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6:11
|本章字节:10176字
为了自己的事业,薇拉·妃念格尔不得不与丈夫离婚。她放弃了做妻子与母亲的权利,却是为了让更多的妻子和母亲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在即将开始博士论文题目的时候,她却放弃了。放弃是痛苦的,“母亲的希望、亲戚朋友的期待,他们都把取得学衔看作来之不易的了不起的大事。还有,自负心和虚荣心!目标已近在咫尺,可是,这一切都要亲手毁掉!”薇拉·妃念格尔毅然作出了决定——回到俄罗斯,回到苦难深重的同胞之间,回到百折不挠的朋友和同志之间。“那里有热忱地全心全意献身事业的朋友,他们蔑视这类感情和这种幸福观,不迁就亲人的利己私心和自己的虚荣心。我想到这些人正蹲监狱,遭受我们曾一起作过思想准备的那种厄运,我想到我现在已具有医生所必备的知识,所欠的只是这一称号的正式标签;现在,了解情况的人说需要我,我对于我准备献身的那个事业是有用的。想到这一切之后,我决定走,为的是使我的言行不脱节。我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是坚定的,因此后来我从没有后悔过。”
她漂泊流离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往往是清晨还在一幢王公的宫殿里,晚上却睡在贫民窟的走廊上。她必须比嗅觉灵敏的特务更加迅捷、更加机警。薇拉·妃念格尔以其卓越超凡的才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赢得了同志们的爱戴。她当选为民意党国际联络书记,并参与组建民意党的军事组织。一八八一年,民意党人在彼得堡炸死了专制制度的总代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薇拉·妃念格尔是此次行动的“总导演”之一。
一八八三年,由于叛徒的出卖,薇拉·妃念格尔被捕。她的被捕在俄国高层引起一片狂喜。据说,新任沙皇亚历山大三世高兴得叫了起来:“上帝保佑!这个可怕的女人给抓住了!”薇拉·妃念格尔被判处绞刑,后来在舆论的压力下,才改为终身监禁。在死亡的阴影下,她依然以罕见的勇气在法庭上慷慨陈辞:“在我所据以行动的纲领中,对我最有意义的最主要的一点,是消灭专制的统治方式。……我认为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是出现让人有可能全面施展自己的才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全用来为社会造福的条件。我认为,在我们现存的秩序下不存在这种条件。”这一铿锵有力的辩护,让我想起了中国革命的先行者陈独秀在国民政府的法庭上的慷慨陈词。他们是叛国者吗?不,他们是真正的爱国者。他们不会热爱非正义的社会制度,他们只热爱脚下的土地和生长在土地上的人民。
说完辩护词之后,薇拉·妃念格尔的身心都进入了一种恬静的状态。她在回忆录中写道:“对于一个献身社会活动的人,公民生活的结束难道不就等于为个人而生活的人的肉体死亡吗?正如这样的人临死时可以感到幸福恬静一样,我回顾往事,意识到我已做出一切努力,凡是可以做到都做了;如果说我曾向社会和生活索取什么的话,那么我也给了社会和生活我所能给的一切。因此,我也感到幸福和恬静。”在死囚牢房中,在臭虫和老鼠的奔跑中,她安然入睡。与之相反,在富丽堂皇的冬宫中,在美女和美酒的环绕中,新登基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却彻夜难眠。薇拉·妃念格尔拥抱着爱和真理入睡,亚历山大三世却时时刻刻受到恐惧的折磨;薇拉·妃念格尔拥有一个爱、自由与正义的王国,这个王国与沙皇拥有的那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大帝国相比,究竟哪个更宽广、更博大呢?正如薇├·妃念格尔所说:“在国家政权用一切非常手段来压制人民的不满时,不论是十几万士兵的刺刀,或是多如牛毛的保安人员和密探,或是皇家金库的万两黄金,都不能保住八千万人的统治者的性命。”罗曼诺夫王朝的最后几任沙皇几乎都不得善终,而一直活到一九四二年的薇拉·妃念格尔则亲眼目睹了这个庞大的王朝像纸房子一样覆灭。
在激情与柔情交织着汹涌澎湃的《俄罗斯暗夜》中,薇├·妃念格尔还生动地描写了她的战友、死在绞刑架上的佩罗夫斯卡娅。佩罗夫斯卡娅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因为政治案件而被处死的妇女。这一段描写是全书最精彩的片断之一。
佩罗夫斯卡娅的外曾祖父是白俄罗斯最后的一任执政、她的祖父是克里米亚总督,她的父亲是彼得堡总督。在如此显赫的家庭中长大,她没有成为一个奢侈浅薄的贵妇,却成为一名苦行僧式的革命者,这在某些功利主义者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而佩罗夫斯卡娅的变化和觉醒,是有其鲜活的生命体验和内在的思想逻辑的。
童年的环境,在佩罗夫斯卡娅的心灵里投下永不黯淡的人性光辉和荣誉感。她的父亲是一个粗暴而专制的农奴主,不仅自己欺凌孩子们的母亲,而且强迫儿子欺辱自己的母亲。母亲是那个时代典型的心地善良的妇女。幼小的女儿学会了爱人,学会了像爱她那受苦的母亲那样爱普天下受苦的人。直到最后的悲惨时日,佩罗夫斯卡娅都一直保持着对母亲的一片柔情。在审讯期间,她的母亲被从克里米亚召来,她在与母亲见面的时候很少说话,她像一个病得软弱无力的孩子,一直把头靠在母亲的膝头上静静地半躺着。
在农村的时候,佩罗夫斯卡娅把女性的善良和温柔全部献给劳动者。目睹她当时的生活的人回忆说,在她对待病人和周围的农民的态度中蕴含着母性的慈爱。接触农村给了她太多的精神满足,她多么舍不得离开赤贫、愚昧的农村啊。她像一棵金黄的麦穗,摇曳在这片被泪水和血水浸透的土地上。
谁又能够想到,这样一个像孩子一样把头靠在母亲膝盖上的女子,这样一个在农民眼里像圣母一样慈爱的贵妇人,却有着罗宾汉一般的大侠气度。一八八一年三月一日,民意党执行委员会准备第七次行刺。佩罗夫斯卡娅组织了一批战友密切监视沙皇的行踪。她不仅在行动中充当信号手,同时还领导投弹手。当天,她给同志们重新指定了位置。两颗炸弹扔了出去,沙皇一命呜呼。薇拉·妃念格尔指出:“要是没有佩罗夫斯卡娅,没有她的冷静、考虑周全和无与伦比的智慧才能,消灭沙皇的预谋不会在这一天成为事实。”
佩罗夫斯卡娅是温柔与刚强的神秘的统一体。薇拉·妃念格尔这样描写自己最亲密的战友的相貌:“她穿着村姑式的套衫,很像一个农村姑娘,梳着一根淡褐色的辫子,有一对明亮的灰色的大眼睛和孩子般圆润的脸颊。只有那高高的额头与她的总的平民相貌不同。那张白净可爱的小脸颊流露着孩子般的稚气和纯朴。她脸上的这种童真气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显然,佩罗夫斯卡娅身上的纯朴和童真,正是她坚强和勇敢的“底色”。正如在武侠中,真正的高手不是那些外貌凶狠、身材高大的人,反而是那些外表平凡而柔弱的人,沙皇和王公贵族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居然是这样一名文静纤弱的女性,让他们所有人都闻风丧胆。
薇拉·妃念格尔一直在思考暴力与正义的问题,并试图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刚开始,她是暴力行为的否定者,而后来她又支持有限度的暴力。在面对不断签署死刑命令、疯狂镇压革命活动、甚至压制改良思想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时候,她认为:暴力是可行的、是正义的。结束暴君的生命,同时也撼动了整个专制制度。但是,对暴力又必须实行严格的限定。如果没有限定地使用暴力,就会陷入“以暴易暴”的怪圈之中。在十月革命之后,布尔什维克粗暴地决定处死末代沙皇尼古拉一家,就属于是一种过度使用的暴力。尼古拉已经退位,已经被罢黜、被监禁、被流放,他不可能再制造巨大的罪恶。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剥夺他的生命。即使为了清算尼古拉在位期间犯下的罪行,对其执行死刑,也没有理由处死他那患有血友病的王子和没有成年的公主。然而,布尔什维克不仅处死了沙皇一家,连他们身边的保姆、仆人和医生也都用乱枪打死。这已经违背了基本的人道原则。这样的暴力行为,跟沙皇政权的行径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这也正是薇拉·妃念格尔所避免的、所担心的结果。但是,历史的车轮沿着这个方向滚滚向前了。在薇拉·妃念格尔和她的党退出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之后,她耳闻目睹了她所不愿意看到和听到的没有限度的暴力、鲜血和呼号。
《俄罗斯的暗夜》不是一本文学著作,而是一段真实的、激动人心的生命历程。我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过这样的好书了。暗夜中的路人,遇到过小小的萤火虫吗?薇拉·妃念格尔、佩罗夫斯卡娅们,就是暗夜中的萤火虫,她们的光芒尽管十分微弱,却是茫茫无尽的黑暗中唯一的安慰。
萤火虫的存在昭示着我们:黑暗并非能够如同它所想象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同时,萤火虫的存在也在警示着黑暗:你的末日即将来临。
我想,一只小小的萤火虫,跟那无边无际的黑暗比起来,更有重量、也更有力量。
那些被毁灭的美丽
还是在很小的时候了,家里刚刚买了电视机,电视台正在播放苏联电视连续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少年懵懂的我,第一次看到一群活生生的、穿着军装的、美艳照人的俄罗斯姑娘。那一瞬间,我在俄罗斯文学中获得所有关于美的印象都复活了。于是,那一点点刚开始萌动的少年恋情,便不由自主地给了那些像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的姑娘们。后来,美丽的女孩们一个接一个地在沼泽地中残酷的战斗里死去。每一个女孩的死亡都是庄严而悲壮的,每一个女孩的死亡都曾经让我泪流满面、夜不能寐。这部电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深刻地影响了我的少年时代,影响了我对于美、对于爱、对于战争、对于暴力的基本的态度和立场。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作家鲍·瓦西里耶夫的一部著名,这部薄薄的、只有十万字的中篇,分量却几乎超过了中国一个世纪以来所有战争题材的作品。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中国与俄罗斯一样,也经历了巨大的苦难和骇人听闻的战争。但是,中国却没有诞生一部配得上中国自身承受的苦难的文学作品,这是一个应当让中国作家和所有中国公民都深思的问题。
与《战争与和平》那样规模宏大的史诗式的作品不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只是从一个小小的横断面切入:在森林边缘的沼泽地中,华斯科夫准尉带领五名女兵,拦截一支由十六人组成的、企图破坏铁路的德国特种兵分队。在这片森林、湖泊与沼泽构成的封闭环境里,两支实力悬殊的队伍狭路相逢了。这是六个普通的俄罗斯人的战争,这是六个平凡的男女一生的缩影。与其说这是一部,不如说是一部戏剧——在一个有限的时空之中,战争与美这对矛盾实体尖锐的对立和冲突,全部都惊心动魄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最让我难忘的是被沼泽地吞噬的可怜的莉扎,她才十九岁。莉扎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母亲因为哮喘病去世,父亲整天忧郁地麻醉在酒精之中。她十四岁就辍学操持家务。她太孤独了,连哭也忘记了。“她最盼望的就是让人抚爱,听人家讲几句贴心的话,让人摸摸她的头,安慰安慰她,还有——连她自己也不会承认——甚至吻吻她。此刻,她需要一个亲吻作为美好的明天的保证,而她正是为了那美好的明天才活在世上的。”然而,战争突如其来,她的青春期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莉扎参与修建防御工程,挖了一个夏天的工事。然后,她参军了。紧接着,就是第一场战斗。她被派回去请求援兵,却不幸陷入到沼泽之中。我清晰地记得电视剧里那悲惨的瞬间,一个青春的躯体,一张美丽的面孔,逐渐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沼泽之中。那一刻,我悄悄地把目光从屏幕上移开了。而中是这样写的:“莉扎久久地看着这美好的蓝天。她的嗓子嘶哑了,嘴里吐着泥,但仍向往着,向往着蓝天,向往着,心里充满信心。太阳慢慢升到树梢,把阳光洒在沼泽地上。莉扎最后一次看见阳光,那温暖,亮得耀眼,有如明天的允诺一样的阳光。直到最后一刻。她仍然相信,明天也将是属于她┑摹…”
另外一个也是十九岁的女孩是任卡、这群姑娘中最美丽的任卡。任卡的父亲是一位军官,牺牲在前线。家乡沦陷的时候,她躲在树下,亲眼看到全家被德国法西斯枪杀的惨烈场景。她一个人孤零零地越过战线,英俊的上校卢仁收留了她。他们相爱了,但卢仁已经有了家。他们的爱情违背了传统的道德秩序,上级将他们分开了。任卡来到了这支女兵之中,她的美丽让同伴们惊叹,“真该把你送进博物馆,放在黑丝绒上面,再加上一个玻璃罩……”她是一个不顾风言风语的“自由化分子”,她宁可受到申斥也要在背包里多塞进几套精致的内衣,她在任何时刻都不会忘记保持并发扬自己的美。然而,当战斗真正打响的时候,她却成了一名勇敢聪明的战士。“德国人是隔着树叶乱射时伤着她的,她本来可以隐蔽起来,等德国人走过去,也许还能脱险。但只要子弹没打完,她就不停地射击。她趴在地上射击,已经不再打算撤走,因为她身上的力气随着流出的鲜血渐渐消耗尽了。德国人用枪口直对着她又补打了几枪,然后还对着她那死后还那么高傲而俊美的面庞看了半┨臁…”德国人怎么能够理解这位美少女的刚毅与坚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