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卧雪小生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2:41
|本章字节:5586字
第四章横财来了心狂跳
城市、乡镇的发展不可思议。
有时它像乌龟一样多年龟缩不动;有时则像汹涌的激流一样一泻千里。
茅屋是宁县大燕湖乡小燕湖行政村中的一个自然村。村上具有五十几户人家,人口约二三百人。
它的发展或快或慢,正如上面所说的那样。解放之后至八十年代,它几乎没什么发展。那么多年大家热衷于搞运动,搞阶级斗争,使发展受到了影响。改革开放之后,它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汹涌的激流一泻千里;波涛一浪高过一浪。到新世纪快来临的时候,小小的弹丸之地竟然成了开发的热土,它将成为宁县第二开发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于小村要拆迁的传闻五年前就有了,传的有鼻子有眼睛。传闻逐渐逼近,村上人的建造房屋、里外装潢工作也紧锣密鼓地搞起来。建造房屋不是为了居住或摆放杂物;装潢也不是为了好看,替自已挣一些面子。这些行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在拆迁时多弄几套房屋,多得到一些补偿款儿。正如法国人有了老婆还找情妇一样,中国小村中的荒诞事情已是“高山打鼓——名声在外”。地球人都知道中国小村拆迁时人们大做手脚之事。
六十五岁的老人耿光荣是茅屋自然村一介村民。在小村拆迁前,他是倍受人们尊重的老前辈或曰老年人、老头儿。
他为什么会受到大家包括儿女们尊重呢?理由实在太多了。
他这一辈子没有偷过人家的东西,也没有扣在他头上好吃懒做的闲言碎语。他这一辈子没有乱搞女人,连和女人乱开玩笑的纪录都没有。他的身体梆梆的,一直能吃能做,很少生病。
他的经历也胜过一般人一筹。他差一点儿去了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之所以没去成,是因为他出发前骑驴摔断了腿。
除此之外,他在好几个机关、事业单位干过工勤、门卫,认识的干部忒多。至于看到的事情,听到的故事,更是村上人所远远不及,高过他们数筹。
他根据所见所闻而上升的哲理自然也比别人深刻、高明。毫不夸张地说,他走过的桥比村上许多人走过的路还要多;吃过的盐比村上许多人吃过的饭还要多。
耿光荣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这从他的称呼上可以看出来;他也是一个饱经风霜之人,这从他额上又深又密的皱纹如同蚯蚓犁过的土地可以解读。
如果没有小村拆迁这一件事情,或者在他死后才有这一件事情,那么他的德高望重的形象能够继续保持,他的饱经风霜或许会止步不前。一切因为拆迁这一件事情而发生改变。
拆迁来临,在许多人眼中意味着横财将到,大运撞到。大家除了紧锣密鼓地建造房屋、进行里外装潢之外,进行公关,谋取不正当的私利、暴利也是许多人所考虑的事情。
耿光荣共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老伴去世快十年了,如今和他同床共枕的是山那边的一个小他十岁的马姓寡妇。她还是一个不食猪肉的回民。
耿光荣头顶德高望重的高帽子,身上涂着见多识广的金光,他自然成了子女们信赖和仰仗的对象。
耿光荣的大儿子耿直林是一个木匠,吃的是百家饭。大媳妇一直不育,夫妻俩人抱养了一个女孩。大儿子今年四十一岁。
二儿子是耿直路一个驾驶员,从事黑车运输,吃的是铤而走险的饭。生了一个儿子。二儿子今年三十七岁。
三儿子耿直铁是一个修自行车的,兼修摩托车,吃的是玩轮子的人饭。也生了一个儿子。三儿子今年三十三岁。
小女儿耿直银在乡服装厂上班,是一个小裁缝,吃的是穿衣磨鞋的人饭。她生了一对龙凤胎。小女儿今年二十九岁。
那天早上,耿光荣伸过懒腰、甩过膀子之后,呼啦一下,三个儿子一齐跑到他身边将他团团围住。
“爸爸!你一点儿也不急啊!”镶着两颗大金牙的大儿子欲言又止。
“我急什么啊?”耿光荣莫名其妙。
“人家跑‘雾’了,就我家纹丝不动!坐在家里不跑不送,天上会掉馅饼啦?!”手腕上纹着一张四饼图案的二儿子直截了当地说道。
“爸爸!你去找一找负责拆迁的队长!他要钱我们给钱,要房子我们给房子!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多弄到一套房子,要抵我修多少年的车子啊!”又矮又瘦、黑不拉几、肱二头肌异常发达的三儿子一语道破天机。
“我又不认识负责拆迁的队长!”耿光荣话到嘴边,想了想,还是咽下。一旦说出此话,会在子女们面前丢掉面子的。日后儿子们也许不会讲他什么,但是不能保证媳妇们不会骂他“大牛皮”。
“出去跑跑?”耿光荣陪着笑脸、轻声轻气地说道,他生怕一不小心会得罪某一个儿子。
“负责拆迁的队长姓什么?姓刁吧?”大儿子边挠头边问父亲、兄弟。
“姓刁?大哥你不晓得就不要瞎讲!我听人家讲姓孔!”二儿子纠正他的说法。
“你们一个讲的不对!姓汤!他兄弟在我那儿修过摩托车,是他亲口告诉我的!”三儿子一概否定。
三个儿子“轮番轰炸”,一向老实巴交、胆小如鼠的耿光荣有动心了。他左顾右盼,希望他极为疼爱的、视为掌上明珠的小女儿能够出现,给他来一个一锤定音。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虽然嫁了出去但是没有出村的小女儿这时风尘仆仆地赶来。她手中拎着一杯豆浆、一小笼包子外加二个茶叶蛋。
“爸爸,吃早饭!”今日小女儿请他吃早饭,他能不高兴吗?
“喔唷唷,还要你买早饭啦?!”耿光荣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儿。若说心里话,他此时是强颜欢笑,因为小女儿到现在还没有接受他现在的“妻子”马氏。她只替他买了早点,而没有顾及到她的后妈。
“爸爸!你应该发挥、发挥老干部的余热啊!又不偷,又不抢,你怕什么呀?!我们不认识人,所以要请你老将出马!‘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对啵?!三个哥哥!”小女儿的嘴巴上像涂了蜜一样。她一向是一个能格格的妹妹,长得也靓,三个哥哥都喜欢他。
“是啊!是啊!”三个儿子异口同声地说道。
“让我来想一想,看找谁好!”耿光荣边抓耳挠腮边苦苦地思索。“哦!我想起来一个人!就去找他!”说罢,他猛拍了一下大腿。
“他是谁啊?!”子女们几乎是齐声问道。
“他是第二开发区政法委邹主任!我在宁县人民政府招待所看大门时,他请我帮他照看过他的小包车!”耿光荣毫不掺假地答道。
“爸爸,你快去找他!找迟了就来不及了!”二儿子迫不及待地说道。
“是啊!是啊!快去找他!”其他人或先或后说道。
“好吧!”耿光荣说罢,长叹了一口气。叹完气后,他觉得浑身乏力,走不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