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天道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6:23
|本章字节:10846字
周恩来
1971年
背景导航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秘密访问了中国,恢复了中断二十余年的中美两国政府交往,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两国正式建交打下基础,从而揭开了两国关系史册上的重要一章。1971年12月22日,基辛格第二次秘密记华,周总理在为欢迎基辛格第二次访华举行的宴会上讲话说:“(中美关系的恢复)要归功于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当然,一定也要有一个人作先导,这个先导就是基辛格博士。他勇敢地秘密访问了中国这个神秘的国土,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基辛格在北京停留了四十八小时,同周总理会谈用了十七个小时,前后没日没夜地进行十轮会谈。会谈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历史性成果,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双方要发的公报,终于达成一致,后来影响世界局势发展的着名《上海公报》的主要轮廓就形成了。特别是台湾问题与关于“一个中国”的原则,基辛格在其所提的公报草案中首次使用了“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另人都认识只有一个中国”的提法,这句话是符合“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后他,这句话就成了《上海公报》里美方对台湾问题表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次会谈一直是在严格保密和紧张的气氛中进去的。整个会谈中,周恩来总理不卑不亢,真诚豁达、灵活敏捷,体现出一个出类拔萃的外交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正如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自己所评价:“他温文儒雅,耐心无尽,聪慧过人,机巧敏捷,他在我们讨论之际,轻而易举地就点破了我们新关系的实质,似乎除此之外别无明智的选择。”下面即是此次会谈中一部分精彩的历史剪影。
辩辞精选1971年10月24日正式进行会谈,乔冠华、章文晋参加会谈。会谈一开始,周恩来就严肃而尖锐地指出:“毛泽东已经看了你们拟的公报草案,明确地表示不同意。这样的方案我们是不能接受的。”
基辛格的态度也挺强硬:“我们初稿的含义是说,和平是我们双方的目的!”
周恩来心平气和地阐明中国的观点:“和平只有经过斗争才能得到。我们两国打过仗,敌对、隔绝二十我年,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跟外界打交道,我们有自己的观点。公报必须摆双方根本性的分歧,若用外交语言掩盖巨大分歧,今后怎么解决问题呢?”
基辛格和他的助手毫不相让:“我们起草的公报,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惯例!”
午餐后,双方态度友好了许多。
周恩来交出中方草案笑着解释说:“这个公报由双方各自阐述立场观点,我们已列入场我们的观点,下面留下空白由你们阐述美主的观点,然后再进行讨论。”
基辛格看了惊诧莫名,他的助手也面面相觑,摇头不止,说这个方案无法接受。
周恩来和颜悦色劝道:“漂亮的外交辞令掩盖巨大分歧的公报,往往是祸根,既不解决问题,又会导致更深的矛盾。”
基辛格口气有所松动:“我们不能光是列举不同的观点,必须向着未来有所前进!”
周恩来循循善诱:“公开摆明分歧,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也是通向未来的第一步。博士,你说是吗?我们稍微休息一会儿好吗?”
年轻的助手洛德首先打破沉默:“博士,到‘空军一号’座机上请示总统?”
基辛格抬头仰望深远的天空:“公开地摆明分歧,难道不会使双方的盟国和朋友感到放心吗?
这说明他们的利益得到了保护,还会使各方面的人确信公报是真实的。”
聪明的洛德顿开茅塞说:“有道理,正因为公开承认存在分歧,一致的部分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与真实可信!”
基辛格连连点头说:“周恩来,独出心裁,了不起!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我们的难题,这就是中国方案的高妙之处!”
(基辛格10月25日提出了美方的修改方案)周恩来眉头一皱道:“博士,你们辛苦了一个通宵,却把我们的一个主要观点删掉了!”
基辛格反问说:“是哪个观点?”
“坚决支持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革命斗争——这是我们对世界形势的一个基本观点。”
“这将使总统受到侮辱,在美国引起很大的麻烦,要删掉它。作为交换,我们的观点也可删去两句话,不使中国吃亏。”
周恩来将手用力一挥说:“我们不是商人,不是在做买卖,完全用不着讨价还价。你只需叫我同意,告诉我令你为难之处,就可以了!”
周恩来见美方修改的草案中列举了中美的共同立场,说:“博士,我们虽有巨大的分歧,也有一些共同的观点,特别是关于霸权问题,双方都表示不谋求霸权,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霸权的行动。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接着,周恩来与基辛格的会谈刚在公报问题上绕过暗礁又在台湾问题上遇上险滩。
周恩来表明立场说:“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之间的老问题了。华沙会谈当年也一直僵持在台湾问题上。我必须申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政府,解放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美国军队必须撤出台湾。这三条立场是不变的!”
基辛格也不示弱,提高嗓门亮明美国的观点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不能在开始我们之间的新关系时,背弃我们的老朋友。我们绝不能放弃对台湾的义务,我们决不会与台湾断交!”
周恩来生气地指责说:“什么样的复杂原因?什么样的义务?真是天方夜谭!”
基辛格见周恩来动怒了,自知理亏,忙申辩说:“我今天坐在这里,不是说明我们在改变么?”
周恩来严肃批驳基辛格“背弃老朋友”的论调,进一步强调中国的原则立场道:“毛主席说台湾问题可以拖一百年,是表明我们有耐心;毛主席的意思同时也包含了不能让台湾问题妨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这些不都表明我们的诚意么?你们的诚意何在?”
基辛格无言以对,只好低头转动手中的铅笔,喃喃自语般辩解:“美国不能抛弃老朋友!”
周恩来理直气壮地反驳说:“什么老朋友?问题不是朋友之间的问题,而是美国军队进驻台湾而分烈我们国家的问题。朋友之间的道义问题不能代替主权国家的领土完整问题!”
基辛格理屈词穷,知道在台湾问题上若无进展,明天他将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离开中国,甚至影响到尼克松访华,他向洛德使了个眼色,拉着洛德到另一个角落里商量打开僵局的方策。
基辛格不一会儿笑容满面回到周恩来身旁的沙发里,端起杯子,喝口茶说:“我决定换一种方式表达美国的观点。”
周恩来不动声色地说:“请!”基辛格清清嗓子以示强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怎么样?”
周恩来将这句话重复了一遍,脸上绽开笑容说:“博士到底是博士,这可是一项巧妙的发明。
基本意思我可以接受,只是个别字还需要推敲,比如应该用‘省’,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更准确,不用‘部分’”
“两者在英语中没有多大差别。”基辛格说。
“汉语却有质的差别。”周恩来讲明立场,又赋予回旋余地道:“我看僵局有望打破,枝节问题等总统访华时还可以继续讨论,会找到解决办法的。”
妙语佳言
和平只有经过斗争才能得到漂亮的外交辞令掩盖巨大的分歧的公报,往往是祸根,既不解决问题,又会导致更深的矛盾。
公开摆明分歧,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也是通向未来的第一步。
我们不是商人,不是在做买卖,完全用不着讨价还价。
朋友之间的道义问题不能代替主权国家的领土完整问题!
论辩技巧
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周恩来一生戎倥偬,功勋卓着;作为一位出类拔萃的外交家,周恩来高瞻远瞩,睿智善辩,在风云变化的外交舞台上挥斥方遒,灵活聪慧,潇洒翩翩。上述辩论即表现了这位外交大师的迷人风采。
如,在公报方案问题上会谈一开始,基辛格态度强硬、斩钉截铁:“我们初稿的含义是说,和平是我们双方的目的!”周恩来则心平气和地以诚相见:“和平只有经过斗争才能得。……
公报必须摆双方根本性的分歧,若用外交语言掩盖巨大分歧,今后怎么解决问题呢?”而基辛格和他的助手则拐不过弯来,一时不予接受,并用我们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惯例这一看似有理实则毫无道理的理由予以回敬,毫不相让,从而双方针锋相对,气氛紧张。周恩来和颜悦色据实而劝道:“漂亮的外交辞令掩盖巨大分歧的分报,往往是祸要,既不解决问题,又会导致更深的矛盾。”基辛格审时度势口气有所松动:“我们不能光是列举不同的观点,必须向着未来有所前进!”周恩来敏锐地抓住微小变化循循善诱:“公开摆明公歧,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也是通向未来的第一步。博士,你说是吗?”在周恩来真诚、豁达灵活而又善于掌握火候、循循善诱的劝说下,基辛格终于认识到正因为公开承认存在分歧,一致的部分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与真实可信这一点,竟连连点头说:“周恩来,独出心裁,了不起!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我们的难题,这就是中国方案的高妙之处!”而后来在关于删掉观点的论争中,周恩来觉得美方确有不便之处,便将手用力一挥说:“我们不是商人,不是在做买卖,完全用不着讨价还价。你只需叫我同意,告诉我令你为难之处,就可以了!”令人再次为周恩来卓越的谈判艺术所倾倒。
周恩来与基辛格的会议刚在公报方案问题上绕过暗礁又在台湾问题上遇上险滩。首先,周恩来义正词严地在台湾这个敏感问题上表明立场,申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政府,解放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美国军队必须撤出台湾这三条立场是不变的!但基辛格也不示弱,亮明美国的观点,说我们不能背弃我们的老朋友。我们绝不能放弃对台湾的义务,我们决不会与台湾断交!态度坚决,语气强硬。对此,周恩来生气地指责说:“什么样的复杂原因?
什么样的义务?真是天方夜谭!”基辛格见周恩来动怒了,自知理亏,忙申辩说,我今天坐在这里,不是说明我们在改变么?周恩来严肃批驳基辛格“背弃老朋友”的论调,进一步强调中国的原则立场。基辛格喃喃自语般辩解:“美国不能抛弃老朋友!”周恩来则又进一步地以朋友之间的道义问题不能代替主权国家的领土完整问题一语中,抓住问题的实质,理直气壮地反驳他,最后使基辛格理屈词穷,终于接受了关于台湾问题的中国立场。
相关链接
一天,周恩来拟了一个名单,叫他的助手发出请柬,邀请他们到郭沫若的寓所聚会。约定的时候到了,还有一位客人没有来。主人觉得奇怪。助手们一查才发现忘了给那位客人发出请柬。周恩来引用一句谚语批评疏忽大意的助手:“一人向隅,举座为之不欢。他说,你们可能觉得这是件小事,是无意的疏忽,但那位客人可能觉得是有意怠慢。这就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大问题了,尤其当前同国民党的斗争很复杂微妙。中国不是有句‘设身处地’的话吗?他要助手们好好体会这句话。他严肃地批评了他们之后,立即派车去接那位被遗忘的客人。客人到达时,周恩来迎上去连连道歉。他是不愿让任何客人受到冷落的。
1954年召开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也是朝鲜战争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对方坐到谈判桌旁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美国代表团团长、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是一个顽固派,推行敌视和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虽然两国代表团的成员几乎每天都要在会议厅里碰面,杜勒斯却不允许他的代表团成员同中国人接触。日内瓦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之后不久,杜勒斯离开了日内瓦。
美国代表团改由艾森豪威尔的战时参谋长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将军任团长。在日内瓦会议的最后几个星期里,比德尔·史密斯有所松动,他在酒吧间里主动找周恩来的翻译攀谈。
虽然他们不过是随随便便地交谈,这个姿态却有着重大的意义。
周恩来觉得美国代表团并不是每个人对中国的态度都与杜勒斯一模一样,他决定直接同比德尔·史密斯打打交道。第二天,周恩来走进酒吧间,看见比德尔·史密斯在柜台前正往杯子里倒咖啡。他径直向史密斯走去,伸出他的手。比德尔·史密斯猝不及防,不由得一愣,但是他迅速作出了反应。他左手夹着一根雪茄烟,急急忙忙用右手端起咖啡,故意显示他的双手忙不过来。无论如何,中国总理已把坚洋打破,他们进行了短暂的友好的交谈。史密斯赞扬中国的古老文化和美丽河山,还说他非常喜欢中国瓷器。
不久以后,比德尔·史密斯发现了一个机会把刚刚开始的联系继续下去。那是在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的时候,周恩来正在会议休息室里与人谈话。史密斯走上前去向中国总理问好。
他评论这次会议说,会议是富有成果的,他借此机会向中国人民表示热忱的祝愿。他还说,总理的外交才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为能结识总理而感到高兴。周恩来回答说:“上次我们见面时,我不是首先向你伸出手吗?”这句话使史密斯想起他那“两手忙不过来”的滑稽动作,不觉有些发窘。他笑一笑来掩饰自己的窘态,临走的时候,用肘碰了碰周恩来的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