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丹崖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1:32
|本章字节:12924字
仅仅半个小时,附近是5名乘客就朵了4人,还有两人是一对母子,母亲是一位盲人,在给女儿梳小辫儿,女儿忽闪着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对面这个奇怪的叔叔,看到他冰冷的表情,女孩冲他做了个鬼脸。男人的表情依然没有解冻。
女孩对眼前这个男人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她仿佛和眼前这位叔叔较上劲了,决心一定要把他逗笑。
女孩先是用一次性餐具插在嘴里,扮作两个门牙很大的小兔子,然后盯着自己的鼻孔扮作小猪,再然后,索性学起了斗鸡眼,都于事无补,男人的意志力仿佛十分坚定。
女孩的小辫儿梳好了,她趴在妈妈的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话,盲妈妈笑了。女孩继续投入了逗笑这个酷叔叔的“战斗”中。
她开始坐在了对面,紧挨着男人做,还把最好吃的巧克力拿给男人吃,男人接也不接,只顾摇头,男人的一只手插在衣兜里,一动不动。
女孩开始吃她的巧克力,吃得一嘴都是,由于急于要把眼前这个叔叔逗笑,女孩吃得很急,一块巧克力粘在了门牙上,一张嘴,煞是逗人,男人看了一眼这个可笑的小女孩,脸上的冰突然解冻了,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男人插在兜里的那只手从兜里掏了出来,为女孩鼓起了掌。
女孩看到男人笑了,也鼓起了掌说,叔叔,你终于笑了,其实,你还是笑起来比较帅气。
男人听到女孩这么说,开始爽朗地笑了起来,笑声很大,声如洪钟。
就在这时候,一位列车员走了过来,一个手指挡在唇前,做出了一个“嘘”的手势,然后指了指后座一位熟睡的老大妈。
男人和女孩转瞬明白了列车员的心意。
那天,男人仿佛特别开心,又20分钟后,又是一站,男人起身,准备下车,临下车前,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吻了他一下,在他密密的胡茬上。
那天,下车的男人把原本冰冷的脸笑成了一池春水。男人下车后,往旷野里走,走到一处无人的地方,男人带上了三层口罩,然后伸手掏出了兜里的一个玻璃瓶子,小心翼翼地拔掉了塞子,扔掉了。
其实,谁也不知道,男人是准备把这个瓶子开口置于通风口处,瓶子里放的是剧毒气体——“沙林”。
这里要补充的是,男人原本是一家大学的化学系教授,他研究的一个突破性课题被校领导剽窃,打官司时,却无故遭遇了惨败。他恨透了这个社会。
后来,男人在一篇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当所有人都对你翻白眼时,别气馁,命运的列车上,总有一位可爱的天使在不挑剔、不嫌弃的等你,且千方百计逗你笑。
我想和你喊出一个声音
下班的时候,路过闹市区,在商贸城的对面看到一对特殊的夫妻,男的下半截肢体已经不见了,坐在简易的板车上,板车上还驮着一个音响,扯出来一支麦来,拿麦的是他的女人,略带些哭泣的嗓音,在唱一首《流浪歌》。
老实说,这种情况太司空见惯了。如今这社会,人们对待行乞者的免疫力都很强,大凡遇见老、少、侏、残的乞者,人们皆绕道而走,如遇抱腿强行行乞的孩子,更是迅速跑开。
所以,可想而知,这对夫妻的行乞效果久不见其好,除了几个年龄稍大的阿公阿婆,就是放学从此经过的孩子。看到天色渐晚,他们板车前缸子里仅有几张毛票和硬币,女人的眼泪簌簌而下。
就在这时候,不知从人群里挤进来一位穿着入时的男青年,走到那个行乞女人的面前,说,我能借你的麦唱首歌吗?
女人迟疑了一下,把麦递给了这位青年。
只见青年接过麦,颇为动情且滑稽地唱了一首《嘻唰唰》,还有另外两首动感十足的歌,引得一旁的路人哄然大笑,继而纷纷掏钱扔进缸子里,一会儿工夫,缸子里的钱就满了。而再看那位男青年,丝毫没有尴尬的表情,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慢慢把麦还给那个行乞的女人,然后掏出10块钱说,谢谢,这些是我刚才用你的麦k歌的钱,祝福你们。
男青年给了钱,就要走开。
那个女人显然感激得说不出话来了,瞬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冲男青年喊了一句:为什么!?
男青年转身笑了笑说,不为什么,我只想用用您的话筒,然后,试试能否和你喊出同一个声音来!
街道上,人潮如鲫,那对夫妻收拾了板车上的东西,准备返程,在他们收拾东西,有泪从女人的眼里落下来,滴在他们行乞用的不锈钢缸子上,叮的一声,那一刻,站在一旁的我心里有股温暖的潮水翻上来,我相信,那声音是善良制造出来的响动。
我望着那位男青年走远的背影,想起了这样一句话,从受助者的角度,把自己置换到受助者的场景里,然后帮助他们,这种帮助,是镀了金的。
是的,镀了人性美的真金。
珍视内心
内心是庞大的故乡。
这话是一位诗人说的。
每个人都要像擦一双皮鞋一样去擦拭自己的内心。
这话是一位擦鞋匠说的。
深秋的街边,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酷热。擦鞋匠在忙着擦拭一双客人丢下来的皮鞋,突然传来一个婴儿的啼哭。往街边的林子看,一个襁褓,里面躺着一个嫩嫩的婴儿,估计刚出生不久的私生子,不敢抱回家,只好丢弃。
擦鞋匠扫视了四周,并没有发现神色异常的人,他怀疑婴儿的父母一定跑走了,就把婴儿抱回了家。当时,两个儿子极力反对父亲收养这个孩子,要求把孩子丢到远处,或者送到弃婴收容所。
去弃婴收容所的路上,擦鞋匠的心软了,自己硬撑着把孩子抱了回来,与此同时,儿子也把他赶出了家门。
这事发生在四年前。四年后,擦鞋匠发现了孩子的异常,不会说话,经常流口水,到医院一诊断,才知道孩子患有轻度的智障。可能是出生的时候,缺氧所致。
这时候,擦鞋匠的两个儿子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赶紧要求父亲抛弃这个智障儿童。擦鞋匠断然拒绝了,他说,当初我都没有丢弃他,知道他有病了,就更不能不管他。
后来,人们常常出现一位背着孩子的擦鞋匠,忙的时候,擦鞋匠就边和背上的孩子说话边擦鞋,空闲的时候,他就抱着孩子练步,一句一句地叫孩子说话。
两年又过去了,孩子经常生病,为了给孩子看病,擦鞋匠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但是,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会蹒跚走步了,还会说出几个简单的词汇。擦鞋匠欣喜若狂,仿佛看到了孩子无限光明的希望。
擦鞋匠用擦鞋得来的钱全部投入到这个智障孩子身上,自己省吃俭用,一分钱也舍不得浪费。
奇迹逐渐发生了。孩子从蹒跚学步到步行平稳,从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汇到能与人对话,尽管智商较之同龄孩子还有差距,但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
自此又十年。孩子上了初中,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当孩子把一张盖有大红戳的奖状拿到擦鞋匠的面前时,擦鞋匠哭了,领着孩子到了医院,经过检查,医生们都惊呆了,医学界无法完成的课题被一个擦鞋匠攻克了。
医生们聚集起来,问擦鞋匠是怎样训练孩子的,擦鞋匠一五一十地说给医生们听,然而,这些措施也称不上什么高明啊——每天和孩子对话7小时,帮孩子走路2小时,再后来是带孩子跑步3小时。
这些都称不上难度极高的数字,但是,有多少人能15年如一日地坚持呀!
一位医生说,换做是我,早就放弃了。擦鞋匠说,我也曾有过和你一样的念头,但是,我知道如果我就那样把孩子丢弃了,心里就蒙上了灰,一个心里蒙灰的人是永远擦不亮一双鞋子的!何况是我们的良心呢?
围坐一圈的医生们,眼泪如瀑。
担心就是担着一颗心
约朋友一起陪另一位作家朋友吃饭,作家朋友从外地坐火车来,菜都上桌了,才收到他的短信,说火车晚点了,于是,出于尊重的缘故,我们继续等。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一个小时。吃过饭,已经晚上九点半了,我提议去kv唱歌,朋友把我拉到一边,小声说,家母来城里小住了,我要回去。
看朋友那个急促劲儿,我只得放行。
隔日再见朋友,他连忙给我解释当晚的事情——
朋友说,他生在一个单亲家庭,自幼是母亲一个人把他拉扯大,没有了父亲,他是母亲唯一的依靠。上高中的时候,一次和几个同学乘车到徐州去云龙山春游,和母亲说好了,当晚就回来,然而,由于云龙山是座没有开发的山,几乎没有正规的山路可走,我们又都是外地人,山顶倒是轻而易举地登上去了,下山的时候却找不到路,就连我们上山走的是哪条也忘记了。
眼看着天黑下来,我和同学们心如火燎。那时候又没有手机,我们只得向一位护林工求助,待到我们下到山脚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了。汽车自然是赶不上了,我们几个同学对钱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下,只得等到次日回家的返程汽车了。
第二天一早,我和同学就急匆匆地往汽车站赶,然后坐3个小时的火车回到了家。到家一看,大门紧锁,问邻居,才知道母亲看我一夜未归,赶往徐州去找我了。
母亲没上过学,斗大的字也不认得几个,怎能去徐州找我,但是,母亲真去了。我一直坐在门外守着,等母亲回来对我一顿毒打。晚上8点,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了,一双鞋都磨破了,露出了脚趾头,看到我在门口等着,母亲急匆匆地朝我跟前跑,我怕挨打,吓得缩成一团,没想到母亲却一把把我抱在怀里,大哭,儿呀,你终于回来了,可吓死你娘了……
原来,母亲得知我们去了云龙山,亲自爬山去找了好几遍,一双鞋都磨穿了!
后来,母亲对我说,从徐州到亳州,她就像担着一筐石头在走路。
听到这里,我瞬间明白了朋友那天早走的原因,朋友的故事,也让我明白了:担心,原来就是担着一颗心,久久放不下。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为了我们的母亲,请一定别让母亲担着一颗心赶路,岁月粗糙坎坷,她吃得苦已经够多了……
补碗的老人
我常常想起孩提时分常见的一位补碗的老人。
他扛着一条板凳,板凳上挂着一只小木桶,走街串巷地吆喝——有烂碗破碗拿来补呦……
老人补碗像绣花,凡是烂了的碗,拿给老人,老人就用自制的钻头,配上二胡拉杆一样的东西,把钻头别在弓弦上,固定住,来回拉,直到钻成了两毫米左右深度的眼儿,沿着碗的裂痕钻下去,然后,把烂掉的碗碴拼在一起,用订书针一样的补碗钉把裂纹巴在一起,接连钉下去,碗就又能化零为整了。
我曾听过这个补碗老人的故事,在饥荒的年月,老婆带着儿子跟人远走他乡,还带走了家里所有值钱的家当,老人没恼;文革时期,因为会补碗的手艺被批斗为小资本主义,整天游街,老人没恼;走夜路的时候,被毒蛇咬伤了腿,一直瘸下去,老人没恼……
老人从不怨天尤人。他信老理儿,他常说,谁说破镜不能重圆?瓷碗碎了,只要还有碗片儿在,我就能还原成一个“新碗”,何况这糟糕的命运?
有人奚落他说,碗破了,你在上面打的都是补丁,还是当初那个碗吗?
老人说,我那是在碗上绣花呀,再说,正因为有了那些补碗钉,我们端起碗时,也不易失手滑落呀!所有的苦难都是防滑的!
这是我记得补碗老人最深刻的一句话,补丁是让我们用来防滑的抓手。
狮口夺人
他是一位纨绔子弟,仗着父亲是当地的族长,加之家底殷实,净做些胡作非为的事情。且一次比一次性质恶劣。
这一次,他竟然开车撞死了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原因是他看上了一个姑娘,这姑娘却不买他的帐,爱上了别的小伙子,他气愤不过,加足马力撞向了小伙子。
看到倒在血泊中的小伙子,他扬长而去。
他的族长父亲得知了儿子的恶劣行径,一方面惊慌失措地找当地的法院疏通关系,一方面找到了当地最好的律师,据传,这个雄辩的律师能从法律的“狮口”里把人夺回来。
族长专程赶到了律师家,律师盛情接待了他。
茶几上,族长打开了一个密码箱,把一沓沓钞票累在律师家的茶几上,约有20沓,他的眼神里露出从未有过的谦卑说,律师先生,如果您能帮我把儿子的命扒回来,这些都是您的。
律师面露微笑,他早就听说了族长儿子犯下的罪行。
看律师没有应承下来这个案子,族长示意随从打开了另外两个密码箱,又把近乎30沓的钞票垒在茶几上。
没想到律师还是望着族长微笑。
族长看律师仍不为所动,央人开车回去再次提钱,律师赶忙制止了。
律师一边给族长斟茶,一边拉上了房间里的窗帘,刺眼的阳光一下子被阻隔在室外,室内暗了下来,族长面露喜色。
律师说,尊敬的族长,现在我们拉上了窗帘,难道就说明窗外没有阳光了吗?
族长有种被戏弄的感觉,用自己的手杖哗啦敲碎了一架子的瓷器。律师家的狗叫了起来,族长掏出手里的左轮手枪,啪——只一枪,律师家的狗就停止了闹腾。
律师依旧和颜悦色说,敢问族长,让一条狗闭嘴,你心底的喧嚣就平息了吗?
族长不吭声了,悻悻地离开了律师家。
三个月后,族长的儿子伏法。那天,律师收到了那个被族长儿子撞死的小伙子家人的信件,信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蒙住自己的眼睛,并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并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感谢您,您还原了这个世界的真相,没有让良知的狮子黯然神伤……
有些东西不可轻易送人的
看很久前的一期《桃色蛋白质》,不禁脊梁冒汗。
当期,请的嘉宾是陈升和刘若英,镜头推进,陈升先出场,主持人穿针引线,把刘若英引出来,恰好,刘若英刚发了一张新专辑,双手捧给自己的老师陈升,不料,陈升却木着脸,不去接,淡淡地说了句,我早告诉过你,这种东西是不能随便送人的。
一句话,把刘若英呛得泪如泉涌。抛开刘对陈的喜欢不说,陈升的话,多少是有些道理的。陈升的意思是,当你把你付出了自己很多思想和生命在内的cd送给别人时,你就能保证别人会认真的听吗?担保他们不会转身塞在椅背后面,或者是垃圾堆里?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人明白了陈升板着脸的原因。尽管这时候的刘若英已经大红大紫,但是,在师傅眼里,她还是个小孩子,还是需要训诫的。
听了陈升的话,再想想我自己,汗颜得很。
近年来,我也通过努力,整理出版了几本随笔集,每当新书出来的时候,我总会把新书拿来送予领导或朋友。遇见礼貌的朋友,会对我说,回去后,我一定好好拜读;真是喜欢的,隔三五日见我,还会与我一起讨论书中的某个细节,这让我知道他们是真的读了,是真给“面子”了。
但挡不住也有一部分人,他们是压根就不想看你这些自认为是宝贝的小书,接过来,好一点的,给你撂在办公桌上,更甚者,拿在手里,当做折扇来扇,还有最甚者,直接连同废旧报纸一起卖给收破烂的老人。
好在我还没有在傍晚逛街的时候,在街边的地摊里看到自己送出去的书被拿来兜售。这等惨事,李敖大师就遇见过,李敖说,他曾经送某某朋友一本自己的新书,上书“李敖赠予某某”不料,过段时间,他就在地摊上发现了这本书。大师就是大师,当即掏钱买下了这本书,把写有“李敖赠予某某”的书再次赠予了这人。
李敖是何等的尖利呀,但是,再尖利的人,在他掏钱买下自己送出去书的刹那,也无法阻挡尴尬和羞辱呀!
回过头来再想陈升的一脸木然,我们会发自心底的喜欢这种“嘴脸”了。
有人说,鲜花美酒当对知己。没有真正了解珍视你我的真心人,任凭你拿着珍宝去,也难逃冷落和尴尬的冰窖。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轻易的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