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蓝卷不是人间富贵花(13)

作者:纳兰性德

|

类型:诗词·散文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51

|

本章字节:7796字

这首《摊破浣溪沙》行文极为动人,特别是下片里的那一句“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流传千年,脍炙人口,经久不衰。


摊破浣溪沙


欲语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1。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


环佩只应归月下2,钿钗何意寄人间3。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


【注解】


1依约:隐约、好像。春山人姣好的眉毛,后来代指美女。春山:春日的山,也指春日山中,春日山色黛青,亦喻指妇女的眉毛。


2环佩:古人衣服上佩戴的环形玉佩,妇女的饰物。


3钿钗:金花、金钗等妇女首饰,借指妇女。


【典评】


这首小令抒发了词人对亡妻的相思之情:梦已醒,她那可爱的面容与身影如同又置于镜中,隐约可见。那时伊人还在身边,却从未认真地看过她绝世的容颜,如今真是悔不当初。现在她已经逝去,去了像梦一样的月下之境。她的遗物却仍然留在了人间,可是物是人非,更使人悲痛欲绝。睹物思人,蜡泪纵横,就像我为你而流下的相思泪。


在纳兰词里,能明显看到爱情来过,浅显而未加修饰,直白如话。令人读罢只觉真爱无价,而不会面红心跳。这便是纳兰爱情词的魅力。一样的,纳兰在这首悼亡词里依然秉承这种风格,将爱情进行到底。


“欲语心情梦己阑,镜中依约见春山。”开篇和苏东坡的《江城子》中的意境颇为相似,一样是午夜梦回,看见亡故的妻子坐在梳妆台前,对镜理妆容。追忆往昔,妻子也是那样在梳妆台前妆扮,然后回眸一笑,嫣然动心。


“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以前从来没有认真地去看妻子的面容,以为来日方长,可没料到,噩耗竟然会突然而至,现在再想起,真是终生的遗憾。


由上片转至下片,纳兰在此仍然是睹物思人,看着妻子的遗物心中万千感慨,不禁潸然泪水下。但是在泪眼朦胧中,妻子的倩影已经随着美梦的醒来一起消散不见了。


“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眼泪既然不能唤回妻子,那自己为什么还要哭个不休呢?只因为心里所藏的悲痛太多,无法抑制泪水。眼前的蜡烛流下了红色的蜡油,如同相思的汨水,什么时候才会干。


纳兰这首《摊破浣溪沙》在词史上别具特色,因为词里所悼念的夫妻之情是古人往往不敢明言的爱情,男女之情。这种情感使这首词得到了升华,所以纳兰也成了后人心目中的至情至爱之人。


摊破浣溪沙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1。采得石榴双叶子,欲遗谁?


便是有情当落月,只应无伴送斜晖。寄语东风休著力2,不禁吹。


【注解】


1越罗,越地制成的丝织品,以精美轻柔闻名。缕金衣:绣着金丝的衣服。


2著力,尽力,尽量。


【典评】


这首词描写的是女子的伤春情态:她伫立在红桥垂柳畔,风儿拂动着罗衣,衣袂飘飘。伸手采下了两片石榴叶,但是要将它送给谁呢?就算心里有着万种风情,也只好一个人空对斜阳。那东风啊,请别吹得太用力,风中的人儿早已消受不起了。


这首词写女子伤春,实际真正伤的是词人自己。纳兰的这首词仍然延续他一贯的词风,平实委婉,清淡的忧郁中带着一些典雅的气质。如同喝下一杯刚冲泡好的菊花茶,尽管有着淡淡的苦味,可饮下之后,犹存余香。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扬缕金衣。”将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采得石榴双叶子,欲遗谁?”实际女子的心情便是纳兰的心情,深深地思念着某个人,却不知道要怎么送去,才能让他懂得我对他的思念有多深厚。


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挫败感,就算心中有着万千柔情,也只能随风而逝。“便是有情当落月,只应无伴送斜晖。”卢氏早已亡故,可纳兰对她的爱却是鲜活依旧。可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使这份爱情越发动人而凄迷。


阴阳永隔,生死离别。也许这是人世间最悲苦的爱情故事,因此,纳兰在词的末尾感叹道:“寄语东风休着力,不禁吹。”太多心事都只好藏在心中,东风啊,莫再吹,风里的人儿早已因为思念太重,不能忍受打击了。


摊破浣溪沙


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1。澹月澹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听鹧鸪啼遍了2,短长亭。


【注解】


1春梦:春夜的梦。比喻转瞬即逝的美景,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愿望。


2鹧坞:鸟名。体形与雷鸟相似而稍小,头顶紫红色,嘴尖,红色,脚短,亦呈红色。


【典评】


这首词描写了离恨之情:一豆孤灯下,一下子沉醉不醒,又害怕醉后的梦境与现实无法交融。窗外云淡风清,细雨润无声。人们说如果太多情,那么情意就会淡薄了,可如今我早已不再多情了。但是,窗外又传来了鹧鸪的鸣声,不知道那分别的长短亭处会不会有人驻足聆听那悲伤的词。这首词写得哀伤低沉,太过自怜自伤。纳兰自己也说“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这首词描写的是离情,可纳兰声声感叹真是多情不似无情,唯有品尝过爱情苦楚的人,才会有这么深的体会。


纳兰在这首词里对某些词语作了技术处理,开篇一句“一霎灯前醉不醒”好像是一组动静交融的画面,情景交融,相得益彰。起篇这一句使整首词都笼罩在一种醉半醒、似睡而非睡的迷离之中。


在纳兰的离别词里,“淡月淡云窗外雨”,风淡云清,貌似朦胧迷离,就要垂泪的样子。更把离愁写到了极致,而前一句“恨如春梦畏分明”中那的那份悲愁无可取代。


不想面对现实,就要去梦中躲避,可又不能安然入眠,似醒非醒间,离情别绪就如同窗外细雨似的淅沥不休,连绵不绝。而最后整首词的结语“一声声”,“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令整首词的风格更显得冷清生动,分明孤寂。


词中的每个字眼,都如同敲打在心坎上,怪不得王国维称赞纳兰,纳兰不但突出了“离情”之“苦”,而且写尽了夜里相思之恨。这首离别词写得非常精妙贴切。每一句都写出了离人愁恨。尽管纳兰经常化用前人诗句,可在词里描述的心境与感情已作了较大改变。


纳兰将词意拿捏得恰到好处,他好像是位能工巧匠一般,令人无法寻找到一丝前人的影子。纳兰在填词时总是尽力完美地去表现他的感情,将其充分地展露于世人面前,尽管零乱,可却始终哀伤顽艳。


纳兰生性多情,他自然不能忍受分别之苦,因此他才更愿意长醉不醒,在梦里与爱人相聚。可是,人世间,怎么可能没有离别,只好祈求时间尽力冲淡那离别后的感伤。


摊破浣溪沙


昨夜浓香分外宜,天将妍暖护双栖1,桦烛影微红玉软2,燕钗垂3。


几为愁多翻自笑,那逢欢极却含啼。央及莲花清漏滴4,莫相催。


【注解】


1妍暖:晴朗暖和。双栖:飞禽雌雄共同栖止,比喻夫妻共处。


2桦烛:用桦木皮卷蜡做成的烛。红玉:红色宝玉,古人常用以比喻美人的肤色。


3燕钗:古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钗,状如燕形。


4央及:请求、央请。莲花:莲花漏。清漏:清晰的滴漏声,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


【典评】


有人说这首词表达了思念友人的情绪,有人说是在回忆和恋人共度良宵的景象。纳兰的很多词都有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不但是相思,也是相恋,不明白他究竟想要表达哪种情绪。或许这样的词作更好,因为不分明,而显得意境朦胧。


整首词悲情绵绵无期,比春风轻柔,比春夜悠长。在夜色间,心里充满了无聊和孤独,只有在梦中才能和你相聚。在一个天气良好的夜里,花开云走,寂寞的纳兰提笔写下这首词,“昨夜浓香分外宜”,乍一看,好像是一首意境和心境都十分欢愉的词,写到美好的天气,还有夜色里浓郁的花香,二者相得益彰。


“天将妍暖护双栖”,夫妻二人在晴朗温暖的天气中双宿双栖。“妍暖”在此是夫妻双宿双栖的意思。问世间情为何物,为伊消得人憔悴。清爽的春风无法冲掉心中的忧愁,就算春光再好,夜景再美,也不能抹去夫妻二人的半点情分。


“桦烛影微红玉软,燕钗垂。”何其温馨的景象,何其美好的回忆,而它们都因为回忆里的那个人已不在身边,故而显得好像一幕惨淡戏剧似的,不忍观看。情爱如同双生花,轻易地把陷入爱情的两个人纠缠起来,可谁曾想,这双爱人要怎样去面对世事无常呢?纳兰独居寓所写出的词清雅淡致,尽管感伤,却并不炽烈。纳兰生性淡然,没有太多大喜大悲。


这首词的上下片似乎语意不相连,貌似上片在思念恋人,但下片的意境更符合想念故人,对一个老朋友的思念。


“几为愁多翻白笑,那逢欢极却含啼。”还是那么孤寂的感觉,可少了一点香艳,依然用情深切,可并非你侬我侬的感觉,意境稀疏,是词中的佳句。虽然寂寞,可一想到和朋友共同度过的欢快日子,心中就涌出了无尽喜悦。


“央及莲花清漏滴,莫相催。”尽管时间过得非常快,可相逢总教惊喜,别催促着离别。似悲似喜的情感,纳兰这首词并非为了抒情而抒情,因写情而抒情,他在写景中自然地带出了抒情,非常贴切。


在运笔间,尽管还有一丝转折的淡痕,可用词非常恰当,华丽词藻的背后,是纳兰绵长细腻、不愿流露的心事。在寥寥数十字间,仿佛就能看到纳兰一生的经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