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节 第六章 曾国藩的进退之智(9)

作者:赵月华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9

|

本章字节:3498字


1862年5月,曾国藩宰军在天京城南门外的雨花台扎下营寨


曾国荃和他的心腹大将李臣典、萧孚泅、刘连捷、朱洪章等在太平天国的叛将韦俊的带领下,察看了这座江南名城他看到天京城高池深,深沟高垒,城围辽远,以他的两万人马想要攻取这座名城,简直是白日做梦他虽攻至城下,却不敢轻举忘动,更深怕城内的太平军和外省的李秀成一起出动,将他们歼灭掉。所以,他一面督促湘军在雨花台一带修筑工事,作长期战争准备;一面派人投书,催促各路人马尽快会师城下


然而,曾国荃等了多日,也不见别路人马到来先是李续宜的北路军由镇江刚要出师,忽接父丧凶信,匆匆回家奔丧,其部将唐训方远在皖北,闻讯南援结果被太平军阻于寿州鲍超由宁国北进,遇太平军杨辅清等部,展开血战,亦难达天京。这时,可援之军只有多隆阿一路


曾国藩接到雨花台寄来的加急求救文书,命多隆阿


迅速南下多隆阿接信后,开始还有军事行动:攻陷庐州,准备南下,但突然按兵不动,拒赴合军天京之约曾国藩再三恳请赴援,多不为所动这时,有一股四川农民起义军人陕,多隆阿部将雷正绾已入陕阻击多隆


阿与湖广总督官文密约,再奏令多隆阿本人率队人陕,皇帝居然准奏多隆阿与官文皆以不赴天京之援,暗自高兴,因为久与曾氏兄弟不和的官文也不愿湘军得到成功。


多隆阿率军西去,曾国藩万分惊慌,派人飞马送信给官文,让他追回多隆阿,仍让多赴南京之援他在信中说:”闻入秦之贼人数不满三千”,有雷正绾一军以足敌,而”江南贼数之多比秦何止百倍”,仍请将去之不远的多隆阿追回然而官文明知天京城下急需多隆阿赴援,却置曾氏兄弟的求援于不顾,使曾国荃的雨花台之师成了孤军通过这件事,曾国藩似乎发现了人性的弱点,也印证了他早巳提出的危急之时不能靠别人的道理


曾国藩在1862年9月13日《致沅弟季弟》信中说:


都将军派四个营的兵来助守,自然可喜,但也未必靠得住凡在危急时刻,只有自己靠得住,而别人都不可靠靠别人防守,恐怕临战时会先乱;靠别人战斗,恐怕会猛进而速退幸亏这四个营人数不多,或许不至扰乱弟弟你那里的全局否则,这部分军队另有一种风气,一种号令,恐怕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弟弟要谨慎使用这支队伍去年春天,弟弟没要陈大富一军又不留成大吉一军,我很喜欢弟弟的见识


他在另外一些信中还说:总之,危急之际,不要靠别人,专靠自己,才是稳着


咸丰五年(1855),自从罗泽南等离开江西以后,曾国藩在江西的处境更是一天比一天坏在这种危急时刻,曾国藩认为首先要”自救”,


那就是加强自身建设,苦练自身的硬功在内湖水师缺乏一位得力的统领,几位营官也都是平平之才的情况下,曾国藩只好让李元度兼辖水师事


曾国藩不断地给李元度写信,教他如何带勇、如何列阵打仗在8月28日的信函中,曾国藩写道:


兹特有数事叮嘱,千万不能忘记:


第一,扎营宜深沟高垒虽仅一宿,亦须为坚不可拔之主计,但能使我垒安如泰山,纵不能进攻,亦无损于大局


第二,哨探严明离贼既近,时时作敌来扑营之想敌来之路、应敌之路、埋伏之路、胜仗追击之路,一一探明,切勿孟浪


第三,禀报详实不可专好吉祥话,遇有小事不如意,辄讳言之


第四,痛除客气未经战阵之勇,每好言战,带兵之人也是如此如果有了一些阅历,便自然觉得我军处处都是漏洞,无一可恃,也就不轻言战了


写了这些,曾国藩仍然是不放心他想起上年写的《水师得胜歌》在军中影响很好,既通俗又实用,便再花几天的功夫,写出了一首《陆军得胜歌》歌中讲到了湘军陆师在扎营、打仗,行军、法纪、装备和训练等使奄奄一息的曾国藩又抓住了几根救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