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对全球发展的十大预言(4)

作者:岳川博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8

|

本章字节:7508字

上述是美国维持霸权地位所形成的不利形势。美国维持其霸权的存在确实加重了它的负担。美国曾经一度占据世界经济总产出的半壁江山,但现在从经济上衡量,其在全球的比重已经明显下降,并有继续下跌的趋势。从军事与经济的战略关系来看,经济地位的长期持续下降必将引起美国军事力量在全球的下降,加之金融危机,美国经济的负担尤显沉重。


但对比美国与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帝国,美国有显著的不同,以过去帝国的衰落预言美国的衰落为时尚早。我们以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所列“兴的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把这些国家与美国对比,能看出上述国家的相对“弱项”,但美国在四项大国要素中均无明显弱项。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这三个国家在人口、国土资源方面与美国相差甚大,它们维持世界强国缺乏人口和国土资源两个核心条件。法国、德国、日本,虽然在人口方面与美国相差不大,但在国土和自然资源方面有很大的差距。


英国,这是一个在帝国历史上很特殊的一员,在它最辉煌的帝国时代,控制的势力范围曾经达到全世界面积的1/4,比当代美国的势力范围大得多。但是,英国控制的势力范围与美国自然拥有的幅员辽阔的国土有本质不同,大陆上不相连接的英国殖民地缺乏天然的“凝聚力”,控制难度很大,所以英国与美国也不具备可比性。


美国的国土和资源是支撑美国强盛的一个关键因素。美国是全球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它的人口素质和数量都较为理想。人口数量与其国土和资源相比,不算多也不算少。如果它的人口过多,人均占有的资源就少,这会制约它的发展;如果它的人口过少,经济总量就受限。从人口与国土、资源这些方面观察,美国是理想的匹配模式。


当前,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形成,而2008年危机的发源地正是美国。于是有人认为,美国在这次危机中将受损严重,甚至一蹶不振。仔细分析这次危机中美国的角色,不难发现,虽然危机发源于美国,但美国并不是受损最严重的国家,因为美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科技和军事实力、战略性资产和先进制造业、社会制度和民众的应变能力等主要方面并没有受到明显的损害。相反,全球的多数资源输出型国家和产业链下游的实体制造国家受损严重。美国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以战略性的布局实现了利用他国资源,损害他国自然生态环境,而自己在核心利益上不受损害的格局安排。


过去的历史表明,20世纪以来,差不多每隔一个历史周期,美国经济都会有一段反复,出现一段危机。但每一次危机之后,美国不是衰弱了,而是日益强大。2008年11月5日,竞选成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说,“对于所有那些疑惑美国的灯塔是否还会继续明亮燃烧的人,今夜我们将再次证明,我们国家的力量并不是来源于我们的胳膊的臂力,也不是来源于我们的财富,而是源自于我们理念的持久力量。这些理念包括民主、自由、机会以及坚贞不屈的希望”。我认为,本次危机不会像奥巴马宣称的那么乐观和令人鼓舞,危机不会成为美国更加强大的理由,但美国也不会由此衰弱。


从以上的比较看,美国目前的超级大国地位与世界历史上曾经的帝国都不相同,美国有比曾经的所有帝国都更综合的强大基础。综合美国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教等方面的全面优势,短期内美国仍无人能够超越和取代。鉴于此,也不难理解中美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突出地位。


一国之货币的信用及价格,是由该国之政治稳定及国家实力所决定的。由于美国在未来可望保持的持续强大,有理由认为,在这一轮长周期的全球经济衰退中,美国将是资本的避风港,对于全球化投资的投资人而言,投资美国将是较为明智的选择。当然,这里所讲的投资,不是指投资于美元这个货币,而是投资于美国的优质资产,比如美国的工业型高科技企业、军事工业企业、农业、资源类企业等。


§§§第九节中国经济将进行必要的战略收缩


世界是有规律的,有约束的,而不是为所欲为的。经济的增长也是有约束的,中国高歌猛进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战略收缩的选择。


我们先看一个动物世界增长极限的例子。在格雷姆·泰勒的《地球危机》一书中,描写了这样一个例子。


1944年美国海岸防卫队向位于白令海的圣马休岛送去了29头驯鹿。最初的目的是想为驻扎在太平洋的美国军队提供鹿肉,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圣马休岛被遗弃,并成为驯鹿的家园。那里是驯鹿理想的栖息地,在大雪纷飞的寒冬,驯鹿可以以大量的苔藓为食,并且那里不存在它们的天敌。


到1957年,圣马休岛驯鹿的数量增加到了1350头,而到1963年的时候则增加到了6000头。激增的驯鹿将岛上的苔藓全部吃光,导致了驯鹿的相继死亡。因为在大雪覆盖的海岛上寻找不到任何可以吃的东西,大部分驯鹿在1963年和1964年的寒冬都饿死了。


这种循环加速了驯鹿的增长,而且驯鹿增长的速度和数量超过了生态圈所能承受的限度,至此导致生态系统中频繁出现动物的死亡。


人类的世界也是如此,如果不加限制的增长,人类也将面临像圣马休岛驯鹿一样的命运。为了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进行战略收缩是必然的选择。总的来说,中国进行经济战略收缩是由以下七个因素决定的。


第一,自然生态环境不支持中国当前模式的经济发展。


中国总的自然环境特点,是人多地少,人均占有的各类主要自然资源,如耕地、森林、水、石油、各类金属等,都远远少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世界前列的资源大国如美国、俄罗斯等相距更远。


在这样一种现实背景下,中国根本不应当走过去那种大规模破坏土地,破坏水资源,无节制透支矿产资源的粗放经济模式。当前,中国耕地被大量占用,粮食本质上不能自给(自产大豆只能满足实际需求的四分之一,玉米、大米、优质小麦都要部分进口),各地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危机,等等。甚至可以说,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已经接近极限,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硬约束。


第二,中国过去的大规模投资建设既是认识上的问题,也有腐败的问题,理应纠正。


中国延续了多年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有认识上的短视(如gdp主义、消费主义等),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腐败。投资是贪赃集团最佳的谋利方式之一。看看已经被执行死刑的分管房地产的杭州市原副市长许永迈、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以及工程、房地产建设等领域的触目惊心的腐败,就不难推出这样的结论。也就是说,大规模投资建设许多时候不是因为利国利民,而是因为可以给某些官员创造巨大的谋利机会。


第三,地方债务危机等风险,使得扩张性的财政失去了基础。


中国地方债务问题十分严重,虽然目前没有权威的具体数字(央行和银监会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数据都不一致,这也反映了中国管理当局在金融方面存在管理问题),但据有关人员在地方的实地调研,不少地方政府无法及时偿还地方债务可能将成为事实。加之中小企业倒闭潮以及高校巨大贷款黑洞,中国金融系统资产质量令人担忧,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缺乏可靠的基础。


第四,房地产价格高企,存量巨大,房地产市场的倒下,将引起粗放型经济的系统问题爆发。


中国商品房已经完全脱离一个普遍商品应有的定位,演化成了一个掠夺民众的巨大机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一些地方的房价暴涨了10倍以上,严重脱离了民众的实际购买力,造就了无数的房奴。在如此状态下,考虑到房地产存量巨大,而消费能力不足,房价必然会有较大幅度回落,房地产市场将在数年中陷入低迷。


这将带来两个基本影响,一是依靠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弱化,二是与房地产相关联的建材、化工、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工程建设等领域将全面受到负面冲击。


第五,由于对外投资损失,国家实际可支配对外扩张的外币资源并不充足,制约了中国大规模投资及贸易的能力。


中国在利比亚、缅甸等国的投资,以及中国一些重要的国家投资机构的对外金融投资,都有巨大的损失。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第六,政治及社会领域改革的滞后,使得中国的发展不得不着手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以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匹配。


由于中国过去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更多的是在经济领域进行的,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变革相对滞后。目前,国内各类矛盾突出,由于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积累了许多民怨和不稳定、不和谐因素,这都需要通过政治及社会改革化解。


第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折射出的问题。


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我认为,这个决定的推动,意味着中国一个繁荣的物质时代相对地结束了,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的较长时期调整。从逻辑上看,与文化发展相对应的是物质发展,中国不再强调物质经济的发展,而倡导文化的发展,说明物质发展的方向已经不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