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2:21
|本章字节:5022字
【原文】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解释】
教,教学。
喻,引导,启发使懂得。
道,同“导”,引导。
强,读作“qiǎng”,勉强,督促。
抑,使……受压制。
开,点拨,引发思考,打开学生思路。
达,直接给予现成答案。
和,和谐,师生关系和谐。
易,顺利。
思,独立思考。
【译文】
君子知道了教育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也明白了教育之所以失败的道理,这以后就可以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了。
所以,称职的老师在施行教育的时候,是善于告诉学生并且让学生明白的。
第一是只注重引导,而不是强行牵拉着学生走,去强迫学生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第二是督促勉励学生,但是不要过于严厉,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思考,使他们丧失自己;
第三是适当给学生以点拨,但是不要直接把答案交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思考。
教师如果只作引导,而并不去逼迫学生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么,就能够亲和的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让学习过程愉悦和谐起来;
教师如果严格要求学生,而并不去强制压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那么,就能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志趣都能充分发展;
教师如果只加以点拨提示,开启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兴趣,而并不是答案直接交给学生,使得学生学习被动,那么,就能够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习惯了。
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热情上进,个性创新,独立研学,那么,就可以算作是称职的教师了。
【解读】
第十章说的是规范教师行为的三条教育教学的定规。
所谓“教无定法”,是对于教师教育个性与教学个性以及课堂个性的鼓励和肯定。但是,“教有定规”,本章通过正反论证,所讲的就是教育教学的三则“定规”:“道”“强”“开”。
三则定规涵盖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整个过程,教师应该自始至终的把自己放在一个导师的位置上,力尽循循善诱之职,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足够的合理的发展时空。
而在现行应试制度上,学校教师在辛辛苦苦的担任“牵”“抑”“达”的技师,没日没夜没休没息的把学生训练成听讲做习题会考试的“技工”。不给学生思考的时空,不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时空,甚至愚蠢的不让学生休息,几乎是所有薄德少能的校长们所达成的共识共举。
爱因斯坦早就就应试制度的弊端严肃指出:“人们为了考试,不论愿意与否,都得把课本上所有的东西塞进自己的脑袋……认为用强制与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自主创新发展呢?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我要学”“我要自己学”的强烈欲望。
不可否认,大多数教师的业务水平是足够胜任教学的。但是,一个称职的教师,他除了必须的业务水平以外,还必须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素养。
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传播技巧。
教师,在现代的意义上,他是一个传播者。他能够最快的开启学生受众的兴趣阀门,吸引学生受众的耳朵和眼睛、嘴巴、鼻子,还有大脑。
他能够营造热烈融洽的氛围,操作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有十足的耐心组织起课堂现场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应急引发师生间思维的碰撞。他能够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搭建平台,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情境,为学生的展示提供充分的机会,给学生的创新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同时尊重并归还给学生应有的话语权利。
最近两年来的央视百家讲坛上出现了一些优秀传播者的典范。他们以娴熟的现代传播技巧,轻而易举的俘获了受众高傲挑剔的心理,硬是一人调顺众口,牵着众人眼睛走,成功导演出了一波又一波受众追星捧月的热剧,创造了现代传播史的惊人神话。这其间,于丹、易中天等,便是杰出的风云代表。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落实教学“三规”,需要具备的素质之一就应该是他们所演示的传播技巧。
课堂上,一位温文自负的先生,无法跟自己的学生达成任何的沟通,尴尬难以为继。观摩之下,更加痛切的感受到教师缺乏传播技巧,是一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