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隆准龙颜

作者:何君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8

|

本章字节:11372字

传说刘邦尚未出生的时候,老天就已经开始显示神奇的征兆。


一次刘媪在大泽旁歇息,大概是劳累过度,不觉酣然入睡,于是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她与神人交合。当时电闪雷鸣,太公以为大雨要来了,急忙去找刘媪,只见刘媪躺在泽畔,一条蛟龙卧在她身上。刘媪因此而受孕,生下刘邦。


这自然是神奇的征兆,刘邦是龙种无疑!看来这个第三者的地位只要足够高,例如神仙之类的,绿帽子的问题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剩下的就是惊喜了。


不过,刘媪做这样的奇梦,刘邦他爹太公见这样的奇景,他们不说,谁知道呢?如果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太公、刘媪才说如此的话,那自然可以判他们一个攀龙附凤,这大概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刘媪死得早,她没有等到刘邦发迹,所以龙子之事恐怕也不是蓄意编造。


我们假定司马迁记下的这个传说为真,那么刘媪做过这样的怪梦,谁也没法否定,做梦见到比这更奇特的事多着呢。可是刘太公看见蛟龙一事,恐怕无论如何也不能叫人相信,因为自然界中本来就没有龙这种动物。


刘邦成人之后,当上了泗水亭长。这是一个小小的差事。秦法规定:十里设一亭,设亭长,掌治安,宿旅客,理民事。十里之地,人不多,地不广,一个人干这么多事,实为万金油一样的杂役,恐怕还不如当今的一位村长。


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又“好酒及色”,所以,他经常到一个叫王媪的和一个姓武的妇人开的酒馆里去赊酒喝。无钱人喝酒往往爱醉,刘邦也不例外,赊酒喝,还常醉。“酒债寻常行处有”,赊账喝酒,一醉方休,不足为奇。可是怪事却出现了,姓武的妇人和王家的老太婆看见刘邦的头顶“常有龙形”,感到十分惊奇。因此,刘邦经常赊酒,日积月累,已经是一笔可观的数目,但这两个小本经营的妇道人家却主动“折券弃债”,撕了账本,送了刘邦白喝。


刘邦当一个亭长,也算无所事事,经常回家去看老婆吕雉和两个孩子。


一天,吕雉带着儿子和女儿在田间劳动,有一个老头儿过路讨水喝。吕雉因而把带到田里的饭食送给老头儿吃。


这老头儿是一位相面先生,就顺便给吕雉相了一次面,说:“夫人是天下贵人,将来要母仪天下!”


吕雉就是后来的吕后,她自己要“母仪天下”,刘邦难道不是皇帝?


吕雉又请老头儿给儿子刘盈相面。


老头儿说:“夫人之所以母仪天下,就是因为有这个男孩儿。”


刘盈在刘邦死后即位为汉孝惠帝。


老头儿又给吕雉女儿相面,说:“此女也会大贵。”此女就是鲁元公主,嫁给赵王张敖。


这位相面老头儿离开不久,刘邦正好回来,吕雉就详细地把老头儿的话说了一遍。刘邦大喜,忙问吕雉老头儿走了多久。


吕雉回答说没走多久,刘邦就追了出去。不一会儿,刘邦就追上了相面老头儿,忙请老头儿给他相面。


老头儿把刘邦端详一番,说:“刚才我所相的夫人和两个孩子都像你的相一样,但是你的相格,贵不可言。”


刘邦深深拜谢,说:“果真像老人家所说,我一辈子不会忘记您的大恩大德。”


等到刘邦当上皇帝,派人去寻访那位老头,却已经无处可找了。


古人相信面相,是实实在在的。


春秋末季,战国初年,赵简子选择接班人,很大的成分是由于听从相师姑布子卿的话,才确定无恤为赵氏继承人的。无恤就是后来的赵襄子,三卿分晋的一卿,建立了赵国。


刘邦长得什么样子,《史记·高祖本纪》有这样简略的记载: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隆准”就是高鼻梁。《神相全书·卷三》说:


鼻为中岳,其形属土,为一面之表,肺之灵苗也……隆高有梁者,主寿;若悬胆而截筒者,富贵。诀曰:鼻如截筒,衣食丰隆……准头而圆,得外衣食;准头丰起,富贵无比……准头圆肥,足食丰衣。


刘邦的鼻子到底什么样,后人不是很清楚,但是从相书上看,凭他的这一鼻子,他就可以“得外衣食”、“富贵无比”、“足食丰衣”。


“龙颜”,颜就是脸,龙颜是什么样子,不得而知,但是此为一种威仪的相貌,不用怀疑。


《神相全书·首卷》说:


一取威仪:如虎下山,百兽自惊;如鹰升腾,狐兔自战;不怒而威……


一看敦重而精神:身如万斛之舟,驾于巨浪之中,摇而不动,引而不来;坐卧起居,神气清灵,久坐不昧,愈加精彩,如日东升,刺人耳目,如秋月悬镜,光辉皎洁……


凭刘邦的“龙颜”,他大概就应该是“如虎下山,百兽自惊”了。因为中华民族是龙的民族,中华子孙是龙子龙孙。龙是玉皇大帝的臣子,腾云上天,翻身入海,变化无穷,行云施雨……


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旦跟龙产生了联系,要么成为真龙天子,要么成为孽龙。孽龙要被当了皇帝的真龙天子灭九族。刘邦虽然出身贫贱,但是有这一副“龙颜”,足够他受用一辈子。


不仅如此,刘邦还有“美须髯”。


《神相全书·卷三》说:


髭须黑而清秀者,贵而富,滋润者发福……黑而光泽,富贵无亏。


刘邦其人,真是一处贵,处处贵,因此《神相全书·卷四·相分七字》中说“汉高祖隆准龙颜”。最值得相家推崇的还是他那条鼻子。


《神相全书·卷三》:


龙 鼻


龙鼻丰隆准上齐,


山根直耸若伏犀。


鼻梁方正无偏曲,


位至居尊九鼎时。


难怪刘邦越败越战,越战越强,最终当上了皇帝。甚至连吕雉这个老婆,也是刘邦凭他的这副尊容白捡来的。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令关系很好,为了逃避仇家迁徙到沛县。沛县的大户人家,官吏人等,都纷纷前来捧场拍马,送上厚礼。


刘邦也去捧场,但这位龙的儿子不带一文钱就号称礼品百万。他的这一反常举动,引起了吕公的重视。喝完这顿酒,白吃了这顿餐,按道理是白吃了完事,但是刘邦却被吕公看中,挽留下来,声称有要事相求。


吕公对刘邦说:“我自幼喜欢给人看相,看过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一个比得上你,希望你能够自爱尊重。我有一个女儿,甘心献给你铺床叠被,做个小妾。”


刘邦自然乐意,带着几分醉意高兴而回。


他就这样凭他那个“相”,白白捡了一个老婆。


既然刘邦是“龙种”,有“龙颜”,还必须干一些“龙事”。虽然刘邦只是小小一个亭长,更兼游手好闲,但他却能言善辩,少不了被上头派些公事。正因为这桩公事,刘邦的“龙气”就更加的发扬光大、神乎其神了。


沛县奉朝廷之命,要征调一批民夫去骊山修秦始皇陵,刘邦被抽调,专门派去押送这批壮丁。这帮被强迫来的民夫都用绳子拴着,像一群被贩往远方的牲口。众人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到如此遥远的地方去干那样的苦工,所以总在寻找机会逃走。


刘邦虽说是押解,但生命也时时受到威胁。因为按照秦朝的法律,押送的民夫只要少了一个,押送官就要被斩首。何况刘邦生性豪爽,凡事都无所谓,所以对这些被拴着的民夫也不过分加以限制。这样一来,逃的人就更多了,有时甚至一夜逃走几个。因此还未走出县境,刘邦押送的民夫已经逃走了不少人。


刘邦心中盘算开了,如果这样下去,还没到达骊山,壮丁就会逃得干干净净。自己横竖都是一个死。还不如……


刘邦有了自己的打算。他突然站起来说:“到了骊山,也是必死无疑。我今天把你们放了,各自逃生去吧!”


民夫们素来知道刘邦比较诙谐,以为刘邦又在开大玩笑,谁也没有把这几句带着酒气的话当真。刘邦开始给一个个民夫解去捆绑的绳索,大家才信以为真,个个感激涕零,纳头便拜。众人一阵欢呼,一哄而散。


可是过了一会儿,大半壮丁又回来了。


刘邦问:“你们怎么不走?难道还想去骊山风光风光?”


有一个胆大的壮丁忙对还在喝酒的刘邦说:“贤公不忍把我们押到骊山去送死,慨然释放了我们,贤公恩情至死不忘!但是我等细细一想,我们都走了,贤公怎么回沛县交差纳命?”


刘邦听罢,忙说:“你们尽管走吧!我自然不会再回沛县去送死,天下如此之大,哪里不能容身?大丈夫四海为家,哪里不是家?”


众壮丁闻言,又是一阵感激,有十几个壮丁情愿跟着刘邦去同生共死,闯荡天下。


刘邦见到这种情况,正好来个顺水推舟,高声说:“既然各位壮士不嫌弃,愿意跟我刘邦,我也只好欢迎了!天高地广、海阔天空,我们难道还闯不出一条生路来?”


刘邦醉醺醺的,一行十几人,为了避人耳目,不敢取大道走,只得往大泽中的小路走去。正走着,前面探路的人回来说:“前面有一条大白蛇挡住道路,碗口大小,长有数丈,我们还是原路返回,另走其他路吧……”


说话的人战战兢兢,上下牙直打颤。


刘邦听说,趁着醉意,大声说:“大丈夫走路,哪里会因为有一条巨蛇挡路,就害怕了原路返回?”只见他几步走上前,抽出佩剑,大喝一声,手起剑落,巨蛇一下子被挥为两段。


众人拨开死蛇,惊叹一回,继续前进。


刘邦斩蛇的事情,《史记》中有明文记载,是真是假,那都是次要的问题,而最本质的在于,此刻的刘邦和他的那些难兄难弟,只有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义无反顾,才有生存的可能。因此,与其说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还不如说这件事揭示了一个真理!


可是更怪的事情还在后头,《史记·高祖本纪》记载:


第二天早晨,正好有个丰邑人经过刘邦斩蛇的地方,看见一名老年妇女在那里抱头痛哭。


这人问她为什么天刚亮就在这里痛哭不已。


老妇人说:“有人杀死了我的儿子,所以我悲伤不已。”


这个过路人又问:“你的儿子怎么被人杀了呢?”


老妇人回答:“我的儿子是白帝的血脉,变化成为巨蛇挡住路径,被赤帝的儿子杀了!”说完,又伤心痛哭。


这位丰邑人觉得老妇言语怪诞,正要寻根问底,老妇人却突然不见了。


这人只得继续往前走,正好遇见刘邦等人,忙把这神奇的遭遇告诉刘邦等人。刘邦心中大喜,自以为受命于天。那些跟着的壮丁则更加敬畏刘邦。


史书记载,秦国开国君主秦襄公立国西方,祭祀白帝;白帝在这里暗指大秦王朝。传说赤帝为帝尧之后,既然刘邦是赤帝的儿子,自然是个“真命天子”,势必要建立一个王朝。又因为赤帝是帝尧之后,帝尧又是出了名的贤君,刘邦这个家伙自然是遗传了他们的优良血统,成为一代名君。


从此以后,刘邦经常开口就是“老子手提三尺剑斩蛇起义”,表现出充分的自负;他的“龙子龙孙”,也经常以此作为自吹的本钱,向天下人民宣称他们是受命于天。


想成为领袖,就得有让人信任的东西。有的人是靠出色的能力,有的人是靠极强的凝聚力。而刘邦则充分利用了古代人迷信的特点,通过神话大肆宣扬自己的非凡之处,给自己披上神圣的外衣,这可是比什么都管用的。


刘邦就这样带着他的那一行人,走出了大泽,进入了人迹罕至的芒砀山。


芒砀山(今河南省永城县东北),分为芒、砀两座山,北边叫芒山,南边叫砀山,其间相距七八里地;两山之间,峰回路转,谷深林茂,人烟稀少,野兽出没。虽不能说“棒打豹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但也是一个很好的生存环境,虽然吃不上龙肝凤胆,但是活下去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刘邦找到这样一个隐身的地方,就带领众人在这里当了山大王。


刘邦拍屁股一走了之,可苦了拖儿带女的吕雉。她不得不经常去找刘邦,往往一找就能找到,众人惊叹不已。


刘邦也奇怪,问她:“我藏身的地方经常变化,外人一概不知,你怎么拖儿带女,一下子就找到这里?”吕雉说:“你居住的地方,天上经常有云气笼罩,我凭着天上的云气,就找到你了!”愿意得到赞美和崇拜,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刘邦听了当然是非常高兴。


事实上,这些奇异征兆,是不是刘邦和吕雉等人故意编造,借以威服众人,不得详知。但是这些事居然引起了秦始皇的高度重视,不得不叫人思考。


《史记·高祖本纪》载: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之。


秦始皇一生五次巡游天下,一次向西,四次向东向南,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应该是相信“东南有天子气”。


刘邦的这些奇特征兆,也引起了他的主要敌人项羽的高级参谋——范增的高度注意。


那时刘邦先入关中,秦王子婴举国投降,刘邦企图独霸关中,称王自立。项羽知道此事,下令攻打刘邦,范增急忙火上浇油:“刘邦原来在老家的时候,贪财好色,而现在进入关中,约法三章,与民休息,不贪财,不好色,野心不小。刘邦的神气又都是龙虎的形状,是五彩缤纷的天子之气。要立即消灭刘邦!”


范增借助封建迷信推动项羽消灭刘邦,并且一直提醒项羽,其防范的主要对象是刘邦。可是由于项羽不听范增多次力劝,刘邦终于平安地从鸿门宴上逃走,去汉中为王,然后是楚汉之争……


如果说以上征兆都只是说说而已,那么真刀真枪的时候也出现了这种令人费解的神奇。比如说刘邦的56万大军在彭城被项羽3万精兵打败,却因狂风而获救的事。


这真是神风,早不吹,晚不吹,正好项羽围住刘邦的时候吹;这真是怪风,东不刮,南不刮,专门从西北方向刮来,刮散了楚兵的重围。这风真神真怪,怎么只刮散了楚兵,让楚兵看不清方向,而不刮刘邦呢?


这场沙尘暴刮得正是时候,救了刘邦一命,更增添了刘邦的神奇。


刘邦说,此乃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