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曾国藩的养生与养性绝学(3)

作者:安忆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0:42

|

本章字节:7990字

人性是安于舒适贪恋安逸的。然而曾国藩恰恰看到了这一点的危害,他告诫自己的儿子纪泽要早起,不要贪睡晚起。清朝二百年间有个习惯,即凌晨三点钟即要起床,曾家的祖辈也有早起的习惯,在寒冷的冬夜里人们酣睡正香被窝正暖的时候要早起坐上约两个小时,然后才会看见天色一点点地亮了起来。当他听说儿子纪泽已经结婚的喜讯以后,就这样叮嘱儿子说:“你既然已经结婚了,就应当以早一点起床为第一先务,你一定要自己认真地执行啊,也要带领你的媳妇一同早起。”在这里,曾国藩将自家良好的家风传授给了儿子,又赠送给了儿子一笔宝贵的治家财富。


这一点在曾国藩的治家八字诀中就有体现,早起也是曾氏祖辈几代的传统家风。《曾国藩家书》说:“我朝列圣相承,总是寅正即起,至尽二百年不改。我家高曾祖考相传早起,吾得见竟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冬寒起坐约一个时辰,始见天亮。吾父竹亭公亦甫黎明即起,有事则不待黎明。”“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俗话说:“早起三光,迟起三慌”。《增广贤文》说:“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有三四点钟起床的习惯的,比如华盛顿、拿破仑、康熙皇帝等。


曾国藩主张治家要勤奋,“早起”就是勤奋的一种表现。曾国藩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而且要求家人部下都要做到这一点。并且,他强调“早起在于贵有恒”。曾国藩一生坚持早起,在他的教导影响下,家中人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他手下的幕僚、将领无不效法,没有一个敢睡懒觉。


而同时,曾国藩认为,“早起为养生第一秘诀。”“早起可以振刷精神。”咸丰十年(1860)三月二十四日,他在给弟弟们的信中写道:“家中后辈子弟个个体弱,唢呐、吃酒二事须早早戒之,不可开此风气。学射最足保养,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可见曾国藩在养生方面是很看重早起的。正如民间俗语所说:“早睡早起身体好”。的确,早上空气新鲜,能令人头脑清醒,周身舒适。人在寅时(3点5点)肺经旺的时候起床,能够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顺应阳气的舒长,来完成新陈代谢,肃降浊气,使肺气清,这样有助于养肺和顺应太阳的天势升起人体阳气,使人一天阳气充足,否则,就好像发动机,过了这段好时机就很难发动人体阳气,人体阳气淤积在人体下部不能由命门向上发动升起,会形成淫气,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即使在冬天,也不可超过6点起床,春夏秋季尽量在5点之前起床为宜。


另外,早晨5点至7点是人体大肠经最旺的时候,人体需要把代谢的浊物排出体外,此时如果不起床,大肠得不到充分活动,无法很好地完成排浊功能,使浊物停留而形成毒素,危害人体血液和脏腑百骸。早晨7点到9点人体胃经最旺,9点到11点人体脾经最旺,这时人的消化吸收运化的能力最好,如果这时还不起床,人体胃酸会严重腐蚀胃粘膜,人体在最佳吸收营养时间得不到营养,长期以来会患脾胃疾病,造成营养不良、中气塌陷。所以千万不要赖床,赖床会造成头昏、疲惫不堪、睡眠不足的感觉,而应按时起床,


现代医学也证明,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不易患精神类疾病。


另外早起能有效提高工作、学习效益,正如俗话所说:“三天早起,一天工”。


一日一心得


早睡早起被人们认为是最简单不过的养生之道。但是,早起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而言的,《黄帝内经》对一年四季的起居规律有着详细的论述:“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阳光。”意思是说,在春季的三个月和夏季的三个月中,要睡得晚,起得早;秋季的三个月就要睡得早,起得早;而在冬季的三个月中就应该睡得早,起得晚,一定要等到太阳升起来以后再起床。这和传统养生学中强调的人体要“顺应自然”的观念是一致的。传统养生学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其生命活动就要与大自然的变化保持一致,需要根据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规律,以顺应自然。


亲近大自然


曾国藩语录: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曾国藩认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在双峰的每处故居,都是竹林茂密。他还在《家书》中嘱咐子侄:“在家则莳养花什,出门则饱看山水。”花竹养情,山水悟性;花竹因人而风雅,山水因人而灵秀。历代养生家都非常注重山水。


曾国藩的这个养生主张和我们现在提倡的通过亲近大自然来达到养生目的的说法是非常相似的。人类的寿命主要通过内外两大因素实现。“始生之者,人也”,内因是遗传,影响健康长寿分量占1520%;“养成之者,天也”,外因是环境和生活习惯,包括自然环境、生理要素、心理要素、精神要素、社会要素,影响健康长寿分量占8085%。


科学家们考察了世界上一些长寿老人聚居的地方,发现长寿的奥妙除了与他们的生活条件、饮食、起居、劳动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外,优美的环境也确实是长寿者的重要条件。比如:俄罗斯的高加索,南美的安第斯以及保加利亚南部,是长寿老人较多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是环境优美的胜地。共同特点是: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秀丽的地理风光,形成了优美的生活环境,人们生活在这样良好的环境里,心情自然舒畅,悠然自得,情绪格外饱满。


当人们徜徉在大自然中,寄情于山水之间,这是一种利用自然环境来养生的最好的办法。孔子曾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旅游过程中对山、水的直观体验除了带来美的感受外,对人而言还是一个养生良机。这是因为,大自然不仅慷慨地赐予人类所必需的空气、阳光和水,而且还以其美丽的千姿百态吸引、愉悦着人们的身心,助人们祛病延年,健康长寿。


中国的历代养生家多提倡远足郊游,而道家、佛家的庵、观、寺、庙也多建立在环山抱水,风景幽美之处,以得山水之清气,修身养性。


曾国藩可称得上一个旅游家,一生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仅在其《日记》中记载的就有近两百处。他有一个习惯,所到之处,大都记于《日记》,多则几百字、上千字,少则几十字。所记之处,既有闻名天下的胜迹。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小景。只要有一孔之见、一己之喜,他就欣然录之。


曾国藩的这种养生办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当人们投身于大自然,深山密林,江河湖海,溪泉潭瀑,田园花草,不禁耳目为之一新,呼吸到大自然的新鲜空气,神情为之一爽。


空气新鲜主要指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研究表明,负氧离子含量若小于25个m3,人就会头痛、恶心、晕眩、疲劳;而含量若大于1万个m3,人就会因代谢活跃,心情舒畅,精力充沛,食欲增加;若大于10万个以上m3,就可用来治疗某些疾病。可见,空气是否清新对人的健康很重要。而阴离子的多少,因环境不同有很大差异。城市街道、尤其繁华地段阴离子很少,但乡村、山地阴离子则较多,海边、瀑布等地含量最多。经常能够去空气新鲜的地方游玩,对人的身体会有好处。既可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又能对某些疾病起到良好的康复治疗作用。


当然,这只是在大自然中养生的第一点享受。当人们身处海边山顶瞭望自然风光时,那广阔无垠的原野,苍翠幽深的群山峻岭,变幻莫测的云雾,奔腾不息的江河大海,会使人神清意爽,不良情绪立即化为乌有。这就达到了养生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和不同的地理环境,既饱眼福,又广见闻。


当然,旅游锻炼体魄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视的。在远足跋山涉水之中,人们不仅观赏了大自然的奇妙风景,领略了美好的环境,同时也活动了身体筋骨关节,锻炼了体魄。使人气血流通,利关节而养筋骨,畅神志而益五脏。对于年老体弱者,应只求漫步消遣,不必求快求远,可缓步而行,时辍时行;对体胖者,旅行是减轻过重的体重的好方法。


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认为,运动脚趾也和运动手指一样,有助于大脑健康,甚至有人认为脚掌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脚趾活动的减少已成了腰痛等系列“文明病”的病因,因此要保持身体健康,就应多远足郊游,在游览期间病体可为之一轻。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旅游可以提供给人美好的精神享受。人类社会的进步,其本身就是一个征服未知的过程。好奇是人的本能,变未知为已知,到陌生的地方去旅行,开阔眼界,看看整个世界,这对很多人来说永远是一种向往,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旅游可以满足人的这方面的精神需求,让人感觉到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


除了利用旅游来获得良好的养生效果外,还可以在自己的家里多种些花草,也能起到很好的养生作用。曾国藩嘱咐子侄“在家则莳养花什”也是这个道理。


在居室周围多培养些芳香浓郁的香花对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花的香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它们都有一定的抗菌、杀菌作用。如桂花香味不仅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而且还有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有些植物尽管没有香味,但也能从叶、皮中分泌杀菌素,如桧柏类植物等。养花可使大脑和身体得到适当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在宅院四旁种植花木。如种一些乔木、灌木,像白杨树、槐树等。不但美化了住宅,而且夏天能降低宅温3c4c,茂密的枝叶又可阻挡灰尘和减低噪音。柳树的粗根少、细根多,每天可吸收地下水1吨,因此,栽植柳树可降低室内湿度,使地面干燥,人住在其中感到舒适,避免患关节炎、风湿病等。


一日一心得


人的健康不仅仅取决于饮食、身体锻炼或生命在某个时期所处的环境,大自然中的阳光、山、水、草、木对养生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如果不能经常出去旅游,那营造好自己的居室环境也是很有助于养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