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二十丹水

作者:郦道元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2:17

|

本章字节:6600字

【原文】


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岭山,一名高猪岭也。丹水东南流,与清池水合,水源东北出清池山,西南流,入于丹水。


东南过其县南。县故属京兆,晋分为郡。《地道记》曰:郡在洛上,故以为名。《竹书纪年》,晋烈公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径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岭上有四皓庙。丹水自仓野,又东历兔和山,即春秋所谓左师军于兔和,右师军于仓野者也。


又东南过商县南,又东南至于丹水县,入于均。


契始封商。《鲁连子》曰:在太华之阳。皇甫谧、阚駰并以为上洛商县也。殷商之名,起于此矣。丹水自商县东南流注,历少习,出武关。应劭曰:秦之南关也,通南阳郡。《春秋左传》哀公四年,楚左司马使谓阴地之命大夫士蔑曰:晋、楚有盟,好恶同之,不然,将通于少习以听命者也。京相璠曰:楚通上洛阨道也。汉祖下析、郦,攻武关。文颖曰:武关在析县西百七十里,宏农界也。丹水又东南流入臼口,历其戍下。又东南,析水出析县西北,宏农卢氏县大蒿山。南流径修阳县故城北,县即析之北乡也。又东入析县,流结成潭,谓之龙渊,清深神异。耆旧传云:汉祖入关,径观是潭,其下若有府舍焉。事既非恒,难以详矣。其水又东径其县故城北,盖《春秋》之白羽也。《左传》昭公十八年,楚使王子胜迁许于析是也。郭仲产云:相承言此城汉高所筑,非也。余按《史记》楚襄王元年,秦出武关,斩众五万,取析十五城。汉祖入关,亦言下析、郦,非无城之言,修之则可矣。析水又历其县东,王莽更名县为君亭也。而南流入丹水县,注于丹水,故丹水会均,有析口之称。丹水又东南,径一故城南,名曰三户城。昔汉祖入关,王陵起兵丹水,以归汉祖,此城疑陵所筑也。丹水又径丹水县故城西南。县有密阳乡,古商密之地,昔楚申息之师所戍也,《春秋》之三户矣。杜预曰:县北有三户亭。《竹书纪年》曰:壬寅,孙何侵楚,入三户郛者是也。水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网而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渊中。丹水东南流,至其县南。黄水北出芬山黄谷,南径丹水县,南注丹水。黄水北有墨山,山石悉黑,绩彩奋发,黝焉若墨,故谓之墨山。今河南新安县有石墨山,斯其类也。丹水南有丹崖山,山悉赬壁霞举,若红云秀天,二岫更为殊观矣。丹水又南,径南乡县故城东北。汉建安中,割南阳右壤为南乡郡。逮晋封宣帝孙畅为顺阳王,因立为顺阳郡。而南乡为县,旧治酇城。永嘉中,丹水浸没,至永和中,徙治南乡故城。城南门外,旧有郡社柏树,大三十围。萧欣为郡,伐之,言有大蛇从树腹中坠下,大数围,长三丈,群小蛇数十,随入南山,声如风雨。伐树之前,见梦于欣,欣不以厝意,及伐之,更少日,果死。丹水又东,径南乡县北。兴宁未,太守王靡之改筑今城。城北半据在水中,左右夹涧深长。及春夏水涨,望若孤洲矣。城前有晋顺阳太守丁穆碑,郡民范宁立之。丹水径流两县之间,历于中之北,所谓商于者也。故张仪说楚绝齐,许以商于之地六百里,谓以此矣。《吕氏春秋》曰:尧有丹水之战,以服南蛮。即此水也。又南合均水,谓之析口。


【译文】


丹水发源于京兆郡上洛县西北的家岭山,家岭山又名高猪岭。丹水往东南流,与清池水汇合。清池水发源于东北方的清池山,往西南流,注入丹水。


往东南流过上洛县南,上洛县,过去隶属于京兆,晋朝时划分为郡。《地道记》说:郡治在洛上,因此作为郡名。《竹书纪年》记载,晋烈公三年(前413),楚人进攻我国南方的边境,到了上洛。楚水在这里注入。楚水发源于上洛县西南面的楚山,昔日四皓隐居在楚山,就是这座山。楚水有两条源流,汇合于四皓庙东,又往东流经高车岭南面,两边带同许多小支流,北转注入丹水。岭上有四皓庙。丹水从仓野又往东流经兔和山。《春秋》所说的左师驻扎在兔和,右师驻扎在仓野,指的就是这两个地方。


又往东南流过商县南面,又往东南流到丹水县,注人均水。契最初封于商。鲁连子说:商在太华山的南面。而皇甫谧、阐驰都认为在上洛商县。殷商这个名称,就起源于这里。丹水从商县往东南奔流,经过少习,流出武关。应劭说:武关就是秦时的南关,通南阳郡。《春秋左传》:哀公四年(前491),楚国左司马派遣使者对阴地的命大夫士蔑说:晋、楚是结盟国家,爱憎都是相同的。如果背信的话,我们就只好往少习山那边去,听候秦国的吩咐了。京相潘说:武关是楚国通上洛的险路。汉祖攻下析哪,又去攻打武关。文颖说:武关在析县西一百七十里,与弘农交界。丹水又往东南流入臼,口,经过边防营垒下;又往东南流,析水发源于析县西北弘农卢氏县的大篙山,往南流经惰阳县旧城北面。情阳县就是析县的北乡。析水往东流入析县境内,形成一个大水潭,称为龙渊,潭水清澈幽深,颇有灵异。《誉旧传》说:汉高祖入关后,经过这里观看水潭,见到水下仿佛有房屋。事情不是永久不变的,也就难以弄清楚了。析水又往东流经析县旧城北面,大概就是《春秋》里提到的白羽。《左传》:昭公十八年(前524)楚派遣王子胜把许迁到析,就指这个地方。郭仲产说:相传此城是汉高祖修筑的,其实不是。我查考过《史记》,楚襄王元年(前298)秦军出武关,杀了敌兵五万人,夺取了析十五个城。又提到汉高祖入关后,也曾攻下析哪,并没有说以前没有城,但汉高祖修过城却是可能的。析水又流经县城东面,王莽改名为君亭。析水往南流入丹水县,注入丹水,所以丹水与均水汇合处有析口的地名。丹水又往东南流经一个旧城南,叫三户城。从前汉高祖入关时,王陵在丹水起兵,投奔高祖,这个城可能是王陵修筑的。丹水又流经丹水县旧城西南,该县有个密阳乡,是古代商密的地方,从前楚国申息的军队就驻守在这里,也是《春秋》说到的三户。杜预说:县北面有个三户亭。《竹书纪年》说:壬寅日,孙何侵犯楚国,打进三户城,说的就是这地方。丹水里有一种红色的鱼,夏至前十天,夜里去守候,鱼在水岸边浮上来,红光四射像火一样,撒网捕捉,剖鱼用血涂在脚上,可以在水里行走,长期呆在深潭中。丹水又从东南流到县南,黄水发源于北方芬山的黄谷,往南流经丹水县,往南注入丹水。黄水北有墨山,山上岩石全都呈黑色,光彩四射,黑如墨染,所以称为墨山。如今河南新安县有石墨山,也属于这一类。丹水南有丹崖山,山上全是浅红色的崖壁,巍然高耸,好像红霞映照天际。两山一黑一红,相映更为奇观了。丹水又往南流经南乡县旧城东北。汉朝建安年间(196一219),把南阳右边的辖地划为南乡郡。到晋朝时,封宣帝的孙子司马畅为顺阳王,就以旧地立为顺阳郡。南乡则是一个县,旧县治在郁城。永嘉年间(307一313),丹水淹没邯城,到永和年间(345一356),就把县治迁到南乡旧城。城南门外,从前在社庙旁原有一棵柏树,大三十围,萧欣当郡守时把它砍掉了。据说当时有一条大蛇从树洞中坠下,蛇身大数围,长三丈,一群小蛇约数十条跟着它爬进南山里,声音有如风雨。砍树以前,大蛇曾经托梦萧欣,但萧欣并不在意;待砍倒树后,过不了几天,萧欣果然死了。丹水又往东流经南乡县北面。兴宁末年(365),太守王靡之改筑了今天这座城。城的北半部建在水中,左右两边夹在深深的溪涧之间,到了春夏水涨时,看上去就像一座孤洲。城的前面有晋朝顺阳太守丁穆碑,是郡民范宁所立。丹水流经两县之间,流过于中北面,就是所谓商于,昔日张仪劝说楚国与齐国绝交,答应将商于地区六百里割让给楚国,说的就是这里。《吕氏春秋》说:尧经过丹水之战,征服了南蛮,说的就是这支水。丹水又往南流,汇合了均水,汇流处称为析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