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计杀韩信(2)

作者:何君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7 23:28

|

本章字节:9500字

“将军所去代地,历来就是天下精兵良将聚集之所,正好趁此机会图谋大业。将军是皇上亲近大臣,如果有人说你谋反,皇上一定不肯相信,第二次报你谋反,皇上会产生怀疑,得到三报,皇上必然大怒,亲自带兵征讨。那时,我为内应,两下夹攻,天下可图。此机决不可失!”


陈豨知道韩信用兵如神,忙答应道:“大王之教诲小臣牢记心里。”


汉九年(公元前198年),刘邦贬赵王张敖为宣平侯,又把赵地分封给代王如意,改称赵王,而由陈豨单独镇守代地。


陈豨是宛朐(今山东荡泽西南)人,曾带500人跟着刘邦入关,又曾跟着刘邦平定过燕,是一个有勇无谋之辈。他到了代地,按照韩信的教导,招兵买马,网罗死党。他羡慕信陵君魏公子无忌,养了不少食客,不过大多是豪商巨贾,流氓无赖。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陈豨终于与韩王信、王黄等相互勾结,起兵造反。刘邦率兵亲征,朝中政事,内委吕后,外托萧何。韩信听说陈豨起兵造反,欣喜异常,托病不跟刘邦北征,而在都中加紧准备策应陈豨。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一月,韩信看到时机已到,一面暗中遣使联络陈豨,一面与家臣商议准备夜间诈称赦免诸官奴仆,发兵围攻吕后和太子。此时,韩信打听到陈豨屯兵曲阳,心中难免吃惊,认为陈豨应该拒邯郸阻漳河才是上策。


史书记载,刘邦带兵到了邯郸,听说陈豨屯兵曲阳,高兴地说:“陈豨不据邯郸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矣。”


韩信急派一位心腹带上密信,叫陈豨派精兵抄小道直取长安,他做内应,让刘邦首尾不能相顾。韩信的这位心腹出城,韩信有一家臣谢公著设酒为他送行,两人饮酒,不觉沉醉。


谢公著至晚方回。


韩信责问道:“一日不见,你干什么去了?”


谢公著乘着酒兴说:“我又不曾里通外国,有什么好干?”


这本来是一句毫无意义的酒话。韩信一听,心中却吃惊不小,急忙叫人扶谢公著进入房内安歇。


谢公著五更酒醒。


其妻说:“你昨晚归来,侯爷十分怪你。你口出狂言,太不成体统。”


“我说什么了?”


“你说:‘我又不曾里通外国,有什么好干?’侯爷吃惊入内,夜间议论说要杀你。你急早逃出,或许可免一死。”


谢公著听说,早是一身冷汗,准备行李,偷偷逃了出去。谢公著边走边想,但也不知逃到哪去。他认为:不如将此等机密报告丞相萧何,只有害了韩信,我才可以活命。


谢公著自去告密。


韩信早上起床正想查问谢公著之事,但是已经逃走,也不知何处去找,只得随他去了。


萧何近日正得刘邦手谕,叫他小心韩信。谢公著把他的所见所闻详细告诉萧何。萧何觉得事关重大,即带着谢公著去见吕后,备言前事。


吕后是个有胆识有心计的女人,自从当上皇后,总想做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听了此事,心中难免吃惊,忙与萧何商议对策。


萧何想了好久,献计说:“此事不要再提,先将谢公著藏在我家,明天差人到大狱之中,择一个与陈豨模样相似的死囚斩首,令人出城望北行走一程,然后再入长安,说皇上已杀陈豨,先将首级号令关中。群臣听说,定来贺喜。韩信必来庆贺,因而擒拿,任凭娘娘处置。”两人密计已定,自去施行。文武群臣听说刘邦西征大捷,都来萧何相府,商议入朝庆贺之事。


萧何说:“诸位一起会齐,约韩信一同入贺。韩信官位与大家相同,只不过是暂时废置,皇上回来仍要加封。他是开国元勋,理当受到特别敬重。”


诸人听了萧何之言,就去邀约韩信,将萧何之言告诉韩信。


韩信听到众人之言,暗中思忖,想来萧何知道底细,皇上回朝定有加封之意。与众人相约,明日一起入朝庆贺。


次日韩信同众大臣入朝称贺,礼毕。


吕后说:“众臣先退,萧丞相和留下淮阴侯入后殿,有密事相商。”


萧何急忙下殿,邀韩信入内。萧何在前面走,韩信在后面跟。突然一转弯,涌出一群武士一下子将韩信擒住,立即捆绑起来,押到长安殿中。韩信回头四顾,只见吕后高坐在上,哪里还有萧何的踪影。


韩信大叫:“我有何罪?娘娘缚臣!”


吕后说:“你为何勾结陈豨谋反?如今差人送去密信,叫陈豨偷袭长安,你为内应!此等阴谋,天地鬼神难容!”


韩信说:“有何证据?”


“你家臣谢公著首告在此!”


“谢公著诬告下臣,娘娘不可听信!”


“你与陈豨书信尚在这里,你还有何话说!”


韩信本想申辩,吕后岂容他多说,喝令武士将他推入钟室杀死。瞬息之间,百万大军的将领,马上就要身首异地。


韩信自知绝无再生之理,仰天长叹:“我悔不听蒯彻之计,而今反被女人所诈,实在是天意!”


韩信被擒,在长安宫钟室被立即处斩,夷其三族。


后人议论萧何说:“当初萧何三荐韩信,月下追将,方得登坛拜将,何等敬重!当谢公著密报谋反时,也应该在吕后之前陈述:韩信开国元勋之功,留其子孙,方显得是个忠厚长者。反而设谋擒信,夷族之时,一言不发,缺仁义如此!”


至今流传着这样一首诗:


萧何胸中智略多,萧何三荐定山河。


岂知勋业反成怨,成萧何败也萧何。


至今尚有一句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话,其源就出于此。


韩信就这样身死家灭,令后世之人有许多议论,至今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韩信的生死全在于萧何一人,萧何是他的“知己”,又是他的索命神;韩信的存亡又全在他曾乞食的漂母和吕后这两个“妇人”的一念之间。


韩信死了,刘邦消灭陈豨归来,喜忧参半,忙问吕后韩信临死前说了些什么。


他以为韩信会骂他忘恩负义之类。


吕后说:“韩信说他只恨没有采纳蒯彻之计!”


刘邦说:“蒯彻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之士。”于是令曹参逮捕蒯彻。


不久,曹参亲解蒯彻来到长安,刘邦亲自审问:“是不是你唆使淮阴侯韩信谋反?”


蒯彻说:“是,我全力劝他乘势独立,可是这小子不听我的话,忠心耿耿,乃至今天被杀头灭族。如果这小子不是如此愚忠迂腐,听从我的计策,皇上杀得了他吗?”


刘邦大怒,喝令:“烹死他!”


蒯彻大呼:“烹我实在太冤枉!”


刘邦说:“你策动韩信谋反,罪恶超过了韩信,烹杀你,有什么冤可喊?”


蒯彻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德贤才高,拥有天下,诸侯并起,英雄辈出,谁知天下归谁?盗跖的狗照样咬尧舜,难道是尧舜不贤不德吗?犬为其主,非主即吠,有何奇怪?那个时候,我只知道韩信,不知道皇上。如今天下虽然已经暂时平定,但是天下企图当皇帝,做王侯的人还会少吗?只是力量不足而已,大王能烹完这些人吗?其他人不烹,只烹我一人,这怎么不冤呢?”


刘邦一听,哈哈大笑:“你果真能言善辩,我赦你无罪!”


韩信出身贫寒,寄食于人,受辱不怒,素怀大志。跟随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由于自己的出身和经历,虽有奇谋妙计,但是一直不得重用。项氏集团智囊范增十分器重韩信之才,屡次向项羽推荐,可是刚愎自用的项羽始终不肯重用韩信。后来经过张良、萧何、夏侯婴等人的鼎力推荐,直到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才被迫使用。韩信的军事才能因此得到了充分发挥。


公元前206年,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闪电似的平定三秦大地,为刘邦打下了争夺天下的根据地。


公元前205年,刘邦被项羽在荥阳杀得大败,韩信带兵阻击项羽,形成楚汉相峙局势。韩信采用声东击西之策,采用木桶渡河之法,大败魏王豹,占领魏地。


公元前204年,韩信平定代地之后,以少数兵力,在井陉背水列阵,巧出奇兵,一朝之间破赵国20万大军,平定了赵国。


公元前203年,韩信利用闪电战术,奔袭齐都临淄,赶走齐王田广。接着又采用诱敌深入,水淹敌军之计,斩杀楚国名将龙且,大败齐、楚联军,占领齐国大片土地。


公元前202年,韩信率领50多万大军,设下十面埋伏之计,在垓下彻底战败项羽,为刘邦打下了天下。


韩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善打硬仗,打奇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军事家。


但是韩信性格桀骜不驯,自以为是,贪功恋爵,不惜用郦食其的生命作为代价,奔袭齐都,以求全功;占领齐地之后,挟重要赏,胁迫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撕毁鸿沟盟约与项羽大战败于固陵,韩信迟迟不出兵救援,直到刘邦被迫封他为齐王后,才出兵破楚。这一系列行为举止,难免引起刘邦的害怕,所以破楚之后,刘邦的第一要事就是削去他的兵权,改封他为楚王。韩信对于刘邦夺兵改封,心里自然明白,但是他尚能委曲求全。可是刘邦对他最不放心,寻机贬他为淮阴侯,带在自己身边,以免他生出其他野心。此刻的韩信不思退身自保,而是由怨到恨,企图孤注一掷,东山再起。但是他所依靠的陈豨不过是一个无能之辈,所以他的灭亡也只是迟早的事情。更兼一个偶然机会,韩信家臣首告韩信谋反,他大意失荆州,被萧何和吕后密计擒杀。


韩信的根本失误在于,从性格上看,过于自信:自信为刘邦立下不世之功,刘邦无论如何不会夺去他的齐王之位,所以他坚决不反刘邦,不听蒯彻、武涉的劝告;自信萧何会时时照料他,贸然进宫,结果被吕后所算。从谋略上看,他缺乏长远性和一贯性:如果他要久保刘邦宠爱,那么,他不应该利用郦食其作为代价,贪功去奔袭齐国;如果他要永远跟着刘邦干下去,更不应该胁迫求赏,封为齐王……由于前后不一致,没有长期打算,所以经常变来变去。谋略非常强调时机,时机往往是转瞬即逝。他被贬为淮阴侯,感到没有重用的可能之后才想到造反,并且依靠的却是陈豨那样的人,岂不是以卵击石吗?既然机会已经失去,如果他知足常乐,自然不会引来杀身之祸。说实在的,韩信本来不会造反,完全是刘邦逼出来的;刘邦本来不会杀韩信,完全是韩信自作自受。


不过,韩信的谋反,历来受到人们的怀疑。


韩信拥有三齐大地之时不反,兵权在手之日不反,当楚王的时候不反,而今竟去因为一个匹夫陈豨而反,大大令人怀疑!韩信的能力和眼光,难道看不出陈豨是何等人?所以韩信被诛,主谋是刘邦,刽子手是吕后,帮凶是萧何,完全是一桩冤案。


刘邦诛韩信,不是韩信有罪,而是韩信对他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不过刘邦也不会没有证据就杀了韩信,于是吕后充当刽子手,萧何在旁边帮凶,韩信身首异处。事情办了,却不是自己办的,后人只会骂吕后残忍,萧何忘义,却不会把账算到刘邦头上。


韩信之所以被杀,就是因为他的绝世军功和才华。吕后担心刘邦死后韩信篡位,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吕后和萧何诱捕韩信,以谋反罪名杀之。其实萧何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的,据说萧何还留下了韩信的后代。


现在当地人还传说,因为韩信功大,刘邦曾许下韩信“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刀不死”,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免死。因此,吕后等在杀死韩信时,就把他吊在钟室中,钟室四周用布遮上,再用竹片将他戳死。据史书记载,韩信死后,葬于今陕西灞桥区龙王村。199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墓前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碑石,记为“汉淮阴侯韩公信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