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五天金牌辉煌盛宴难忘

作者:莫言

|

类型:文艺·名著

|

更新时间:2019-10-06 11:32

|

本章字节:7430字

2012年12月10曰


congrauionsomoyan,forheisagreaauhorwhopersisswihhisefforsoresorehehonorofhenovel,depicshesruggleandloveof obodiesfeeingbrualiyandcherishesimmensesympahyandendernessformansdesiny


i上午i这一天,将举行诺贝尔周最重要的活动,也是瑞典每年一度举办的举世瞩目的盛事: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将向2012年的九位诺贝尔奖得主颁发获奖证书及金质奖章。


上午十点,诺贝尔基金会的专用车分别载着九位诺贝尔奖得主驶往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得主们将要按照每年的例行程序安排,在那里进行登台领奖排练。


莫言身处领奖台,环顾音乐厅。前天晚上,他曾在音乐厅二层的包间雅座欣赏诺贝尔音乐会。而今天,他将站在指挥家埃森巴赫站过的地方,成为今天的主角之一。


排练结束,已近中午,莫言谢绝了其他的活动,回到grandhoel,与几位好友一同在酒店一层的西餐厅用午餐。


这是一间灯光柔和,环境雅致的餐厅。沙发座和方桌看似随意地摆放着,毫无拘束之感。服务员穿梭于客人之间,殷勤体贴地送上饭菜、咖啡或酒水。大家惊奇地发现,这家瑞典首都五星级酒店的西餐价格并不昂贵,这一点和国内有很大区别。比如,一份凯撒沙拉和煎土豆三文鱼的套餐,也不过人民币一百多元。


午餐后,莫言稍作休息,准备晚上的颁奖典礼。在离开餐厅的时候,莫言摘下左胸前精美小巧的金色诺贝尔徽章,对一位80后文学女青年说“这枚徽章我只有一个,送给你。”我们想起了莫言昨天在斯德哥尔摩大学现场提问时说的话:“我想,再过二十年、三十年,这个世界就是80后的天下。”


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之后,莫言又在这位姑娘带来的《红高粱家族》扉页上,清晰有力地题下八个字:用心耕耘,用笑待人。


这不仅是对这位姑娘,也是对所有正处于拼搏道路上的人的告诫和激励。这八个字,也正是莫言本人一步一步从高密东北乡走到诺贝尔领奖台的路途中,对自己一遍一遍说着的话,一遍一遍做着的事。


回到702套房,杜芹兰默默地为丈夫斟茶,莫言又品起了菊花普洱茶。


外界都说,莫言很会讲故事,很会说话。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他谦逊低调、坦诚宽厚。而且,他虽然早已是名人,但向来与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的妻子杜芹兰相敬如宾。莫言从军之时,杜芹兰在山东老家默默地料理农田,操持家务,侍奉老人,抚养幼女。1995年,杜芹兰带着14岁的女儿笑笑离开山东,随莫言来到北京生活。妻子的到来,给予了长期单身居住的莫言不少温暖,他的生活逐渐变得规律起来。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在他的笔下,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的文学人物诞生,一部又一部才华横溢的文学作品问世。2005年,莫言仅仅用43天,就将《生死疲劳》这部洋洋洒洒长达50万字、充满“魔幻”色彩的一气呵成。莫言如此之快的创作速度令人吃惊,但有谁知道,在莫言创作期间,杜芹兰总是不离左右,天天变着花样做他最熟悉喜爱的家乡饭菜,时时不忘为他斟上喜爱的茶水。《生死疲劳》中主人翁“蓝脸”的生活原型,也是杜芹兰十分熟悉的一位老乡。在莫言创作期间,杜芹兰同样关注着这位主人翁的命运。


我们笑问道:“莫言老师,您今天的成功应该有妻子的很大功劳吧?”


莫言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一半功劳!不,应该是一多半功劳!”


莫言赴瑞典参加颁奖活动前,国内的读者和媒体就对他的“行头”非常好奇。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确实是可以穿西装或燕尾服等,也可以穿民族特色服装。但莫言最终还是决定“入乡随俗”,尊重西方礼仪,身着最正式的礼服,即白领衬衣、白领结、黑色燕尾服。仔细想想,莫言素来十分尊重他人,在参加国际交流时,他更是非常注意其他国家的社交礼仪。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1先生知道莫言得奖后十分高兴,他打电话给莫言表示祝贺,并以自己的经验告诉莫言不必担心服装问题。因为在斯德哥尔摩有很多租借燕尾服的服装店。那里的尺寸非常齐全,只需要提前一天去选择、试衣。(1大江健三郎大江健三郎先生非常欣赏莫言的文学作品,因为往年的诺奖得主都具备提名资格,所以大江先生曾连续五年推荐莫言,这也是诺委会对莫言非常关注的原因之一。)


莫言的燕尾服就是在斯德哥尔摩购买的。杜芹兰小心翼翼地拿出这套服装,从里到外,一件件地帮丈夫穿上。呵!这身燕尾服不仅非常合身,还具有很强的修身效果。硬胸衬和双翼领让人自然地挺胸抬头,挺拔帅气。莫言在屋内踱了两步,大家情不自禁拍手叫好!一身的洋服装扮,而他脚下穿的,却是一双从家乡带来的黑色漆皮鞋。童年时代,他赤着脚奔跑在高密东北乡肥沃坚实的土地上;长大成人,他穿着一双带着补丁的布鞋走出了东北乡去闯荡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如今,他脚穿这双黑漆皮鞋,走在多少文学巨匠曾经踏过的地板上,也将要走上诺贝尔的领奖台。他永远不忘生养自己并给自己带来无数灵感的“文学王国”,无论走到哪里,高密东北乡都是他日思夜想的家。


帮丈夫穿好燕尾服,杜芹兰也拿出国内设计师为她出席颁奖典礼准备的晚礼长裙。这是一条黑底编制银色丝线的及踝长裙,加配一条双面分别为黑色和宝蓝色的披肩。杜芹兰想了想,决定临时将这条披肩做一点小小的改动。只见她飞针走线,不一会儿,创意完成,黑色绒与宝石蓝丝锻可以同时展现在披肩的同一面上,这样一来,披戴的效果就大不相同


了。改好披肩,看到女儿正忙于联系各种事务,她又拿起熨斗,将千金宝贝今晚出席典礼的服装——宝蓝色的晚礼裙熨得平平整整。这条晚礼裙的下摆极为宽大,细密的皱褶蜿蜒下垂,宛如飞流直下的蓝色瀑布。设计师还为她搭配了轻盈的纱质外套,蓝底色上满是小碎花,很显温柔、浪漫。笑笑兴奋地着装,当她穿上在nk精心选配的高跟鞋后,宛然一位东方公主亭亭玉立在我们的眼前!


看着眼前这一幕又一幕,我们终于明白莫言发自内心对妻子的夸赞了。这位中国传统女性看似寡言少语,实则内心细腻多情。她不仅富有创造性,而且善于体贴人心。她从不忽略任何细节,处处将自己对丈夫和女儿的关爱遍布家庭的每一个角落。


下午16时许,斯德哥尔摩已被夜色笼罩,细细的飞雪在夜空中旋转飘洒。酒店门口有些泥泞,几位诺奖得主搀扶着手提盛装裙尾的太太上了车。此时,围在门口的记者,拿起长枪短炮纷纷拍照。得主们的车辆排成一个诺贝尔车队,向音乐厅进发。


音乐厅门前的干草广场不大,平日里是菜场集市,今天却焕然一新。交警们指挥上百部礼宾车井然有序地进出。穿着斗篷戴着大白盘帽的大学生礼宾员站在音乐厅门口,在等待得主们到达后,为他们拉开车门。广场的围栏外,密密麻麻挤满了人,大家不顾风雪,翘首以待,争相一睹诺贝尔奖得主的风采。一个男孩,手拿相机不厌其烦地对着广场拍着一张又一张的照片。


“你在拍什么呢?”我们问他。


“莫言。”他神情严肃地回答。


“你为什么要拍莫言呢?”我们很是好奇。


“因为我们家有他的书。’,他已经读过了瑞典文的《生死疲劳》,虽然对主题一知半解,但对里面光怪陆离,充满幻想的动物世界非常喜欢。


“我也要得诺贝尔文学奖。”男孩特别认真地说。


歌声从广场的另一侧传来,仍然是那首《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凡是听到歌声的中国人,都不顾脚下路滑,向歌声传出的方向奔去。可爱的中国留学生戴着小红帽,提着红灯笼,难抑心中兴奋,自发地唱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聚集在一起,他们来自北京、来自髙密、来自香港、来自台湾……歌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他们也被这歌声感染,模仿着大声地吼起来……会唱的、不会唱的、细声细气的、粗野雄厚的、字正腔圆的、走调的,拼凑在一起,竟然出奇的齐整。歌声越来越大,一位西北汉子扯着嗓子声音尤为高尤,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唱出了当年姜文的劲头,也唱出了红髙粱那“高密辉煌、凄婉可人、爱情激荡”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