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印度喟叹(1)

作者:余秋雨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1:29

|

本章字节:12338字

作为一个影响广远的世界性宗教,此时此刻,佛教的信徒们不知在多少国家的寺庙里隆重礼拜,而作为创始地,这里却没有一尊佛像、一个香炉、一个蒲团!这种洁净使我感动,我便在草地上向着这些古老的讲坛和石座深深作揖。


——余秋雨


有客自远方来


孟广美:可能因为在此之前几乎每天都来看降旗,所以我跟士兵之间关系搞得特别好,今天通关的速度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快。


出境的地点恰好是我们观看印巴两国降旗大战的拉合尔关口,两天的拍摄使我们生发了一点小小的感情,所以工作人员临走之前也争先恐后地和士兵们合影留念。在边境,我们遇到了一位不太懂英文的捷克人,细细一打听,才知道他与我们也是志同道合,从欧洲一路长途跋涉而来。


孟广美:你都去过多少国家了?


旅行者:10个国家。


孟广美:哪些国家?


旅行者:去过好多地方,伊朗、伊拉克、乌克兰、匈牙利……


在我们采访完位两轮驱动的旅行者之后,我们采访另外一位两脚驱动的行者。


孟广美:你从哪儿来?


旅行者:澳大利亚。


孟广美:你都去过哪些国家了?


旅行者:我从欧洲开始沿路走到巴基斯坦。


孟广美:你走的路程像我们一样多甚至多于我们。你是从哪里出发的?


旅行者:希腊。


孟广美:我们也是从希腊出发的,出来多长时间了?


旅行者:3个半月了。


孟广美:徒步走来吗?


旅行者:不,坐汽车或火车。


孟广美:这儿离你家还有多远?


旅行者:会很快回家的。我用一周的时间到加德满都,然后就回澳大利亚。


他们很快就办好了出关手续,先我们一步前往印度。对于过关的缓慢速度,我们早已见怪不怪。车队人多并非问题,最主要的是五辆抢眼的改装吉普车以及复杂的卫星设备,检查人员总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确认,才肯放行。


前往印度,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最担心的一件事情,因为自从1959年中印关系恶化之后,两国的关系时好时坏,扑朔迷离,所以大家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今天却出乎意料,不到3小时,我们的车队就开拔前往新德里了。


众神的花园


又是一场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新德里1。


孟广美:10小时的长途驾驶,相比上次我们入巴基斯坦境内的17小时,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但这次也非常不易,为什么呢?因为上次我们要跟些什么驴呀、牛呀、马呀的抢道,进入印度境内之后,就要跟一些大卡车,还有很多小摩托车拼命,可以说我们是在夹缝中求生存。除此之外,我们6辆车子还要互相掩护,才能够顺利地在10个小时之内开完500公里。


印度的首都新德里是名副其实的历史名城,由于建城建得早,后来又在旧德里的基础上盖出了新德里。所以可以说是兼具古典与现代风情,这不仅可以从城中历代帝国的遗迹口看出,印度人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也表露出新旧交织的独特风貌。


新德里素有“花园”之称,据说当年两位设计者鲁特百斯以及贝克在规划新城的时候,只有两大考虑:第一要符合殖民政府的行政需要,第二则是要为官员以及他的亲友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他们并没有考虑到预留空间,这给以后新德里的扩建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盂广美:这就是印度的总统府了,大家可以看到,印度的总统府非常可爱,它是两边对称的,而从总统府一路延伸到印度门,这条路非常非常漂亮,叫做“国王大道”。听说印度总统是乘马车上班的,也就是6匹马一起拉着他,但是可能因为最近印巴关系比较紧张,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总统开车上班了。1月6号就是印度的国庆了,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在做一些准备,开始种花了,也开始做一些看台。每年所有的重要庆典,全部都是在这里的广场上举行的。


一进入印度,马上可强烈地感受到人们对于宗教的热情和虔诚。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在本土拥有6亿多的信徒,是由印度最古老的婆罗门教派逐渐发展而来。包容性十分强,在后期还吸收了部分佛教的理论。


孟广美:在印度有80%以上的人,都是信奉印度教的。我们现在来到一座印度教堂前面,它整个规模跟锡克教的教堂相比,就显得大很多了。说到印度教,就我自己的理解和从书上了解,我真的觉得它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也是一个很矛盾的宗教。它既是一个非常讲究纵欲享乐的宗教,也是自我折磨的禁欲的宗教。就像马克思先生曾经说的,印度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而且印度人特别相信生死轮回以及因果循环。这里的人基本上是非常善良的,他们不爱武力,也非常不愿意杀生,即使是一只蚊子在叮他,他也只是把它挥走,不会真的把它打死。


印度教教义最大的目的就在于探索大梵天的奥秘。由于唯一的真神婆罗门还会以各种不同的化身出现,所以印度教就认为天地间共有3000种以上不同的神。而且教徒对于神的方式跟对待人是一样的,会替他洗澡、穿衣、佩戴饰物。在寺庙里面,女神在傍晚时分还会被送到男神的居室里面与他共宿一夜。


孟广美:你认为你所信仰的宗教最吸引你的内容是什么?


印度教教徒:我为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感到自豪。我认为它是一个非常宽容的宗教,它可以基于任何人、任何事。你不用怀疑,因为它是事实,如果没有它就谈不上满足感。


孟广美:你们经常去寺庙吗?


印度教教徒:经常。


孟广美:一个月去几次?


印度教教徒:至少一个月两次。事实上我们每天会在自己的家中祷告。


孟广美:和家人一起祷告还是自己单独祷告。


印度教教徒:单独的。


在新德里城中大大小小的锡克教堂随处可见。锡克教1的教徒很好辨认,他们头上缠着色彩鲜艳的大头巾,一辈子都不理发也不剃胡须,从事的工作多半是警官或者是计程车司机。


孟广美: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新德里的一个锡克教的教堂里面。锡克教在印度信奉的人数并不算太多,大约占全部人口总数的5%左右,虽然在整个新德里大概有12座像这样的教堂。锡克教本身是比较提倡平等、博爱的,但事实上也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宗教。大家可以看到他们头上包的帽子,据说在古代时候打仗他们说如果戴上那头巾之后,就可以不用戴头盔了。此外锡克教很反对印度教的种姓制度,也不喜欢伊斯兰教。


锡克教可以说是从印度教中分化出来的,创始人纳那格在目睹了印度教和回教的激烈冲突后萌发了创立锡克教的念头,但后来锡克教的表现似乎和教主的宗旨背道而驰。现在的锡克人崇尚武力,甚至于当年的印度总理拉甘地也是被他们刺杀的。


孟广美:你戴头巾需要多长时间?


锡客教教徒:这要看动作快慢。


孟广美:你呢?


锡客教教徒:我用5分钟盘上去。


孟广美:这看上去很复杂。


锡客教教徒:是的,很复杂。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每天都要做这项工作。


孟广美:你在家的时间头发是散落着的吗?


锡客教教徒:是的,晚上我会取下头巾,放下我的头发。


盂广美:长发会干扰你的生活吗?


锡客教教徒:一点儿也不。


现在的印度除了印度教和锡克教外,还有齐那教、伊斯兰教、拜火教、犹太教,以及发源于这里的佛教。由于教派众多,形成现在印度特有的宗教文化,但也因为如此,常常发生教派之间的冲突流血事件,教派矛盾也成为今日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欢乐迎国庆


因为临近国庆,新德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有不少传统的表演,让人眼花缭乱。


孟广美:现在我们带大家看的是印度非常传统的一种戏曲,叫“古丽亚”,其实也就是中围的木偶戏。现在表演的是一个魔术师,他还可以把自己的头拿起来,一场古丽亚可以两三个人一起表演,但是现在由于场地的关系,所以只有一个人。而他每表演一段,都代表一个不同的神话故事。


孟广美:他今年多少岁?


翻译:70岁。


孟广美:谁教他做这些东西的?


翻译:他的父母教他的。


孟广美:他的父母也是做这个的?


翻译:对呀。


孟广美:这些木偶是不是他自己做出来的?


翻译:全部是他自己做的。


孟广美:这些鼓手跟乐手是他的朋友还是家人呢?


翻译:家人啊,都是家人。他说他去过香港和日本表演。


木偶戏精彩万分,不过由于时间不多,我们只能接着游览下一个节目,接下来的这一门印度传统艺术让女士们跃跃欲试。


孟广美:现在我们看到的又可以称得上是印度的另外一项传统艺术了,就是很多女人会在她们的手掌心或者手背、或者脚掌上面画一些红色的图腾样的东西。据说在比较早的时候,新嫁娘还有她的姐妹们,陪嫁都会在手上、脚上画上这些东西,意思是说这些陪嫁跟这些姐妹一起把新娘送出去。此外还有一说就是新娘子嫁出去之后,她的父母会很长时间看不到她,所以就在家里的墙上印下一个手印,给父母留作一个纪念。还有一点非常神奇,听说这是用一种蔬菜跟花做成的颜料,现在挤出来的是绿色,但是涂上去半个小时之后它会变成红色的。


也许是天公做美,印度门附近正在为了一月份的国庆而演练,海陆空的队伍全部齐聚一堂,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印度门,也因为增添了为国庆而进行的演练仪式而显得格外庄严雄伟。


孟广美:这个地方是我们进入新德里之后看到的最漂亮的一个地方了,也可以算是新德里的一个很大很大的地标,这个地方就叫印度门。


李辉:印度门是在1919年时英国人为印度人建的,为什么要建这样一座巨大的印度门呢?是因为在一战时,英国人带了很多印度人去打仗,死伤无数,为了平复老百姓心巾的愤懑,英国人就建了这样的一座纪念门——印度门来抚慰老百姓。一直到现在,它仍然是新德里的地标性建筑。


拱形门是1921年建的,风格很接近法国的凯旋门,门上刻着九万名阵亡将士的名字,他们战死于一1919年英国人与阿富汗的冲突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


值得一提的是,这九万名士兵原来以为他们死心塌地地为英国人卖命,就可以使印度在战后获得独立和自由,当时的英国军官也个个表现得信誓旦旦,但结果却是竹篮打水,英国人不但没让印度人独立,反而变本加厉地制造了闻名印度史的“阿姆利则惨案”。


所以,在今天看来,眼前这座印度门与其说是纪念九万个将士勇敢的精神,倒不如说凝聚了一种受骗的愤恨与哀怨。我们眼前的印度士兵虽然穿的是英式军服,但他们再也不听别国的任意摆布了。


多情遗世


李辉:在我身后的就是德里非常着名的建筑——红堡。这座建筑是在1638年开始动工兴建的。到了1648年才完成,历经10年的时间。可以说整个建筑是莫卧儿王朝最兴旺时期的一个代表作品,当年这个城堡完工的时候,王朝的首领就骑着大象由城门进到里面,真是气派一时,表现了一种权势跟威望。现在这个地方已经成了旅游人士必到的一个参观点,而且我们现在仍可以感受到那种辉煌和壮丽。你看这墙高33米,而整个的围墙有2公里之多。


在红堡的广场上,有专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大象,享受一下王公贵族的感觉本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不过爬上去时那种软乎乎的感觉却不那么舒适。


李辉:好高啊。踩着大象的时候蛮可怕的,它的身体软软的,不过还好,这个平台还是蛮稳当的。看来我要去转一圈了,坐在上面的感觉蛮好的,我想当年国王入城的时候也不过如此了。当然了,他的象可能有很多的装饰,不过我们今天只是简单一点而已。


眼前的红堡是用红色沙石搭建起来的,这个伊斯兰建筑可以说是德里城里最惹眼的地方了。它出自莫卧儿王朝一位叫做沙加罕的国王之手,除了这里,这位多情的建筑狂还为他的爱妻建了闻名世界的泰姬陵。据记载,红堡过去是沙加罕的宫殿,但现在红堡里面已经是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市场了。


李辉:红堡从前是统治者的城堡,但是现在却是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商店。里面的物品大多是些手工艺品,如铜制的手工盘子,还有一些贝壳镶嵌的项链。这些商品很多都是易见的,甚至很多东西在国际市场上也相当流行。比如说他们的铜艺啊、术雕啊,还有一些编织或者是手绣的工艺品。但也有一些我们看了以后,怎么也想不出来它的用途的,不如去问问他的经营者它们到底是干什么的。(对商贩)这是什么?


经营者:bar。


李辉:女人戴的还是男人戴的?


经营者:女人或男人都可以戴,反过来打开就是女人戴的。


李辉:这顶帽子有两种用途,垂下来的时候是给女士戴的,如果把它掉过来,就是给国王的了,非常好看。


很多旅游景点都有耍蛇人,那是我们在很多卡通电影甚至童话故事当中经常看到的,现在的景象跟当年似乎也没有什么变化。耍蛇人吹的乐器名叫“bin”。蛇从篮子里面翘出头来,就会根据“bin”的音乐声慢慢地起舞表演。在印度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样的表演,用来做表演的蛇,据说已经被拔掉了有毒的牙齿。在远古的印度,人们对蛇有一种崇拜之情,而今天耍蛇的表演也成了吸引游客的项目。


李辉:现在看到的是新德里最高的建筑叫做“古都布塔”,这座塔从前有7层那么高,建于12世纪的末期,什么时候变成现在的这几层的呢?那是在1923年,英国人的飞机飞过的时候把塔最上面的两层给撞了下来,现在的塔身左边的地方有个红色的像小亭子似的建筑,就是从前塔最上面的那一层了。这座塔现在的高度有725米,仍然是德里最高的建筑物,可以说它是一个摩天塔了。这塔是非常典型的伊斯兰式建筑,在塔身的下面三层也还可以看到古兰经的经文,下面的三层是用红砖建的,而上面的几层是红沙配上大理石做成的。


其实这座建于13世纪的高塔,原本是一位印度国王为他的爱妻建的望夫台,后来的国王将它改变成高塔。这么多年过去,当年的国王已经不为人知,这座塔却依然耸立在此,告诉前来游览的后人曾经有过的多情。


辉煌与温柔


在古都布塔的旁边有一个断壁残垣的古门,同样是典型的伊斯兰式的建筑,据说是印度最古老的回教清真寺的遗迹。12世纪,回教进入印度之后,教徒们便在这儿建了历史上第一个清真寺。在清真寺的柱子上,我们看到了在一般清真寺里看不到的石像。


除了回教的建筑之外,在院子里我们还清楚地看到了佛教的影子,那是拱形门前的阿育王柱。柱子是5世纪的时候笈多王朝的一位国君立的,整个柱子是100%的铁铸成的,有8米那么高,时至今日,柱子依然非常地光亮,可见当年印度高超的铸造水平。据说,游客如果背着双臂环绕柱子,能够两手相接,便意味着日后有缘再度来到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