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君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7 23:28
|本章字节:8666字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春天,刘邦征讨英布时所受箭伤快要好了,心情也很不错。戚姬日日陪着,过着比较清闲的日子。突然有人传报燕王卢绾私通匈奴,准备谋反,刘邦大怒,箭疮迸裂,疼痛难忍。
虽然病重,刘邦仍要处理国家大事。他与卢绾关系很深,所以立即派人前去查实。刘邦的病一日比一日沉重,满朝大臣也忧心忡忡,吕后更是如此。她以为刘邦之所以久病不愈,就是日日宠幸戚姬,消去了神魂,所以一心想叫刘邦回到她宫里。可是又怕因此引起刘邦怀疑和嫉恨,一时拿不定主意。宠臣审食其见状,忙给她出了一个主意。叫太子带着文武百官去请刘邦回宫,令刘邦难以推辞。
吕后依计而行。
刘邦正在戚姬宫中与戚姬调情,忽报太子率文武百官朝见。刘邦一猜就知道其中深意,就传太子进来面见。
戚姬问:“太子来这里做什么?”
刘邦说:“一定是吕后的主意,要接朕回到正宫去。”
戚姬无限凄凉,说:“陛下此去,恐怕贱妾再难见面了!”话未说完,泣涕并下……
刘邦说:“你先退下,我自有留下的道理!”
戚姬退下,太子和群臣进来拜见,请刘邦回到正宫养病。
刘邦说:“你们来见朕,是想我朕日康复,还是加重朕的病情?”
众臣异口同声,希望刘邦早目康复!
刘邦说:“既然如此,你们还不退下,让朕静静休息,还在这里干什么?”
审食其说:“皇上回到正宫,同样可以静养,何必一定要留在这里!”
刘邦说:“你们把朕弄来弄去,朕受得了这等折腾?这哪里是爱朕,是想把朕折腾死!”
没有人敢再说什么,只得依旧跪着不起。
正巧这时,樊哙听说太子率群臣去请刘邦回正宫,也赶来劝谏,看见群臣正跪在地上,知道刘邦不愿离开戚姬,忙上前去,重来一场鸿门宴上的表演。
樊哙说:“皇上有病,文武百官,天下百姓,无不焦急万分。陛下长期居悖偏宫,有失天下之秩,有悖上天之理;吕后与陛下共过长期患难,到了此时一个人独守深宫,有违人伦之理;太子率百官叩请陛下返回正宫,为天下孝子表率,正是安天下之举。皇上不可违背秩序、天理、人情,独居偏宫!天下是皇上的天下,一世英雄,不可到了此时做出如此之事!”
刘邦沉默一阵,说道:“你们先退下,朕回正宫不就行了吗?”
群臣走后,刘邦叫来戚姬,把刚才的经过说了一遍。其实戚姬在里屋也听得明明白白,刘邦已经尽力,无法控制如此局面。
戚姬双眼流泪,自去准备。
刘邦言不由衷地对戚姬说:“朕一定会详加安排,保证你和赵王平安无事!”
戚姬虽然不敢深信,也只得流泪点头拜谢。
刘邦就这样离开了戚姬,回到了吕后正宫。
刘邦回到正宫,吕后虽然痛恨刘邦一而再,再而三地要废弃太子,但刘邦毕竟是她丈夫,少不得精心料理。偏偏刘邦不买这个账,他的心中气愤得很。
正当刘邦心情很不愉快之时,去调查卢绾谋反的人回来报告,卢绾谋反是真的,希望刘邦出兵征讨。刘邦下诏让樊哙带兵去征讨,立即就要启程。
樊哙走后,刘邦的病情日重一日,吕后也很焦急,忙带着太子进去问候。
刘邦见是吕后,开口骂道:“朕到如此地步,全是你母子所为。朕本来就有病,叫太子率兵征英布,你却死活不肯,以至朕中箭受伤。你们还来探病,明明盼朕早死,还不快给朕滚出去,朕讨厌见到你们……”
太子刘盈叩头流涕而出,吕后怏怏而还。
这一情景正好被一侍臣看到,联想到吕后的骄横,樊哙的凶狠,将来刘邦一死,这帮人必然制造祸端,忙趋步来到刘邦床头,声言有要事上奏。
刘邦说:“待朕伤好了再说。”
侍臣说:“这件事关系赵王生死,情况紧急,皇上虽有病,下臣不敢不奏。”
刘邦听说关系到赵王,就说:“你说吧!”
侍臣向前奏道:“樊哙与吕后已经结党营私,四处都在传说,吕后与他合谋,等到皇上千秋万代之后,领兵进入长安,杀尽戚夫人、赵王等人。皇上不可不提高警惕。”
这一密奏,正好触动了汉高祖刘邦的痛处,他此刻最担心的就是戚姬和赵王刘如意的命运,但是他不想在侍臣面前表现出什么异样来,便挥手叫侍臣退下,然后立即召见陈平,密议其事。
刘邦对陈平说:“樊哙看见朕病重,希望朕快点死。朕决定撤去樊哙军职,但是担心樊哙手握兵权,恐生变故。爱卿替我谋划。”
陈平献计说:“皇上立即撤去樊哙兵权,可保无事。不过樊哙手握重兵,只恐他听说皇上病重,不肯听命!”
刘邦听到樊哙可能拥兵自重,心中更加愤怒,又向陈平问计。
陈平说:“可叫周勃跟我一起去传将令,周勃德高望重,取代樊哙没有什么问题!”
刘邦深信陈平之谋,同时觉得樊哙跟着他一同起事,屡建大功,又是自己连襟,与吕后关系密切,可以说是朋党,如果一旦自己一命归天,樊哙一定会跟随吕后把持朝政。刘邦想到这些,不觉勃然大怒,即召绛侯周勃到床下受诏。刘邦当面密令陈平为使,去樊哙军中立即解除樊哙军职,就地斩首回报。周勃鼎力协助陈平,将樊哙斩首之后,立即掌握樊哙之军,讨平燕地。
陈平、周勃叩头拜受。
刘邦专令陈平、周勃“驰传”至樊哙军中,可见决心之大,怒气之重。
驾车飞奔叫做“驰”,古人以四马驾车飞传皇家旨意叫做“驰传”。根据汉初律令规定,“驰传”旨意用一尺五寸长的木盒,贴上盖有御使大印的封条,交给使者的时候,又密封3次,并且有具体的时间限制。
陈平、周勃就是接受了这一十分重要的使命。两人在行程之中,反复合计此事,寻找稳妥恰当的办法。
陈平是一个智多星,对周勃说:“樊哙是皇帝故交,功多劳重,出生入死几十年,又是吕后之妹的丈夫,真可以算得上是皇亲贵戚啊!皇上而今因为愤怒便欲斩其首;唯恐怒气消去而后悔,我们怎么交代?并且吕后从旁啜弄,最终岂不归罪我们二人?不如囚禁樊哙,押回长安,任凭皇上自己处置。”
周勃为人老实厚道,忠心耿耿,觉得陈平言之有理,当然依计而行。在封建王朝里,下臣做事,唯君王马首是瞻,陈平可算得其真谛。
陈平车驾到达樊哙大军驻地,令人筑坛,诏令樊哙听旨。樊哙到后立即被抓获,反缚两手,钉入囚车。周勃立即赶到中军大帐,宣读皇上圣旨,代替樊哙为将。
陈平押着囚车,往京师长安行进。刚到中途,惊悉刘邦驾崩消息。陈平料定,朝中必然是吕后主持国政,形势异常险恶;唯一可以庆幸的是,由于自己巧妙周旋,没有按照刘邦旨意立即处死樊哙,可以因此向吕后及其党羽交代。但是,事不宜迟,务必尽快将自己剖白清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陈平命令大部分随从监押囚车中速行进,而自己仅带两名亲信,策马飞奔长安而去。陈平尚未进入长安城,路遇使者传诏,任命他与灌婴一同屯戍荥阳。陈平受诏之时,心中就拨动了自己的小算盘:樊哙的事情还没有来得急清洗干净,自己如果远离朝廷,难免日后忧谗畏讥!陈平立即飞马返回长安,跌跌撞撞跑进宫中,跪倒高祖灵前,哭诉道:“下臣奉皇上之命去斩樊哙首级,但是下臣未敢开斩功臣,特地押回京师,不想皇上竟然撒手西去……”
吕后得知樊哙未死,立即放下心来,见陈平悲痛欲绝,忠君情义溢于言表,顿生哀怜之意。
吕后劝说:“爱卿节哀,外出休息吧!”
陈平止泣,细奏出使之事,再三请求宿卫京师,守护宫廷。吕后任命陈平为郎中令,并传达旨意令他负责教诲和辅佐刚刚继位的文弱皇帝汉惠帝。
不久,樊哙解至长安,吕后立即赦免,官复原职,威风胜过往日。陈平由于出入汉惠帝左右,消息灵便,时时接近吕后,留心察看政治动向,刻意防范政敌相陷。
这次陈平奉旨斩杀樊哙的差事,是他一生中最为惊险的一次考验。陈平为刘邦出谋智擒樊哙之时,并不知道刘邦要杀死樊哙,翦除吕后党羽。陈平接受旨意之后,考虑到樊哙是皇亲国戚,恐怕将来不便交代,囚而不杀,为自己留下了一条退路。囚禁樊哙之后,途中忽闻重大事变,抢先奔赴长安,也是明智之举。未进长安,被委以外任,的确事出突然。闯宫痛哭,曲折传达樊哙未死之信,巧妙感动吕后,留在朝廷为官,出入帝、后左右……用心良苦,保得一生平安,非智者不能为。
正是由于陈平的这种特殊谋略,使得他在两种势力的斗争中幸存下来,乃至后来一举粉碎了吕氏集团。
再说吕后看到刘邦病重,四处忙着找大夫。
刘邦何以不要良医治病,大概是怨吕后,也或者是自信生死由命,自认为能取得天下全在于天命,自己所作所为都是上天的意思。
刘邦讳疾忌医之后,病情日重一日。
刘邦本是豁达大度之人,自知时日不多,诏令萧何、张良、叔孙通、张苍等人进宫安排后事。
刘邦说:“朕已经病入膏肓。众卿随我百战沙场,才有今日江山,大家定要竭力辅助太子,不要叫刘氏江山落入他人之手。”
众人见到刘邦形容枯槁,面如死灰,不觉伤情,齐声应诺竭力辅佐太子,安定刘氏天下。
刘邦说:“从今以后,非刘不王;非功不侯。违者,天下共诛讨之!”
众臣退去。
刘邦又下令陈平完成使命,不必复命,速往荥阳,协助灌婴扼守关中要塞!
稍后,刘邦又下诏叫太子进宫,当面嘱咐说:“我已经老了。大汉江山早晚归你。你仁义厚道,完全可以安定天下。赵王母子性命,托付你才能保全。父亲所爱之人,儿子应该敬重,这样才是孝顺,你要切切牢记!”
刘盈叩头领命。
刘邦的病情一日日加重,吕后问刘邦:“皇上百年之后,萧相国要是死了,要让谁来接班?”
刘邦说:“曹参可以。”
吕后说:“曹参之后呢?”
“王陵可以。但是王陵显得憨直,陈平可以协助。陈平智慧有余,胆识不足,不能单独担此重任。周勃厚重,文才不足,但是,最终安定刘氏天下的,必是此人,用为太尉!”
吕后还要问下去。
刘邦说:“再以后的事,不是你我所能知道的了!”便不再搭理吕后。
公元前195年夏初,阴历四月甲辰(二十五日),一代开国君王刘邦与世长辞,享年5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