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盘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52
|本章字节:12452字
今天考试成绩出来了,果然不出所料,我又考砸了:数学得了90分,语文只得了85分。爸爸、妈妈虽然没有批评我,可我心里很难受!
我不是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平时作业都是95分以上的。有时同学们遇到难题还向我请教。可每到考试我就不行了,本来会的题目也答错了,本来很熟悉的内容也想不起来了。我不断提醒自己: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可仍然会看错题、答错题。这次数学考试,我居然把“÷”号看成是“”号。
我真苦恼……
这个小学生就是陷入了考试焦虑症之中。年龄太小的孩子面对这种强大的心理压力,往往无法进行自我调节,因而会对他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作为父母和老师,要能及时地帮助他疏导这种焦虑,使他更好地投入以后的学习生活之中。
不要对孩子期望值太高,不要给他造成压力;也不要强迫孩子,根据孩子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点帮助选择恰当的成才方向。如果孩子陷入焦虑之中,可以让他经常听听舒缓、轻柔、优美的乐曲,或者带孩子一起看看演出、幽默漫画,同孩子一道参加游乐类的活动来缓解这种焦虑情绪。
还可以让焦虑严重的孩子坐到镜子面前,对镜中的自己,倾吐心中的焦虑。
考前焦虑的孩子往往认为考试成绩非常重要。父母对这样的孩子要采用引导的办法:一次考试虽然重要,但不能说明一切,这次考不好,还有下次。父母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绩,不要总是责备,而是要鼓劲他继续努力,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
(第四节办好应酬中的事
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只要有“江湖”存在,就会有应酬。可以说,只要存于世上一天,应酬就避免不了。会不会应酬,将直接决定事情能否办好。正所谓“成也应酬,败也应酬。”因此,应酬也需要认真对待。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中国是一个崇尚酒的国度,酒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古至今,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婚娶丧办,都免不了要请客喝酒。在当今社会中,不能经商赚钱,不能一举成名,都不会有人笑话你,若不能饮酒,则有可能会受到别人的“奚落”。因而饮酒也是一种基本能力,缺少不得。于是,只要一上酒席,遇有人敬酒,总要喝上一些。但如遇到某些特殊的情况而不想或是不能喝,那该怎么办呢?要知道酒席上的氛围总是喝酒容易拒酒难。
拒酒的话该如何说,才不让劝酒的人觉得不是故意不给面子或者不让其他人觉得我们在故意扫大家的兴,也需要极高的技巧。如果有人拿一些关乎伦理、感情等方面的大道理来劝酒,这时不妨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也用这大道理做挡箭牌予以回击。
小徐的朋友志刚,人特好,就是有一个毛病,喜欢在酒席上盛情劝酒,而且通常采取那种欲抑先扬的劝酒术,先恭维对方是“高人”或“朋友”,再举杯敬酒,让对方骑虎难下。因为已经称赞在先,如果不喝,就不配为“高人”,不配做“朋友”。
这天在酒席上,志刚又故伎重演,劝小徐喝酒,可小徐怎么也不想喝了,于是说:“今天你要我喝酒简直是要我的命。如果你把我当朋友,就不要害我了!”
志刚也不好意思再劝了,小徐使用了和他一样的说话技巧,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因为小徐的言下之意也很明白:你要我喝酒就不够朋友!而劝酒者都有一个心理:喝也罢,不喝也罢,口头上都必须承认是朋友,是兄弟。抓住这个对方能崇尚的仁义大道理予以反击,劝者碍于“朋友”的情面,不得就此作罢。
拒酒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1)面带笑容,委婉地拒绝。绝不可说出:“我偏不喝,你能把我怎么样?”这样生硬拒绝的话千万不能说。
(2)别人用大道理来劝酒,你也不妨用大道理作为挡箭牌。
(3)强调后果,表示感谢。如可以说:“感谢你对我的一片盛情,我原本只有三两酒量,今天因喝得格外称心,已经多贪了几杯,再喝就‘不对劲’了,还望你能体谅。”这种实实在在地说明后果和隐患的拒酒术,劝酒者一般都会见好就收的。
(4)切忌说:“不用了吧,咱俩谁跟谁?”这样有漏洞可钻的话没准对方会说:“就是,咱俩谁跟谁?我的酒你能不喝吗!”
酒量不好,以守为攻
现代生活中,交际应酬在所难免。而应酬中总是免不了喝酒,如果有些酒是非喝不可,肯定推不掉的,那就需要掌握喝酒的诀窍了。这些诀窍的目的在于怎么样把酒喝好,还尽可能喝得少以避免损害健康或者因喝多了而乱说话扫别人的兴。具体的技巧有以下几种:
第一,不要主动出击,实行以守为攻战略。就是说不要随意地到处敬酒,所谓有来有往,你敬别人,别人也会回敬;一来一往,自然就喝得多了。
第二,在喝酒之前多吃一些东西垫底,这样一来喝酒也不容易醉。
第三,喝酒时要把握节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你的酒量不佳,这样会非常容易醉。
此外,对于酒量不好的人,还可以巧妙的拒酒。各种应酬的场合中拒酒本来就比较困难,尤其是当需要极力争取的客户或是所求之人向我们敬酒时,拒酒更是难上加难。拒酒的话必须说得巧妙,而且令人信服,才不致使对方感到扫兴。
因此,怎么推拒席上的贵客敬酒也是很重要的。既要达到少喝的目的,又要不失了对方的面子,这就是一门艺术。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当地恭维一下对方,找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把目标转到别的地方上,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千万不可生硬地拒绝对方,这样没准就会和对方发生争吵,一旦争吵起来,很可能就会丧失理性,使喜庆的宴会变成充满火药味的战场。那么我们所求的事也就没有丝毫希望了。
餐桌助兴,用祝酒词
有一句祝酒词“人在江湖走,哪有不喝酒”,这句话巧妙地说明了酒在现代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不论何种场合,觥筹交错,在所难免。
一谈谈起喝酒,许多人都有自己切身的体会。虽然喝酒是一件普遍的事情,但是,没有人会平白无故的地来喝你的酒,喝酒总是需要一个理由的,而且要怎么才能把酒喝得好、喝得快乐也是一门艺术。
要把酒喝得顺理成章,喝得快乐,巧妙的祝酒词可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没有合适的祝酒词增添色彩,那敬酒、祝酒跟一个人喝闷酒又有什么区别呢?一番精彩的祝酒词就能让在场的人兴致勃勃,借敬酒的时机就创造出了一个个小高潮;一番好听的祝酒词也能让人心情舒畅,酒也才能喝得兴高采烈。
如果是一番说得不当的祝酒词,就算别人喝了你的酒,也会在心里颇有微词。
祝酒词最通常都是为了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所以要说得喜气洋洋、花样百出、朗朗上口。比如说最常见的“感情深,一口闷”之类的祝酒词,语言简洁,又不失幽默。祝酒词一般包含祝对方身体健康、事业蒸蒸日上、生意兴隆、家庭幸福等内容。这样的直抒胸臆的祝酒词虽然简单,却饱含情意。
不同场合,祝酒词也会有所不同。
餐桌上祝酒,可以渲染吃饭气氛。此时的祝酒词不宜太长,最好是说出感受。
在婚礼上的祝酒词应该侧重于情感方面。
向退休员工表达敬意的祝酒词则应当侧重于怀旧。
在餐会上,致祝酒词通常是男主人或女主人的优先权。如果无人祝酒,客人则可以提议向主人祝酒。
在仪式场合,通常会有一位酒司仪。如果没有,组委会主席会在就餐结束,开始发言前致必要的祝酒词。在不太正式的场合,可以在葡萄酒和香槟酒上来之后,就提议祝酒。
有来有往,别人提了祝酒词,也要能适当地回应。如果别人在祝酒词上花了上百样心思,不由得不喝时,也不能拿起酒杯直接干了,那样喝酒就少了许多乐趣。应该恰当地回应,这也是表明自己喝酒喝得明白,不是有酒就喝,也不是不敢还言。
酒场如战场,酒场即商场。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祝酒词,只有恰当的祝酒词才会让人乐于喝酒,才能在喝酒中喝出友谊。
请记住:好的祝酒词,能让人欣喜,也能增加别人对我们的好感;恰到好处的祝酒词,能让对方喜不自胜,喝酒也喝得畅快。酒量不在高,但一定要杯杯都喝得精彩。
宴请礼仪,区别对待
宴请,是应酬的重中之重。换句话说,应酬离不开宴请。中国是饮食文化大国,因此宴请是十分讲究的,要想在宴请时做到主荣客喜,需要一定的应酬艺术。
不管是以主人的身份宴请别人,还是以客人的身份赴宴,都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尤其作为主人宴请他人时,一定要因客而异,选择不同的宴请方法。
如果宴请的对象是领导,应以敬为先。宴请领导不同于宴请一般朋友,如果宴请不当,不仅适得其反,还会给人家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宴请领导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要把握分寸,即使与领导有深厚的交情,邀请其吃饭时也要慎重对待,不可大意。否则,口无遮掩,给自己带来麻烦。
二是要注意礼节,在工作酒会、宴会中,一定要等到领导举杯了,你才能举杯,或者你可以举杯敬领导。敬酒时千万不要拿起杯一句话不说一饮而尽,那领导会以为我们对工作有不满情绪。更不要在领导面前喝醉失态。
如果是宴请同事,要以利为先。同事之间的关系用“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来形容再恰当不过。同事关系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利害关系。因此,可以借宴请同事加深彼此的感情,为以后求人办事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宴请同事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艺术。
如果是宴请下级,要以情为先。兵法有云:“攻心为上。”要想当好领导,必须要懂得如何笼络下属。如果公司不能为他们加薪,你不妨自掏腰包请大家出去吃一顿饭。试想,你如果真能成为一位善于笼络人心的上司,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呢?何况,即便你是别人的顶头上司,有很大的权利,也总有请求下级帮忙办事的时候。所以,请下级吃饭要以情动之、谨慎应酬。
宴请的对象还有很多,我们应该根据对方不同的身份、个性特点来谨慎应对。
劝酒有度,避免强求
在中国,饮宴的时候,很喜欢劝人多饮。中国人的好客,也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诗经?小雅?楚茨》中有:“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的诗句。侑,就是劝的意思。诗名的本意是唯恐受享者没有吃饱,故而劝饮劝食。劝人多饮几杯酒的做法,一方面表达了敬酒人的真诚,希望对方喝好喝够,同时也可以活跃酒宴的气氛,为饮酒者助兴。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劝酒“劝”过了头,竟然带有相当的“强迫”之意,甚至以灌醉对方为乐。
现代社会中也是一样,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让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可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当然就更不利于求人办事了。
劝酒时我们也要讲究分寸。如果在对方真的没有酒量或者没有心情喝酒的时候,劝酒时固然可以摆出一百个理由,非要让对方喝下这杯酒不可,但是这样做只会让对方反感而已。即使对方很能喝酒,如果只是一味地劝酒,那么就失去了喝酒的意义,因为喝酒并不是为了把对方劝醉,它只是联络感情的方式,最主要的是双方都要喝得开心。
对于那些会劝酒的人,他们总是能很轻松地用一两句话说得别人心服口服,让女人不感到有什么强求的地方或者负担,而高高兴兴地、心甘情愿地喝下这杯酒。
真正会劝酒的人,他们往往都知道酒桌上喝好了,办事也容易的道理。所以他们总是能用出人意料、别出心裁的话,让对方感到惊喜,不得不喝下酒。
劝酒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千万不要强求。每个人的酒量不一样,有的人天生豪饮,这种人,不用劝,自己就能一杯接一杯地喝上了;有人的却天生不胜酒力,就算找出一百个理由劝酒,他不喝就是不喝。因此劝酒之前一定要观察好,哪些人能喝,哪些人不能喝,要能找对了人劝酒。
所以,酒,还是要劝的,至于怎样劝才合适,就需要好好斟酌了。有时可以适度地赞美一下对方,或是通过强调一下场合的重要性等方法来劝酒,但还是要因人而异,适度劝酒、切勿强求。
那么,劝酒如何把握好尺度呢?
因人而异,对于不能喝的人,不要过于强求;对于能喝却不愿喝的人,也不能强求。
摸清对方的脾性。有的人天生孤傲清高,只想和他自己看得起的人喝酒,有时候你不小心得罪了他,就算磨破嘴皮,他也不会喝酒。遇到这类人,如果对方不愿意喝,就不要再继续劝酒了。
如果对方一直不愿意喝酒,不要强求,强求只会让对方感到为难,甚至不开心。如果对方已经醉了,也请停止劝酒。请记住:适度劝酒就好,劝酒只是为了表示你的真诚,而不是为了把对方灌醉。
场面套话,权当应酬
生活中,时常会有人在电话中应酬性地答应我们某事。比如,有的时候,我们打电话找人,对方传来的声音很和蔼可亲:“我们朱经理不在,请留言,我会代转。”
假若听到这样的话,你便天真地以为朱经理会回你的电话,那可就太大意了。
或许你左等右等地等了十多天也没个回音,因为那个和蔼可亲的声音传给你的只是表面的客气。你应该想到,你要找的人不在时,虽然对方请你留话,但他会不会转到并说明回电,这可是不能确定的。
假如你只是个业务员,而要找的又是公司的经理,那么,这种回电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千万不要因为对方的一句应酬语就完全当真。你只有过后再打个电话过去确认,事情才能处理妥帖。
在电话交谈中,有一些人也喜欢采取这样的态度,总是“是、是”地随声附和,到底说的“是”是什么,连他自己也不清楚。还有的人回应电话时,说一声“请稍等”之后便无影无踪,而打电话的人却在傻等,以为自己要找的人就在那里,别人帮忙去叫了。当等了半天没人接时,便心生疑团,以为是对方有意不接自己的电话因而产生误会。
有一次,李先生打电话到某公司找该公司的营销部主任,想询问一笔生意上的事情。
电话打过去以后,一位接电话的女职员很客气地说:“请稍等一下,我去叫他。”可是,10分钟过去了,李先生把听筒拿到手发酸,电话那端也没有回音。李先生生气地把听筒挂了,懒得再通话。
生活中办事拖泥带水的人不少,这种人做事说话都喜欢模棱两可,常常弄得人莫名其妙,搞不清楚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因此在电话中,我们要尽量少说应酬性的话,这样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不会因此对自己造成损失。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区分对方话语中的真实性。
不要总是随意附和对方的话,却连对方讲的是什么都不清楚。有时候会因为一句无心的话而得罪对方或招致误解。
电话中不要总是随口答应,应承某事之前,先想想自己能否做到。接到陌生来电时,若不能代为转接或留言,要说明情况。说话要明确,以避免对方可能产生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