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约法

作者:何君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8

|

本章字节:5322字

《史记·高祖本纪》载:


(刘邦)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司马迁用此寥寥数笔,写下了秦王朝覆灭前的挣扎,让人意犹未尽。如果细加构思,自可成一段精彩故事。


刘邦进入武关,直抵峣关,又名蓝田关,(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位于咸阳东南,是进入咸阳的最后关口。如果峣关失守,咸阳即不攻自破。刘邦准备在这里与秦军一战。


刘邦隔河相望,就是秦王朝的都城咸阳。


当时,秦王朝已经油干灯草尽。不久前,赵高诬陷并杀死李斯之后,又演了一场“指鹿为马”的丑剧,还杀死了那位莫名其妙、昏庸残暴、只有23岁的秦二世胡亥。赵高此时本想自立为王,派人联络快要进入武关的刘邦,“欲约分王关中”(《史记》语),但是刘邦唯恐赵高行诈,继续向咸阳挺进。转眼之间,赵高这个阴谋家就被子婴设计杀死。子婴即位,去除帝号,当了秦王。


刘邦大军击破峣关后进兵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与张良、萧何等人商议,决定先礼后兵,给秦王子婴送去一封劝降书。子婴看到刘邦兵临城下,朝中官员也纷纷逃亡,自知已到山穷水尽,回天无力,只得答应投降。


秦王子婴只当了46天秦王,就坐在用白马拉着的一辆白色丧车上,用绳索套住自己的脖颈,代表有近千年历史的嬴秦氏族服罪、忏悔。这是一幅多么悲惨的景象,好端端的一个大秦王朝,几年之间就灭亡在赵高、胡亥等人手里。


子婴投降了,成了刘邦的俘虏!


刘邦说:“怀王命我入秦,就是因为我宽容大度,不滥杀无辜;况且子婴已降,杀他有失仁义!”


历史在这里飞快地翻了一页,刘邦的大军开进了咸阳城。将士打开府库,分金取银;萧何带人进入丞相府中,把秦朝的有关档案资料运到军营里;刘邦走进秦王宫中,但见雕梁画栋,精细无比……


刘邦和那些抢钱拿物的将士们,自然不会有人称道,唯有萧何抢书,倒是得到后人好评。萧何就是凭借这些抢来的资料,掌握了秦朝的法律制度、关口要塞、全国户口、各地经济等情况,为后来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李贽在《史纲评要》中称萧何是宰相之才。


刘邦经过张良的劝阻还军灞上,自然是一件明智之举,翦伯赞在《秦汉史》说:“咸阳城里,烧杀淫掠,已经闹得不成世界,张良觉得不大妥当,才劝刘邦还军灞上。”


刘邦走出了秦宫,回军灞上,才清醒过来,自己虽然拿到了“王关中”的执照,但离揭牌开业还远着呢。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张执照缺乏应有的实力支持。既然准备“开业”,得有所表示,于是刘邦回到灞上之后,发表了一篇讲话,《史记·高祖本纪》载:


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灞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约法三章,这是刘邦的政治宣言书,也是刘邦笼络秦民的利器!


“约法三章”真要执行起来并不容易!


从本质上说,“约法三章”只是一个政治口号,并不是真的只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过度追究,把它当真,难免拘泥。何况,古人也常常以“三”这个虚数表示多的意思,也不见得这里就表示一个实数。


刘邦的这一篇政治宣言书,是给父老、豪杰的一颗定心丸,拉拢了秦朝的劳苦大众!


和平“解放”咸阳之后,刘邦并不轻松,要当“关中王”不是这么容易的,他还面临着许多难题,集中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秦王子婴杀不杀,秦朝的官吏如何处置。如果子婴负隅顽抗,处死他名正言顺;如果投降的不是子婴,而是秦二世胡亥,处死他顺理成章。可是这位主动投降的子婴,偏偏在秦人心目中印象不错,不久前又设计杀死了人见人恨的赵高。但不处死他,诸将不服气。可是刘邦几句话,把诸将给挡了回去。


其实,杀不杀子婴,以刘邦这样的性格,真是无所谓,但是,秦朝的那一大批官吏如何管束?秦国的那些百姓谁去号令?留下子婴,就有一个抓头,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以刘邦的那大段关于不杀子婴的话,不过是用来搪塞众人的一个借口而已。这件事情被他轻轻一拨,处理得天衣无缝。


第二,秦国的财产如何处理。刘邦对此也是手足无措,他自己也想住到秦宫里去享受享受,所以,他让大家抢劫一番,自己也赖着不想出来。最后,他听从张良等人劝说,驻军灞上,把这些秦国的宫室、财宝交给子婴这帮人去管理。其实能够拿得动的东西,早已被他的部下拿走了,如果将来有人追究,他还可以一问三不知,一推六二五,他的算盘倒打得颇精。


第三,如何对待秦国的严法苛刑。秦国法网密布,是套在百姓头上的沉重枷锁。刘邦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他深知最下层百姓所受的灾难。继续执行秦法,无疑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全部废除秦法,无法无天,百姓不好驾驭,于是他来个“约法三章”,简明扼要,像歌谣一样好记,这“约法三章”,只能是个临时的规矩,但其影响不可低估。


无论是对待是否杀子婴的问题,还是对待秦国财产法令的问题,刘邦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就是人心的向背。能够笼络人心的,能够有利于他当关中王的,他就尽力去做,克制自己的欲望。最为集中的表现,自然是“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无疑是刘邦进军关中以来收拢民心的集中体现,其核心自然是当“关中王”。因此,刘邦在进军途中,经常表现出不扰民的举动,还与父老“约法三章”,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政治效果。


通过这样的“工作”和“宣传”,“秦人大喜”,纷纷前来慰问刘邦的军队。大概百姓也拿不出什么好东西,不过“牛羊酒食”而已,这些东西对于想夺得一个国家的刘邦来说,简直算不了什么,何况安民告示出来前也都已抢掠过一通,刘邦因此打着不敢打搅百姓的幌子,谢绝了百姓的盛情。他的这些做法,全在于安定民心,收拢民意。“约法三章”颁布后确实起到了废除苛法,安定人心的作用,还得到了秦地百姓和豪杰的拥护。因此,在楚、汉相争还未开始,“约法三章”就让刘邦得到了一张无可匹敌的政治选票,成为汉胜楚败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