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由师从西方向文明对话转变

作者:岳川博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8 02:42

|

本章字节:10528字

尊西方恐为西方所乘,独立自信才是立国之根本。自强不息,才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中国师从西方已经很久了,中国师从西方的过程既是中国进步的过程,也是中国受欺压、受剥削的过程,可以说利弊兼有。我们应当承认,西方世界在科技工业等领域确实仍然值得中国学习,但中国的学习不应当只是一个效仿的过程,更不是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西方意见及建议的过程。西方的意见,有其自身的目的性,符合其国其民的价值立场,却未必符合中国的价值立场,甚至经常是,有利于西方的事情,是以损害中国为代价的。


中国不能总以西方为师,要由师从西方向文明对话转变。


§§§第一节独立自信为立国之根本


所谓的“独立”,就是“自主性”,就是在重大利益和立场上不受外人的干扰,更不为外人所左右,不依靠其他国家,不依靠任何一个国际组织;就是要与一味依附他国的奴化心理彻底决裂,与依赖他国恩赐的侥幸心理划清界限,把国家富强建立在全民族的自我奋斗之上。


但是,中国过分地尊崇西方已经使自身的独立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比如,有许多外国基金会或其他各类机构资助的中国学者,被迅速捧红甚至迅速提拔到国家重要部门的重要领导岗位;有一些被西方资助的学者,虽然常常发表于国于民皆有害的观点,但仍然得不到应有的遏制或批判;在产、学、研、教甚至政府部门,原本普通的、名不见经传的有西方学业或职业背景的人经常打破常规,占据要津;主导中国经济发展改革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几乎清一色地来自西方。凡此种种,说明中国在西化的道路上已走火入魔,整个中国的国策及发展进程有被西方侵染的危险。


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世界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总体上是一种竞争的关系,其间虽有合作,但若国家没有强大的实力,合作只是“面子”,成不了“里子”。新闻中经常听到某国与某国发展战略合作关系,就如同中国一样,与西方许多国家都有所谓的“战略合作”关系,但北约先进的武器中国总是买不到,美国最先进的技术中国也引进不了。


所谓的“自信”,是一种对自我的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没有这种对自我的信念,一个国家很难走向成功。国家的强大是从国家内在的精神强大开始的,是从志气的挺拔与坚韧开始的。


自信者才能自强。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强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传世之宝。


遥想40多年前,中国尚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不仅国家的科技基础十分薄弱,而且基本的工业体系也十分残缺。就是在如此条件下,中国科技工作者,以独立自信之伟大精神,以图强报国为光荣使命,呕心沥血,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研制出了原子弹,继而形成了“两弹一星”的伟大创举,使中华民族摆脱了美苏等的核讹诈和被国际政治、军事集团欺压的局面。


当前,全球政治局面虽然换了一副面孔,甚至略显慈善,但国家关系的本质没有任何变化,唯有强健者才有地位,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


§§§第二节强大中国精神,争夺文化主导权和领导权


国家的竞争是经济、军事、科技等的竞争,从根源上讲,则是国家精神、民族精神的竞争,是一种文化的竞争。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文化现象。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其文化扩张为美国的全球扩张开辟了道路。


美国的外交史学者弗兰克·a宁柯维奇在其著作《文化外交》中指出:“文化手段和政治、经济、军事手段一样,都是美国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在大国间军事作用有限的条件下,特别是在现代核战争无法严密保护本国不受报复的情况下,文化手段尤其成为美国穿越障碍的一种更加强大的渗透工具。”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象征。当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聚集到一起,区分他们的不仅仅是外貌、肤色,更多的是带有他们民族身份的文化特征。文化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欲强大一个国家,必先强大这个国家的文化和精神。中国在争夺经济领导权的进程中,更需要注重培植自己的“软实力”,强大自身的文化,在全球争夺文化的主导权甚至领导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发展报告:我们的创造性和多样性》(1995)中指出:“把文化置于发展的中心位置。”16世纪德国思想家、改革家马丁·路德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共同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观乎人文,以化天下。”所谓“文化”,也就是以“文”化“人”。何谓“文”,就是“人文”。《周易》如是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可见,以文化为改造社会的观念,也是延续中国古老的智慧。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世代相传的文明之根,也应当成为现代中国图强复兴的着力点。那么,强大中国文化,从哪里着手呢?首先是精神和文化上的自强不息。


培植文化自信与自强不息的精神


千百年来,国人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当前,在西方文明处于强势和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中国在政治和军事上也就处于战略守势。但观察中国在世界的地位,需要有历史的眼光。当前西方的强势是由西方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带来的,并不意味着西方文化比中华文化更优秀。


因此,我们需要发掘中华文化的优秀要素,从文化中找到自尊、自信。有了自尊、自信,才会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国家发展的理想与使命情怀,国家的发展才会建立在一个朝气蓬勃的精神之上,国家才更有希望。


发展人的高尚精神


中华文化有助于发展人的高尚精神,也能从精神世界的源头上遏制腐败。


中国当前最大的问题,是人的精神和文化问题。政治腐败不只是政治制度的问题,也有深层次的文化背景。近现代的中国文化运动,给了自身文化太多的否定,结果使中国文化在近现代失去了自我,优良文化要素没有得到继承,而对西方文明的优秀成分吸收得又很少,导致了信仰的普遍缺失以及道德水平的低下。


比如,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能有更多的人从修正自己开始,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腐败。比如,如果从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中受到熏陶,体验到精神生活的价值,就不会冒着触犯法律的风险强烈地追求个人财富。再如,现在中国所需要的爱国主义,更需要通过文化的学习培植,如果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对自己的文化不带有欣赏的成分,那爱国主义必定无从扎根。


中华文化的学研,也将大大有助于增进社会和谐。由于功利主义严重,中国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兼济天下”的意识,反而是越富有,越热衷对财富的追求。为富不仁者也大有其人。


这种功利主义的文化,严重加剧了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通过中华文化的学习,先富起来的人就可能更加注重精神生活,注重精神境界的提高而不只是追逐财富,就可能实现财富利益向全民的让渡。


与世界其他文明的真诚对话


作为世界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华文明是世界主流文明之一。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对世界的融入并在融入的过程中发展,需要展开与其他文明的真诚对话,尤其与西方文明的对话。


与西方文明对话方面,我们要从“君子和而不同”的基本原则出发,完全没有必要以仰视的目光来神化西方,抹杀民族文化,从而陷入民族虚无主义。当然,也不应以俯视的眼光来丑化西方。理性的态度是真诚平等的“文明对话”,使西方能够真正地认识中国文化,加深相互的了解与信任。这符合中国“天下大同”的世界理想。


近些年,发生在伊斯兰社会与西方社会的冲突较为严重,其原因与两个文明之间的理解和互信不够有很大关系。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共处、共存以及共同发展,从文化的源头上建立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条根本出路。


争夺文化主导权甚至文化领导权


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和辽阔疆域的大国,一个拥有战略核威慑能力的强国,中国只要自己在精神上不倒,有民众的团结和支持,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力量都压不倒我们。但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在精神上日渐萎缩和垮塌。


研究文化问题的人们都深知,引导人们行为的,不是别的,而是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争夺文化的主导权甚至领导权,就是从国际敌对势力和强权政治的文化价值导向中解放出来,全面审视他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不能被人家“洗脑”,不能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人家设置好的圈套。一旦一个国家在精神上被人征服了,或者被牵着鼻子走,则一切经济成果对自己来说都无多大价值和意义。


近些年来,中国不加甄别地引进了无数国外的“先进理论”,这些理论又被中国的一些无知的甚至被他国收买的学者、官员所渲染和扩大在中国的应用,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患。比如,“世界工厂”的概念、“欢迎外国资本进入中国金融业”等。


现在,到了中国对国外精神输入进行全面检讨的时候了,我们要通过检讨、反思甚至批判,确立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文化内涵。


§§§第三节文化扩张——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文化扩张是中国扩张的重要方式


经济的扩张若不是诉诸强权和武力,则必以信任为前提互惠互利。中国当前在西方强势的政治、军事面前,总体上还处于守势的地位,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对外战略资源扩张,一定是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互利活动。


而要建立互信,必须以文化为基础。所以,中华文化的扩张在当前世界格局下是中国扩张的战略基础。


中华文明由于其博大精深,含有人类共同喜爱和追求的文化理念,有其在全球传播的良好基础。中华文化在文明对话与传播方面已经有了许多重要的进展。比如,从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成立,到2008年短短4年间,美国孔子学院的数目已经增加到40多所。这些孔子学院不仅从事汉语教学和师资培训等工作,而且积极向美国各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和谐理念。这说明,中华文化能够为世界强势文明所接纳,也必将为更多的其他文明所接纳和认同。


中国的文化扩张需要注意文化内容的选择。美国等西方强国对文化扩张的理解是极其深刻的,这些国家是文化扩张的老手,它们会用自己的方式遏制中国文化的扩张,或者将中国的文化扩张引导到对中国不利的方向。


以文艺方面的内容为例。较早时期有些反映中国人落后、丑态的电影常常获得西方的“大奖”。这些电影在被外国人捧红后,在国内就会放大其影响。于是,丑化中国人,嘲讽中国人,将中国人塑造成容易欺负的形象的电影,在中国和世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而弘扬中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充满阳刚气质的电影的命运则不同。这使中国文化扩张的积极因素受到压制,而消极的因素却被放大。


中国人走向世界,是中国扩张的另一重要方式


一个民族的奋斗历史,就是不断扩张生存空间的历史。中国的战略扩张离开了人的扩张是不可能做到的。历史上,中国人走向世界,并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为祖国作出了贡献。中国人走向世界,必将是中国扩张的一个重要方式。


中国人走向世界,越来越拥有良好的基础。首先,中国人传统的聪明、勤劳、善良的本质没有改变,这是世界欢迎的人性特征;其次,中国经历了与世界其他文化的融合,中国人能够与世界保持更好的沟通交流,这大大方便了商务活动的拓展以及中国人在外的谋生、谋发展;再次,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全球影响力的加强,使得中国人在外的地位与安全有了比以前更大的增强和保证;最后,中国人拥有了更强的资本实力,对于需要资本输入的国家而言,中国的资本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国人走向世界,都应当成为国家的战略安排,属国家行为。国家需要系统的策略和行动引导,应当创造更多的条件。比如,政治、外交手段的配合,成立更多、更有效的支持中国人海外投资活动的专门机构或其他松散型的组织。


中国人多资源少的局面即使以历史的眼光向未来展望,也难以看到根本改变的那一天。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国人走向世界,中国布局全球资源,应当是一个长远的战略选择。诚如此,则中华民族的生命之花将在全球四处绽放,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