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社交活动你是主角还是配角(2)

作者:苏明石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5

|

本章字节:11278字

2把握自身特长的分寸。找到自己平时总被人夸奖的特长,适当运用,则能赢得他人的欣赏,人们自然很乐意与你接近。不过,如果表现得完美无缺的话,反而使人有一种高不可攀之感,倘若偶尔暴露出一些个人的缺点,这样反倒会吸引大家靠近你。


3注意仪表与气质。待人热情大方,内向者不善言谈,刚好可以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只要稍加利用,就会博得对方对你的好感。


策略二:社交中的“黄金原则”


1对人的态度要永远谦恭,要常常微笑着同别人交谈、交往。


2对周围的人要时时保持友好相处的关系,寻找机会多为别人做些什么。


3当别人给你介绍朋友时,你应集中精力去记住人家的名字。在以后的交往中,你一见面就能叫出他的名字,人家就会觉得这个人很热情、很有心。


4尽力理解别人,遇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到这一点就能让朋友感到亲切、可信、安全。


策略三:友好的面孔


1当别人在交际场合说了错话或做了不自然的动作时,他一定会感到很尴尬,生怕人们嘲笑、蔑视他。这时你千万别看着他的脸,或看了一眼以后要马上转移你的视线。否则,他会认为你在用目光讽刺嘲笑他。


2一般来说,双方在交谈中,应注视对方的眼睛或脸部,以示尊重别人,但是,当双方缄默无语时,就不要再老是看着对方的脸。因为双方无话题时,本来就有一种冷漠、踌躇不安的感觉。如果在此时,你注视对方势必使对方显得更尴尬。


3性格内向的人专注于内在世界,所以一般的时候都是一张平静的脸,要想快速融入社交活动中去,一定要让自己的面部表情丰富起来。可以练习扬高你的眉毛(真的吗?)、眨眼(哎哟!)、睁大你的眼睛(这样啊!)来扩充你的非言语表达。


策略四:社交“五不要”


1在聚会上不要不告而别。


2答应的事情不要失约。


3不要畏畏缩缩,自卑自贱。


4不要毫不掩饰地咳嗽、打嗝、吐痰等。


5不要长幼无序,礼节应有度。


策略五:获得尊重


1说话直截了当,说清吩咐和期望。


2考虑透彻,凡事陈述得合情合理。


3碰到问题立刻解决。


4小心选择要应付的问题。


5表现自己时不可愤怒。


6利用目光、停顿和手势加强效果,不要反复解释。


策略六:社交基本礼仪


(一)做客


1进入室内之前应敲门。未请入,不可闯入;未请坐,不可坐下;雨伞等物,应留于室外或主人指定处。


2主人有事,应速退去。


3未见主人,可留便条。


4旧客去时,新客应起立相送。


5访问时间要选择在主人方便的时候。


6室中珍贵之物,未经主人允许,不要拿起摆弄。


7坐应讲究姿势,注意适当和自然,如坐得笔挺,不敢动弹,未免拘束,主人也尴尬;坐没坐相,跷腿乱抖,会显得放肆,主人会难堪。


8做客不可始终不作声。


(二)接客


1有人敲门,应回答“请进”或到门口相迎。


2客人进来,应起立热情迎接。如果家中不够干净整齐,显得凌乱,要做些必要的整理,并向客人致歉。


3敬茶须用双手端送,放在客人右边。如果是夏天酷热,要递扇子或开电扇。


4吃饭时来客,要热情邀请客人一同进餐。客人吃过饭后,要送上热毛巾,并另换热茶。


5接受客人介绍时,姓名、职务必须逐字清楚;须先将年轻者向年老者介绍。


6客人来时,如自己恰巧有事不能相陪,要先打招呼,致以歉意,并安排家属陪着,然后再去干自己的事。


7客人坚持要回去,不要勉强挽留。


8送客应到大门外,走在长者后面。


9分手告别时,应说“再见”或“慢走”。


社交中的谈话技巧


内向者不愿意参加聚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交谈中不善于打开话题,不知道该如何与对方展开交谈,无话可说的气氛让人很尴尬。


人与人的交谈中,只要有了好话题,常能使谈话融洽自如。好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深入细谈的基础,纵情畅谈的开端。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是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找话题的方法是:


1中心开花法。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题。围绕人们的注意中心,引出大家的议论,导致“语花”四溅,形成“中心开花”。如《功夫熊猫2》很好看,3d效果很炫,动作场面热闹紧凑,笑料不断。影片镜头视角非常灵活多变,视觉上非常享受。中国元素运用得炉火纯青。这些都是交谈的话题。


2即兴引入法。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如有人在大热天遇见停车收费员,说“这么热的天,你们这样在外边站岗,很是辛苦啊”一句话,引来对方滔滔不绝地讲述烈日下的艰辛,还有的善于借对方的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效果都很好。


3投石问路法。向河水中投块石子,探明水的深浅再前进,就能较有把握地过河。与陌生人交谈,先提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较为投机。如在宴会上见到陌生的邻座,可先“投石”询问:“您和主人是老同学呢,还是老同事?”然后可循着对方的答话交谈下去。如对方回答说是“老乡”,那也可谈下去;是北京人,可谈天安门、故宫、长城等;是福建人,可谈荔枝、龙眼、橘子等等。


4循趣入题法。问明对方的兴趣,循趣能顺利地找到话题。因为对方最感兴趣的事,总是最熟悉、最有话可谈,也最乐于谈的。如对方喜爱摄影,便可以此为题,谈摄影的取景、胶卷的选择、各类相机的优劣等。如你对摄影略知一二,那定能谈得很融洽。如你对摄影不了解,也可借此大开眼界。


引出话题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借事生题法”、“由情入题法”、“即景出题法”等。引话题,类似“抽线头”、“插路标”,重点在引,目的在导出对方的话。


内向者在大家闲谈时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如果交谈开始有点无话可说,或者开始有点不舒服或太个人化,他们就会感到局促不安。比较好的办法是记着你有控制话题的能力。“善问者能过高山,不善问者迷于平原”。交谈中不善提问,常使交谈失败,如有人问邻居:“你是哪里人?”“你工资多少?”“你有男朋友吗?”连珠炮似的发问,问得人难以招架,惹人厌烦。那么,怎样做到“善问”呢?


1由此及彼地问。先避开重点问题,从对方熟悉而愿意回答的问题入手,边问边分析对方反应,再巧妙地引出你所真正关心的问题。


2因人而异地问。对性格直爽者,不妨开门见山;对脾气倔强者,要迂回曲折;对平辈或晚辈,要真诚坦率;对文化较低者,要问得通俗;对心有烦恼者,要体贴谅解,问得亲切。


3胸有成竹地问。较重要的交谈,要想好顺序,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最后问什么,总体上要问清哪些事,心中要有谱,有个通盘考虑,力求发问的最佳效果。


4适可而止地问。问答是双边活动,必须使对方乐于回答。问话后要察言观色,从对方表情中获得信息反馈。对方低头不语或答非所问,可能是表示他不感兴趣或不愿意回答,就要换个提法再问;对方面露难色或有疲劳厌倦感,就不能穷追不舍,应适时停止。一般不要冒昧地问宾客的工资收入、家庭财产、个人履历等问题。


5彬彬有礼地问。要恰当地使用表示尊重的敬语,如“请教”、“请问”、“请指点”等;要恰当使用表示谦恭的谦语,如“多谢你提醒”、“您的话使我顿开茅塞”、“给您添麻烦了”等。在对方答话离题太远时,还要用委婉语控制话题,如“请允许我打断一下”、“这些事你说得很有意思,今后我还想请教,不过我仍希望再谈谈开头提的问题”自然地把话题引过来。问话时不要板起面孔。记住,交谈的时候,一定要面带微笑,这样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可以让你的谈话顺利地进行。


谈话中让人不舒服的时刻也可能意味着到离开的时间了。记着,如果谈话不仅是无话可说而且是行将完结,那么就不要再尝试维持它。如果你意识到那个问题对方想要结束,就别再尝试继续彼此的谈话。


聚会的“逃跑”计划


聚会是非常浪费精力的一件事,特别是对内向者来说,刺激性更大。如果内向者在不太情愿的情况下参加聚会,一定坚持不到最后。这样就该事先考虑好“逃跑”计划。在头脑中确定一个具体的离开时间,用这种方式可以知道自己的精力可以保留到几成。


无论什么时候,即便你从聚会上“逃跑”也要有礼貌地知会一下邀请你前去的主人,这样可以保证你提前退场主人不会对你产生什么坏的印象。有时候,性格内向的人太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以至于忘记打招呼,这会造成今后与邀请者的交往不利。


当你准备离开是,下面是一些屡试不爽、很可靠的道别的话语:


我不太舒服,可能是玩得太厉害了,所以我打算走了,今天过得真的很开心。


我忘记明早公司还有个会议,现在可能要先回家准备材料了。


我答应家人不太晚回家,很抱歉我要先离开了。


这里离我家还蛮远的,我要去赶最后一班车回家了。


我的衣服还在洗衣机里忘拿出来了。


如果天气不好,还可以拿天气为借口,比如:快下雨了,我家里的窗户还没关;我要去给家人送伞,等等。


如果内向者感觉自己实在不能迎合聚会的气氛,多待一秒都是折磨,也不想去跟主人打招呼,那么就不要勉强自己。但是一定要在第二天或者自己心情平复的时候打个电话说声抱歉的话,如果你不愿意打电话也可以发邮件或者其他的方式都可以,只要把意思表达到就可以,这些都是你维持人际关系并保持自我的一种方式。


对抗电话恐惧症


上面讲到内向性格的人可能会不愿意打电话,这好比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让人恐惧的,如黑暗、老鼠等,而电话这种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联络工具,也成了一些人的恐惧对象,一打电话就会紧张焦虑,说不出话,害怕接电话,害怕打电话。


内向者对电话的看法是:电话是一种干扰,会耗费精力并分散内在的注意力;打电话是边说边想,需要马上作出决定,这对内向者来说是痛苦的;人在情况明朗的社交环境中,最容易做出正确决定,而电话中很多情况不明,可控制因素变少,人往往采取保守的态度。而电话的另一方,就是一个情况不明的“未知”。因此作为主动期望用电话联系的一方,就会对未知的人际环境产生顾虑和猜测,尤其当电话是打给重要客户或上司时,这种潜在的忧虑更让人犹豫不决,生怕时机不对撞在枪口上。


做办公室主任的李女士:我对于公务电话本能上有一种抵触。有些工作是需要电话沟通的,比如约见客户、询问领导的意见和协调部门运作之类的事情,打个电话其实挺方便的。但是我总是能拖就拖,拿起电话打过去挺简单的一件事,看起来不难,可是我怎么就那么不积极呢?要说我的工作态度消极吧,想想也不是。我创意不错、人缘不错,挺喜欢自己的工作的。为什么我总是回避打公务电话呢?


平时性格就相对内向的王华最害怕面对的就是电话:每次电话铃响就心跳,生怕是半生不熟的朋友打来的,他们约我出去我不懂怎么推托;聊天呢,我怕接不好下句每次都对着电话束手无策,所以发短信的时候多一些。


最严重的是李璐:每次打电话前先挣扎n个小时,包括给父母,终于肯打电话时,拿起电话不想按键;终于按键以后,希望电话没有人接听;电话接通后,立即舌头打结,发音严重错误;打完了,放下电话,有虚脱的感觉,心跳加速


这些症状都属于电话恐惧症,只有面对它,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它。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害怕电话也许不是害怕电话本身,而是有其内在原因。因此调整你的心态,查明自己对电话恐惧的真正原因,然后从原因着手,给自己信心,努力克服自己的恐惧情绪。


其次,每次打电话给别人之前,给自己打个草稿,把要说的内容用笔写在纸上,内容越全面越好,比如那个人的称呼,你找他的原因,你打这个电话需要达成的目的等。然后电话通了之后照着写下的内容慢慢说。


还有就是心理学常用的暗示疗法。这一心理疗法内容很简单,首先要微笑,在你打电话的时候保持你的微笑,这样心情自然会放松,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紧张的情绪引起的无法说话自然就会减轻了,然后还要不断暗示自己可以,增加自信,告诉自己能做到克服电话恐惧症。


如果你有很严重的电话恐惧症,以下是一些建议:


不要逃避电话,要去面对,唯有面对与接触让自己害怕的东西,才会发现你所害怕与担心的事情并未发生,而使你渐渐地打消对它们的恐惧。当你接一个电话或者回一个电话的时候,可以给自己一些小奖励。


也许你非常的恐惧接电话这件事情,那不妨做点心理活动以转移注意力。对于不接的电话,不要有内疚感,这是你的特权,不要因为你不喜欢接电话就责怪自己,这不是性格缺陷,这样也有助于你理解为什么不喜欢它。


在你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接打电话自如的时候,尽量使用电子邮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内向者不要认为自己的电话恐惧症很严重,只要我们积极地面对它,困扰可能已经解除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