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纳兰性德
|类型:诗词·散文
|更新时间:2019-10-06 12:51
|本章字节:13326字
有两句有两个相对主体,一个是“我是人间惆怅客”中“我”,另一个就是“知君何事泪纵横”里的“君”。前一个无可置疑,是词人自身。后一个“君”就有说道的必要了。有人认为这个“君”可能是纳兰性德日夜思念的那个人,可能他的妻子卢氏,也可能是情人,甚至可能朋友等等,但总的来说,都是与本“我”有着区别的别人。可也许并不如此,这个“君”何尝不可能是纳兰性德自己呢?他的孤苦凄凉,饱受人间之苦,正是“人间惆怅客”,所以情不自禁,悲从中来,又立刻回头看到自己居然掉了眼泪,更是无人来安慰怜惜,因此自嘲道:“你一个人孤苦无依,究竟是为什么而自己掉泪呢?难道还等着有人会来安慰你么?简直可笑极了!”这种心理变化既矛盾又合情合理。反观之后,竟然觉得自己那么可怜,居然连哭泣都没有丝毫价值。
最后的那句“断肠声里忆平生”,如同最好的音乐那样,就算结束了,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一句有两个作用,一个就是承接了上片和下片,把夜半笛声与忆平生相结合;另一个就是用结尾去打造出了一个全新开端,就是那“忆平生”三个字引导着读者去想像词人的生活,去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可以说这是非常有价值的留白。
全词的意境残雪冷,月光冷,花屏冷,而心更冷。
浣溪沙寄严荪友藕荡桥边理钓筒2,苎萝西去五湖东3,笔床茶灶太从容4。
况有短墙银杏雨5,更兼高阁玉兰风6。画眉闲了画芙蓉。
【注解】
1严荪友:即严绳孙,字荪友,一字冬荪,号秋水,自称勾吴严四,复号藕荡渔人,江苏无锡人,又作昆山人。康熙己来(一作戊午,误)以布衣举鸿博授检讨,是江南四布衣之一。
2藕荡桥:严绳孙无锡西洋溪宅第附近的一座桥,严绳孙以此而自号藕荡渔人。钓筒:插在水中捕鱼的竹器。
3苎萝:苎萝山,在浙江诸暨市南,相传西施是这山鬻薪者之女。五湖: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
4笔床:搁置毛笔的专用器物,南朝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说:“琉璃砚盒,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好像现在的文具盒。茶灶:烹茶用的小炉灶。
5短墻:低矮的墙。银杏:即白果树,又称为鸭脚、公孙树等。
6高阁:放置器物、书籍的高架子。玉兰:一种花木的名字,落叶乔木,九片花瓣,色白,香如兰,因此得名。
【典评】
本篇描写了纳兰和汉族文人的交游生活,可见纳兰受儒家文化影响颇深。
这首词是在严绳孙归隐江南后,纳兰的怀念之作,二人交情深厚。这首词在艺术技巧上并不高超,却非常别致,描写的情景都是想象严绳孙在故乡的生活写照。这种写法深刻地描绘了严绳孙此人恬淡自在的情致。
“藕荡桥边理钓笛,苎萝西去五湖东。”“藕荡”就是指严绳孙,也指他所住的藕荡桥畔,“埋”字描写了沉醉垂钓的情景。“藕荡桥边理钓笛”意指严绳孙正过着清雅怡然的日子,令人无比向往。后一句“苎萝西去五湖东”更加深了此种闲适,在桥边垂钓的闲暇时间,又泛舟于五湖之上,“西”“东”二字,显然就是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
的洒脱绝尘。
接着引出了“笔床茶灶太从容”。
夏季的藕荡桥边,河水清澈见底,曼妙的河柳,湖面上的荷叶田田接天,你坐在湖畔,用执一枝钓竿,沉醉在自由的遐想中。偶尔抬起眼帘,苎萝山就从西边归来,回过头又看见了东边流淌的太湖。所以,你执笔研磨,将春山碧炎,飞鸟荷池,还有旁边茶炉上清香四溢的白烟都写进了自己的梦想中。
这种生活多么闲适超脱呢?上片由景入笔,又用景写人,将严绳孙的山水性情刻画得非常深刻,也流露出了纳兰对这种怡然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下片“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二句承袭上片的闲适。“短墙银杏”、“高阁玉兰”有了“雨”和“风”,使意境更加唯美动人。“况有”、“更兼”二词凸显了这种怡然自得的闲散情思。末句“画眉闲了画芙蓉”,此处的“眉”历来都注解为“张敞画眉”之典,“芙蓉”是指“荷花”,意思是严绳孙家庭美满,夫妻幸福。事实上“芙蓉”指的是无锡的“芙蓉湖”,指空闲时去游历芙蓉湖,纵情山水间,悠然自得。与前面“藕荡桥边理钓篙,苎萝西去五湖东”的意境相互照应。
读罢全词,纳兰情真意切地描绘了友人南归故里后的生活景象,尽管整首词没有一句思念友人的词句,可他将全部的笔墨倾注于对方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思念。
浣溪沙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1。西风听彻采菱讴2。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3。归来无语晚妆楼。
【注解】
1青帘:古时酒馆挂在门口的幌子,大多用青布做成。白苹洲:泛指开满白色花朵的沙洲。
唐李益《柳杨送客》诗:“青枫江畔白苹洲,楚客伤离不待秋。”
2采菱讴:乐府清商曲名,又叫作《采菱曲》、《采菱歌》。
3一竿:宋时京师买妄,一妄需五千钱,每五千钱名为“一竿”。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因此这里的“一竿”也可指渔人。
【典评】
历史上的文人词句都有自己的风格。纳兰词可谓是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读罢这一首词,眼睛看到的都是诗情画意,心中无限美好。
历代文人有有过许多写景佳作,纳兰依然写景却并未使人有雷同之感。这首词清新雅致,勾勒了一幅生动而贴切的秦淮夜景。朱自清曾经用轻柔的笔触描绘夜秦淮淮:“醉不以涩味的酒,以微漾着,轻晕着的夜的风华。不是什么欣悦,不是什么慰藉,只感到一种怪陌生,怪异样的朦胧。朦胧之中似乎胎孕着一个如花的笑——这么淡,那么淡的倩笑。淡到已不可说,已不可拟,且已不可想;但我们终久是眩晕在它离合的神光之下的……”小舟、湖面、沙堤、酒家、美人、灯火这些意象构成了人间的万千之美。想来纳兰之心也是这样。对于生活来说,这些田园乐趣已经足够。
读一首描写景色的词,竟能之般欢快,纳兰之心,了然于世。细细品味,好像亲眼看见了他的音容笑貌。
浣溪沙
泪浥红笺第几行1,唤人娇鸟怕开窗,那能闲过好时光。
屏障厌看金碧画2,罗衣不奈水沉香3。遍翻眉谱4只寻常5。
【注解】
1泪浥:被泪水打湿。
2金碧画:即将泥金、石青、石绿三色作为主色调的山水画。此画古人多画于屏风。
3水沉香:即沉水香,又名沉香。
4眉谱:古时女子画眉所参照的图谱。
5寻常:平常,一般。
【典评】
这首《浣溪沙》沿袭了传统诗词写作一大风格,那就是情感女性化。词人用对自己的想念去表现自己的想念,所以尽管词浅意显,可心绪委曲回旋,可谓跌宕生动。
从整体看来,全词在“泪”、“闲”、“厌”三个阶段的感情递进中上升着。
上片开篇“泪浥红笺”,奠定了全词的基调。“泪浥红笺”是—外放,用这种方式起首,在诗歌里比较常见,亦颇有效。接着描写了“娇鸟”、“唤人”,而“怕开窗”,此时,在情感的表现方:“泪浥红笺”,显得内敛含蓄,用“泪”来表现个中矛盾,她大概会黯鲜遭启窗看,只怕又是“一番空倚栏。”
下片没有脱离上片的感情轨迹。第一句“屏障厌看金碧画”里的“厌”是感情的至高点,接下来几句,都是此时感情飞瀑一泻千里的水流。“厌”字与“泪”、“怕”相比,显得更为深沉,因此最是内敛。此睦:一切只是一个“无心”,对那些缭绕沉香、华美屏风、缤纷眉谱的“厌”,不看、不闻、不画,无有适意,无不伤怀,看似一片平静,心里的感情却是最为激烈的。这种“非我所爱,皆我所恨”的细致而浓烈慢慢从词里显现出来。
通读全篇,词人在情感处理上独具匠心。在情感的表现上,却是感伤念人,越来越深,递相深进地“放”。这首词很简短,而情感上却有收有放,读来感慨至切。
浣溪沙
伏雨朝寒愁不胜1,那能还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2。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3。人间何处问多情。
【注解】
1伏雨:指连阴雨。
2斗轻盈:和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加迅速轻快。轻盈,多用来形容女子体态的灵活程度。
3酒晕:喝醉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典评】
这是一首相思之作,却与那种甜蜜渴望的思念不同,也不是锥心刺骨的思念。假如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首小令,那么只有“阑珊”二字才算贴切。
词人一开篇就将我们带进了那片下着淅沥绵雨的小小天地。春潮轻寒,连绵的小雨淅淅沥沥,点点滴滴。造物者是极具诗意的,总能在那么一个特定时间里为我们展现出美妙的景象,比如这个微雨的清晨。
这一年,纳兰生命里最为重要的那个女子故去,那就是
他的结发妻子卢氏,也有人说她是他遇到的第二个女人。不管怎样,她都是纳兰念念不忘的知音和伴侣:卢氏。
可是短暂的欢愉竟然成了使纳兰痛苦终生的回忆。婚后三年,卢氏因难产而去世,撒手人寰。突然而至的打击令纳兰悲痛欲绝。他为爱妻写下了大量的悼亡词,他饱含泪水的笔墨流露出了悲凄哀绝的无尽相思与惆怅惘然的思念心绪。
“那能还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暗合“春花秋月,触绪还伤”之意。那年他曾经与她一同攀上杏树枝头去摘取花枝,比赛谁的行态更加轻盈利落,现在的杏花春雨依然如昨,可伊人已逝,以至于只怕再看到杏花,引发自己的伤心难过。
转至下片,出现了一组精工对句:“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熏炉上的烟气轻袅袅上升,双袖在炉火间衬出了紫红色,身穿青衫而脸颊泛着酒晕。句中一个“漫惹”,一个“空将”,写尽了无聊的形态。人间何处问多情。人间那么大,居然无法找到一个地方去寄托那份深情。看起来十分平淡的一句话,实际上将天地逼仄到了极处。这就是“谁念西风独自凉”的境界,西风猎猎,而只有我感受到了了深深的寒意。天地之广,而只有我心怀迂曲,无处排遣,无处寄托。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1。沉思往事立残阳2。
被酒莫惊春睡重3,赌书消得泼茶香4。当时只道是寻常5。
【注解】
1萧:疏朗的样子。
2残阳:夕阳,西沉的太阳。
3被酒:醉酒。
4赌书:比赛读书的记忆力。典出宋李清照、赵明诚翻书赌茶之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5寻常:平常,一般。
【典评】
这首《浣溪沙》中“沉思往事立残阳”和“当时只道是寻常”两句,情感浓厚,为递进式情感:由不懂人生为什么这么辛苦而“沉思”,想到头也没有得到答案,却转头长叹“当时只道是寻常”,多么悲凄决绝,多么痛不欲生!因此王国维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己。”这并非溢美之词。可能王国维也预见了后人无法理解他为何要盛赞纳兰性德。王国维深受德国伦理哲学家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影响,他尤其赞同尼采“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和歌德的“凡人生中足以使人悲者,于美术中则吾人乐而观之”。他自己也曾说:“其使吾人超然乎厉害之外,而忘物我之关系。一旦入乎其中,犹集云弥月,而旭日呆呆也。”而词里并不多见这样的人,想来也只有纳兰性德是那种坦诚真挚之人了。因此我们完全能理解王国维为什么如此盛赞纳兰性德,而众人又作为“过誉”云云。
浣溪沙郊游联句
出郭寻春春已阑(陈维崧),东风吹面不成寒(秦松龄)。青村几曲到西山(严绳孙)。
并马未须愁路远(姜宸英),看花且莫放杯闲(朱彝尊)。人生别易会常难(纳兰成德)。
【典评】
这篇联句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月博学鸿词科会试。当时,朱彝尊、严绳孙、陈维崧、秦松龄等皆入选唯独姜宸英被中途失期而罢
纳兰喜好交友,而且没有什么门第观念,同时友人多是汉族才子。最是难能可贵的是,纳兰以贵族身份可却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这首词的几位作者都与纳兰性德交情很深厚,所以这次好友联词才会显得如此珠联妙合。
那时,一群人热热闹闹的,一起出城赏春,并马看花。陈维崧首作开卷语便语“出郭寻春春已阑”,意境稍显惆怅,不像往昔阳羡领袖的一贯的大势磅礴、气吞河山之势。但也有人说,陈维崧以往的豪放是装出来的,不像朱彝尊的大气那是自然流露。虽然这样说的原因没有明说,但大家彼此都心照不说。因为以前,他有断袖之癖,而且用情至深,曾作一首《贺新郎·云郎合卺为赋此词》更是写得令人垂泪不已。但我以为,这并不能影响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更不影响后人对他的欣赏和肯定。相反,由于他的真性情,还有他冷眼旁观的坚持,也就为他博得后人不少的赞赏。真情在我,情理便也在我。年少时,家道中落也许让他学会泰然处置不如意的人生。会试以后,一等授翰林院检讨虽然姗姗来迟,但毕竟已属不易,可以算是命运对他的一些补偿了。所以他倚马轻步,缓缓说了句“出郭寻春春已阑”。
身边秦松龄接口便语“东风吹面不成寒”。秦松龄此人早年遂志,顺治十二年他十八岁便考中进士,并授国史馆检讨。仕途虽有一些坎坷也还可以,于是在这一年与朱、严、陈等人共举鸿博。
走在身后的姜宸英马上联句“并马未须愁路远”。六个人里,姜宸英最是落寂的。而且听说那无锡的严绳孙本来无意为官,应试纯属是不得的应付,就写了首七律,而且语句还不通,却生生被授予翰林检讨,还有幸编纂了明史。以及那秦松龄,他在卷中写狂语,说朝廷是在“牢笼豪杰”,而后竟也选进了翰林院。姜宸英心里自然不平,然而友情还在,“并马未须愁路远”,之时还是喜欢和这群友人信马闲游,联诗酌酒。并马尽管不愁路远,可总有“形影空酬酢”的时候,心里不能不孤独的吧。试问,这样的人怎么去迷乱的官场?纳兰一再劝他“放下”,可他毕竟不是纳兰,他放不下,功名心至死不忘。
在姜宸英看来,纳兰当是个脱离世俗名利之上的超脱者。之后,他撰写的纳兰君墓表中就有“不愿仕,退而学经读史”这样的句子。来表达这一观点
也许,纳兰别人看来,总给人一种淡泊的感觉,但仔细思想,他的“山泽鱼鸟之志”也并非与生俱来。他劝姜宸英“五湖料理,扁舟一叶”的话语,其中这种隐逸思想或许只是一种无奈罢了。
纳兰的父亲纳兰明珠曾权重一时,官场看来,以康熙的谨慎,恐怕纳兰在仕途上再难有所为。所以眼见前途无望,作者仰天哀叹“叹光阴,老我无能”,然后就能转身拂袖而去,利落而且洒脱。立功不可预必,且休矣,从此择志立言,不失为一种进取。
纳兰的愁,也愁出了词家的柔肠千转;纳兰的叹,也同时叹出了词家的格调高远和绵长韵味。联句后结尾一句的“人生别易会常难”,性情中人就是脱口而出的性情之句,不必加以雕琢,就如璞玉,竟浑然成器。
浣溪沙
莲漏三声烛半条1,杏花微雨湿轻绡2。那将红豆寄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3。离魂入夜倩谁招。
【注解】
1莲漏:莲花漏。一种古时的计时工具。
2轻绡:一种透明而且有花纹的丝织品。代指杏花的红色花朵。
3信如潮:即如信潮。信潮,定期而至的潮水。
【典评】
这阕词是用女子的口吻抒发分离之情的。
词的上片侧重描写景象,即景抒情。莲花漏,又叫作浮漏,是宋代发明的一种计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