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内向性格的深度挖掘

作者:苏明石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5

|

本章字节:11700字

内向者想要提高自己群体地位的根本方法只有一条,那就是要充满自信,坚定信心,努力壮大自己的实力。而实力不是靠恩赐所能得到的,必须靠我们自己积极的努力去主动争取,要克服自卑,尽力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最终你一定会在团队中让领导和同事们刮目相看。


人人都有内向和外向两面性


荣格提出内向和外向命题,认为一个人的人格中并存着内向和外向两类倾向,只是在平常其中的某一类占优势,成为有意识的态度,居于劣势的列入“个人的无意识”。外向型人,“自我”为外向,“个人的无意识”为内向;内向型的人,“自我”为内向,“个人的无意识”为外向。这有些费解,举个例子就很容易明白了:一些内向者常常会有疑问:“为什么我在某些场合能侃侃而谈,而在有些场合却紧张得磕磕巴巴呢?”其实这就是在一个场合用了偏这一侧的东西,另一种场合用了偏另一侧的东西。


内向与外向经常是和谐共处


很多性格内向者,他们大多对自己不满意,希望自己能外向一点、活跃一点。他们并不知道,有许多性格外向者对自己也不满意,希望能有很好的方法,让他们变得稳重、耐心、成熟一些。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有一个人格纬度理论,他认为人格纬度的一个极端是外向,另一个极端是内向,所以在纬度之间就有许多等次。他认为极端内向和极端外向者是少数,大多数人是综合性的,或者偏内向些,或者偏外向些,人格是可以在纬度上移动的。


人都是可以改变自我的,关键是怎样适应环境,调整自我。因此,无论你是何种类型,大可不必担心自己性格的好坏问题。


其实,每种性格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性格内向者也有很多优点,例如做事认真、踏实稳重等。内向者想使自己变得开朗一些,外向者想让自己变得沉稳一些。但是这些并不是外向者或内向者的特点,它们只是外向性格或内向性格的附属品。


既然如此,内向者就要突破一个世人固有的观点:内向者不如外向者。内向者和外向者没法相比,只有它们的附属品才有可比性。而且这些附属品也不是截然归属于内向者或外向者的。既然人格可以在纬度上移动,在外向和内向之间摆荡,那么这些附属品也可以移植。因此,内向者通过努力也可以具有属于外向者的一些显著的特点,比如交际能力。内向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羞怯,不断进步,也能成为社交达人。


内向者被忽视的原因


内向者不善言辞,不懂得如何向众人全方位地展现自己。这就导致他们在群体中一般没有什么地位,在利益分配过程中没有什么发言权,只能被动地等待组织或其他人的安排。


内向者要想提高自己群体地位的根本方法只有一条,那就是要努力壮大自己的实力。


在暑假将临之际,13岁的中学生佛瑞迪对他的父亲说:“爸爸,我不想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父亲十分惊讶地对佛瑞迪说:“好啊,佛瑞迪,我会想办法给你找个工作,但是恐怕不容易,因为现在市场不景气,找工作的人很多,而且你性格又很内向,我很担心你。”“您还没弄清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您给我找个工作,我要自己去找。还有,即使我性格内向,市场也不景气,我还是可以找到工作。有些人总是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哪些人?”父亲疑惑地问。“那些会动脑筋思考的人。”儿子回答说。


于是佛瑞迪到一家公司去应征,但是他去晚了,前面已经排了20个人。佛瑞迪眉头一皱,当下写了一张纸条,请坐在门口的秘书转交给里面主持面试的老板。秘书看过纸条不禁微笑起来,他立刻站起来,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把纸条放在了老板的桌子上。老板看了那纸条也大笑起来,因为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中的第21位,在您没有面试我之前,请不要作决定。”


佛瑞迪自然得到了他想要的工作。他之所以能够在这一群并不乏精明强干者的应聘队伍中脱颖而出,迅速地引起老板的注意和好感,这与其积极主动的态度,以及富有策略性的求职技巧是分不开的。


过分内向者要想在群体中确立起自己的地位,就必须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方法实现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我们启发内向者,就是要促成这种转变的快速实现,使内向者不再成为社会最底层,也不再是最受忽视的人。


内向者在群体中基本上处于一种不受重视的地位,没有什么实际影响力,也很难出类拔萃成为领导者。内向者的这种生存状况与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


第一,内向者不善于运用一些技巧和手段。这些人不懂得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手腕,在处理各种事务上坚持原则有余,但灵活性不足,他们很难建立自己的威信,也不容易使自己受到别人的欢迎。


第二,内向者不善于表达自己。自己的优点与能力经常不为人所知,留给别人的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只会干任何人都能干的事。这样很容易受到轻视,也就很难得到重用。


第三,内向者人际关系差。只要你处于一个团队之中,就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问题。要像干好自己的工作一样,处理好与老板和同事的关系。而且有些团队关系复杂,并非人人都是正直善良的,你就得更加小心。如果你不善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你就极有可能坐上冷板凳。


第四,内向者不善于为自己的长远发展积极规划和争取利益,实际能力跟不上。他们即使是有自己的看法也很难产生影响力,在团队中,每个人有多大的实力就有多大的发言权,这是人类一切外交行为中最基本的一条定律。并且,内向者不会主动加入任何的利益团体,也缺乏给别人带来实惠的能力,而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的人,在整个利益关系的链条中,就会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地位。


第五,内向者大多爱面子。如果你因犯错误而使公司遭受损失,但又不主动承认或检讨自己,这样就会让老板和同事对你失去信心。当然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不可能不犯错误,但如果你让公司遭受的损失太重,又不主动承认或者对自己加以检讨,这样就会让老板和同事无法再相信和重用你,他们害怕冒更大的风险,所以只好暂时把你搁置一边,最终也许会被裁员。


其实,内向者被忽视的原因还有很多,在这里无法一一列举。需要强调的是,有些内向者遭遇挫折后,很容易陷入抱怨、意志消沉,往往不去仔细思考其中的原因所在,长此下去,反倒害了自己。所以,与其坐在冷板凳上自怨自艾、疑神疑鬼,还不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行动向他人证实自己,让自己重新焕发光彩。


内向者想要提高自己群体地位的根本方法只有一条,那就是要充满自信,坚定信心,努力壮大自己的实力。而实力不是靠恩赐所能得到的,必须靠我们自己积极的努力去主动争取,要克服自卑,尽力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最终你一定会在团队中让领导和同事们刮目相看。


内向的人让外向的人感到不安


性格内向的人有时候感到自己与外界格格不入,就好像自己的飞船不小心降落到地球上我们不由得分析一下为什么有这种感觉:性格内向的人较少展示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他们看起来较为疏远冷淡和让人费解。而且,这个社会还是比较崇尚和赞美外向性格的优点,许多性格外向的人以怀疑的目光看待性格内向的人,他们不相信内向者,觉得内向者对这个社会所作的贡献少之又少。让人感到悲哀的是,甚至是性格内向的人都经常怀疑自己是否会为这个社会作出贡献。


让我们来看一看可能使性格外向的人产生猜疑的、性格内向的人的一些特性。当你查看以下列表时,请记住:性格内向的人本身可能更让人糊涂;当他们精疲力竭时,他们可能前后不会表现得很一致。某一天,精力充沛的时候,他们表现得非常健谈和喜爱交际。另一天,精疲力竭时,他们几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可能使那些认识他们的人感到糊涂和困惑。


性格内向的人很可能会:


将精力保存于内在世界,外人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也难于理解他们。


专注于思考问题的时候似乎与外界彻底隔离。


在与人谈话前会犹豫不决。


不喜欢熙攘的人群,到处寻找安静。


不注意也不关心其他人在做什么。


小心谨慎地与人交往,只参加经过选择的一些活动。


不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别人不问绝对不会说。


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独处或没有足够的时间不受干扰,就会变得焦虑、坐立不安。


以小心仔细的方式思考或行动。


不会表现太多的面部表情或反应。


看一看以上所列的条目,便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内向者做的许多事情都会让性格外向者感到不安。外向者认为与内向者存在两方面最大的不同——外向者行事雷厉风行、快马加鞭;内向者做事慢慢吞吞,深思慎行。


外向者可以边思考边谈话,大声讲话的时候,思路会更清晰。而内向者需要一些时间来重复考虑问题,然后再不疾不徐地娓娓道来。在外向者看来,内向者太过小心了。当内向者讲话犹豫不决时,外向者会很不耐烦。


外向者遇到这样的内向者总是会想:为什么他们这么不自信?他们究竟要怎样才能变得活跃起来?外向者不相信内向者,觉得他们不够爽快,对任何事情都有所保留。


许多内向者不清楚自己正在触怒外向者,同时外向者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无法忍受内向者。其实这是不同的处事方式造成的,不必太往心里去。


内向者比外向者更为神秘,天生比外向者更具有吸引力,因为他们的喜怒哀乐不常表现出来;内向者做事也许会前后不一致,因为他们的精力消失得很快,会影响他们的热情和专注力;他们选择独处,显得安静又含蓄;更主要的是,内向者说话和外向者完全不一样,这些都是造成外向者觉得内向者神秘兮兮的原因。


无论外向者给内向者定义成什么样的概念,内向者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做自己,肯定自己,给自己更大的空间和更充足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强大。


内向相对外向的先天优势


外向者依靠外界获得能量,内向者总是依赖自己,事实上,真正可以依赖的只有自己。只要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发掘自己的诸多优点,遇到需要独立解决的事情,内向者就会惊讶于自己竟是如此强大的人。内向者喜欢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喜爱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喜爱思考问题。他们在思考中感受到充实,在思考后也可以和众人侃侃而谈,可以做出非凡的成绩;在感知上分析力强,感受精确性较高;在思维上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比较集中,具有方向性。他们也喜爱与人交往,但他们注意选择交往的对象,不愿意把时间无谓地浪费在与人随意的闲谈之中,不愿意在闲谈中浪费精力。


的确,内向者有很多显著的优势,对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来说,优势的表现会有所不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性格内向者具有很多共同的表现,如:善于思考,对问题体验深刻、钻研深入;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富于创造性,富于想象;认真负责,承诺要做的事情就会去做;善于观察,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善于倾听(这在人际交往中显然很重要);与朋友有深入、持久的友好关系;勇于作出重大的决定,等等。


归结而言,优势不是外向者的专利,内向者的先天优势也很明显,这些优势可以帮助内向者在生活、学习中获得成功。


前面讲过,性格内向者,从他们的内在世界,如思想、情绪和观念中获得精力。他们善于保存精力,但他们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并对“刺激太多”感觉不舒服。这种感觉使他们坐立不安,有时则显得迟钝麻木。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都需要限制自己的社会交往,以免被弄得精疲力竭。


性格外向者的精力的来源是外部世界。他们是精力的挥霍者,长时间的置身事外、沉思、独处,或是只与另一人待在一起,难以使他们感觉兴奋。因而,他们会对社会的展示较多——他们很容易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活动的结果,他们喜欢人群和活动。


通常认为,迟钝是一种缺点,但这要一分为二地看,前提是要看运用到什么力和什么事上。精力来源的差异使得内向者比外向者多了一个独特的优势——钝感力。


“钝感力”一词源自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师渡边淳一。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钝感力的五项铁律:


1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4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5面对表扬,不要得寸进尺,不要得意忘形。


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利根川博士曾说过:“我带有某种迟钝,只能依稀看到对大家来说显而易见的东西。”以此来佐证“迟钝”恰恰能够摆脱世间常识的羁绊,出人意料地取得“世界性的发现”。


钝感力表现在内向型的人身上显得呆头不呆脑,但大多时候是一种思考者的笨拙。达尔文学习数学呆头呆脑,研究生物却焕发灵光;爱迪生非常健忘,却精于发明;陈景润不谙于教学,却长于科研


所谓的钝感力还可以做这样的解释。外向者,是配合客体而思考、感觉、行动,一切以客体为优先,所以,这种人容易受客体的影响制约。反之,内向者并不关心客体,以主体为优先。他们的思考、行动、感觉都来自主体,客体只有副价值。


譬如,在与外国人的接触中,外向者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外国人很感兴趣,进而模仿吸收,严重时甚至失去自我。内向者则是借着交往,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等等,检讨国人的优缺点,如果有什么改变,一定是让自己更好。


美国夏威夷大学一位心理学家指出,“有限度”的糊涂对于引发个人的创造力、获得事业成功,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都有益处。实际上,不少成功人士的重要秘诀之一便是“难得糊涂”。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身上存有400多种性格优势。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才干,以及由才干构成的独特优势。作为内向者更应该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而后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将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建立在这个优势之上,这样才容易成功,使自己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