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川博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8
|本章字节:6492字
一国之发展,并不只是经济之发展;一国之强大,不只是经济之强大,更有精神之强大、思想之强大、科技之强大、政治军事之强大。真正的强大,是自信的、自足的,也是解放心灵的。
贵州的驴子个头不小,叫声也很响亮,甚至曾经让老虎敬畏,但终究因实力不济,被老虎吃掉了;清朝时期的中国,版图、人口以及经济的总量在全球数一数二,但领土被人分割,财富被人掠夺,国家被人占领,最终政息人亡。
在这个充满矛盾、对抗以及危机的世界,仅仅关心经济的成长是远远不够的;陶醉于短暂的和平也是不可取的。只有国家的强盛,才有民族的安宁。
§§§第一节竞争是永恒主题,唯强者方能长存
竞争是永恒主题,唯强者才能长存。人类历史从来没有脱离“动物世界”的丛林法则,在大国兴衰的历史长河中,从来没有和平崛起的先例。
从古到今,世界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战争,大致有以下几种统计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包括现在仍在进行着的,就有87次之多,平均每年23次。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
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难,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折合成的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
据苏联学者统计,从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这3357年间,人类有3130年在打仗,只有227年是和平的。
据匈牙利一位教授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里,世界上爆发470余起局部战争。在世界范围内,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
据美联社调查报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爆发了大约300场局部战争,大约有1000万人死于战火。
中国是战争频繁之国。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近代,人民起义、人民革命战争频繁;历史上统治阶级内部以及诸侯之间攻城略地的战争更是难以计数。见诸史籍,从夏朝至明代大约有3300余次,清代有400余次,近代也有数百次之多。我国历史上大约发生战争4000~5000次之多,约占世界历史上战争总数的1/3左右。
人类整体不断加重的生存危机规定了世界格局与国家关系,以及各个国家、民族,为了自身的存续而采取的策略和行动。人类存在着一大基本矛盾:人类自身欲望的无限性与有限的自然世界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发展正在演化为人类整体的生存危机。从这个危机出发,人类内部为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与生存空间而展开各类竞争、对抗,甚至杀戮。
英帝国及欧洲的崛起是全球殖民和掠夺的产物,美国的崛起则是建立在无数印第安人的头盖骨之上的,俄罗斯帝国的崛起也是一个不断以武力征伐的过程。斗争是这个世界的永恒主题。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
§§§第二节拒绝肥硕,走向强盛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份骄傲的传统给了我们骨气和底气,让我们不屈从于世界任何一种势力,更不能被任何一种势力消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远大目标,我们必须选择强盛,而不是走一条肥硕的、成为他国寄生对象的道路。
由肥硕走向强盛,是当代中国必须经历的转折。
gdp不足以支撑一个国家的强大,单纯追求经济的超越是一件很愚蠢,甚至很危险的事情。
1870年至1950年间,欧洲gdp发展远不如拉丁美洲,可拉丁美洲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直是欧洲人的奴隶;斯大林时期(1924—1953年)的gdp不如沙皇时期(1547—1917年),可前者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后者却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温故可以知新。历史告诉我们,一国经济发展之单兵突进根本无法实现国家的强大,不仅如此,肥硕的国家还有可能因肥而亡。当前,弥漫在中国的是一种主流的经济文化,或者更庸俗地说,是一种财富文化或者金钱文化,人们热衷于追求经济利益,国家热衷于所谓的gdp。
固然,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国家自身的强大是有直接的帮助的,但如果过分注重经济发展本身,忽略了使自身强大的那些根本要求,最终可能走向一条自我削弱甚至自取灭亡的道路。
§§§第三节经济中心论与gdp之殇
我们不赞同经济中心论的主张,更反对以gdp为衡量发展的核心指标。这个道理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人类所追求的,不应当是一种单纯的物质成就,而是人类的生存以及生命的质量和幸福。
首先,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看,发展应当是一个全面的、可持续的和可协调的发展。
其次,经济中心论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经济中心论除了带来经济的一时繁荣,也产生了大量的副产品。让我们看一看广东,这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标杆和榜样,这个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它过去30年的发展,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广东确实创造了令世界震惊的gdp神话,其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186亿元起步,达到万亿元用了22年,从万亿元到两万亿元用了4年。陆地面积仅占全国不足2%的广东,贡献了中国(不含港、澳、台)1/8的经济总量、1/7的财政收入、1/4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和1/3的对外贸易总额。
但是,广东的经济增长到了2005年就开始力不从心,难以为继了。深圳率先提出了“土地告急、资源短缺、人口超负、环境透支”四个“难以为继”。广东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十分严峻,由于工业污染和无节制用水,40座城市中有30座供水量紧缺,频亮水荒红灯。部分江河水污染严重,大气环境质量令人担忧。由于土地大量被工业占用、破坏,广东的粮食无法自给,必须依靠从外省市大量调剂。
广东,这个经济的标杆,如果让历史来评判,一个失去了绿色大地、粮食不能自给、江河污染、大气含毒的地方,经济发展是功还是过呢?著名环境学者、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曾大胆假设,如果2031年中国达到了美国的生活水平,那世界现有石油产量的127%、汽车产量的138%、纸张产量的193%都将被中国一个国家消耗掉。如果中国的发展思路不改弦更张,国际社会能接受和承担中国的重压吗?
以gdp为中心是对生命形态的不尊重和否定,是对生命的反动。以云南滇池为例:滇池是中国美丽的高原湖泊,曾经吸引无数游人驻足观赏。但是,滇池西部的西山区和安宁市是云南省重工业基地,分布有矿厂、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等大型高污染和高耗水企业。滇池西南部是我国的磷化工基地,分布有昆阳、海口等磷矿,每年都有大量氮、磷等物质被带入湖内。影响滇池的还有周边的农业化肥使用以及生活垃圾等问题。滇池周边工农业的发展,使美丽的滇池污染严重,不仅不能作为饮用水,也不能灌溉,甚至不能游泳。
自1993年以来,滇池治污已投入近48亿元,未实现根本好转。据有关统计,滇池治污的投入已经远远超出周边企业产生的效益。从社会效益看,滇池周围的工业产出是一个负数,而且还污染了一个好端端的湖泊。但从gdp数字看,则滇池污染治理的投入也可以计算到gdp之中,于是,从gdp的观点看,滇池污染是个极大的好事情,它增大了当地的gdp,也间接地为国家的gdp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