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纳兰性德
|类型:诗词·散文
|更新时间:2019-10-06 12:51
|本章字节:13102字
从起首的“夜来”二字就有得知漫漫长夜里闺中人的悲凄心境。一边是无尽春愁,一边是悲凉销魂,全是对闺中人苦痛心理的描写,在此过程中,还有景象之间的鲜明对比——一明一暗。总体而言,上片的“明”在于“桃”,下片的“暗”在于“背”。假如不是大好春光,明媚如新,又怎么会一推窗就能见到桃红一点,娇蕊喜人?假如不是背对屏风,又怎么知道闺中人听到燕声时,回首间,“屏腰”幽暗不明。
可不管是“明”,还是“暗”,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见到的,表达的都是闺中人的离愁别绪。在一明一暗的对比中,更加凸显了闺中人的低沉愁思。
菩萨蛮
朔风吹散三更雪1,倩魂犹恋桃花月2。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3。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解】
1朔风:来自塞外的风,寒风。
2倩魂:少女的梦魂。唐人《离魂记》谓:衡州张镒之女倩娘与镒之甥王宙相恋,后镒将女另配他人,倩娘因以成病。王宙被遣至蜀,夜半,倩娘之魂随至船上,同往。五年后,二人归家,房中卧病之倩娘出,与归之倩娘合一。桃花月:即桃月,农历二月的别名。农历二月桃花盛开,故桃月为二月之代称。
3红冰:比喻泪水,形容感怀之深。
【典评】
古代将一天分作十二个时辰,子时就是如今的凌晨零点,文人墨客们总是容易在夜间涌起文思。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就隐含对过去的怀念之意。所以,不难看出这是一首作于星雪之夜的回忆之词。
纳兰分别用闺中女子和塞外征人的视角来演绎上下片,令整首词上下呼应,画面重叠有致,更显出一对有情人相互思念的感伤之情。整幅画面只有两个天涯两端的寂寞身影,却由这相思牵连出了丝缕的暖意。
词的第一句:“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这个夜晚狂风大作,冬雪还未停歇,人总是由冷思暖,伊人酣睡正香。从那大雪纷飞,狂风大作的寒冬转至暖春三月时百花繁茂的景象,所以,无须别的原因,这个梦已经把闺中人引到了相思中。
已经转醒,就无心再睡,干脆披起衣服走到帐外,一句“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打开了情境,一扫前句的旖旎悱恻,慷慨苍茫。这一句以动写静,是全词里最为精彩之处。
塞马嘶鸣,转而却看到夜空中军旗被大风吹得猎猎作响,天边泛着几颗孤星,只剩下一些残辉在大旗上隐隐可见。这一系列动态的描写,更加衬托出了塞外天地间寂寞而悲凉的苍茫。而这时的空寂实际上也是内心的空寂。巡征远方,难忍痴心,就连归期也变得遥不可及,也不知那闺阁里的娇娘会不会已被时光染白了鬓角的青丝,会不会也像这塞外景色似的,生存着却已经没有了光泽。
纳兰选择用“梦”为意象来抒发情怀。上片描写了闺中人的酣梦,梦见自己怀抱着希冀去向有“他”的地方,只为相见一面的心情。下片也写梦,却是写征人在塞上被画角惊醒,梦里因为相思而垂泪,醒来后枕边泪已结冰,出帐后塞马长嘶,星空的寂寥和天地的辽阔反衬出了他的孤单无依,唯有相思的心境。两幅画面遥遥相应,相得益彰。
另外,这首词有一些迷离之感,可以理解是闺中人思念征人,而理解作征夫思念家人也可以。
菩萨蛮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1。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2。
黄昏清泪阁3,忍便花飘泊。消得一声莺4,东风三月情5。
【注解】
1半霎:霎,指极为短的一段时间。半霎,形容时间短暂。
2雨余:指下雨之后。
3阁:这里特指含着泪。。
4消得:可以禁受。
5三月情:三月是春季,三月情指早春之情。
【典评】
就像一个人在喝水,水的冷热自己品尝后才知道。品尝就是感觉的过程。同样,人生就是感觉的过程,冷与暖,哀与乐,爱与恨,都可以感觉,但很多时候,却无法改变。人生一世,天地一瞬。尤如石落水中,纵有波澜,也终将回到平静之中。没有多少人有佛的豁达,可以笑对命运,可以超然于物外。无论怎样的世外高人,也离不开对物质的需求。生活的需要,也是人的需要。唯一的区别,就是有些人把对物质的需求当成生活的重点,有些人却并不如此。诗人,正好是后者。
纳兰的诗有很大一部分是描写爱情的。关于这一首词的解读,我查过很多资料,据说有一段不为人知的隐秘之情,但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因此我怀疑这首词也是为爱情而作,其中深藏着他重重的心事和心中所爱之人。
对于爱情,其中的疑问自然不少。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不会有统一的答案。简单来说,爱情尤如那可冷可暖的水?到底怎样,还需要亲自去试一下。天地悠悠,命薄如斯。纳兰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情感上,特别是爱情。他为情而感慨——她离开得太早了……“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这正是生命的飞逝使爱情消失的证明,爱情随着时光而逝,无人可以留住。原本爱情是高于生命的,但生命却可以操纵爱情。如此看来,爱情可以无关生死,却不能超脱生死。当然,我们既然会来到人世,便有离开的时候。生存的意义不在活着,而在于怎样活着。心怀期望的人可以走的更远,这是生活的支持物。所以,就算不能抵挡一场催归的雨,但还是要“为春憔悴留春住”。
雨水会把深巷中摆放的樱桃冲洗的更加娇美,更加新鲜,那些饱满的颗粒,也更加动人。可是在现实中,在黄昏里的清泪,还在为那些重复凋谢的花流着。莺的啼鸣声传来,像生活依然要继续的信号,一阵东风,天开始暖,心却愈加寒。春天越来越暖,但总有衰败的时候。对于“情”,是纳兰不可缺少的天性,也是他对人生的钟爱,更是他对生命的体验和领悟。因此,他最终早逝于世间。
词的后两句,有三个意象:“黄昏”、“清汨阁”、“花漂泊”。这三个词构成了一幅凄凉败落的暮春之图。夜晚临近,一天就要结束;暮春已来,正是春光将逝的时候。雨落下,花飘飞,在亭台楼阁之上,纳兰满怀愁绪。他的心头,只有以忍代忍。“忍字头上一把刀”啊!
这是一把没有形状的刀,它随着纳兰的深愁,从心上缓缓划过,带来全身的伤和痛。
就算是在这样荒凉而凄冷的心境下,仍有“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的终句。心中思怅太多,凝结于胸,难以向人吐露,外面的一声莺啼,穿破了浓雾,自有一种看破的意境。愈是追求完美,愈是细腻体验,愈使纳兰置身于春天,却感觉到了那阵阵浸入肌体的秋意。
时间在前行,有与没有对时间无关。春雨、樱桃,莺啼、东风,都可以没有,但时间的流逝仍会继续。王维曾写过:“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要知道,不论有无人在,花都会把开与谢进行下去,没有可长生于世的花朵。人,亦如这独自生长的春花,踩着时间给予的步伐,经历,然后离开,而所有的爱与恨,最后只有自己知道,还能再说些什么。
菩萨蛮
晶帘一片伤心白1,云鬟香雾成遥隔2。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注解】
1晶帘:晶,水晶;帘,门帘。指精美的水晶帘子。
2云鬟香雾:比喻女子好看的头发和清香的气息。
【典评】
纳兰的第一个妻子名卢氏,卢氏死后,纳兰时时怀念。这首词便是纳兰悼念亡妻之作。纳兰深切地怀念着离世的妻子,妻子的身影不时出现在他的生活中。这首《菩萨蛮》中有一些词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点。比如:“伤心白”、“成遥隔”、“愁人”、“去年”。
相对于其它季节,春天和秋天更容易使文人们思绪万千。伤人之春,悲悯之秋。在古诗词中中,秋天大多意味着结束和消亡。秋风掠过,花落叶枯,大地的繁盛不再。因景而生情,词人内心的愁绪便溢满胸膛,此恨绵绵,忆故人,肚肠寸断。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门上的水晶帘子在摇晃,惨白的光亮映照出内心的伤痛。离世的人被隔在世间之外,美丽的头发,动人的气息,早已无踪。
“云鬟香雾”一词来自杜甫《月夜》一诗,诗中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在这首词中,是指纳兰深爱的妻子。再结合杜甫的《月夜》诗,更增加一分离别相思之痛。
纳兰怀想起从前的日子,月已落,夜已深,妻子坐在身旁,软声细语,并为自己披上衣衫,两人在树下相偎相依,谈天说地,尤如葡萄架下正在欢愉的牛郎织女。那时那刻,又是怎样的温馨,真是“胜却人间无数”。而如今,独自品尝着秋季的寒凉,纺织娘的声音随着瑟瑟的西风传来,更显凄凉。往日的红袖何在?添衣的佳人何在?冷清中相思成灾,凄惨里辗转难眠。往事如昨,历历在目,伊人已独去,只留泪水在眼中泛起清波。正如易安《武陵春》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情此景,让人哀伤不已,千般滋味,无人可诉,只能化作相思泪。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温柔多情的纳兰在回忆中泪如雨下。这一句中,“只是”、“如何”两个词的运用更为形象,对命运、对世间的无奈,表达的更为真实。人生苦短,一年的时间便天人两隔,这带来的悲痛,让纳兰在幸福中瞬间跌落苦海,还有什么比这更为残酷呢?四周的空气是那样寒冷,眼中涌出的泪水也是那样的冰冷,就像这不可更改的事实。对于发生的一切,纳兰只有低头接受,心中的不甘只能化作揪心的词句,在心中流淌:“只是去年秋……”
此词的哀伤令人动容,在字句之间流动着真情,词人用平常的语言描述着景色,用凄凉的景色抒发着真情。纳兰用流畅自然的语言展现内心的情感,用娓娓动人的诉说打动着读者。令人不由自主地进入其中。
这就是纳兰词的动人之处:情真,意真,词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实的语言带来真实的感动。鲁迅曾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就是白描中的回归自然,朴实无华,更显深情。
对纳兰的评说有很多,其中晚清四大家之一的况周颐曾论纳兰词“一洗雕虫篆刻之讥”,“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纳兰的真性情受人这般推崇,也为他带来知己好友顾贞观和陈维崧,“自古文人相轻”也有例外,这就是纳兰的不寻常。
纳兰有很多称号,他与曹贞吉、顾贞观合称为“精华三绝”,又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还有人把他称为“李煜转生”认为他可以和“千古词帝”李煜相比。在中国词坛中,写悼亡词的有很多,能够像纳兰这样的,几乎不见,并引得“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并不弱于“纸随赋涨”的左思。对于这样的成就,从他的词中就可看出。他的“真”,就是主因。
菩萨蛮
乌丝画作回文纸1,香煤暗蚀藏头字2。筝雁十三双,输他作一行3。
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忆。索性不还家,落残红杏花4。
【注解】
1回文:意指回文形诗句,本词中指有相思之意的诗。
2香煤:一种古时女子使用的化妆材料,亦可用来指有香味的烟。暗蚀:蚀,侵蚀,受损。词中有香烟慢慢散开的意思。藏头字:诗文的一种格式,每一句的头一个字为所要说的话。
3筝雁:倾斜的柱子。因形如大雁,故有此称法。输他:词中指在言语上让于人。
4落残:凋落而残缺。
【典评】
这是一首写于康熙十六年秋天的词,当时,纳兰的妻子卢氏刚去逝一百天。
全词分为上下两片。其上片为对景物的描写。第一句中的“乌丝”意指乌丝栏。唐代大学士李肇在他的《唐国史补》中曾写过:“宋毫间,有织成界道绢素,谓之乌丝栏、朱丝栏。”这样的回文开的诗,回文是一种有趣味和暗意的诗歌写作方法,在这首词中用来代称相思不绝、首尾相连的句子。
后半句为“香煤暗蚀藏头字”,本词把带香味的墨汁称为“香煤”。宋代张先在《宴春台慢·东都春日李阁使席上》中写过:“金猊夜暖,罗衣暗香煤。”的句子。其中暗蚀就是墨迹慢慢地把一些重要的语句盖住。明代王彦泓(次回)也有“袖香暗蚀字依微”的诗句,词中的“藏头字”,意指用藏头格式写的诗。
词人面对着一封书信,上面多情的句子是那样缠绵。墨汁在慢慢扩散,覆盖掉了信纸上的一些字,经过细看,才发觉那几个字竟是整首诗中最重要的,那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字。墨汁浸染了字迹,也浸染了我的心境。往事如烟,刹那间便又重回到心上。想把目光从上面移走,站起来去弹古筝,以便转移这突然的情绪,但面前那十三根细柱整齐地排成一行,像远去的大雁,像远去的思情,算了,就这样吧,就让它一对对一行行地萦绕心头吧。
在这一片中,词人的描写手法比较巧妙,相思在心头盘绕,欲借笔墨抒发,却又被扩散的墨汁把那几个拔动心弦的字遮盖。相思不能挥去,而几上的古筝却又不能弹响,心中有苦,苦不能言。无言的寂寞直入人心。
在下一片中,词人把爱妻和他曾经的别离移到了他当时所独居的环境中。
“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忆”,前年分别的时候,心中不舍之情还在压抑之中,还可以说出不要想念之话,而到了现在,却总也不能束缚内心的思绪。夜已深,人未眠,心中苦,向谁诉?
离开了家,就不要回去了。屋中全是她的身影,全是她带来的刻骨的痛。让我无法成眠,无法呼吸。但独自在外面,秋天的落花,凋落的相思,更令人不能忘记。何处无相思,何处没有你?
真是凄凉之苦涩,无人可倾诉。虽然他的妻子卢氏离开仅仅三个月,但这三个月,却更胜于苏东坡所言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这首词就像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着墨处,情如深不见底的大海;留白处,天地一片空虚。词人就站在这一幅画中,看秋风摇落残花,听时空传来的细语。纳兰的爱妻走了,独留下他一人面对寂寥的时光。爱无驻,意难平。
纳兰的这首词,心中之爱意并没有道尽,但留给读者的感觉,却绵绵不绝,回味悠长。
菩萨蛮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1,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2,暝色笼鸳瓦3。休近小阑干4,夕阳无限山。
【注解】
1玉楼:形容华美精致的阁楼。
2柳烟:形容柳枝柳叶像烟雾一般连成一片。
3暝色:指日落后天空的颜色。
4阑干:用竹或木制成的栏栅。
【典评】
文人们的“多愁善感”来自于心思的细腻和敏感。这也是历代文人的一个特点。对自然万物的感触使文人们思绪万千。这种思绪付之于文字,就诞生了诗词歌赋。纳兰心思细腻,作品语言优美动人。特别是他的词,更为突出。因此被人称为“小李煜”。现在这首词就是他描写春天的作品。
黄昏后的天空笼罩着大地,雨已停,云已散,用湘妃竹制成的帘子在春风里发出阵阵声响。细细去看,窗外的春色有一些衰败。站起身来,登上小楼,去看一看这雨后大地的模样,可是楼阁之上却到处是风,让人不知该怎样才好。
天色渐渐暗了,远处的杨柳枝像烟雾一样看不清楚,好似我朦胧的心思一般。远方的人还未回来,当初如果我让他留下,他会停下勿勿的脚步吗?看那柳动叶摇,如我这飘飘无着落的相思。
天更暗了,那些微弱的光线在屋顶上轻轻地移动,那些沉静在光线中的鸳鸯瓦,仍旧一对对地相依着。我只有看着它们,任思绪在夜色中飞翔。
孤独的妇人内心充满了忧郁,窗外的景色愈来愈模糊,而情思却愈来愈重。纳兰在这无可奈何之中,收回了妇人的幽怨情怀。他用“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这一句,另外打开了一扇窗。远处的夕阳正在落入茫茫的山影中,远方的人还在山的另一边。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曾写过一首类似的诗,名为《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x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