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川博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8
|本章字节:9524字
华尔街不仅仅创造了这些谁也不能理解的衍生工具,而且极大地使用资本杠杆工具,以放大金融交易,从而大大地放大自己在金融交易中的各类回报。比如,投资银行的比率一般是30∶1,而雷曼兄弟银行作为华尔街最大的房屋贷款的持有者,杠杆比率更高,高达40∶1,而且雷曼兄弟越来越倚重在衍生品上的投资来谋利。
华尔街几乎不受约束的贪婪,迎合了美国人超前消费的欲望,更满足了华尔街精英无限制放大自身价值,攫取巨大财富的需要。而让华尔街精英荒谬手法得逞的,则是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以及美国自由主义的市场精神。
美国自由主义的市场精神反映在金融领域,是自由放任的经济金融理论,它盲目鼓励金融创新和经济过度虚拟化,倡导利率汇率自由化,减少甚至放弃金融规管,实行向大资本所有者倾斜的经济政策,等等。
因此,毫无疑问,美国金融危机就是美国文明的危机,美国已成为全球经济的破坏者,也是全球信任关系的破坏者,也必将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
§§§第三节经济危机与自然生态危机的逻辑关系
这次全球经济衰退,就其表现看,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实质是美国利用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和宽松的信贷投资等政策,透支消费,而这个透支消费是以全球的物质资源为基础的。等到需要美国偿还透支消费的时候,全世界才发现,他们以牺牲本国自然资源为代价所换取的不过是纸面的财富。
美国利用由金融体系构筑的虚拟经济体系,借助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以及全球的“信任”,透支消费了全球的物质资源,但毕竟美国的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价值,一旦全世界洞察这一秘密,全球的信用体系就出现问题,金融的流动性就大大减弱了,金融危机就随之爆发。
同时,由于美国虚拟经济并不创造价值,美国就没有足够的“等价交换”条件再透支进行大量消费,这样,依附于美国消费所形成的全球产业链就出现了大量的产能过剩,消费不足导致生产萎缩,于是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就爆发了。
美国人的超前消费透支了全球经济发展
美国金融危机从体制和政策上讲,是美元特殊的国际地位及美国的金融政策造成的;从生活方式看,是美国的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
美国长期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金融机构为追求高额利润,向居民发放各种各样的信用卡以及数不清的金融衍生工具,鼓励超前消费。“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让美梦提前到来,让美梦成真”,这种“寅吃卯粮”,只消费不创造的模式就是泡沫的货币,一时的繁荣,总归是虚幻。
如果说美国人对“寅吃卯粮”这种不可持续的行为毫不察觉,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在近数十年中,无论是科技创新、军事战略、政治谋略,还是经济学、管理学智慧,美国在无数领域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怎么会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美国人吉尔伯所著《美国经济史》中对美国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就有如下的总结:
这个道理应该给当今的我们提供一个深刻的教训:消费需求切不可人为抬升得太过头。凡是超出社会与个人经济能力而扩大的消费需求,必定包含着危机的因素,因为这种消费需求是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的,这样,在它的刺激下所形成的更大的投资就有可能变成危机的因素。就像美国20世纪20年代,通过信贷消费所刺激起一个庞大的投资,最终演变为大危机、大萧条的因素。
从经济危机看美国人的逻辑
既然美国人非常聪明,不至于完全看不到超前消费以及虚拟经济的重要缺陷,但美国人仍然推动这种虚拟模式的发展,这如何解释呢?
从金融危机的结果看,美国虚拟经济和信用受损,而世界许多国家却是实体经济受损;美国损失的是货币和信用,而他国损失的是自然资源和环境。于是,我大胆地推导美国人的逻辑如下:
美国人深信,全球有限的资源不足以维持全球日益高涨的物质损耗,全球的共同繁荣并不现实,美国如欲保持自身的长期发展和繁荣,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不被消耗与损害。同时,美国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利用的方式,就是以政治军事优势建立美元霸权和文化霸权,操纵资源价格,以货币换资源,建工厂于国门之外。
§§§第四节自然生态危机是经济危机的发动机
由美国的金融危机,演变为全球的金融危机,并进而演变为全球的经济危机。这是一个很清晰的链条,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但这个清晰的链条背后,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真相:经济危机背后,是更深层的自然生态危机,正是因为基于对自然生态危机的战略性超前认识,才形成了独特的美国对自身自然生态的保护,以及对全球自然资源的掠夺。
美国等国实业“空心化”,是为转嫁自然生态危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把大量实体制造业转移到拉丁美洲和东南亚,而把美国本土打造成贸易、航运和金融等服务业中心。
为什么美国要将大量实体制造业转移到国外?将披着产业结构调整或产业升级外衣的实体制造业转移国外,是因为美国比其他国家更早、更清醒地认识到,一个自然生态危机的时代已经来临,美国要使本国的自然生态危机不发生,或者晚一些发生,或者减轻其自然生态危机的危害,就必须将自然生态危机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转移到国外。
实体制造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区别,是其形成大量的资源消耗和严重污染,也就是说,实体制造产业是形成自然生态危机的主要产业。
不仅是美国,西方发达国家因为有技术、资本的优势,以及自然生态保护的意识(西方国家率先进入工业化,也率先领教了自然生态危机对国家的损害),所以不约而同地将实体制造业转移到国外,从而实现“嫁祸于人”的目的。
2006年10月,来自中国的报道表明,33家在华跨国公司成了污染大户,其中包括上海松下电池有限公司、长春百事可乐公司、上海雀巢饮用水有限公司、3m上海研磨产品制造有限公司。这些公司的母公司都是全球知名跨国公司。
美国早期实体制造业的转移产生的污染就十分严重。以墨西哥为例: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在与其临界的墨西哥境内设置了许多出口加工区。美国的纺织业、汽车业、电子业大量移向墨西哥边界的加工区。这些高污染的工业给墨西哥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布郎斯维尔,是一个与墨西哥临界的城市。1991年,这个城市的医院里重复发现了婴儿无脑症,一年半中发现了19个无脑儿。得了无脑症的婴儿,生下来几小时就死亡。后来,发现墨西哥的马它摩若斯城也有31个在同一时期出生的无脑儿。
后经查证,引发无脑儿事件的是美国公司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地废水和泥土的二甲苯含量是美国合法规定的6000~62000倍。
全球产业链的上述变化,从经济学上看是一个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从发达国家内部看,是一个产业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但从国家意志和目的性上看,发达国家将实体制造业转移到国外,为他国的自然生态,以及全球经济危机的产生埋下了种子。
全球实体制造业转移,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基本假设:经济的发展是以自然生态危机为代价的,而这是“聪明”的国家应当尽力避免的。的确,部分西方国家已成功地将实体制造业进行了部分转移,但是,如果把全球视为一个整体,全球实体制造业能向哪里转移呢?
不难想象,当自然生态危机意识为全球所认识之时,一定会引发全球性的对实体制造业的排斥,而这种排斥,又必然会引导全球经济危机的深入发展。
自然生态危机已成为发达国家秘而不宣的政策和行动基础
在有关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实体制造业的观点中,绝大多数认为是出于生产成本方面的考虑。这种认识是很不全面、很不深刻的。
发达国家如果将一些制造业放在本国之内,在拉动本国经济成长方面有多方面有利的因素,比如,促进就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物流运输),促进相关产业的联动,等等。但为什么发达国家只宣称实体制造业转移的成本优势呢?因为它们要掩盖其转移自然生态危机的目的。
发达国家比其他国家更清楚,全球有限的自然资源,不足以保证全球的共同繁荣,而本国的自然生态条件是本国长期生存发展之根本所在,它们必须尽可能减少自身的生态环境压力。在此也可略举一个例子作说明。
以美国为例,如果单纯从能源供应以及节约成本方面考虑,美国应当充分地开采本国的资源。但相反的是,美国通过法案加强保护本国的资源。以石油为例,在国际原油价格高涨到140美元以上时,美国也不为高油价所动,仍然封存其可供开采的近海原油(根据美国近海石油开采禁令,除中、西墨西哥湾和阿拉斯加州沿岸部分水域外,占全美国近海水域85%的大西洋、太平洋和佛罗里达州东墨西哥湾水域均不允许石油开采)。
美国的这种自然资源的自我保护,是一种自然生态危机时代的明智选择。美国宁愿牺牲自己的经济发展,也要尽可能少地牺牲自己的自然生态环境。美国现实的选择是,掠夺他国的资源,牺牲他国的自然生态,让自己获得发展。
自然生态危机是经济危机的发动机
发达国家对自身自然生态的保护,必然导致全球产业的转移和全球经济结构、产业链的形成。
由于美国实业的空心化,导致美国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必然要依托于全球金融体系、全球产业链分工和全球贸易体系三个基本的体系运行(当然,支撑美国以金融资本掠夺全球的内在基础是其政治军事实力)。从金融和贸易体系运行的特点看,它是一个持续的掠夺全球资源的过程,大量发行美元而获得资源(各类商品实际上是自然资源的某种转化),这种方式是不公平的、不均衡的,也注定是不能长期持续的,也为经济危机埋下了祸根。
伴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转移自然生态危机这一战略意图的实现,自然会形成新兴工业化国家生产,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消费的全球经济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寄生关系。
持续发展的寄生关系使得寄生国不自觉地变得骄纵、浮躁和更加贪婪,因为寄生是一种腐朽的政治和经济生活方式,它自然地消减人的劳动意愿,却助长人的享受精神。这种缺乏劳动而追求享受,总有透支过度而不能再透支的那一天。而当寄生国及其国民不能继续其透支消费,或者收敛其过度消费之时,全球经济繁荣的景象就消失了——寄生国消费萎缩,宿主国因为寄生国消费萎缩而生产过剩,消费不足与生产过剩型的经济危机就爆发了。
另外一种情况是,广大的新兴工业国家也拥有了强烈的自然生态危机意识,在这种背景下,全球经济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普遍意识到自然生态危机的来临以及自然生态危机对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危害,那么全球经济发展的整体脚步就会大大地减速。因为新兴工业国家将不再愿意承担消耗本国资源、污染本国环境的高昂代价(现在它们还没有意识到这种代价的高昂),它们的生产将严重不足,而资源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流动也会受到极大限制。
这样,全球经济就呈现出一种需求旺盛,而供给相对不足的局面。这种局面,单纯从经济学评估,也是全球经济危机的一种表现,而且这种危机必然是长期的。
因此,可以推断,在全球不断增强和扩散的自然生态危机意识支配之下,全球经济不管是走何种路线,都避免不了繁荣凋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