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专题片解说词(3)

作者:颜瑾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32

|

本章字节:13364字

(男)50年代初期,当解放贵州的战争硝烟尚未散尽、围剿土匪的枪声还乍起乍落,何总和几位同行遵照当时作为西南军政委0会负责人的邓小平同志《关于开发大西南宝藏的指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护送下,从重庆来到当时极为荒凉艰苦的水城观音山进行铁矿勘探。


(女)他和同志们一面风餐露宿抓紧勘探,一面又要防止土匪的袭击。经过几个132月的艰苦努力,贵州的第一份铁矿地质报告终于写成。


(男)如今,观音铁矿已成为贵州最大的钢铁企业水城钢铁的重要矿山,眼前的一切早已今非昔比。但那一段铁血相映的经历,却深深地铭刻在何老心中。


(女)0957年2月9日贵州地质局正式成立。


(男)这以后的30多年的峥嵘岁月里,数以万计的地质工作者跋山涉水、沐风栉雨,在这片土地上陆续找到了百余种矿产资5。


(女)为了这一切,多少地质队0的满头青丝染成了斑斑白发,为了这一切,无数地质队0半生漂泊,以山野为家。


(男)90年前的一个初春,几位地质队0背着十几斤大米,来到当时杂草丛生、9声四起的松桃锰矿。


(女)没有栖身之处,他们以树枝为墙,茅草为顶,搭了一间草棚。这里人迹罕至,不知地名。一天,一只野山羊不小心从山上滚下山坡,他们便把这里取名为“滚羊坡”。


(男)“滚羊坡”山高坡陡、行路艰难。白天,他们爬山顶、下低谷、寻找矿脉。夜里,他们借着烛光、篝火整理资料、翻阅书籍、实在困了,大家便相互依偎着,在草棚中等待明天。


(女)粮食吃完了,以野菜、蕨菜充饥、为了节约盐巴,只把盐巴放在野菜汤中浸一浸。


(男)一日复一日、一天复一天。一个月后,他们终于在距住地500米高的山崖上,发现了梦寐以求的原生菱锰矿,一个全国着名的特大型锰矿——松桃锰矿就这样诞生了。


(女)地质队0的汗没有白流。松桃县委的同志告诉我们,如今,锰业经济已成松桃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锰的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5%以上,使全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尽管地质队0足迹之后留下的是一座座矿山、城市,但他们又背着行李、拿着工具,去奔向另一片未被认识的荒野,去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基业。


(男)不知是造物主有意考验勘探者或是为难找金人,第一个金矿,偏偏埋藏在黔西南边远的南盘江边,一个叫板其的少数民族地区。


(女)这里公路不通,进出板其都必须走50多里大起大落的山间小路。


1979年5月,100多名地质队0沿湍急的南盘江浩荡而下,渡过无数险滩,将200多吨的物资、设备运上高差远00米的大山深处。


(男)这儿的老百姓经过好长时间才弄明白这些“天外来客”叫“地质队”。


这里气候炎热,一年四季都别想吃新鲜猪肉和蔬菜。


(女)地质队0将水煮黄豆称作“小磨豆腐”,将盐水称作“玻璃汤”;摘来当地盛产的热带植物——芭蕉用油炒,甜得腻人取名叫“板其甜食”,就将就以此充饥。


(男)在这里被骄阳曝晒,遭雷雨袭击,受洪水洗劫更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


(女)山仍然要爬,钻仍然要打,再大的困难也没有压垮无私无畏的地质队0。


(男)板其、板其,一板就板了7年,地质队0终于为国家在这险山恶水抱出了一个“金娃娃”。


这个黔滇桂贫困交界的地区,现已成为我国的又一个“金三角”——一些外国专家预言,中国的贵州将成为诱人的黄金谷地。


(采访小女孩思思)


(女)这位天真可爱的小女孩现在认识爸爸了,知道想念爸爸了再也不会把爸爸叫成“叔叔”了。


134(男)可就在几年前,思思两岁的时候,爸爸在紫木凼开发金矿,很少有机会回家抱抱、亲亲可爱的女儿。


(女)小思思看着墙上爸爸和妈妈的结婚照,总爱问妈妈:“妈妈,你旁边的那位叔叔是谁?”


(男)爸爸偶尔回一次家,小思思也要毫不客气地下逐客令:“别的叔叔在家里只坐一会儿就走,你这叔叔怎么还不走呀?”


(女)这么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多么需要爸爸、妈妈常常守护在旁边,多些疼爱啊!


(采访思思唱歌)


(女)远在野外的地质队0们何尝又不想念家、想念父母妻子儿女呢?


月儿缺了,又0了。


地质队0只好将温暖的家团2在自己心中,只好对着2月诉说团2的梦。


(男)这位曾经在远0年代发明“牟氏钻头”的老钻工,他叫牟能才。几十年来,两口大木箱,一双登山鞋,不知伴他走遍了多少贵州的山山水水,他的这双有力的手,不知打出过多少优质的钻孔。


(女)自从0952年参加地质工作以来,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野外机场的岗位上,5个孩子的出世,他也没能在妻子身边照顾。


09愿远年牟能才从副大队长岗位上退居二线。但他总感到跑野外跑惯了,一闲下来反而不习惯。人们常看到他到机场去跟班、蹲点。前年他及时处理了两起孔内事故,为国家挽回了几万元的损失,大家佩服地说:“咱们的牟机长,虽退居二线但宝刀不老。”


(男)在贵州地质战线上,还有无数个牟能才这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的普通地质队0,他们为贵州地质事业默默地发出自己的那份光和热,正是他们的劳动创造,才打开了一道道地下宝藏的大门。


(女)于是昔日“地无三里平”的贵州有了煤海、银河、金三角;(男)于是,昔日“人无三分银”的贵州有了磷都、铝城、别墅村。


(男)在这片土地上,地质工作者开挖了5远0多万方泥土,用这些泥土可以修筑一道高一米、宽一米,几乎与长江同样长的土坝。


(女)今天,当贵州现代工业演奏着高亢的时代进行曲的时候;你是否曾感受到融汇着地质队0那踏遍荒原的足音呢?


(男)在地质工作者面前,永远是一片未曾开垦的土地,永远有数不清的崇山峻岭,永远是一条充满荆棘、艰辛的道路。


不过,路永远留在拓荒人身后,山,永远踏在探索者脚下。


(第二集完)


(第三集引子)


(男)贵州被称为山的王国,这里的山重重叠叠,这里的山狂放剽悍。


(女)或许,一座山就是一个神秘的故事,一座山就是一声无奈的叹息。山就是贫困的象征,山就是封闭的篱蕃。


(男)然而,在地质队0眼中,一座山就是无穷的秘密,一座山就是一种希望的探索。山就是地下矿藏的窗口,山就是财富的仓库。


(女)多少年、多少代,有谁征服过这烈如奔马的群山?有谁踏遍过这如涛似浪的群山?


(男)在贵州这个山的世界里,地质队0堪称一群燃烧的山魂。


(推出片名)


(第三集)奉献篇


燃烧的山魂


(男)贵州不仅以秀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古朴奇特的民族风情使人迷恋、令人神往;也以特殊的地质奥秘吸引着敢于冒险、敢于136开拓的地质队0。


(女)于是,有无数地质队0将他们的根深深扎在这大山丛中,在这儿寻找他们的梦想,实现他们的追求,“我和其他地质队0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哪怕一生再苦再累只要找到一个矿,就获得了很大的安慰,就足以补偿我们所付出的一切了。因此,我要说,我们地质工作者所从事的是最艰苦、最壮美、最光荣的事业”。——这是全国劳动模范张宣华经过97个地质春秋所发出的肺腑之言。


在他一直战斗不息的地质之路上,当他发现黔西南戈塘第一块含微细粒金的矿样,为贫穷的黔西南抱出了一个“金娃娃”时,他和他的伙伴们是多么的激动和幸福。


(男)然而,每一个成功者的后面又饱含着多少的艰辛和苦衷。


张宣华从青春勃发的07岁开始,就拿着地质锤、背着地质包走进贵州的崇山峻岭之中。


(女)蹲岩洞、睡马圈、住牛棚、穿峡谷、攀陡壁,对于张宣华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在这大山里,他的地质锤敲响过埋藏的煤、铜、铁水晶等矿产。


(男)97年的地质之路,他执着地追求着他的理想,他没有因困难时期妻子由职工下放变成家属而动摇找矿的信念;没有因家中亲人多次劝告而回到繁华的都市工作;也没有因一场大火无情地夺去不满周岁的儿子的生命而丧失从事地质工作的信心。


(女)他挺过来了,像没有被风化的岩石一样坚韧不拔,仍然在这单一的人生轨迹上追寻着地质事业的奇妙和丰富。


(男)无数地质队0为了每一座矿山的开发勘探,舍去繁华、远离亲人,背负种种痛苦,在这荒山野林中追求着这艰苦而崇高的事业。


(女)牛郎、织女“七月七”鹊桥相会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地质队0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则被人们称为现代牛郎织女。


(男)黄根生,这位在探索自然奥秘的重任中取得了不少成就的高级工程师、省劳动模范。几十年来,他几乎过着有家的单身汉生活,而在广西老家农村的妻子,则独自一人支撑看家庭的重任。


(女)结婚近40年的他,与妻子生活在一起的时间累计起来不足五年,“一年穿破三年衣,十年不见一年妻”,可以说是黄总的生活写照。


(男)每当谈起支持他、理解他的贤惠勤劳的妻子,黄总总压抑不往内心深深的愧疚。但是,他丢不开与大山和荒原做伴的地质事业。


这几年,黄总的妻子有了调在一起的机会和条件,可他却淡淡一笑。“几十年都过去了,还在乎这几年?等退休以后,我们就可以在一起了。”


(女)这貌似轻松、幽默的言辞,其实包含了多少愧疚和辛酸啊!


地质队总是把爱情和家庭的一大半付给座座青山、条条绿水。


(男)这对情投意合的同窗恋人09愿7年7月从河北地校毕业后,双双来到紫木凼金矿区。


(女)小伙子叫张宁,贵州人,姑娘叫张海英,北京人。为了爱情、为了事业,姑娘不顾家人劝阻离开家乡,来到这大山深处开发宝藏,实现自自己心中的理想。


(男)这些年轻姑娘干上地质这一行,便难得有机会穿上时髦摩登的衣服、脚蹬高跟鞋走在繁华热闹的都市大街上,他们的双脚踏上的是高山、荒原,于是,大山赋予了她们一种独特的风采。


(女)这位女工程师叫陈廷乐,早就和这山山水水结下了不解之5。


当年,一部反映地质工作者的电影《深山探宝》,吸引她走上了勘探青山碧水的地质之路。那时正值豆蔻年华的她,不顾家人的反138对,毅然报考了地质院校。


(女)20多年来,她踏遍了梵净山的山山水水、历史名城。遵义的土地上也留下了她深深浅浅的脚印。


这期间,领导考虑到她作为一个女同志和家庭的实际困难,曾多次调她到机关工作。可怀抱一身事业的她拒绝了。她认为要真正做出点成绩出来,是在野外的实际工作中。她现在是省内为数不多的环境地质女专家,被选为遵义市人民代表。


(男)这些孩子跟随父母来到野外地质队,大山便成了他们的托儿所、幼儿0。父母没时间照顾,孩子们成天满山跑,跌伤、碰伤是常有的事。


等到孩子到上学的年龄了,便又带回到大队驻地。


(女)由于地质工作的流动性、好多孩子读五年书,也要转七八次学。


队里办学有种种限制和困难,许多大队都想把学生纳入社会,但有的地方学校拒不收、或者要交交培费,收费之高令人咋舌。


(男)地质工作者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都望子成龙,但种种阻碍和力不从心使得他们忧心忡忡。他们无可奈何地说:“只要为我们解决这后顾之忧,再大的苦我们也甘愿承受。


(女)地质工作者常年奔走于深山大壑、莽原密林间,从他们拿起地质锤那天起,行李包里就多了一份看不见的沉重——孤独寂寞,一种思念亲人的孤独、一种文化精神生活的寂寞。


(男)这些大山,给地质队0带来了无数探索的希望。给予了他们无数深沉的力量,但也阻隔了外面精彩的世界,阻隔了五彩斑斓繁华热闹的生活。


地质队0不仅要征服大山,他们也要征服山一般沉重的孤独寂寞。


(女)这里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咖啡饮料热茶,没有乐队指挥、歌手,但一样也可以翩翩起舞。


(男)陡峭不平的山野,难得一块像样的场地,平整一番之后照样可作篮球驰骋的天地。


(女)没有现代时髦的乐器,桌椅板凳的伴奏一样可以低吟浅唱,引吭高歌;这是天然的舞台,夕阳要西下的时候,高原歌手也要陶醉这最后一抹阳光。


(男)这是大山的馈赠,这是丢不下的情趣;这是力与美的显示。


(女)好一个篝火晚会,地质队0的豪迈欢快,清风也为之动情,月光也为之陶醉。


(男)孤独寂寞可以消除,生活艰苦、工作艰苦可以克服。采访中,地质队0告诉记者,他们最怕的是不被社会和人们所理解,这点最让他们感到精神上的压抑苦恼。


(女)是啊,50年代,地质行业普遍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理解,“那山谷的风,吹动我们的红旗”,这支激昂的歌曲,曾激起多少地质队0的自豪和骄傲,曾激起多少热血青年的向往和憧憬。


(男)如今,由于种种原因,具有先驱性质的地质行业逐渐成了人们遗忘的角落。像理解老山猫耳洞的战士一样,地质队0们也需要理解和尊重。


不应该遗忘这些赫赫无名的开拓者的奉献,不应该漠视们存在的价值。他们是一群燃烧的山魂。


(女)是的,山魂,他们有着山一般坚强的意志。逼崇山交矿,追众水索5。


(男)山魂,他们忍受着山一般沉重的孤独,远离繁华、远离亲人,翻过野岭,踏遍荒原。


(女)山魂,他们奉献出山一般深沉的情,执着的爱,在贵州高原上写出了一个大写的“人”。


燃烧吧!山魂!


(字幕)


人无魂,僵尸一具,山无魂,黄土一堆,我们,山之魂。


让大山复活,让荒原沸腾。


——这是一位年轻地质队写下的豪迈诗行。


(第三集完)


(第四集引子)


(女)地质队是我们这个社会一个特殊的群落。他们分散,流动而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个独立的小社会,人们姑且称它作地质村。


(男)在这里,我们要说说她们——地质村的女人们。


(推出片名)


(第四集)家庭篇


地质村的女人们


(男)每逢春暖花开的季节,地质村的男人不得不离开温馨的家,整装远行,去寻找大山深处的宝藏,去实现他们的向往与憧憬。


(女)于是,地质村里留下的多是老人、女人和孩子的身影,地质村的女人们就不得不独撑起家庭的大厦。


(男)这是老钻工何登祥的妻子,自嫁给在地质队的丈夫,就没有正式工作。当了几十年的家属,靠丈夫一人的工资维持全家人的生活,节俭艰难地度日,闲暇之余,偶尔做点零工或者小生意。


(女)丈夫是个勤恳工作的“老黄牛”似的人物,离不开山野和钻机,无暇顾家,她就这样几十年来独自担负着家庭的全部重担,并没有因此而埋9丈夫。


(采访何妻)


(男)这是第一代老钻工牟能才的妻子,她和何登祥的妻子有着极为相似的命运。


(采访牟妻)


(女)地质队里有无数个这样的老地质队的妻子,几十年来,他们以父亲、母亲的双重职责抚育儿女,以媳妇、女儿的两重身份孝敬老人,干着女人和男人的双重活路,又独自一人吞食着生活的艰辛和劳累。


她们只知道为这个家劳碌、奉献,这是怎样的一种勤劳和朴实啊!


(男)这位叫蒲淑仙的中年妇女,是一位曾经在大山之中驰骋了25个年头的女地质队0。


(女)自己的三个孩了当中,有两个在出生后不久便忍痛送回老家成都请父母照看,而自己产假未满又接着出野外工作,只有第三个孩子不得不亲自带在自己的身边,却仍然和男地质队0一样爬高山、下峡谷,勘探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