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遭遇意外(1)

作者:徐世立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54

|

本章字节:12696字

2007年6月1日,儿子的大舅抵汉。他此行的任务是陪晏紫去宜昌,亲眼见证儿子的变化,来确证提前接回儿子的决定是正确的。


晚上我将电话打到杜义手机上,和儿子通了话。我说大舅明天和妈妈一起来宜昌看你,千里迢迢,你和大舅好好谈谈。电话那头一直沉默着,最后,儿子用平静的语气说“我没想到”。16岁的儿子已经修炼得波澜不惊了。我说你有什么想法就对你妈说,她能代表我。他说好。


少年西点阳光学校的“红色记忆”之旅已行至湖南醴县,淮安、石家庄“走向大自然”的两支队伍已出了山东。此时已是夏日,他们会比儿子那时更艰苦。一批又一批孩子和儿子一样在经历,在承受,在感悟。行军路线虽然不同,脚踏实地是相同的,每一步都走在坚实的大地上,没有一步虚空。当我又见到一些让人心动的文字时,仍然忍不住想记录下来,因为我实在不愿让岁月湮没这些孩子曾在“心灵的长征”途中发出的——


征途美丽的回声(8)


西点金:亲爱的妈妈:行军不累是不可能的,好像永远也走不到尽头。妈,天气炎热,行军我哭了,是在晚上到目的地后,我激动得哭了。亲爱的叔叔:我们行军你要不要参与一个,哈哈。我脚好了,我这么坚强,我毕业后可以写书啦。


西点胡:亲爱的爸爸妈妈:原来大行军这么苦啊!我们一天都在走。我的脚都酸痛死了。可是见到你们的留言后,我又有了很多力气,我会完成这次大行军的!


西点吴:爸、妈,女儿会坚强地走下去的,我会为自己、为我们的约定去努力、去奋斗的!我们都不会让对方失望的,你们说对吗?


西点王:妈,真就应了那句话:“苦啊,累啊,来瓶水啊”。


西点刘:爸妈,我想在这里说明,我什么都可以不要,唯独我的家我不能不要!


西点范:爸爸妈妈:今天收到留言万分激动,我终于了解到了行军的艰难,但就算再苦再累,为了我爱的爹妈,我坚持。你们是我最大的动力,我坚强,不哭泣!


西点罗:爸爸妈妈:大行军的苦和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明白。昨天下午我们走了5个小时,没休息。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


西点段:亲爱的妈妈:得知他们还在上学,我很高兴。等我毕业回去也说服他们来这训练一下,对他们很好的。


西点赵:爸:听妈说您心肌炎又犯了还要去下乡,妈帮您请了假,您就听妈的吧,养好病,这就是儿子对您最大的支持。儿子希望回去能看见一个好身体的爸爸。


西点邓:爸爸妈妈:您们好!我又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失去之后才会懂得珍惜。亲爱的奶奶:得知您一切安好,我很放心!将来展现在您面前的一定是个全新的孙儿!


西点欧阳:爸妈:谢谢你们精心挑选的文章,我会尝试着拥有,大量地借鉴,努力做你们心中的我。不管怎么样,总有一天我会独立。从前,我把那种自由生活想得太单纯了,现在看来那只是逃避约束。


西点杨:亲爱的爷爷:哥哥和弟弟同意来训练,我很高兴。你们什么时候来啊?


西点陆:姐姐:您的书和信我收到了!那封信您居然写了5个小时,感动!


西点曾:亲爱的爸妈:厂里的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我不会再让你们失望了,你们来看我时一定会看到一个积极向上的我,我不会辜负你们了,我会努力奋斗的。


西点姚:马丁、冯军:你们信我已经收到了,我很高兴很感动!想不到郑雨会变化这么大,我很痛心。我会想办法劝他的,你们也要多帮他一下,实在没办法就让他爸把他送到我这里来吧。


西点黄:爸,来这么久了,收到您的留言还是第一次,我很惊讶。我以为您讨厌我才没给我留言。您要少喝酒,这样我们家才和睦!


西点余:亲爱的妈妈:叫爸爸少喝点酒,我回去后想看到一个红光满面的老爸,听儿子一句劝!


西点段:亲爱的妈妈:您在留言中说愿把我受的苦全都加在您身上,请您千万别这么说,一点小病痛和困难是难不倒我的。杜哥教我们“我是男人”,就是要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连这点小事都要您承受的话,我这几个月的训练不就白费了吗?


西点华:爸爸,您病后要多散步,这样对身体有好处!妈妈别灰心,认真烧菜,我相信你能行。你们要相互多沟通,愿你们感情天长地久!冯龙你好!你毕业后半个月,徐修远也毕业了。我一直把徐修远当哥哥看,你和他一样都是正直的人。希望你明确目标,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去闯。徐修远告诉我,他的目标是中央戏剧学院。


西点赵:妈妈:没事,您千万别和我这个没用的儿子说“对不起”,是我对不起你和爸爸。我在这60天了,改了许多坏毛病,现在只是刚开始。


西点秦:爸妈,你们说,我现在这么苦都能承受,我还能被读书打倒么?


西点范:亲爱的妈妈:最苦最累的时候,想到妈妈就会流泪,每一步都是思念!


看完这些“回声”,我突然给我弟弟打去电话,建议让他的女儿利用暑假去“西点”暑期训练营,结果被拒绝了。事后我觉得不免唐突,可当时就是没忍住。


“回声”中,我第一次看到一个孩子称呼自己的母亲为“亲爱的母亲大人”。


工作室随记(二十五)


我发现父母已经不希望我听原来的那种歌,穿原来那种衣服了。我硬盘里的东西都已经被爸爸删了,包括我心爱的歌。爸爸说是因为电脑问题(我注:我好像没说啊,是我删了,但我用不着撒谎啊),我却在想爸爸是不是有心删掉的,这是不是他想把我和原来的生活隔开的另一种方式。也许是我多虑了。但如果是,我真的很伤心。那是一种被否定、被剥夺的感觉。


歌我会继续听,衣服我也会继续穿,我想说,这是一种文化,一种我喜爱而父母不了解的文化,并没有什么不好。


经过这段时间,我是成熟了许多,但桀骜不驯,自由随性本来就是我的性格,不能苛求我在这种性格上有多大改变,这就是我啊,变了,就不是我了。可能在父母眼中这种性格并不是什么好性格,但在我们年轻人眼中,我们需要一部分这种性格。我固执,没错,但不能完全用“偏执”代替,玮玮姐姐不也欣赏我的这种性格吗?


这种性格,和成熟、稳重并不矛盾。


我曾听父母用“朝气蓬勃”来形容这个学校,我感觉并不太贴切。这个学校名字是阳光学校,却没有阳光的气氛。


在我看来,学员们的表情更多的是困苦、迷茫、无奈,很生硬、难看。特别是新生。我想我刚来时也是那种表情吧。这种身心的煎熬已经使很多人失去了那种孩子应有的光芒,没有了那种生动、活泼、机灵的感觉。他们的样子看起来死气沉沉,迟钝木纳,这些人是这种试验的牺牲品(我注:孩子与家长的评价截然对立)。这是需要一颗坚韧的心的。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人。我觉得我的本色保持得还是非常完整的。在这里,能保持本色的人据我观察不多,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本色的确不容易。年轻人还是应该有些锐气的,个性不能丢,被磨去的应该是浮躁而不是锋芒。


其实这里的学员说是在外面怎样怎样混社会的,经历有多么复杂,到底也只是个孩子,并不比一般同龄人成熟多少,可以说还很幼稚,至少在我眼里是这样。


心智的成熟,并不是靠混社会的经历能得到的,是需要文化的熏陶的,而这正是他们欠缺的。不是我夸张,他们许多人的文章、字迹、谈吐只能反映出小学生的水平,这种程度,怎么可能真正在社会上立足。


我不想藐视他们,但他们没有什么才能,没有什么好的修养,也没有什么追求,用“一无是处”形容某些人并不为过。


说起素质,有些人素质真的让我看不过去。素质是从小培养,因环境因素而有着高下的。在这里,一个人的素质在一些小事上就能体现出来。良好的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是何等重要啊。


气质的话就更不用说了。气质是内涵的体现。没有知识没有修养,没有成熟的思想,哪来的内涵;没有内涵,当然气质好不到哪里去。说句玩笑话,有些人的长相看起来就没有气质。


归根结底我觉得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一种健全的思想,没有一种自身的价值观,没有文化。


当然,我说的并不是全部。我就是个例外,像我这样来到这里的人很少很少,这也是我为什么说我和他们完全不一样。


说实话,我一直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和角度来看待他们的,不知是不是有些自命清高了。我对他们的感觉并不是瞧不起,更多的是同情。


都说我们现在就像战友,战友情是很深的。但我却觉得我和他们建立不了多少感情。虽然都留下了手机、qq等联系方式,但可能出去后并不会怎么联系了(我注:儿子后来果真如此,对此我不好评说)。


爸爸曾对我说,以后他想写本关于这方面的书。我笑着说,那你不是把更多孩子扯进这种地方来了么。爸爸说:“不,我是让更多孩子不进这种地方来。”我那时想,不对,应该修改一下:让孩子不在这种情况下进来(我注:我对儿子这句话肃然起敬)。


那时我是这么想的。这里对每一个孩子都会有所帮助,这样一段经历,对一个90后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其实每位孩子都有必要来这里锻炼一下,体验一下这种生活。所以,我并不赞同让所有的孩子都远离这种地方(我注:父子一心,正合我意啊)。而我说的“这种情况”是什么呢?是指孩子在一步步沦陷,不知醒悟,而父母无奈之下把孩子骗来的情况(我注:既已沦陷,又不知醒悟,这样的孩子有几个肯自愿来?儿子你愿意么?),就像我一样。这种性质和来磨练自己的性质是不同的。我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普通的孩子在了解这里的情况后来锻炼几个月,那是最好了(我注:再次肃然起敬)。


但我现在又不这么想了。我觉得可以不来就尽量不要来好了。说是体验,但绝不是那么简单,至少现在来说是这样。它已经是作为一种断绝孩子和原来的生活的工具了。而且,这种武力教育多少会对孩子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我觉得这里固然能对孩子有所帮助,但一个生活得很正常的孩子没有必要过早地去尝这种苦头,等他们长大走上社会,自然会学会吃苦的,实在没有办法了再来吧(我注:那就晚啦,儿子)。


许多人都说很羡慕我能有这种经历,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值得羡慕的事。羡慕是因为只看到它对人积极的影响,其实在这影响的过程中,人是要承受痛苦的,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


我不反对这种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也不反对更多孩子接受这种教育的洗礼,但这种教育绝不应长久地挂着“择差”的牌子,绝不应以“择差”为性质发展下去(我注:我举双手赞成。“择差”的性质改变不了,否则这类学校就不存在了,但名称可以改)。这只会让孩子把自己定位到“差”这一档次。虽然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但我也曾因这两字难受了好久。


这在社会上也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我也不作太多评论了。


这里每天都会来新生。特别是一些女孩子,衣着前卫,发型时尚,白白嫩嫩,长得也都挺漂亮,还带着手机啊什么的,在这里显得很显眼。平时我看到的女孩子大多也是这样,但不知为什么,现在看起来有些不习惯了。时间呆长了吧(我注:不是时间呆长了,是成熟了)。


看着他们笑,好像无所谓一样,我们也在笑,笑他们马上就笑不出来了。过不了多久,他们换上和我们一样简陋的训练服,背上了水壶,就不会那么心高气傲了。


我想说的是,通过我看她们的感觉,我终于知道家人看我的感觉了。小舅在留言中说我“衣着发式都贴着表面是时尚而实际是颓废的标签”。按我自己的话说就是外表华丽而精神空虚。我的衣服是很前卫,但我并没有意识到给家人的感觉会是这样,而且我觉得我的精神并不空虚。但为什么呢?难道外表的华丽就直接导致给人感觉精神空虚吗?不一定吧。


想来想去,还是和人散发出的气质有关。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都能透露出一个人内在的信息,这也就是所说的给人的感觉吧。内心是虚空的,外在的包装只会更加反衬出内心的虚空。而心是丰裕的,外在的美就会使人增色。不同的人,穿同样的衣服,给人的感觉却不相同。衣着是掩盖不住本质的。


我想,回家后我即使还是那样穿,还是那样时尚,给别人的感觉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了。


我现在的相貌比原来粗糙了一些,但大致上没什么变化,但可能给人的感觉就有些不一样了。我觉得心里的东西变了,外在的行为举止就会跟着有潜移默化的变化。


6月1日,晏紫和儿子大舅到宜昌,下午将儿子接到他们住宿的宾馆。


6月2日晚,我接晏紫的电话,她说她和大舅商量了,决定第二天(3日)就将儿子接回家。我脑门突然膨胀。难道4个月(到6月25日)儿子和晏紫都坚持不到了吗?此行将4个月的训练计划也打乱了!事已至此,局面已完全不在我的掌握之中。


我的无奈与惋惜,源于我百倍地珍惜儿子在训练基地的每一天的强烈愿望。是的,哪怕能多呆一天也是好的。我百倍地信任时间。时间能改变一切——成就,或者毁灭。


心里堵得慌,无法排解。打开网站,又见美文。


“优生”们怕是写不出这样的美文。


“黑暗”中的美文?两篇(六)


路漫漫


少年西点武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这段路,在130人的庄肃与敬礼中启程。如果说在基地训练是在茧中的蜕变,那么这“红色记忆”便是破茧而出的幼蝶,为能展翼凌空而与残酷的自然拼命。


跟着队伍,又一次过家门而不入。正当心里的眼泪将视线模糊时,一个熟悉的身


影从对面的房内跑出,带过一阵风,竟显得有些沧桑——是母亲。她看到了我们行军的队伍而从办公室里冲出,眼里是饥渴的搜寻,渴望“家”聚的温情。待我与母亲泪眼双对时,母亲内心的柔堤再次崩溃,泪水一泻而下,而我选择的依旧是“深沉”。止住欲滴的泪水,转身离开,每一步迈的是那样无奈。江风瑟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们在太阳升起前便开始行进,明月若现时,我们依然不停。路,好像漫无尽头;脚,似乎是在漂移。任凭太阳暴晒我们的心,步伐怎样也不停。


一个倒下了,在我的旁边,唤着要离去;又一个倒下了,被教员扶上了车,口中却依然模糊不清地喊着“我要走下去!”其实并不是你不行,只不过你低估了自己。我知道我的体力不是第一,但我的心,一定要比他们坚毅。


翻过一座山,再转一道弯,再翻……再转……路程是那样修远,那样漫长,如同我们思无穷尽。水在心里,如同围在金堤,在这样的环境,我们学会了珍惜。路长日烈不随心,口干唇裂步依行。



残阳如血,暮风亲肌,苦过之后乐不尽。


苦过累过,三军休整,返浸淳朴的乡间,清澈如童年拾趣般的小溪。教员与我们亦持着一颗童心,浸入溪里,让身心吸吮天地的灵气。


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后,站在高山间朝山下肆意呐喊,喊出所有青春的底蕴。依山傍水,夕阳柔情,站在高山的快意,早胜过那挥汗如雨的苦心。


只道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么多的美,无疑只有一点不足,既是夕阳,又怎能不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