成,成功,成就。
【译文】
现在的教师,只知道教学生死记硬背,照本宣科,一味灌输知识,只顾赶进度,认为反正该教的我都教了,听不听是学生的事,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
他们讲课不考虑学生的内心的要求和实际水平,不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不能使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展。
他们进行教学的办法是违背教育原理的,学生的学习当然也就达不到学习目标。
因为这样,所以,学生把学习当作痛苦的事情,厌恶学习,怨恨教师,只感到学习的困苦,把学习当作负担,却不知道学习的好处。即使勉强结束了太学阶段的学习,而所学的内容也会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里,教育的失败,难道不是由于教师的原因吗!
【解读】
第七章尖锐批评劣师劣教造成学生厌学教育失败的痛心现状。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早年在武当山下开课,说出这番话时,还是一点点课堂教育的感悟。后来数年,直面了无数人的不赞同。
读到《学记》这一章,才知道古人在几千年前,早已与我“心有灵犀”了。我之感悟,并非另类啊。
事实上,古往今来,只要在办教育,就有学生和老师。有天资聪颖或驽钝后悟的学生,有专业敬业或者误人子弟的老师。那么,教育上出现由于理念偏差而造成的教育成败诸状况,应该是概莫能外的,这是客观,一点也不稀奇。
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已经是众所周知。领导不断告诫老师们要在培养学生的“亲”字上下点功夫。
而“疾其师”,又会怎么样呢?当然是不容置疑的“悖其道”了。
可惜的是,好多老师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当我们痛陈教育弊端,呼吁教育改革的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由于一些教师教育理念上的缺位、教育责任的缺位,而在那里明明白白的进行无效劳动甚至是误人劳动的现状。
武汉图书馆有一隅周末有上百小学生被家长送来,美其名曰“培优”,推门观教,但见满室狼藉,嬉笑逗打胡侃涂鸦人声鼎沸。讲台前一男眼镜者挂一小麦手舞足蹈自讲自乐。他在讲什么?他要教给孩子们什么?孩子们能够学到什么?个中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据说,参加这种“培优”是需要缴纳重金的。
劣师劣教,忽视学生情感指向,忽视学生心理需求,忽视学生潜质无限的空间存在,使得课堂师生关系迅速恶化,在学生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必然会导致学生厌学,甚至废学、鄙学,“制造”出大批令人提之痛心的所谓“差生”,从初中起就丢入了“平行班”“特色班”等另册,更加变本加厉的接受不能不“疾”的“教育”,断送了这些学生本来可以获得的大好前程,断送了这些学生家庭本来可以得到的根本改变。
今天在公车上,听到后面两位自称“闲人”(专职家庭妇女)挤坐在一张椅子上的女将,在旁若无人的叽叽喳喳,还有几句颇有道理。如,中央的精神从国务院出来,本来是非常好的;可是,就是一到了下面,就走样走得不成样了。
关于教育,关于基础教育,国家出台了多少软硬规范条例章法等等,但是,欺上瞒下利令智昏的某些“地方”,仅奉“时间加汗水”为“圭臬”,强迫学生按照等级终日十几个小时被考试分数捆绑在急功近利的课桌前,听凭学生的创新思维、自由天趣,一一被扼杀。个别开口骂人上课溜堂的人(实在不想称他为教师)甚至令家长瞠目:“我就是这样的,你把我么样!”对家长尚且如此蛮横,对学生不是“阎王”那才是咄咄怪事。
这样的教师教不好“火箭班”,而且更教不好“平行班”。
改变教育的现状,即使有了好的教育制度,还必须有优秀的师资。古代如此,现代依然如此。
昨天,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在呼吁: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
但愿这一从国务院走出来的好精神,不要又走得没有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