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类型:社科·自然
|更新时间:2019-10-06 14:14
|本章字节:6512字
(1950年2月),《华罗庚诗文选》第95页青年时代我远涉重洋到海外寻求知识,是为了学了本领更好地为我的祖国服务,不是为了混饭吃。后来,我回国了,是想用自己获得的知识为我的祖国做些事情,而不是为了图舒服。
——华罗庚1983年3月22日在联邦德国驻中国公使向其赠送德国施普林格出版公司出版的《华罗庚选集》仪式上的谈话,顾迈南《华罗庚传》第219页
(1979年在英国访问时,一位学者问华罗庚:“华教授,您不为自己回国感到后悔吗?”)我回到自己的祖国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图舒服。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
——华罗庚《不悔当初》,《人民日报》(1981年5月4日)
我是个从旧社会自我奋斗过来的人,起初,我并没有想到要成名成家。后来,发现靠着数学研究可以使全家人得到温饱,渐渐地竟和数学难分难舍了。在那个社会,人人都懂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当然也不例外。科学知识本来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为什么变成知识分子所垄断了呢?这是私有制的旧社会造成的。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应该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用于为劳动人民服务。
——顾迈南《华罗庚传》第160页
我这个在旧社会里生,在旧社会里长的人,从一个小小的店员,到最高学府的教授,过去走的是理论脱离实际的道路。当然,这在旧社会是很自然的事,因为那时候,统治阶级根本就不让你为人民服务。如今,时代不同了,社会制度变了,它要求科学技术工作者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我想,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理论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工农的状况!
——华罗庚在胡耀邦20世纪70年代初登门看望他时的谈话,顾迈南《华罗庚传》第180页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科学事业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现在我们可以安心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去大力从事科学活动,努力钻研创造。我们的科学事业已成为整个社会主义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就不应该再抱着拿科学当“敲门砖”的思想,而应该为自己树立一个最高的标准和目标,刻苦坚持下去,为人民创造的东西越多、越精深才越好。
——华罗庚《聪明在于学习,天才由于积累》,《中国青年》1956年第7期
对一个革命者来说,整个的生命都属于党和人民,不仅在工作时间想尽方法使自己的每分每秒钟都更有效地用于革命事业,而且在业余时间也一定会把有利于革命事业作为经常的指导原则,即使在一个人工作的环境之下,必然也会“慎独”,不至于仅仅满足于不做坏事,必然也是积极地、忠心耿耿地、分秒必争地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华罗庚《时乎时乎不再来》,《人民日报》(1964年3月30日)
我主要的设想是:1尝试破知识私有之私。运动前曾初步做了把科学之法交给群众,现在更设想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在若干行业中建立成工人队伍中自己讲授及灵活运用统筹方法的骨干力量。我们做他们的助手和学生。2步骤先在上海搞,现在已开始搞过的单位中物色对象,我们和他们一起准备讲稿。大致一月,然后由他们就其所在行业办训练班,我们做助手工作,并在普及的基础上共同提高。大致两三个月后,可以有一批专业“讲师”了,然后在全国有需要的地区进行推广,务求在促生产中能成为工人群众革命干部的一个组织生产的工具。3还准备了一些“平话”,在摸清需要后,把方法一一交给群众,并搜集资料为教学改革作参考。4生活力求朴素。请允许我住一椅、一桌、一床、一灯的房间,允许我改名换姓工作。
对我个人来讲,如能以我的不太大的一生为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做一个小小的注脚,好了!为最大的满足。
——华罗庚1967年致周恩来的信,《党的文献》2007年第3期
我非用加倍的努力赶上去不可。有利的条件在于科学的社会主义大道上讲的是实事求是,不是空话大话,老老实实地干,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而干,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干,我要把余年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奉献给党,奉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顾迈南《华罗庚传》第224页
我要让自己的双肩都发挥作用。一肩挑起“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送到工农群众中去;一肩当作“人梯”,让年青一代搭着我的肩膀,攀登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
——《壮志凌云——访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人民日报》(1977年12月17日)
人离不开自然规律,总是要老的,要退休、离休的,但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工作的心情是永远不应衰谢的。
——顾迈南《华罗庚传》第256页
为了得到一些与人民有利的东西,哪怕丢掉半生英名!
——华罗庚1979年在英国访问时所作报告会上的讲话,顾迈南《华罗庚传》第212页
(四)关于科学研究工作
学科学需要热诚,更需要持久的热诚。
——华罗庚《谈谈同学们学科学的几个问题》,《中国青年报》(1953年3月3日)
说科学是有止境的,到达了之后可以休息,那是无稽之谈。科学是精益求精,日新月异,永远前进的。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科学本身在经常不断地考验自己,在经常考验中把人类的经验积累起来,这样,才会解决更大的问题,才会更完整地解决问题。
——华罗庚《谈谈同学们学科学的几个问题》,《中国青年报》(1953年3月3日)
经验告诉我们,在科学领域里,成功的科学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是辛劳的耕耘者。不少例证说明,科学上重要发现,是在科学家脑海中反复深思达二三十年之久方始成熟的。因而要想顺手捡来伟大的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唯有由于持久热诚所支持着的不断努力,才是能有所成就的唯一的可靠保证。
——华罗庚《谈谈同学们学科学的几个问题》,《中国青年报》(1953年3月3日)
学习科学不能取巧,也没有什么捷径或秘密的快速学习方法。我们决不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把六年中学的课程融会贯通,必须认识科学知识学习的长期性和艰苦性。一分努力一分成就,唯有勤恳的耕耘,才能有丰富的收获。
——华罗庚《谈革命干部学习科学知识问题》,《人民日报》(1954年4月6日)
科学是累积性的东西,如果第一步不了解,第二步就会发生困难,而第三步更跟不上去,也许原来的目的想跳过一步,求快,但结果呢,反而搞成了不能前进。
我曾见过好高骛远的人的失败的情况:对初级课程自以为念过了,懂得了,而高深的却钻不进去,很窘。我以为科学的要点在于一步不懂,不要轻易地去跨第二步;并要有坚持性,一天不懂再研习一天。只有这样,科学的宝塔才会逐渐建筑得又高又大,不然有如沙土建塔,必塌无疑。
——华罗庚《谈谈同学们学科学的几个问题》,《中国青年报》(1953年3月3日)
在我几十年从事数学研究的生涯中,我最深的体会是,科学的根本是实。我虽然年近古稀,但仍以此告诫自己。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这是我对自己的鞭策,也可以说是我今后的打算吧!
——《下棋专找高手,弄斧要到班门——华罗庚教授在英国讲学记》,《人民日报》(1980年1月19日)
唯有按部就班地前进,唯有步步踏实地钻研,才可化雄心为现实。在这样基础上生长的雄心,才不是幻想,才不是白日梦。
——华罗庚《谈谈同学们学科学的几个问题》,《中国青年报》(1953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