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曾国藩的治家方圆绝学(2)

作者:安忆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0:42

|

本章字节:9720字

曾国藩要求弟弟子侄要勤奋、节俭,他自己首先做到了这一点。他一生勤奋读书做学问,不让光阴虚度,在繁忙的治军从政和晚年患病后也始终如一。他几十年坚持写日记,即使在行军、生病的时候,也照记不误,直至临死前一天才停止。


曾国藩终生恪守“勤政为居官第一要义”。他的官箴是清慎勤,其中勤字箴曰: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他每日早上到晚上,不停地工作做事。主要公文,都自批自拟,即使晚年右目失明,仍然批阅公文,写作诗文日记。


曾国藩秉性节俭,反对奢费,每食只吃蔬菜一品,决不多设。虽身为将相,封疆大吏,位高权重也是如此,时人以其每食只菜一品,称之为“一品宰相”。


在为人做官修养,曾国藩十分重视以忠、孝为中心,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时还重视家庭伦理道德建设,能时刻检讨自己,自警、自省、自律,慎独、慎初、慎微,力求心安理得,努力上进。他做官几十年,从来不取来历不明的钱和物,发誓不靠做官发财。曾国藩勤政、清廉、尊重长辈、爱护兄弟、关心子女、善待同事亲友邻里,真正称得上在朝忠、在家孝的楷模。


而所有的这些,曾国藩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曾国藩既是父亲又是朋友,既是经师又是人师,子女无不将父亲视为自己的人生偶像和坐标。在这种情况下,他严格要求弟弟子侄们也照样去做,也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曾氏家族有着良好的家风,据调查,曾国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绵延至今190余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有出一个纨绔子弟。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由此就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一日一心得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最富于模仿性的生物,人是借助模仿来学习他最早的功课的。”父母是孩子最接近、最容易模仿的对象,所以,如果不想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失败的样子,那就自己先做个成功的人。


无规矩不成方圆


曾国藩语录: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曾国藩说:“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他认为,家道能够持久的,不是凭借官爵地位,而是因为有长远的家规,并且大家共同来遵守这个家规的结果。


咸丰十年(1860)闰三月初四,他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昔吾祖星冈公(曾玉屏,曾国藩祖父)最讲求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扫洁净;第三诚修祭祀;第四善持亲族邻里,此四事之外,于读书、种菜等事尤为刻刻留心。故余近写家信,常常提及书蔬鱼猪四端者,盖祖父相传之家法也。尔现读书无暇,此八事纵不能一一亲自经理,而不可不识得此意,请朱运四先生细心经理,八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在给曾国潢的信中也提到:“余与沅弟(曾国荃)论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冈公为法,大约有八字诀。其四字即上年所称‘书、蔬、鱼、猪’也,又四字则曰‘早、扫、考、宝’。星冈公生平于此数端最为认真,故余戏述为八字诀曰:‘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也’。”


曾国藩一生把“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奉为圭臬,自己努力实践,恪守不逾,并且苦心教育曾家子弟恪遵家教,谨守家风,造就了曾家人才辈出的局面。


具体来说,治家八字诀的内容分别为:所谓书,就是指读书习字;蔬,就是下地种菜;鱼,就是池塘养鱼;猪,就是喂猪养畜;早,就是早起;扫,就是扫地清洁;考,就是祭祖;宝,就是亲族和睦。这八个字包括四个面的内容:读书、耕作、孝友、睦邻。书、蔬、鱼、猪、早、扫,属于“耕读”范围,是农家应有之义,它的核心是勤俭。曾国藩非常看重“读”和“耕”,在教育子弟家人时,他常以‘耕读’或‘半耕半读’来概括。耕读二字看似平常、实则蕴深刻的道理:耕,使人足衣食,并养成勤俭习惯,砥砺品行;读,使人长知识,明白道理,懂得如何做人。并要疏远六种人:风水先生、算命之士、医生、和尚、巫道及寄寓他人家中者。他认为一个家庭的兴衰,不在于一两个人做了大官,而在于子弟的贤与不肖,而子弟的贤肖六分禀于天性,四分在于家教。


以上的八字诀也被称为“八宝”,除此之外,还有“八本”、“四字要诀”、“三致祥”、“三不信”等家训内容。


具体说来,“八本”即: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三致祥”即: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不信医药;


“四字诀”:勤俭孝友(勤劳俭朴持家,孝敬父母长辈,友好兄弟姐妹,团结左右邻居)。


曾国藩在上述家训之外,还立有曾氏家规:一、教亲悦心,尊师扶幼;二、世袭立嫡,承嗣立长;三、嫡宗不婚,子嗣敏聪;四、抚子继嗣,同宗择侄;五、招赘为嗣,宗圣脉混;六、淫邪乱伦,圣规则罚。


曾国藩修身治家的思想,应该说基于其父祖。曾家是中国传统社会耕读家庭的典型。曾国藩继承了祖父、父母倔强刚毅的性格,又将他们拙诚、仁孝、勤劳的品格发扬光大。曾国藩家教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以“四字要诀”、“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了一套治家的完整可师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关于教育后代的核心理念,反对孔孟朱子颜氏等著名家训所一贯坚持的学而优则仕的学说,并付诸实施。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的曾氏后人。它对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家庭所面对的教育困惑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日一心得


现在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这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要想让自己的孩子真正成才,能够在这个社会立足,首先要做的不是他们成龙成凤,而是让他们成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优秀的品德和练好的心理习惯,才可能用一种成功的方式去思考问题,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兴家之道在于勤奋


曾国藩语录:即令世运艰难,而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一定之理。


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但他一直以“勤”、“恒”二字激励自己不断学习。曾国藩一生勤俭,可以说勤奋是深入他的血液的。


曾国藩家训日课有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前面的三条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都有介绍,这第四条就是讲勤奋的。


曾国藩认为:“勤则兴,懒则败,一定之理”。关于这个“一定之理”,曾国藩曾于同治九年(1870)十一月初三日作了题为“习劳而神钦”的长篇大论专门来说明:


对于习惯勤劳的人,连神灵都要敬重。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无论贵贱、智愚、老少,都贪图享受,不愿吃苦,这是古今都相同的。一个人每天所穿的衣服,每天所吃的饮食,跟他每天所做的事情,所出的力气相称,那么其他人就会认同,神灵也会保佑,认为此人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好人。种田的农民,织布的妇女,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但收获的不过几石粮食,几尺粗布;而富贵人家,整年安逸享乐,无所事事,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豢养着很多下人,整天高枕无忧,一呼百应,这是天下最不公平的事情,神灵是不会保佑他们的,这样的事情能够长久下去吗?古代的圣明君王,贤德大臣,如商汤通宵达旦地工作,周文王因为工作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周公废寝忘食,坐着等候天亮,他们每时每刻都用勤劳来激励自己。《天逸》这篇文章中说,一个人如果勤劳就会长寿,一个人如果贪图享受就会死亡,这是屡试不爽的事实。如果真的为自己着想,就必须学习技艺,磨练自己的筋骨。遇到困难,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为自己壮胆打气,自己一定要身体力行,居安思危。只有这样,才会增长才干,增加智慧。如果为了天下人着想,自己就必须忍受饥饿劳苦,只要有一个人还在受苦受累,就应该算是自己的过错。大禹治水,历尽艰辛,三过家门而不入;墨子为了天下人谋利益,不惜头秃顶,脚生茧;他们都心甘情愿承受艰苦,为拯救百姓而不辞辛苦。因此,荀子十分推崇大禹、墨子行为,就是因为他们勤劳的缘故。


自从办团练起兵以来,我经常看到那些有一技之长能够忍受困苦的人都得到他人的重用,得到人们的称赞。而那么缺乏才能,没有一技之长,又怕苦怕累的人,都被人们唾弃,最后忍饥挨饿而死。所以古人认为,勤劳的人长寿,淫佚之人夭折;因勤劳而有本领就被重用,因逸乐而无本领就被遗弃;勤劳的人,能够普度众生,神灵就会保佑;淫乐的人没有任何价值,神灵就不会保佑。所以,君子要想得到神灵的庇护,最好的做法就是勤劳。


曾国藩认为,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


曾国藩并不只是给家人子女们讲大道理,而是首先自己以身作则,同时具体地规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以实现“勤”的目的。他的家书中写道:


戒惰莫如早起。


学射最足保养,起早尤十全妙方、长寿金丹也。


无作欠伸懒腰样子。


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椅、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家中养鱼、养猪、种竹、种菜四事,皆不可不为。一则上接祖父以业相承之家风,二则望其外有一种生气,登其庭有一种旺气。


对于内眷、女儿、儿媳等,曾国藩也从不姑息,同样严饬勤劳。他规定:“亲妇始至吾家,教以勤俭。纺织以事缝纫,下厨以议酒食,此二者,妇职之最要者也。孝敬以奉长上,温和以待同辈,此二者,妇道之要者也。”同治七年(1868)在金陵署,他的女儿等早已是贵不可言的千金小姐了,但曾国藩却给她们制定了每天习劳的繁重功课单,并写了四句话: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


能勤则剑,永不贫贱。


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妇女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吾已教训数年,总未做出一定规矩。自后每日立定功课,吾亲自验功。食事则每日验一次,衣事则三日验一次,细工则五日验一次,粗工则每月验一次。每月须做成男鞋一双,女鞋不验。上验功课单。请儿妇、侄妇、满女知之。甥妇到(金陵)日,亦照此遵行。


曾国藩的很多要求中带着恨明显的时代烙印,但是要求家人不要染上官宦之气、勤劳持家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做任何事情,没有勤奋的精神是不行的。即使你有天赋,有聪明才智,但是不付诸于勤劳的工作中,那它就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的收益。


一日一心得


一个人可以没有天赋,可以显得愚笨,但是“勤能补拙”,他只不过比别人多付出一点,晚成功几年。但是如果连勤奋吃苦的精神也没有,那他就没有机会成功了。


持家之道在于节俭


曾国藩语录: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持家的根本方略。《左传》中就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论述。


生活节俭是一个人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体现。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正体现出节俭对于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自古以来,凡品德高尚者,大都注意勤俭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