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作者:杨剑茹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8 09:41

|

本章字节:12668字

“娘深知爹的脾气秉性,是一身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霸气,若不是有娘陪伴在身边,或许爹早就——娘是担心百年之后,爹再出现状况,所以娘把爹的后事托付给我。娘的原话是:孩子,娘很高兴能再见你一面,有个心事要托付给你,我走后剩下你大爷他孤身一人,看他的样子也不会撑多久,我是想他们俩没指望了,可咱不能让你大爷抛尸荒野不是!”江子君望着周正鹰和周正雄一脸的悲切:“你们一定想知道我是怎么回答的吧?娘,你放心吧,只要女儿还有一口气,爹的后事我来操办,他们不在家,女儿全顶了,披麻戴孝、擎幡摔瓦一样不少,不能让人家说咱周家没人。”


周正鹰、周正雄听到这里,真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羞愧难当,是一个和周家本无渊源的背负着沉重包袱的女人,替自己爹娘尽孝道,办后事,情何以堪啊。


“‘他们’是谁?我并不是周家人啊!但我能让‘他们’的爹娘闭不上眼吗?事情果然让娘预料到了,就在娘去世的第三天中午,本来准备下午下葬,我和周劳善大爷进屋一看,爹已安详地躺在娘身旁随娘而去了!凭爹的身板武功应该不是什么因疾而终,我想你们能明白,是爹用内功自毙。我在为爹惋惜的同时,也为娘骄傲,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不能同生但共死,这等感情何尝不是千古绝唱啊!”


江子君由于长时间讲话,不由得气短起来。张怡萱泪水莲莲地给阿姨按摩胸口,韩雪给阿姨擦拭泪痕。两个人被阿姨伟大的奉献精神感动的五体投地,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多么伟大的母亲啊,不说动天地,也能泣鬼神。


虽然周正雄和江子君相处这么多年,但这些话还是第一次听到。为什么?江子君就是要讲给他们兄弟俩听的。


周正鹰无言以对,自己亏欠江子君太多太多,再加上刚刚听到的这些,如何报答对方的恩情?自己秉承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正义感,却连爹娘的生育之恩养育之情都无法报还,何谈其他?你说得再漂亮只能是一句空话。


周正雄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爹娘到死也没提自己和大哥的名字,只用“他们”二字,这为什么?再就是江子君大姐在自己非常艰难的处境下,拼了性命为爹娘处理后事,这绝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令他对江子君更加刮目相看。看什么?是大哥的眼光太过准确,若不是发生内战,他们绝对是天作之合,绝配。也为当年自己的极力阻止而感汗颜。


江子君缓过劲来继续说道:


“两位不同阵营的司令,两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两位亲兄弟,我不知道此时此刻你们作何感想?面对埋在这座土堆下爹娘,我想应该会有更深刻或者更多的新的诠释吧。”


沉思片刻,周正鹰叹气道:


“现实的残酷告诉我们,承诺有时要用一生来完成,虽然太过漫长。”


此刻他才理解老二的处境和一番苦心,江子君不但是自己的初恋,还是周正雄的战友,同过生死的战友。


“不是所有的承诺都能兑现,有的虽经毕生努力,但留下的只能是遗憾。”


周正雄还在为没能实现对大哥承诺而感到遗憾,他知道,在坐的三人都是重感情,视承诺为生命的人,大哥能为五十多年前给江子君的承诺而孤独寂寞大半生。江子君为了大哥那句话,青灯苦守一辈子,她为了那份承诺,把爹娘的嘱托隐瞒了几十年,这等情操和境界,实在是难得。


“娘还告诉一个秘密,趁我还有口气,不能带进棺材里,这是娘的原话。”


周正鹰周正雄等人紧紧注视着江子君,不知道爹娘到底还有多少秘密。


“你们的老祖父周铮是一代武林宗师,有两子,老大周定海,老二周定河。老祖父当年带着老大周定海去广州,三年后病逝于南国。之后周定海跟随师兄弟们参加了洪秀全的天平军。洪秀全定都天京后,周定海才回来看望娘亲,没想到老娘亲已于一年前过逝,便带领弟弟回到天平军中。天京陷落,周定海战死。周定河跟随梁王张宗禹转战南北,梁王兵败山东后,周定河身负重伤,侥幸活了下来。回到家乡后过起隐居的生活,晚年得一子,即你们的父亲周剑锋。周定海夫妇在宣统元年相继过世,周剑锋伯伯去京城镖局当了镖师,辛亥革命前夜,方子儒翰林府第惨遭灭门之灾,是周伯伯救下了方翰林的小女儿——以后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


江子君仿佛像卸了载的卡车一样,往脑后梳拢一下散落在额前的白发,吃力地欠起身来。张怡萱忙搀扶江阿姨,江子君对着坟墓弯腰叩头:


“爹,娘,女儿的任务完成啦!”


周正鹰吃惊地望着周正雄,爹娘的口风着实严实,这等渊源的家世竟然不告诉儿子们,若不是在弥留之际见到江子君,岂不成了千古之谜。


周正雄摇摇头,是秘密更好,否则文革时期,岂不又要多上一条罪状吗。


周正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忙站起身来上前将江子君扶起,一双真诚而深情的眼睛里流露出敬佩和渴望的目光:“子君妹妹,让我来照顾你最后的日子吧。”


周正雄此刻也像完成一个重大战役一般的轻松,心想,是应该转移阵地了。能等到今天才是自己最终的心愿,把子君姐交给正鹰大哥,也算是自己弥补未完成对大哥承诺的一种补偿吧。


江子君推开周正鹰的大手,站稳后说道:


“你是在同情一个要饭花子吗?”


“不不,子君妹妹,忘记我走时对你说的话了吗?”


“什么话?”江子君明知故问。


周正鹰张口便来:


“民国34年11月,我走时说的那句话。”


“我听不懂什么民国时间。”江子君故意而为。


“1945年11月,走时我告诉你:只要我还活着,一定要回来接你!今天我没死,回来接你啦。”


江子君摇摇头又点点头,模棱两可,她实在无法回答对方什么,不是太过突然,而是变化太大,说不定自己走不到台湾岛上就一命归西了。


“大哥,回去再商议这些事情吧,时间不早了。”周正雄提醒道。


周正鹰点点头,老二说得也是,在坟地里商量未来有点煞风景。


“叔叔,我们直接回北京吗?”韩雪问。


“不,今天住在祖屋里。”周正鹰的决定令大家吃一惊。


江子君忙阻拦:


“祖屋几十年没住人,潮湿脏乱不说,灰尘也有铜钱厚,咋个住?”


“刚才我安排人收拾了,应该没问题,既然大哥有此想法,我们还是住下吧。”


周正雄理解大哥的心情,离家半个多世纪,少小离家壮士暮年,回到自己儿时那个土炕上睡一觉,也算是一种心情的回归吧。


张怡萱到倒什么,作为一个作家,笔下经常会出现一些人物的悲惨命运,体验生活更是关键。比这更艰苦的生活都体验过,聪明的韩雪很能理解爸爸回家的心情,别说那几间祖屋脏乱差,就是一间草棚子也要随了爸爸的心愿。


“阿姨,我们回去再收拾一下,能陪爸爸在他曾经生长的地方过夜,感觉很好,既能唤起爸爸很多美好的回忆,也给我们年轻一辈人上堂教育课,一举两得嘛。爸爸常给我们说,忘记祖宗就是背叛。”


张怡萱乐了,感情大伯将列宁那句名言改头换了面。


一行人离开周家墓地,回到周家大院。


镇子里的几个年轻人早就将院子和屋子打扫干净,虽然长时间没有生气,但却让周正鹰和周正雄既伤感又欣慰,毕竟争斗一辈子的哥俩又重新团聚在老屋里,对院子里和屋子里的一切东西倍感亲切。


江子君刚开始还不太适应,里屋外屋溜达观看不停,这个家她只来过几次,每次都给她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更多的伤心故事令她回味无穷。她望着里屋的土炕,就在这里,方文玉奄奄一息躺在炕上,头朝外,身上盖的就是那床紫花棉被。后来周剑锋躺在方文玉身边。几十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不由得让江子君倍感心痛。


用张怡萱的话说晚餐吃的是忆苦饭,玉米面饼子和地瓜粥,外加几样绿色蔬菜,地地道道的几十年前的家乡饭食。玉米面饼子是江子君亲自贴的,地瓜粥也是在土灶大锅里熬的,江子君蹲在土灶前添柴烧火的样子被张怡萱用摄像机记录下来。她感到大伯和阿姨的恋情真是太过感人,爸爸和大伯的奋斗经历更是充满戏剧性,是不可多得的创作素材。为此她很珍惜。


韩雪望着爸爸那“贪婪”的吃相,不免提醒道:


“爸爸,少吃点,这种食品含糖量很高。”


“好好——”周正鹰嘴上答应,但仍我行我素。心想,高就高吧,能吃几回哩。


周正雄对此不感兴趣,平日里在家经常吃粗粮,早就改变了精细饭食的习惯,粗细搭配,健康长寿。


晚间,周正鹰和周正雄住在儿时住过的房间里。韩雪和张怡萱陪同江子君住在东里间,屋里没有电灯,点燃几只蜡烛,烛光的夜晚触景生情,让周正鹰哥俩又回到了幸福的童年。说幸福那是因为能经常在爹娘身边。遥远吗?从时间上计算是这样的,闭上眼睛,但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和今天。


回忆这东西真得说不清楚,有说回忆是美好的,也有说回忆是痛苦的,在周正鹰看来都不准确,回忆应该是一种享受,快乐并痛苦的享受。


周正雄则有不同的观点,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回忆,有的东西你去回忆可能是在伤害自己,是重新揭开那已痊愈了的伤疤。


不管怎样,今天兄弟二人是非得陷入回忆之中不可了,因为特殊的环境下会产生特殊的效果。不管你愿意与否,这也是一种无奈的现实。


韩雪希望听到江子君和周正鹰的过去,但却苦于无法开口。张怡萱却不想让阿姨再陷入回忆的痛苦之中,想和阿姨聊聊以后,也就是未来。两个女人达不成协议,没办法,只能看两个人口才技巧如何。


“阿姨,你是怎么打算的呀?”张怡萱捷足先登。


江子君不想回答对方提问的这个不成熟的问题,依然在沉默。聪明的韩雪发现阿姨对怡萱所提的问题不感兴趣,忙谨言慎词:


“阿姨,你是在这里和爸爸认识的吗?”


触景生情,江子君目光中流露几分怅然和凄楚,仍然选择了三缄其口。


张怡萱和韩雪对视一下,捉摸不透阿姨此刻的真实心思。


“孩子们,睡觉吧,阿姨累了。”


江子君憋了半天,弄出这么一句话来,不免令张怡萱和韩雪大失所望。只见江子君闭上眼睛。二人无奈地躺下来,熄灭蜡烛,全然没有半点睡意,想继续聊一会儿,又恐影响阿姨休息,就此睡下来又不甘心。


作家的洞察力是非常敏锐的,对人物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哲学研究的非常透彻,否则是难以写出好作品来。张怡萱具备这方面的素质。根据观察她分析,阿姨就是再累也不会马上进入梦乡,对于阿姨,周家虽然不是陌生的地方,但应该给她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上次爷爷奶奶含冤故去,更会使她刻骨铭心和心力憔悴,此刻身临其境怎会无动于衷?有难言之隐还是不愿旧事重提?此刻三人面朝房梁,各怀心事。


周正鹰和周正雄躺在土炕上,盖着爹娘用过的被褥,面对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环境,心里一阵冰冷一阵燥热。月光透过窗子上的玻璃照射在土炕上,时近午夜,但房间里并不黑暗。


“大哥我没能照顾好爹娘,心里头一直打着个结啊。”周正雄愧对大哥当年的嘱托。


“老二,这也不能全怪你,一个人能力再大也无法和局势抗衡。”周正鹰心想你也是受害者。


“老二,咱俩这一生见面就掐架,拿吵嘴当家常便饭,就是一个原因是吧?”周正鹰心明如镜。


“信仰不同,政见不同导致了这个结果,本也无可厚非,虽然信仰至上却还存在手足亲情,不是吗大哥?”周正雄一直相信哥俩心中的情结,就是谁都不愿意伤害对方。


“是的,否则我们有很多个消灭对方的机会。”周正鹰承认老二说得有道理。“我们本身并没有错,蒋介石也好,也罢,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的初衷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谁也不用否定谁,事实已经得到了证明,台湾当前的经济状况有目共睹。当然,大陆的经济发展同样非常惊人,我相信,未来的台湾和大陆,将会有一个更美好的前景。”


周正雄同意大哥的观点,香港回归进入倒计时,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相信肯定会影响澳门和台湾的命运。祖国的完整统一是炎黄子孙多少代人的愿望。


“但是,台湾总有一伙脱离实际的分子兴风作浪,尽蚍蜉撼树之能事,不过是枉费心机。”


“?”周正鹰不愿谈这个话题:“过去两党积怨颇深,合作、分离、再合作、再分离,经历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挫折,到今天,高层人士也应该以史为鉴了,只有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才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周正鹰一番话让周正雄对其有了新的认识,明白了大哥到台湾后渐渐日落黄昏的原因所在。大哥面是冷的,心是热的。


“老二,六十年代你应该是将军了吧?为什么让咱爹娘饿出了一身毛病?一个将军的爹娘也食不果腹?”


周正雄一言难尽,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那是一处不愿触及的伤疤,如何跟大哥解释?


“1958年想必你有所闻。”


“当然,据说那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夜,富裕程度达到了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做工,财富不分你我,资源大家共享的地步。”


为了对大陆能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赵汉章给周正鹰买了很多书籍,包括当代经济、人物历史、名人纪实等等,令其大开眼界,尘封已久的对大陆的看法慢慢转变了。


周正雄心想,你知道的只是个皮毛,真正实质性的内涵你怎么能晓得。道听途说或书中所来可能都是一些肤浅的东西。只有亲临那段历史的人才能感受到什么叫暴风骤雨。


“八大制定了三面红旗,就是总路线,,人民公社的方针,就源于此。”


“这我知道,对台湾当局也有所触动,譬如经济总量十年超过英国,十五年赶上美国等等,确实让台湾当局大吃一惊,炮击金门也是在这个时期里进行的。”


“你说得对,但后来呢?后来你又知道多少?”周正雄深沉地追问。


周正鹰哪能知道更多的东西,台湾对大陆消息封锁很严密,除非一些相当高层次的人物,可通过特殊途径了解到大陆上的一些情报,像周正鹰这被调查局怀疑和监视的人,知道一些皮毛已很不错了。他只能选择沉默。


结果在周正雄意料之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正确的,如你能知道的更多和详细的话,就不正常了。


“后来实践证明,所谓的是错误的,不切合实际的,对后来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也是致命的,百姓为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听到这里周正鹰说话了:


“你不是说你们党是民主的,透明的,公开的,平等的吗?难道就没有人站出来建议或改进,更甚或阻止这种冒进和脱离实际的行动吗?”周正鹰充斥着怀疑和不解。


周正雄笑了,笑得很勉强,他感到大哥幼稚,政治上不成熟。


“当然有人站出来反对,如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万言书’的事你恐怕也知道吧?”他对国民党特务对大陆的渗透也是知道一些的。曾经轰动全国的彭德怀集团案原本就不是什么秘密。


作为国民党将领,对于高级将领,尤其是战斗在抗战前沿的将军,周正鹰不但知道,多少还是有研究的,像彭德怀,朱德,刘伯承,贺龙等,其他像,聂荣臻,叶剑英,陈赓,叶挺和左权等黄埔军校的老师和学长,更是尊重的对象。


。。