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第二章 曾国藩的磨砺之功(3)

作者:赵月华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9

|

本章字节:3520字


然而如果一个人在自修处求强呢?此时你追求的不再是对他人的优越,而是自我超越,当然也就不会形成对他人的威胁或者伤害,也就不会存在征服与反抗的持久矛盾,因为你所要征服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在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所有的反抗来自于你的内部,是旧我对新我的反抗:这一反抗有时会刺激你更坚决更强烈地征服自我,由此,恶行得以消除,善举得以光大,你就在这征服与反抗中不断前行到一定时候你就因为自修而完善和强大,这种强大就是曾子、孟子和孔子告知仲由的强大是君子所要尽力珍惜、保持和追求的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一个人的成功,在某种意义就是他战胜自己的过程,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没有这种自强的精神,人就有可能受到外界的诱惑而迷失自己的方向,就有可能经不住严峻的考验而丢掉自己的前途,现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一个人要成大事,就必须时刻坚持自强不息,不断完善自我!


打脱牙和血吞


曾国藩语录:古来大有为之人,每于艰险之时,坚韧撑得住,可做出非常事业。


译文:自古以来,成就大事的人,在碰到艰险的时候,每次都能能够忍受艰难,坚决挺住,这样就可以做出伟大的事业。


梁启超说:”凡古能成大事者,其自制力、忍耐力必强。”曾国藩能够战胜失败,走向成功,就在于”打脱牙和血吞”,”一味忍耐,徐求自强”。他甚至把幕僚所写奏折上的”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这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的。


咸丰四年四月初二凌晨,曾国藩指挥湘军水陆,沿湘江北上,浩浩荡荡向靖港进发。顺流疾进,刚至中午,湘军水师和陆师都到了靖港镇外。


陆师过了浮桥,曾国藩即下了进攻的命令。然而,一进靖港镇,只听一声炮响,埋伏在港外的太平军一齐杀出。湘军初战受挫,这次又遭遇伏兵,一下子乱了阵脚,纷纷后退。李续宾、王鑫等人想督军迎战,但部下谁也不听指挥。一片喊杀声震山荡水,”活捉曾国藩”的吼声更让中计的曾国藩心惊胆颤。然而,他心知不能一败再败,必须誓死抵抗。面对溃逃如潮的湘军,他怒火中烧,令护卫把将军旗插在江边,自己执剑立于旗下,高声断喝:”过旗者斩!”


溃兵涌来,曾国藩大吼一声,挥剑砍翻一个,余者呆立瞬刻,绕过军旗,继续狂奔。后面的败军如撑山倒海,曾国藩一把长剑再也不知刺向何人了!


这时,太平军大队冲入湘军队伍中,一片砍杀之声,湘军完全失败了。卫兵一把拉过曾国藩,护入座船,仓惶向长沙败逃。


曾国藩呆坐舱内,五内俱焚。衡州出师后,与太平军交锋,两仗两败,落了个狼奔豕突的结局,自己惨淡经营,苦练了将近一年的湘军,竟是如此无用。他想如此下去,原先的豪言壮语将全部落空。再回长沙;官绅们的冷眼将不堪人目。何况,这次是否能逃回长沙,也很难说。耳畔,响起一片败兵的嚎叫,一片”活捉曾妖头”的怒叫!他左思右想,决定不如趁早一死,免得自讨其辱。这时,幕僚陈士杰、李元度看到曾国藩神情有异,命令章寿鳞驾一舢板,随护座船左右。


岂料座船随员稍未注意,曾国藩猛然起身,推开舱门,纵身跃入江心。”曾大人跳水了!”章寿麟一面大叫,一面由


舢板跳入江中,很快救出曾国藩,扶进船舱中。大家七手八脚为他换衣、推腹,好在他并未呛水,尚无大碍。大家一路劝解,狼狈逃回长沙。


曾国藩大败之后,再埋头募兵练兵,原来的老湘军只剩了4000人,他陆续增至水陆两师2万多人,修造舟船,配备炮械。咸丰4年6月中旬,曾国藩再次指挥水陆二师北上,发动湘军的第二次攻势。


7月1日,湘军水师”总统”褚汝航克复岳州,太平军骁将曾天养反攻,大败。6月14日再反攻,又败。曾国藩沾沾自喜,得意洋洋,7月15日,他又亲自出阵,串李孟群、陈辉龙两支粤桂水师,自长抄到达岳州,次日在南风大作***队攻打白螺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