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中国.长安荣华(2)

作者:余秋雨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1:29

|

本章字节:8630字

陕西曾经是一片温暖湿润、极为富饶的地域,这也是西安成为中国历史大舞台的原因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在西安的西北郊发现的汉阳陵,就证明了汉景帝时代的陕西农牧兴旺,人民丰衣足食。


吴小莉:汉阳陵被挖掘到现在,已经知道的有将近90个坑洞,已经发掘出来的有11个,其中还有80多个坑洞没有被发掘出来。13号坑西侧的坑洞里面埋葬的是一些在当时生活用的陶器。东侧有很多的牲畜,有一些牛、羊造型的东西以及一些陶俑。现在是已经公开的,但是在它的中侧这部分是还没有公开的。这里面包括了有很多的木车、木箱的一些资料,一起来看一看。


解说员:因为时间久远,木质的东西都腐朽了,但是从这个发掘的迹象能够看出来,这些凸起的,就是当时木车上的木质部分,绿的部分是铜的,铜的部分。这是当时车盖伞上边用的东西。这是一辆比较完整的车的痕迹,它的车轮和车厢在底下。


吴小莉:这部分是不是也表现了当时的农业社会跟农业文明呢?


解说员:那当然了。从埋葬了这么多东西,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反映出当时老百姓的生活,这些都能够反映出来。在展厅的那些陶俑,大部分面容呈祥和、欢乐的表情,不像秦俑那么横眉冷对。我想这和当时的社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可能有些关系。


汉阳陵19号坑的坑洞是最新发掘出来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事实上这几天他们才把它清理出来,是最新的坑,还没有对外公开。


吴小莉:汉阳陵这里有90个坑,我们经过特许,才能够下到坑里头来看这些文物。我们看到的文物有车,有一些人像,人像是男士居多,从发髻可以分辨出男女。有一个推断说,这90个坑可能代表了当时宫廷的不同的机构,像有一些大的坑,就表示当时的大机构,小一点的坑,就属于当时小一点的机构。不过这都是在推论当中,因为在汉阳陵,有很多很多的坑洞还没有被发掘出来,也没有整理出来的。虽然我们看见的陶俑是一个裸体的形象,但是当时他们并不是裸体的,可以判断他们身上穿的是一些皮衣,或者是丝绸、麻一样的衣服。经过2100年的历史之后,那些衣服破损了,所以我们很难去分辨他们的级别了,只能从发髻上去分辨男女,同时可以从面部的表情,发现他们是年长一些或者是年轻一些。


汉阳陵让我们感受到了雄武秦朝的另一种氛围。在这附近已经出土的陪葬品中,有牲畜的陶制品,还有当时用的木车,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用的陶制品,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农耕生活的状况。一些已经出土的人物的面部表情,呈一片祥和之气,可以说展现了汉景帝时政治清明、民生富足的景象。这也再次证明了、也印证了黄河文明的兴盛发达,是从有了农耕文明才真正开始的。


来到西安探古,当然不能错过秦朝的兵马俑,因为那里集中展示了秦王朝的雄壮威武和军事力量。


吴小莉:秦朝的兵马俑平均身高是1米8,我是1米7,站在兵马俑的身后,大家是看不到我的。努力地沟通过后我得到了特别的批准,终于下到了1号坑。贴近兵马俑,我们可以看到,这支差不多将近6000人的秦朝大军,他们都是面向东方的。关于这种面向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秦始皇当时听到了风水师的说法,说东方将会有势力兴起,所以他们的大军都是面向东方做守卫状。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因为秦朝的人丁是从东方发展起来,一直到了西部甘肃、宝鸡、成阳这一带,才真正地兴旺发达起来。所以他们礼葬的风俗,都是坐西向东的。


位于临潼县晏寨乡的秦始皇陵墓陪葬俑坑,是世界上最大的陵墓陪葬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步兵、骑兵、战车,各级官兵以及统率指挥机关应有尽有,完整地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风采。


吴永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秦代对军人的挑选是有标准的,比如要看他能拉多重的弓,每天跑多少路。我们考古量的是“通高”,通高就是从地面开始量,量到他的发髻。而我们人的身高是不量这两点的,这是一个原因,他高了。再一点就是由它的陶的制作工艺决定的,制陶要把湿泥塑成泥胎,从湿泥变干的时候,有一个收缩过程,再把这个干坯像烧砖一样拿到窑里去烧,烧的过程当中,又收缩一次。两次收缩,工匠一定要把它考虑进去。如果说做得和人等身高,那么两次收缩以后,一定会短一些,所以要放大一点。另外从理念上,也一定要做一个非常庞大的军队,大家看了感到害怕,包括我们今天看到也害怕,所以一定要做得再高一点。


秦始皇兵马俑坑不仅堪称中国秦代军事博物馆,而且是秦代雕塑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博物馆。它的发现否定了中国雕塑是随佛教传入而形成的旧论,这里出土的兵器,反映出秦代的冶金技术水平,大大超过同时代的域外国家。


吴小莉:看得清楚的话可能还会看得出来他的黑头发,黄皮肤。


吴永琪:对,黑头发。胡子是黑的,眉毛是黑的,带子是红的。我们现在发现的2号彩俑都是这样的。兵马俑的颜色都不一样,喜欢穿什么就穿什么,或者说他们家给他穿什么,就穿什么。秦代军人的服装现在来看,除铠甲是国家控制的,这些服装都是自己家里准备的。


吴小莉:我们在兵马俑的身后常常发现地点和名字,比如“咸阳衣”,表示是咸阳一个叫做“衣”的人打造的这个兵马俑。除此之外,我们也发现,除了咸阳之外,还有来自山东、浙江、全国各地的工匠,在这里打造兵马俑,所以也印证了秦始皇在当时是真正地统一了中国。相信秦始皇的功过到现在都让人们会争论不休。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秦始皇兵马俑为研究秦代的军事、文化科学,乃至那个时代的经济社会,都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它的发掘被誉为“20世纪考古史上伟大的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陵墓和兵马俑坑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政府已经先后投资数亿元进行保护性发掘研究。


吴永琪:这个俑头本身是活的。


吴小莉:很容易装,一上去就会卡得很好的。这个头很沉,所以整个兵马俑是非常沉的。


吴永琪:一个俑平均重量100多公斤。


吴小莉:这不是他们真实的体重吧。所有人都会留胡子,不论年龄大小,所以这可能还是相当年轻的一个军队。


吴永琪:那是修好的800多尊。


吴小莉:修好的?我看不出太多修的痕迹。


吴永琪:是。你可以仔细看一下,可以看到修的痕迹。你看看这个,可以看到,粘接过的。之后还得把它弄回原来的灰土色,因为文物修复,完整地拼接好后,还有一道工序,就是要把它做旧。


兵马俑采用分体制作,然后安装粘结、雕塑成形之后再入室烘烤。原来的兵马俑都有着色,因年深日久的关系,我们看到的多半是瓦灰色。


吴小莉:2号坑里有很多弓箭手,我手上拿的就是箭簇,上面有一些铜锈。我发现,陶俑里面是有肤色的,也就是他本来的颜色是类似人的肤色,是彩俑。根据考证,兵马俑并不是一个个灰灰的土俑,而是一个个彩俑。但是在兵马俑完工之后,曾经经历过两次破坏,一次是战争的破坏,一次是水淹的破坏,使得它的颜色褪去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工作人员:是这样的,秦俑彩绘工艺,第一步是先涂一层生漆,现在这个彩绘难以保护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层生漆已经老化了,它在出土以后,一旦干燥很快会卷曲,彩绘层整个带下来。以往有些工作难以保护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克服这一层生漆在干燥过程中的卷曲。有些资料你看一下,可以知道它的卷曲程度。这是剥下来的漆层,这是1分钟以后,这是25分钟以后,它卷曲得非常厉害。


所幸,有着致力于秦陵兵马俑文物保护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博物馆想方设法来专门克服这个困难,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大唐宫女图


来到陕西之后,我们马不停蹄,到处去看文物。在这个地上地下都是宝物的地方,任何一个疏漏,都可能错过一段重要的历史。


吴小莉:我们现在要看的是这个陕西历史博物馆里面的宝中之宝,也就是大唐墓室的壁画真迹地库。为什么它在地库里面呢?因为要保持湿度和温度,同时因为它要做一个加固处理,才能够正式面世。一般人是不能够去参观的,而我们这次来,享受了元首级的待遇,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曾经参观过这些壁画,不过我们即将要去参观的壁画,还要待遇更高一点,因为除了参观美国总统克林顿看过的那些壁画之外,馆长告诉我们,我们还可以去看一个还没有面世的国宝级的《大唐宫女图》。


方鄂秦(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对,这是宫女图。内容表现得很丰富,因为在唐代的墓葬壁画里面,应该有人物、有山水、有花鸟,也有宫廷里面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刚才说它的历史价值是很高的。


吴小莉:您刚才提到我们的壁画,是来自唐朝的多少座墓里头?


方鄂秦:我们博物馆藏的是14座墓里的壁画,现在全陕西我们已经清理过的是24座墓,一共发现了66座墓,唐代的墓里面都有壁画,当然这都是唐代的陪葬墓,不是皇帝的墓。


这些尚未面世的墓画实际上非常娇贵,对温度和湿度都有严格要求。


吴小莉:您刚才提到这里面要保持恒温,大概是摄氏18到22度左右,湿度要保持在56%,这才能维持它原来的颜色跟色泽不剥落。


方鄂秦:它原来是在地下的,因为墓道有一定的湿度,现在揭取上来以后不敢太干,太干了要脱落,颜色要起变化。


吴小莉:除了是比较珍贵的原因之外,也担心它会跟人体有一些摩擦。所以必须要经过处理。


方鄂秦:是,是这样的。


吴小莉:要经过什么样的处理之后,才有机会跟大部分观众见面呢?


方鄂秦:一是要加固它。


吴小莉:这是很薄的一层吧?


方鄂秦:这是很薄的,土层的上面是l厘米土层,上边还有一个毫米的白粉,在白粉上画的。所以说它很难保存。我们现在还正在研究它如何保存得更好,因为这种空间和人的直接接触,也不利于文物的保护。我们将来建壁画馆,一是要很好地保护它,另外也要有利于观众来观摩。它有两个空间,就是壁画在一个空间,我们观众在一个空间,观众的湿度和温度跟它不一样,所以我们是用两个空间的展示办法来处理。


唐代墓室壁画的描写对象十分丰富,有人物、花鸟走兽、建筑、山水,以及庙宇星象等,很直观、准确、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因而它们在历史、考古、科研及文化艺术等各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